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后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俸勇强 伍伟锋 郭盛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全组60例,年龄5~35(16.10±10.71)岁,体重17~7(243.91±13.21)kg,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示ASD最大径7~3(618.3±7.2)mm,选用封堵器型号为10~4...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全组60例,年龄5~35(16.10±10.71)岁,体重17~7(243.91±13.21)kg,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示ASD最大径7~3(618.3±7.2)mm,选用封堵器型号为10~4(026±3)mm。术后3d、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行TTE追踪测量。采用心尖四腔切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右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结果术后3d,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右径均逐渐减小(与术前比较,P<0.05);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均逐渐减小(与术前比较,P<0.05)。3~6个月随访,右心功能进一步改善。至12个月随访时,右心房、右心室大小及右心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逐渐增大(与术前比较,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逐渐增大(与术前比较,P<0.05)。3~6个月随访,左心功能进一步改善。至12个月随访时,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室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P<0.01)。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ASD,既阻断了异常分流,又改善了左心室及右心系统功能及其几何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神经内分泌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俸勇强 伍伟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的神经内分泌变化,探讨先心病患儿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监测70例先心病患儿的心房钠尿肽(ANP)、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1(ET...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的神经内分泌变化,探讨先心病患儿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监测70例先心病患儿的心房钠尿肽(ANP)、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1(ET-1)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介入封堵术前、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动态变化,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正常体检小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先心病患儿血循环中ANP(25.6±7.5)pmol/L、BNP(15.7±7.4)pmol/L、ET-1(1.12±0.31)p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均=0.0001);NE(1.07±0.08)nmol/L,AngⅡ(90.3±11.5)ng/L和ALD(246.1±42.3)p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均=0.001)。所有神经内分泌因子在介入封堵术24 h后开始下降,至6个月基本下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先心病患儿存在着神经内分泌的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其与疾病的严重性关系密切。介入封堵术后神经内分泌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介入封堵术 神经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俸勇强 伍伟锋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高血压 肺性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俸勇强 伍伟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的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探讨成人先心病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其中70例行介入治疗)的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的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探讨成人先心病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其中70例行介入治疗)的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1(ET-1)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介入封堵术前和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动态变化。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先心病术前血浆ANP、BNP、ET-1明显增高(均P<0.0001),NE、AngⅡ明显增高(均P=0.003)和ALD明显增高(P=0.023)。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功能分级,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越明显。ANP、BNP与ET-1明显相关(ANP/ET-1,r=0.83,P<0.01;BNP/ET-1,r=0.71,P<0.01)。作为一个组,ANP、BNP、ET-1和NE有关联(r=0.81,P<0.01),AngⅡ与ALD相关密切(r=0.82,P<0.01)。所监测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在介入封堵术24h后开始下降,至6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成人先心病存在着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关系密切。介入封堵术后神经内分泌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神经内分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后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心指数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俸勇强 伍伟锋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1-52,56,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前后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心指数(CI)的变化,探讨成人ASD患者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状况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成人ASD患者的心房钠尿肽(ANP)、脑钠尿肽(BNP)、...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前后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心指数(CI)的变化,探讨成人ASD患者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状况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成人ASD患者的心房钠尿肽(ANP)、脑钠尿肽(BNP)、内皮素-1(ET)及CI在介入治疗前、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动态变化,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ASD术前血循环中的ET(146±36)ng/L、ANP(148±30)ng/L、BNP(357±61)ng/L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均P<0.01),在介入治疗24 h后,均开始下降,至6个月基本下降至正常水平(P<0.01);术前的C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介入治疗24 h后,开始上升,至6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血浆ANP、BNP和ET浓度与CI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56,P<0.01;r=-0.58,P<0.01;r=-0.45,P<0.05)。结论成人ASD存在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并与CI呈负相关关系。介入治疗后其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及CI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 介入治疗 神经内分泌因子 心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与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1
6
