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氢对急性马尾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傅智轶 刘兴振 +2 位作者 吴玉杰 朱彤 金文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9期7914-7918,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内源性硫化氢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具有重要的信号传递功能和生物调节作用。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急性马尾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模型组咬除L4椎板,将长10 mm、厚1.0... 背景:研究发现内源性硫化氢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具有重要的信号传递功能和生物调节作用。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急性马尾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模型组咬除L4椎板,将长10 mm、厚1.0 mm、宽1.0 mm的硅胶条植入大鼠L5和L6椎管内,建立大鼠马尾神经压迫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咬除L4椎板,未植入硅胶条;实验组造模前1 h腹腔注射20μmol/kg的Na HS,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12,24,48,72 h检测马尾神经组织中丙二醛和谷胱甘肽水平,同时在48 h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假手术组马尾神经纤维致密有序,髓鞘完整,轴突无肿胀;模型组马尾神经纤维松散,脱髓鞘改变,部分轴突及髓鞘肿胀;实验组马尾神经纤维紧密,少量轴突肿胀、脱髓鞘改变。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中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组织中阳性细胞数量较少,模型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可见大量阳性细胞,实验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实验组丙二醛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P<0.01),谷胱甘肽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P<0.01)。表明硫化氢可以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急性损伤大鼠马尾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工程 马尾神经综合征 硫化氢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单枚空心螺钉置入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玉杰 朱彤 +3 位作者 沈康平 傅智轶 金文杰 刘兴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92-3199,共8页
背景:齿状突骨折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间的活动功能。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背景:齿状突骨折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间的活动功能。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经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齿状突骨折患者,选取48例患者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行前路单枚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内固定治疗前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体格检查,拍摄患者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射线片,评价并分析其治疗后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在颈椎前路单枚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13.4个月。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吞咽困难3例,经3-6个月随访治愈,螺钉松动3例,经延长外固定时间后治愈,不愈合患者1例,二期行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后治愈,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愈合,愈合后寰枢椎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并发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严格选择适应证、内固定治疗中精细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齿状突骨折 并发症 内固定 螺钉 前入路 后路融合 骨折分类 单枚螺钉 双枚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89
3
作者 王惠东 姚方超 +1 位作者 傅智轶 吴玉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297例老年OVCF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椎体压缩程...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297例老年OVCF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椎体压缩程度、椎体终板/后壁完整性、骨折节段数、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渗漏(椎间盘、软组织、血管内、椎管内及混合渗漏)的关系。结果 术中共16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55.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骨水泥剂量高是骨水泥渗漏的唯一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椎体压缩程度高和骨折节段数多是椎间盘渗漏的危险因素;骨水泥注射量大和椎体压缩程度高是软组织渗漏的危险因素;女性和年龄较低是血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骨水泥注射量大和椎体终板/后壁破裂是椎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的危险因素导致PVP术中不同的渗漏类型。明确不同危险因素与各渗漏类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防止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代用品 手术中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4
作者 朱彤 刘勇章 +5 位作者 胡小鹏 金晨 丁勇 诸乾华 许志兴 傅智轶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1188-1190,共3页
