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代照料、成年子女劳动参与和老年生产性
1
作者 石贝贝 杨成钢 候蔺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3,共13页
当前少子化、老龄化人口发展形势下,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成为缓解家庭照料负担、增加成年子女劳动参与、提升老年生产性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了控制不同协变量的老年人提供... 当前少子化、老龄化人口发展形势下,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成为缓解家庭照料负担、增加成年子女劳动参与、提升老年生产性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了控制不同协变量的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会显著促进成年子女劳动参与;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二者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隔代照料能够保障成年子女的劳动参与率;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即隔代照料对年轻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更显著,在城市地区更突出。基于实证结果,结合《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测算得到: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具有间接生产性,至少增加了1.63%(约675.71万人)的女性劳动参与。这有效保证了有照料需求女性的劳动参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代际间劳动力的结构性替代。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一方面减轻了家庭照料负担,缓解了母职困局,增加了成年子女劳动参与;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提升了老年生产性。中国具有隔代照料传统,且当前仍是紧密型代际关系为主导,因此,在中国劳动力短缺和结构性矛盾伴生以及生育政策调整交叠背景下,隔代照料有助于实现代际互助,提高家庭福利,并进一步促进代际共融,提升劳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 劳动替代 老年生产性 倾向值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生育意愿与男孩偏好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石贝贝 唐代盛 候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6,共9页
本文基于"四川省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问卷"的调查数据对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男孩偏好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所调查育龄群体的理想子女数约1.8个;男孩偏好发生概率具有明显的地区、人口特征,民族属性、家人想法、... 本文基于"四川省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问卷"的调查数据对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男孩偏好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所调查育龄群体的理想子女数约1.8个;男孩偏好发生概率具有明显的地区、人口特征,民族属性、家人想法、对生育政策知晓情况以及养老方式等变量对男孩偏好的影响显著。分析认为,这是个体所处环境对其影响作用所致。因此,政府应借助各类传播媒介,利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方式,加大对人口现状及生育政策等知识的宣传,扩大新型生育观念普及面,通过减弱男孩偏好逐步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平衡。除此之外,"一儿一女"的生育偏好普遍存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满足了婚育家庭的生育需求,但有可能激发一孩是女孩的家庭的男孩偏好,打击"两非"仍是未来人口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男孩偏好 出生人口性别结构 生育结构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人图书馆与高校教师第三年龄人力资源开发 被引量:7
3
作者 严予若 候蔺 刘素清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关于老龄化社会与图书馆发展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如何为老年人服务方面,而甚少关注老年群体对于图书馆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高校第三年龄教师真人图书馆项目,既是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再开发利用,又能助益退休人士达至成功老化,从而实现高... 关于老龄化社会与图书馆发展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如何为老年人服务方面,而甚少关注老年群体对于图书馆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高校第三年龄教师真人图书馆项目,既是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再开发利用,又能助益退休人士达至成功老化,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需要与退休教师身心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达成图书馆发展和第三年龄教师个体发展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图书馆 高校 第三年龄教师 人力资源 老龄化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路径探微——以四川省荥经县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候蔺 刘宗英 +2 位作者 金小琴 陈成 徐杰 《中国西部》 2019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森林康养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我国人民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选择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突破。但是,目前我国的森林康养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需要进... 森林康养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我国人民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选择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突破。但是,目前我国的森林康养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丰富。本文以四川省荥经县为例,提出了森林康养发展的"资源禀赋-产品体系-配套支持"三位一体路径,为相关地区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绿色惠民 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社会学学科发展70年研究
5
作者 黄进 刘伟 候蔺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2-51,共10页
文章回顾了四川省社会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四川省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所走过的路程。从恢复发展期(1978—1990)、快速进步期(1991—2000)和全面发展期(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及学科建设与学术成果两个方面,对四... 文章回顾了四川省社会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四川省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所走过的路程。从恢复发展期(1978—1990)、快速进步期(1991—2000)和全面发展期(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及学科建设与学术成果两个方面,对四川省社会学学科始终立足西部、对话国际、力争前沿,以研究西南地区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基础理论与规律,回应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与人口问题,探索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方法与路径,记录西部地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群的日常生活机理与民风民俗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描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学 发展历程 学术成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健康与人口经济贫困问题研究——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候蔺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8期8-11,共4页