作者 俸勇强 伍伟锋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检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探讨成人先心病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 目的检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探讨成人先心病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P(55.6±7.5)pmol/L、BNP(35.7±7.4)pmol/L、ET-1(2.42±0.31)pmol/L与对照组[ANP(3.1±0.6)pmol/L、BNP(5.7±0.9)pmol/L、ET-1(0.72±0.08)pmol/L]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01),NE(2.17±0.08)nmol/L、AngⅡ(188.3±11.5)ng/L、ALD(546.1±42.3)pmol/L与对照组[NE(1.63±0.13)nmol/L、AngⅡ(61.2±1.6)ng/L、ALD(336.4±22.8)pmol/L]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1)。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成人先心病的神经内分泌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俸勇强 伍伟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先心病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30例、室间隔缺损30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依据心导管...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先心病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30例、室间隔缺损30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依据心导管测压分为无PH组(20例)、轻度PH组(30例)和中重度PH组(20例)。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浆AngⅡ浓度。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前先心病伴PH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无PH组(P<0.01)。先心病有、无PH 患者介入封堵术后24h,AngⅡ开始缓慢下降,至6个月基本下降到正常水平(P<0.01)。术前血浆AngⅡ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r=0.715,P<0.05)。结论 AngⅡ可能参与了先心病PH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高血压 肺性 血管紧张素Ⅱ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与神经内分泌及纤溶状态的关系
8
作者 俸勇强 伍伟锋 《医学综述》 2006年第4期244-246,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以及纤溶系统功能失衡。因此多种缩血管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Ang II)、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A)等生成与释放增加,而舒血管物质如一... 先天性心脏病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以及纤溶系统功能失衡。因此多种缩血管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Ang II)、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A)等生成与释放增加,而舒血管物质如一氧化碳(NO)、利尿钠肽等生成或作用降低。这些缩血管物质不仅加剧血流动力学的紊乱,而且某些物质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脏,损伤心肌细胞,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促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的病情加重;同时CH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障碍及凝血、抗凝系统的异常,可导致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而介入治疗(CHD封堵术)后,心内左向右分流被完全阻断,因此,CHD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纤溶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浆内皮素 纤溶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封堵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陈世德 伍伟锋 俸勇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PA、PAI-1水平。所有CHD患者分...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PA、PAI-1水平。所有CHD患者分别于介入封堵术前1d、术后24h、1、3、6、12个月检测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介入封堵术前,CHD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CHD组血浆PAI-1水平开始逐渐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血浆t-PA水平在术后1个月升高,术后3个月始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介入封堵术可通过改变血浆t-PA、PAI-1水平而改善小儿CHD患者的内源性纤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利钠肽和脑钠肽及血管紧张素Ⅱ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俸勇强 元秀 +3 位作者 唐玲芳 伍桂芬 董完秀 刘勋娇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0期3051-3053,共3页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时,已造成了肾、胎盘等由功能性发展为器质性损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和水钠潴留,但其病因及发...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时,已造成了肾、胎盘等由功能性发展为器质性损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和水钠潴留,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的心房利钠肽、脑钠肽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并与妊高征的严重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心房利钠肽 脑钠肽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衰与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俸勇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检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ET-1、NO激活状况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先心病患者,检测其ET-1和NO浓度,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 目的 检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ET-1、NO激活状况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先心病患者,检测其ET-1和NO浓度,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新生儿3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新生儿先心病血循环中的ET-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3个亚组ET-1的激活越明显;与之相反,NO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3个亚组NO降低越明显.结论 新生儿先心病存在ET-1明显激活而NO明显降低,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因此检测ET-1及NO浓度可推测患儿的心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技术在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俸勇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ACS患者,35例在IVUS指导下实施支架置入术为治疗组,30例直接支架置入术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ACS患者,35例在IVUS指导下实施支架置入术为治疗组,30例直接支架置入术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3例贴壁欠佳,7例支架未充分扩张,使用高压球囊高压扩张(18-20atm)后复查IVUS达到满意标准,其余25例达到满意标准;支架置入后,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1),病变处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30例支架置入后,CAG提示贴壁良好,TIMI血流3级。随访1年,治疗组1例出现心绞痛,3例偶发性室性早搏;对照组6例出现心绞痛,4例频发室性早搏,5例出现劳力性胸闷。结论IVUS能准确测量血管直径、病变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同时能分析病变偏心程度及斑块特征,因此可指导选择支架的规格,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比邻关系、贴壁情况,支架扩张程度,是评价冠脉支架置人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俸勇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血清NO、ET-1及AngⅡ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 目的观察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血清NO、ET-1及AngⅡ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体检正常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中的ET-1及AngⅡ含量。