【目的】建立一个与人膝关节软骨损伤伴半月板损伤相似的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在家兔后腿膝关节的股骨内髁关节面部位用骨钻造成其关节软骨的损伤,同时切除半月板。以后按一定时间取出其股骨髁,用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破损... 【目的】建立一个与人膝关节软骨损伤伴半月板损伤相似的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在家兔后腿膝关节的股骨内髁关节面部位用骨钻造成其关节软骨的损伤,同时切除半月板。以后按一定时间取出其股骨髁,用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破损部软骨修复情况。【结果】家兔后腿膝关节股骨内髁关节面的关节软骨损伤后,有纤维软骨修复,但无透明软骨出现。与人膝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相似。【结论】实验性兔关节面软骨损伤的病理变化机制,可作为研究人膝关节损伤致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洛昔芬对OVX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金文杰 陶海荣 +3 位作者 沈康平 吴玉杰 傅智轶 刘兴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以及雷诺昔芬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12周龄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OVX),卵巢切除+雷诺昔芬组(OVX+RAL),每组18只大鼠。卵巢切除术后8周,骨密度检...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以及雷诺昔芬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12周龄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OVX),卵巢切除+雷诺昔芬组(OVX+RAL),每组18只大鼠。卵巢切除术后8周,骨密度检测确认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成功。选择开放性右侧股骨中段骨折模型,以克氏针行髓内固定股骨;骨折后8周,CR片记录大鼠骨痂的连续性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三点弯曲试验检测股骨的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取骨折术后4周和8周时骨痂,行HE染色,并记录骨小梁或小梁状骨所占体积比(BV/TV)表示。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CR摄片显示骨折后8周各组大鼠骨折连续性都较好,骨折对位对线好。大鼠骨折8周时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SHAM组和OVX+RAL组都明显优于OVX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骨折4周时骨痂的HE染色中,OVX组原始小梁状骨中新生软骨细胞较多。OVX+RAL组和SHAM组8周时骨痂中BV/TV值明显高于OVX组。骨折4周时骨痂VEGF染色中,各组大鼠的骨痂内软骨细胞或骨细胞上存在一定量的VEGF表达,SHAM组和OVX+RAL组的细胞上VEGF表达量略高于OVX组;骨折8周时各组骨痂中的VEGF几乎无明显表达。结论 OVX大鼠骨痂成熟缓慢和早期骨痂内VEGF低表达,可能是骨折愈合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雷诺昔芬可以促进骨痂成熟和早期骨痂中VEGF的表达,有利于OVX大鼠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雷诺昔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惠东 姚方超 +1 位作者 傅智轶 吴玉杰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237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237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伤椎节段、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射量以及手术前后VAS评分。其中男性61例,女性176例;平均年龄(72.7±9.1)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d的VAS评分,分析各因素与老年胸腰椎骨折PVP术后疗效的相互关系。结果椎体骨折集中在胸腰段,其中T_(12)~L_2共192椎,占总数的81.0%。总体平均骨水泥注射量(6.7±1.5)mL。术前VAS评分7.6±0.9,术后3d 2.8±1.1,术前与术后3d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的性别(男:5.7±1.0,女:5.6±1.0)、伤椎位置(胸段:5.7±0.9,胸腰段:5.6±1.0,腰段:5.9±0.9)、骨折压缩程度(0型:5.5±1.1,Ⅰ型:5.6±0.9,Ⅱ型:5.8±1.0,Ⅲ型:5.9±0.9)间患者VAS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r=0.178)、性别(r=-0.033)、伤椎位置(r=0.102)及压缩程度(r=0.174)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r为0.663。骨水泥渗漏组水泥注射量高于无渗漏组(P=0.028),两组间椎体压缩程度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破裂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无破裂组(P=0.004),不同性别、伤椎解剖部位各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骨水泥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疼痛缓解效果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呈正相关。后壁破裂的椎体行PVP手术,应严格控制骨水泥到达的位置与椎体后壁的间距以及骨水泥的推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酯修补半月板破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勇章 丁勇 +5 位作者 胡小鹏 王跃南 朱彤 诸乾华 许志兴 傅智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2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兔半月板破裂用福爱乐医用胶 (α -氰基丙烯酸酯 )粘合以替代常规缝合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36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缝合组、医用胶粘合组 ,实验兔破裂半月板在 2、4、8、12周取下标本 ,在光电镜下观察半月板断端愈合及细胞、... 目的探讨兔半月板破裂用福爱乐医用胶 (α -氰基丙烯酸酯 )粘合以替代常规缝合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36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缝合组、医用胶粘合组 ,实验兔破裂半月板在 2、4、8、12周取下标本 ,在光电镜下观察半月板断端愈合及细胞、纤维变化情况。结果缝合组在半月板修复时间、纤维软骨细胞数量以及组织细胞结构上比对照组要好 ,与临床应用的相符性较好。对照组半月板也能愈合 ,但愈合的时间较长 ,破裂间隙的大小与半月板愈合关系密切。医用胶粘合能使半月板短时间粘合 ,也能使半月板断裂处连接 ,但半月板的组织细胞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性。结论对半月板破裂可根据间隙大小决定治疗方案 ;福爱乐医用胶对兔半月板有损害作用 ,不适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愈合 破裂 对照组 福爱乐医用胶 临床应用 缝合 丙烯酸酯 粘合 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可吸收膜对兔膝关节术后肌肉周围组织黏连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文杰 胡小鹏 +3 位作者 刘永章 陶海荣 吴玉杰 傅智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以往膝关节术中放置硅胶膜减少术后肌肉黏连是预防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需二次手术将膜取出。实验拟观察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在减少关节术后肌肉黏连的作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 目的:以往膝关节术中放置硅胶膜减少术后肌肉黏连是预防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需二次手术将膜取出。实验拟观察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在减少关节术后肌肉黏连的作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成年新西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在兔的左膝关节内侧切口,切除髌骨上方股直肌股骨面的薄层肌肉和大部分滑膜,实验组将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修剪至合适大小(0.8cm×1.2cm),完全覆盖在股直肌下方滑膜切除处,对照组不放膜。术后用石膏管型固定将兔膝关节固定在屈膝90°,持续3周后拆石膏,在术后8周将所有兔麻醉后处死,行病理学检查。检测损伤前及损伤后3,8周的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检测膝关节的局部黏连,组织变化,生物膜的吸收情况。结果:①大体观察结果:术后8周对照组黏连较严重,呈致密的纤维性黏连,限制膝关节被动活动。实验组黏连呈松散状,无关节强直发生。②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8周对照组有较多的厚而致密的胶原纤维形成,与骨皮质或肌肉组织黏连,实验组有较薄而松散的胶原纤维存在,无致密黏连存在。③兔膝关节屈曲角度比较:实验组术后3,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兔中,术后3,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间比较,术后8周时的角度均小于术后3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用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可减轻术后肌肉周围组织间的黏连,有效预防关节僵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膜 黏连 关节僵硬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材料固定粉碎性髌骨骨折 被引量:7
