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参数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傅孙亚 陈达巍 +1 位作者 张忠伟 沈睿炜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在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70例,在能谱碘图上测量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肝各叶碘浓度,同层面动脉期腹主动脉和门脉期门脉主干、脾实质、...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在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70例,在能谱碘图上测量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肝各叶碘浓度,同层面动脉期腹主动脉和门脉期门脉主干、脾实质、胃左静脉碘浓度。以胃镜为“金标准”将EV分为轻、中和重度,比较3组EV严重程度与每个能谱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3组肝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DLAP)、胃左静脉标准化碘浓度(LGV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EV程度呈正相关(r=0.729、0.822,均P<0.05)。3组肝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DLVP)、脾实质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D S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中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DLVP与EV程度呈负相关(r=-0.477,P<0.05),NIDSVP与EV程度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能谱CT参数可客观反映肝脾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EV的严重程度,其中LGVI与EV严重程度相关性最强,可作为EV严重程度的非侵入性随访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放射科医师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傅孙亚 张玉琴 +3 位作者 吴明杰 姚凤明 陈达巍 郑建军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12期18-19,共2页
目的比较人工智能与放射科医师判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的原发性SPN患者150例,分别进行人工智能肺结节检测系统检测和副主任及以上放射... 目的比较人工智能与放射科医师判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的原发性SPN患者150例,分别进行人工智能肺结节检测系统检测和副主任及以上放射科医师3人判读,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二者对SPN良恶性结果判断的准确率。结果人工智能的敏感度(92.6%)、特异度(82.1%)、阳性预测值(95.8%)、准确率(90.7%)略低于放射科医师的判断(96.7%、89.3%、97.5%、95.3%)。结论人工智能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放射科医师辅助诊断SPN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放射科医师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的临床特征及主次病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达巍 傅孙亚 +3 位作者 诸娴 沈睿炜 任辉 沈建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4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究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SME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主要病灶与次要病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19年4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30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 目的探究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SME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主要病灶与次要病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19年4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30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宏观形态、位置、直径、有无溃疡、表面有无发红、组织病理学类型和浸润深度等情况,分析SMEGC与单发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主次病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早期胃癌患者中,25例(8.2%)为SMEGC,280例(91.8%)为单发早期胃癌;SMEGC患者年龄>60岁的比例(76.0%,19/25)高于单发早期胃癌(52.9%,148/280);肿瘤直径≤2.00 cm的比例(68.0%,17/25)高于单发早期胃癌(46.1%,129/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肿瘤宏观形态、位置、有无溃疡、表面有无发红、组织病理学类型、浸润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EGC主要病灶直径明显大于次要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次病灶的肿瘤宏观形态、位置、有无溃疡、表面有无发红、组织病理学类型和浸润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EGC的预测危险因素是60岁以上的患者、直径不超过2.00 cm的肿瘤,主次病灶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包含这些因素的早期胃癌患者应该进行更仔细的内镜检查,注意主次病灶间的相关性,提高SMEGC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同时性 主要病灶 次要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达巍 傅孙亚 +2 位作者 陈达华 林洁琼 沈建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5期27-32,共6页
目的比较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1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64例确诊为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比较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1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64例确诊为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Pre-cut-EMR,34例行ESD。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特征、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病灶宏观形态、迟发性出血、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术后病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切除,整块切除率为100.0%,总体R0切除率为96.9%,术后均未发生迟发性穿孔。Pre-cut-EMR组手术时间为(24.6±6.5)min,明显短于ESD组的(37.5±9.5)min,术中穿孔率为3.3%(1/30),明显低于ESD组的23.5%(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cut-EMR组病灶直径为1.40(1.30,1.70)cm,小于ESD组的1.45(1.30,2.00)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cut-EMR组病灶直径≥2.0 cm的比例为10.0%(3/30),低于ESD组的32.4%(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cut-EMR和ESD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疗效相当,但Pre-cut-EM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穿孔率更低,治疗直径<2.0 cm的病灶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非壶腹病变 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下弹簧线圈置入联合组织胶注射栓塞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伴自发性分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达巍 傅孙亚 +4 位作者 沈建伟 袁晓刚 任辉 沈睿炜 诸娴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1期17-20,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弹簧线圈置入联合组织胶注射栓塞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伴自发性分流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确诊为胃底静脉曲张伴自发性分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中栓塞治疗后曲张静脉的闭塞成功率,术后48 h及1周的再...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弹簧线圈置入联合组织胶注射栓塞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伴自发性分流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确诊为胃底静脉曲张伴自发性分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中栓塞治疗后曲张静脉的闭塞成功率,术后48 h及1周的再出血率,异位栓塞等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1个月后复查的超声内镜。结果所有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均成功置入弹簧线圈及注射组织胶,手术过程顺利,操作结束后经多普勒证实所有患者曲张静脉血流均消失,靶血管均成功闭塞,术后48 h及1周均未发生再出血。术后1周复查门静脉CTA,弹簧线圈均留置于靶血管,均未出现移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异位栓塞。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胃镜,所有患者靶血管曲张静脉血流消失,成功闭塞。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弹簧线圈置入联合组织胶注射栓塞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伴自发性分流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自发性分流 组织胶 弹簧线圈 胃底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达巍 沈建伟 +4 位作者 傅孙亚 诸娴 邵晓娜 鲁亭 任辉 《浙江实用医学》 201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例术前胃镜活检确诊为早期胃癌及胃上皮内瘤变并行ESD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胃镜活检与ESD术后病理的差异性以及术后出现病理升级的危险...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例术前胃镜活检确诊为早期胃癌及胃上皮内瘤变并行ESD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胃镜活检与ESD术后病理的差异性以及术后出现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总体一致率为48.8%(79/162),与术前胃镜活检比较,术后病理升级有78例(48.1%),降级有5例(3.1%),其中术前胃镜活检诊断为LGIN的110例中,术后38例(34.5%)确诊为HGIN,19例(17.3%)确诊为早癌胃癌;术前胃镜活检诊断为HGIN的37例中,术后21例(56.8%)确诊为早期胃癌。胃黏膜表面发红、病灶长径>2cm是影响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胃镜活检结果对于诊断早期胃癌有较好的提示作用,但总体存在低估现象。对于长径>2cm、表面发红的LGIN,需警惕病理升级的可能;对于长径>2cm、表面发红的HGIN,应积极行ESD诊断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活检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傅孙亚 陈达巍 +2 位作者 张忠伟 张玉琴 郑建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3-674,共2页
本文报道1例50岁女性左肾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表现。病灶呈类圆形囊实性,边界清晰,CT平扫实性成分呈等密度,增强肾皮质期及实质期持续渐进性强化,排泄期强化减退,强化程度均稍低于同期肾皮质,囊性部分无强化。MRI平扫实性部... 本文报道1例50岁女性左肾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表现。病灶呈类圆形囊实性,边界清晰,CT平扫实性成分呈等密度,增强肾皮质期及实质期持续渐进性强化,排泄期强化减退,强化程度均稍低于同期肾皮质,囊性部分无强化。MRI平扫实性部分T_(1)WI及T_(2)WI均呈稍低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表现类似CT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嗜酸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原位滤泡肿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达巍 沈睿炜 +4 位作者 沈建伟 徐勤伟 傅孙亚 鲁亭 诸娴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7-779,共3页
本文报道1例早期胃癌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原位滤泡肿瘤的患者。通过术前精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选择,术后根据病理制定治疗方案及严密随访等规范化治疗,为早癌合并多种淋巴瘤的诊治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 胃肠内窥镜 淋巴瘤 早期胃癌 原位滤泡肿瘤 诊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