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法思想与中华法系——俞荣根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邓长春 俞荣根 《当代儒学》 2013年第1期252-274,共23页
俞荣根教授,浙江诸暨人.1962-1967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西南政法学院法律史研究生毕业并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俞荣根教授,浙江诸暨人.1962-1967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西南政法学院法律史研究生毕业并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独著《儒家法思想通论》、《道统与法统》等六种著作,合著《孔子的法律思想》、《中华法苑四千年》等十几种著作.主持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华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论分典》及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主编多种教材和丛书,发表论文20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俞荣根 教授 家法 访谈录 西南政法大学 研究生院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齐治平、德礼政刑:礼法传统中的治道智慧——俞荣根访谈录 被引量:3
2
作者 俞荣根 陆娓 李相森 《原道》 CSSCI 2016年第1期9-25,共17页
俞荣根先生,1943年生于浙江诸暨,法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制委主任委员、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多年来,俞先... 俞荣根先生,1943年生于浙江诸暨,法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制委主任委员、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多年来,俞先生专注于法史教研与立法实务工作,致力于传统治道与法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在儒家思想与中华法系研究上成就卓著,著有《儒家法思想通论》《道统与法统》等学术代表作。借"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召开和纪念孔子诞辰2566年之机,本刊特约编辑陆娓和李相森博士就"儒家法政思想的源与流"的主题对俞先生进行专访。现将访谈稿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道 俞荣根 重庆社会科学院 政刑 儒家思想 实务工作 中华法系 修齐治平 法文化 浙江诸暨
原文传递
“法治中国”与儒家思想--俞荣根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5
3
作者 俞荣根 彭彦华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5-12,共8页
俞荣根先生1943年生于浙江诸暨,是法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制委主任委员、重庆社科院院长、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多年来,俞先生... 俞荣根先生1943年生于浙江诸暨,是法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制委主任委员、重庆社科院院长、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多年来,俞先生一直致力于法学教学和立法实务工作,长期研究儒家法思想和中华法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就这一问题,俞教授接受了本刊的专访,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今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法治中国 访谈录 俞荣根 依法治国 传统文化 感谢
原文传递
亲属权利的法律之痛——兼论“亲亲相隐”的现代转化 被引量:35
4
作者 俞荣根 蒋海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5-143,共9页
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一种亲情伦理立法,现代东西方主要国家法律都确认由亲属身份而自然获得的某些例外特权,这是一种亲属权利立法。我国现行法律在否定"亲亲相隐"的亲情伦理立法以后,却没有确立亲属权利立法原则,... 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一种亲情伦理立法,现代东西方主要国家法律都确认由亲属身份而自然获得的某些例外特权,这是一种亲属权利立法。我国现行法律在否定"亲亲相隐"的亲情伦理立法以后,却没有确立亲属权利立法原则,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导致诸多尴尬和悲剧,"佘祥林案"中佘母的不幸遭遇即为典型。本文阐释古代"亲亲相隐"亲情伦理立法和现代亲属权利立法的各自特点,论述法律确认亲属权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探讨古老"亲亲相隐"对确立我国现代亲属权利制度的正面价值及其在现代人权理念之下的创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亲属权利立法 现代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更新、制度创新与人大监督——关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0
5
作者 俞荣根 莫于川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2,23,共5页
加强人大监督工作 ,既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题中之义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过程乃是监督制度创新的过程 ,而观念更新是监督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 ,本... 加强人大监督工作 ,既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题中之义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过程乃是监督制度创新的过程 ,而观念更新是监督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 ,本文论述了观念更新的主要内容 ,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来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原则和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人大监督 制度创新 观念更新 监督专员 人大监督制度 公共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府两院”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依法治国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法规质量评估的理论意义与实践难题 被引量:6