9
作者 陶海荣 金晨 +2 位作者 许志兴 傅智轶 丁欢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髌骨/外科学 可吸收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抑制损伤脊髓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勇 吴玉杰 +3 位作者 傅智轶 金文杰 胡小鹏 刘兴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5期2415-2420,共6页
背景:研究证实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以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程度,但是近20年未再有突破性进展。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坏死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撞击方... 背景:研究证实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以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程度,但是近20年未再有突破性进展。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坏死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8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60只,造模后即刻给药,β-七叶皂甙钠组腹腔注射5 mg/kgβ-七叶皂甙钠,甲基强的松龙组腹腔注射100 mg/kg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于治疗后8,24,96 h,治疗后7,14 d 5个时间节点处死实验动物并取损伤段脊髓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坏死神经细胞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均于治疗后8 h出现坏死细胞且7 d达高峰,14 d时水肿减轻但坏死细胞并未减少,但β-七叶皂甙钠及甲基强的松龙两组同一时间点上坏死细胞数目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吸光度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β-七叶皂甙钠组与对照组在96 h内增加快速,而甲基强的松龙组缓慢均匀增加,24 h以内β-七叶皂甙钠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但均低于甲基强的松龙组(P<0.05),96 h后β-七叶皂甙钠及甲基强的松龙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 d后各组均开始缓慢下降。结果表明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通过减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用药2周时间内的效果与甲基强的松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Β-七叶皂甙钠 脊髓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结合术后放疗治疗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玉杰 沈康平 +1 位作者 傅智轶 金文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术后放射治疗方法治疗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5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人经手术结合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12~40个月,病人获得完全恢复,均无复发迹象。[结论]手...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术后放射治疗方法治疗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5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人经手术结合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12~40个月,病人获得完全恢复,均无复发迹象。[结论]手术结合手术后放射治疗是治疗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浆细胞瘤 脊柱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绫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止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兴振 金文杰 +4 位作者 沈康平 胡小鹏 吴玉杰 傅智轶 孙鑫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泰绫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的止血效果及对全身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0例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泰绫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术后24、48、72小时内的引流量。分别化验引流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同... 目的研究泰绫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的止血效果及对全身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0例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泰绫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术后24、48、72小时内的引流量。分别化验引流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同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泰绫组术后24、48、72小时内引流量及引流液中红细胞含量少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术前及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泰绫在腰突症手术中及术后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绫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凋亡率正相关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兴振 金文杰 +2 位作者 沈康平 傅智轶 吴玉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5279-5283,共5页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氧的环境下对细胞凋亡起着双重调控作用。缺氧的严重程度决定细胞是出现凋亡还是适应缺氧生存。当细胞暴露于慢性或极度缺氧时由缺氧诱导因子1α引起的保护机制不足而发生凋亡。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凋...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氧的环境下对细胞凋亡起着双重调控作用。缺氧的严重程度决定细胞是出现凋亡还是适应缺氧生存。当细胞暴露于慢性或极度缺氧时由缺氧诱导因子1α引起的保护机制不足而发生凋亡。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凋亡在人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判断两者有无相关性。方法:腰椎髓核组织标本取自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患者60例,41例取自L4-5髓核组织,19例取自L5-S1髓核组织。