结果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组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浆中的ET-1及Ang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NO、ET-1及AngⅡ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一氧化氮 血浆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心脏病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与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俸勇强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601-1602,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液中伴有几种高浓度化学信使物质,这些物质来源于心内和心外器官,通称为神经内分泌激素[1-2]。但是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的激活知之甚少。认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液中伴有几种高浓度化学信使物质,这些物质来源于心内和心外器官,通称为神经内分泌激素[1-2]。但是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的激活知之甚少。认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征及如何应用药物处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10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AngⅡ、NO进行了检测,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AngⅡ、NO激活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一氧化氮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塞患者凝血及纤溶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俸勇强 《广西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690-691,共2页
目的 :为研究心肌梗塞 (MI)患者 [包括急性心肌梗塞 (AMI)及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 ]凝血及纤溶状态与冠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 93例心肌梗塞患者 (其中 AMI46例 ,OMI47例 )及正常对照组 40例 ,心绞痛 45例的凝血、纤溶分子标... 目的 :为研究心肌梗塞 (MI)患者 [包括急性心肌梗塞 (AMI)及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 ]凝血及纤溶状态与冠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 93例心肌梗塞患者 (其中 AMI46例 ,OMI47例 )及正常对照组 40例 ,心绞痛 45例的凝血、纤溶分子标记物及血栓弹力图并进行比较。结果 :MI组凝血指标及纤溶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及心绞痛组 (P<0 .0 5 )。 OMI组凝血、纤溶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心绞痛组 (P<0 .0 5 ) ,而低于 AMI组 ;MI组其血栓弹力图 (TEG)的 r值及 k值较正常对照组及心绞痛组明显缩短 (P<0 .0 5 ) ,但 AMI组与 OMI组之间无差异性。结论 :MI的发病机制与冠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而 OMI患者也处于高凝状态 ,它是冠脉再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房利钠肽、脑利钠肽、内皮素-1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新卫 伍伟锋 +2 位作者 俸勇强 唐沙玲 蒋福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的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先心病ANP、BNP和ET-1的激活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0例先心病患者的ANP、BNP和ET-1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的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先心病ANP、BNP和ET-1的激活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0例先心病患者的ANP、BNP和ET-1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P(25.6±7.5)pmol/L、BNP(15.7±7.4)pmol/L、ET-1(1.12±0.31)p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01)。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ANP、BNP、ET-1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先心病患者存在着ANP、BNP和ET-1的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心钠素 利钠肽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去甲肾上腺素激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新卫 伍伟锋 +2 位作者 邓修建 李玉秀 俸勇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否存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AngⅡ、ALD和NE;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结...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否存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AngⅡ、ALD和NE;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gⅡ(188.3±11.5)ng/L、ALD(546.1±42.3)pmol/L、NE(2.17±0.08)n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成人先心病的AngⅡ、ALD和NE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新卫 伍伟锋 俸勇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94-796,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并肺动脉高压(PH)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90例CHD患儿。均经体检、辅助检查及心脏彩色B超确诊。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40例...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并肺动脉高压(PH)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90例CHD患儿。均经体检、辅助检查及心脏彩色B超确诊。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4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30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20例。依据心导管测压,将90例CHD患儿分为3组:中重度PH组(肺动脉收缩压>6.66kPa)30例和轻度PH组(3.99kPa<肺动脉收缩压<6.66kPa)30例、无PH组(肺动脉收缩压<3.99kPa)30例。3个亚组的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术前、术后24h、术后1、3、6及12个月血浆AngⅡ及血清NO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检测其血浆AngⅡ及血清NO水平。结果介入封堵术前,CHD并PH组患儿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CHD无PH组(Pa<0.01);CHD并PH组患儿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CHD无PH组(Pa<0.01)。CHD患儿介入封堵术24h后,血浆AngⅡ逐渐下降,至12个月下降接近正常水平;CHD患儿介入封堵术24h后,血清NO开始逐渐上升,至12个月上升接近正常水平。AngⅡ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811P<0.01);NO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AngⅡ及NO可能参与CHD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AngⅡ及血清NO水平可作为判定其CHD患儿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肺动脉高压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心房钠尿肽、脑钠尿肽及心脏指数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新卫 伍伟锋 +1 位作者 俸勇强 陆佳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7-268,共2页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钠素 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激活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佳华 俸勇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 检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检测其脑利钠肽(BNP)、醛固酮(... 目的 检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检测其脑利钠肽(BNP)、醛固酮(ALD)和心房利钠肽(ANP),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体检正常新生儿3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循环中的BNP为(35.7±7.4)pmol/L,ANP为(55.6±7.5)pmol/L,ALD为(546.1 ±42.3)p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均<0.01).三个亚组患儿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明显激活且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