人口的健康状况低下和其经济贫困存在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2011~2013年,在新的扶贫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989万人,贫困发生率也大幅下降。但是,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低下,或因健康状况低下引发的经济收益短缺,还... 人口的健康状况低下和其经济贫困存在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2011~2013年,在新的扶贫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989万人,贫困发生率也大幅下降。但是,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低下,或因健康状况低下引发的经济收益短缺,还普遍存在于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因此,本文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试图研究分析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人口经济贫困的关系,为农村扶贫减贫的政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健康 人口经济贫困 贫困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空巢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候蔺 严予若 《老龄科学研究》 2017年第4期44-54,共11页
农村空巢老年人是伴随着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变迁而出现的新群体。由于受到家庭精神养老功能弱化、社区精神养老服务缺乏、老年人精神自养能力不足以及法律政策保障缺位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空巢老年人精神层面需求满足严重不足... 农村空巢老年人是伴随着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变迁而出现的新群体。由于受到家庭精神养老功能弱化、社区精神养老服务缺乏、老年人精神自养能力不足以及法律政策保障缺位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空巢老年人精神层面需求满足严重不足,精神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全面解读了精神养老的内涵,并对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进行了深入剖析,从个人、家庭、社会、制度四个角度,对我国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精神养老现状进行评估,总结了影响农村空巢老年人精神养老保障的因素,提出了化解我国农村空巢老年人精神养老困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年人 精神养老 精神需求
原文传递
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生成的关系域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候蔺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本文通过“个人—家庭—村域—社会—文化”关系域分析框架,从纵横两个方面梳理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的形成,将1949~1962年出生的这一代人的生命历程放置于其生活的社会生态系统之中,展现了当代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生成的复杂路径和... 本文通过“个人—家庭—村域—社会—文化”关系域分析框架,从纵横两个方面梳理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的形成,将1949~1962年出生的这一代人的生命历程放置于其生活的社会生态系统之中,展现了当代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生成的复杂路径和交错层级。文章认为由于关系域中核心系统及微系统的养老储备不足,中系统及外系统的养老支持匮乏,宏系统的养老导向力度脆弱,导致了内围系统的养老危机不断向外围系统溢出,而外围系统的支撑难以弥合困境,形成了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纵向的内生弱势累积和横向的外生压力叠加,并从远近双重目标尝试探讨了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的优化策略,强调了村域系统在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关系域中的重要作用和解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养老 养老困境生成关系域 养老困境优化策略
原文传递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我国积极养老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1
9
作者 候蔺 《老龄科学研究》 2017年第12期18-30,共13页
传统观念将老年人视为被动的"待养"群体,导致长期以来养老体系中的主体易位和权责让渡,这也使得传统的养老模式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存在局限性。积极养老就是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针对老年群体的消极定位问题而提出的养老... 传统观念将老年人视为被动的"待养"群体,导致长期以来养老体系中的主体易位和权责让渡,这也使得传统的养老模式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存在局限性。积极养老就是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针对老年群体的消极定位问题而提出的养老实践。围绕"健康、参与、保障"的理论内涵,构建积极养老的支持体系。阐释了"积极养老"这种低成本、可持续的养老模式对于我国在养老准备不足之现实条件下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养老 积极老龄化 积极养老支持体系
原文传递
“一老一小”双龄共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候蔺 《老龄科学研究》 2023年第6期65-78,共14页
“一老一小”养育问题是关乎家庭与社会良性发展的系统性民生问题。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策略中,“一老一小”养育问题彼此关涉。可以尝试强化系统思维,寻求整体解决方案。双龄共养... “一老一小”养育问题是关乎家庭与社会良性发展的系统性民生问题。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策略中,“一老一小”养育问题彼此关涉。可以尝试强化系统思维,寻求整体解决方案。双龄共养模式强调一体化推进老幼养育服务,能够稳步减轻“一老一小”养育压力。我国应从增加“一老一小”养育服务有效供给、破解双龄共养协调难题、提升双龄共养社区示范效应、加大对双龄共养的社会支持力度四个方面推进双龄共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老一小” 老幼养育服务 双龄共养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空巢老年人问题研究现状与评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候蔺 《老龄科学研究》 2015年第9期52-61,共10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巢老年人这一群体的数量不断膨胀。与普通老年群体相比,农村空巢老年人在经济支持、照料支持和精神支持方面均存在风险。同时,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巢老年人这一群体的数量不断膨胀。与普通老年群体相比,农村空巢老年人在经济支持、照料支持和精神支持方面均存在风险。同时,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空巢老年人该如何积极面对老年生活、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通过对现存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对农村空巢老年人问题研究的过程及其概念、分类、成因、现状、对策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并对此加以评述,以期为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年人 养老问题 研究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