将髓核组织分为突出组、游离组各30例,同时选取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腰椎髓核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突出腰椎髓核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髓核细胞凋亡程度;分析各组髓核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髓核细胞凋亡率有无相关性。结果与结论:游离组、突出组和对照组都可观察到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游离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髓核的表达显著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P<0.01)。3组都可观察到髓核细胞的凋亡,游离组髓核细胞凋亡的表达显著高于突出型和对照组(P<0.01)。髓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和凋亡呈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突出类型有关,在脱垂游离型中表达最高。腰椎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凋亡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细胞凋亡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髓核 缺氧诱导因子1Α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颈椎骨折的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文杰 刘兴振 +4 位作者 沈康平 吴玉杰 傅智轶 王慧东 朱燕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骨折高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19例早期漏诊的高位颈椎骨折病例的诊治记录,并分析2组不同年资的骨科医师对漏诊病例的影像资料的读片准确性。结果高...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骨折高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19例早期漏诊的高位颈椎骨折病例的诊治记录,并分析2组不同年资的骨科医师对漏诊病例的影像资料的读片准确性。结果高位颈椎骨折易同时合并重要的复合伤发生,导致颈椎损伤症状被掩盖,是骨折漏诊的关键因素。低年资医师依据颈椎X线摄片和普通颈椎CT扫描片对高位颈椎骨折的诊断率较低,也是导致其漏诊的重要原因。结论为减少高位颈椎骨折的漏诊,必须重视头面部外伤患者,同时建议行颈椎螺旋CT薄层扫描和二维重建以提高骨折诊断的准确性。为预防因漏诊导致的继发损伤,对可疑高位颈椎骨折患者必须给予必要的颈部保护和严格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颈椎 骨折 漏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软骨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小鹏 陶海荣 +3 位作者 许志兴 金文杰 傅智轶 丁欢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8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研究脉冲电磁场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机制。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双侧股骨髁关节面制成直径为0.6 cm、深0.3 cm的软骨缺损,分别以bFGF、磁场、磁场结合bFGF治疗,另外一组为空白组未... 研究脉冲电磁场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机制。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双侧股骨髁关节面制成直径为0.6 cm、深0.3 cm的软骨缺损,分别以bFGF、磁场、磁场结合bFGF治疗,另外一组为空白组未给予治疗。分别于术后4、8、12和16周取材,行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磁场结合bFGF组在4周时基底层的软骨样组织增生,而磁场组、bFGF组少量软骨样组织增生。8、12周结合组透明样软骨层明显增厚,免疫组化Ⅱ型胶原多。而磁场组、bFGF组软骨层增厚,细胞数量相对少,无Ⅱ型胶原。空白组偶见软骨样组织或纤维组织。16周结合组软骨层与正常软骨相似,软骨细胞成熟,bFGF、磁场组纤维软骨细胞团状增生。改良的软骨缺损修复Wakitan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合组最大。说明低能量脉冲电磁场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软骨缺损,治疗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软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勇 吴玉杰 +3 位作者 傅智轶 金文杰 胡小鹏 刘兴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肢体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SCI大鼠模型,随机将180只建模成功的SD大鼠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SA组(5 mg/kg SA腹...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肢体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SCI大鼠模型,随机将180只建模成功的SD大鼠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SA组(5 mg/kg SA腹腔注射)及甲基强的松龙(MP)组(100 mg/kg MP腹腔注射),每组各60只。分别在治疗后8 h,1、4、7、14 d,利用斜板对双后肢瘫痪的恢复情况进行测定,并检测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各组大鼠后肢功能均有不同恢复,斜板角度逐渐增加。SA组和MP组治疗4 d后,大鼠后肢功能明显恢复,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治疗后8 h、1 d,对照组与SA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高于MP组(P<0.05);治疗后4、7、14 d,SA组与MP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SCI大鼠肢体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减轻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素 脊髓损伤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髓核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17
作者 刘兴振 傅智轶 +2 位作者 沈康平 金文杰 吴玉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4700-4704,共5页
背景:椎间盘内为缺氧的环境,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在调节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由α和β两种亚基组成,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决定缺氧诱导因子1的稳定和活性。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人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间... 背景:椎间盘内为缺氧的环境,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在调节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由α和β两种亚基组成,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决定缺氧诱导因子1的稳定和活性。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人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中的表达,判断各组之间的关系。方法:取腰椎髓核组织标本60例,41例取自L4-5髓核组织,19例为L5-S1。髓核组织分为突出组、游离组各30例。同时选取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腰椎髓核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链霉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突出腰椎髓核组织学变化并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游离组、突出组和对照组都可观察到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分别为(58.2±7.5)%,(27.3±2.3)%和(10.5±4.7)%。游离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髓核的表达显著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突出类型有关,在脱垂游离型中表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髓 缺氧诱导因子1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椎间盘突出 髓核组织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腰椎间盘细胞经体外转基因培养生物学活性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吴玉杰 刘兴振 +1 位作者 傅智轶 金文杰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构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3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TGF-β3转染椎间盘髓核细胞,研究转基因TGF-β3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方法制作椎间盘突变模型,从而获取原代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 目的构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3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TGF-β3转染椎间盘髓核细胞,研究转基因TGF-β3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方法制作椎间盘突变模型,从而获取原代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通过脂质体将真核载体pEGFP-TGF-β3导入髓核细胞,然后对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活性(MTT法)进行观察,应用Westen Blot检测TGF-β3在髓核细胞的表达含量,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转染后髓核细胞的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髓核细胞转染后,细胞活性增强,TGF-β3表达增加,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Ⅱ型胶原表达增加。结论 TGF-β3转染退变髓核细胞可起到维持髓核细胞表型,并在细胞传代后仍发挥调节作用。TGF-β3确实具有促进髓核细胞增殖和Ⅱ型胶原合成的能力,从而有可能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髓核细胞 转基因 椎间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水泥剂量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1
19
作者 王梦然 傅智轶 +2 位作者 王惠东 姚方超 吴玉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17-221,236,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骨水泥剂量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老年胸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临床资料,按骨水泥实际注入量分为3组:A组(<3.5 mL)45...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骨水泥剂量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老年胸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临床资料,按骨水泥实际注入量分为3组:A组(<3.5 mL)45例,B组(≥3.5 mL且≤6.0 mL)23例,C组(>6.0 mL且≤8.5 mL)27例。记录并比较各组骨水泥渗漏情况、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B组>C组,术后1 h VAS评分A组<B组<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2 d较术前伤椎Cobb角均减小,椎体前缘高度比均增大,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伤椎Cobb角均增大,椎体前缘高度比均减小,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共38例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44.7%,其中A组35.6%、B组39.1%、C组48.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继发性骨水泥渗漏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一定范围内,注入更大剂量骨水泥可使胸腰椎OVCF患者获得更好的中短期疼痛缓解和影像学指标改善,但术后极短期内腰背痛也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代用品 手术中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度大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中的应用疗效与并发症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梦然 傅智轶 +1 位作者 王惠东 吴玉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00-2505,共6页
背景:虽然经皮椎体成形已被广泛用于老年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但是关于骨水泥合理剂量和选择的相关研究仍不充分,尚未有统一结论。目的:对比不同黏度大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 背景:虽然经皮椎体成形已被广泛用于老年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但是关于骨水泥合理剂量和选择的相关研究仍不充分,尚未有统一结论。目的:对比不同黏度大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老年胸腰段(T12-L2)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69例,其中85例进行大剂量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84例进行大剂量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两组骨水泥注射剂量均>4 mL。术前及术后2 d,记录两组目测类比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研究方案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H9H-2019-T90-1)。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2 d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2d的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2 d的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减少(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对照组85例中57例(67.1%)发生骨水泥渗漏,观察组84例中36例(42.9%)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椎旁血管、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均未出现植入物周围感染、过敏反应、免疫反应及排斥反应;⑥结果表明,应用大剂量的高、低黏度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低黏度骨水泥的渗漏发生率较高,高黏度骨水泥可显著降低渗漏风险,尤其是椎旁血管和椎管内的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 高黏度骨水泥 低黏度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植入物 骨水泥渗漏 并发症 椎体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