6
作者 俞荣根 刘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78,共8页
立法质量评估是统一法治框架下的监督立法行为,在质量立法时代,立法质量评估也是立法修改、废止的前提。我国地方立法机关在实行立法后评估中遇到了理论与制度上难题,而对于立法后评估的内容,标准和主体的正确理解,将产生良好的评估效果... 立法质量评估是统一法治框架下的监督立法行为,在质量立法时代,立法质量评估也是立法修改、废止的前提。我国地方立法机关在实行立法后评估中遇到了理论与制度上难题,而对于立法后评估的内容,标准和主体的正确理解,将产生良好的评估效果,并有利于改进立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立法质量评估 立法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法系学述论 被引量:8
7
作者 俞荣根 龙大轩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05年第4期31-38,共8页
中华法系学是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点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发轫于20世纪初期;兴盛于20至40年代;曲折于50至70年代;复盛于80年代以后。
关键词 中华法系 述论 20世纪初期 基本特点 基本精神 法律制度 中国传统 4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权:从民本到民主的接转——兼论儒家法文化的现代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俞荣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2-88,共7页
本文以儒家民本思想在近代社会中通过民权学说作为中转接引西方民主思想为例,说明儒家法文化具有适应现代化的能力。作者认为,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但它是一种“子民”文化,而不是“公民”文化,造就的是“主民”政治而不... 本文以儒家民本思想在近代社会中通过民权学说作为中转接引西方民主思想为例,说明儒家法文化具有适应现代化的能力。作者认为,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但它是一种“子民”文化,而不是“公民”文化,造就的是“主民”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与现代民主思想有质的不同。近代思想界在引进西方民主文化时,首先倡言民权学说,并认为民权与民主是相对立的,这正是用民本思想诠释民主的结果。直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的前锋才进至民主领域。中国政治思想和法思想从民本经民权再发展到民主,带有某种必然性。因为,从重视人民权利而言,民权与民主相一致;从注重群体价值而言,民权又与民本相衔接。这一思想发展过程表明,儒家文化具有接引西方民主文化的一定能力,但其适应、转化、创新却是极其复杂长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民权主义 儒家法 孙中山 梁启超 民权思想 西方民主 法文化 立宪主义 《日本国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自我”——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传承与趋向 被引量:13
9
作者 俞荣根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74,共9页
从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的变化来看,自法学在祖国大陆复兴以来,这一学科的成长过程可以划分为创建、探索、发展三期,虽然各期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寻求‘自我’”是其总特征。这一总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明确研究对象;摆脱机械地以“五种社... 从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的变化来看,自法学在祖国大陆复兴以来,这一学科的成长过程可以划分为创建、探索、发展三期,虽然各期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寻求‘自我’”是其总特征。这一总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明确研究对象;摆脱机械地以“五种社会形态”来设置篇章体例;摆脱以西方法学概念诠释中国古代法的模式;揭示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发展规律。破译法的文化遗传密码、注重实证研究、重视礼和礼制研究,是中国法律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史 西方法学 思想史 趋向 揭示 复兴 社会形态 概念诠释 学科 成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易货贸易 被引量:6
10
作者 俞荣根 丁新正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4-99,共6页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部分有关贸易条款中,涵盖了易货贸易这种重要的贸易方式。在概述现代易货贸易的涵义、我国易货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巩固和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意义,以及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易货贸易 战略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必武司法改革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俞荣根 曾绍东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100,共5页
中国司法文化传统偏重"实质理性",这与"形式理性"的西方司法文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三十年来以程序中心主义为主导的司法改革,其理想与现实、司法的面相与公众的心理期待的矛盾和冲突,是过于偏重程序中心主义的西... 中国司法文化传统偏重"实质理性",这与"形式理性"的西方司法文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三十年来以程序中心主义为主导的司法改革,其理想与现实、司法的面相与公众的心理期待的矛盾和冲突,是过于偏重程序中心主义的西方经验,忽视本土司法文化传统的结果。董必武的既要守程序又要便民的司法改革思想体现了程序与实质的统一,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反思和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当下的司法改革应当回到尊重中国司法文化传统的轨道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必武 司法改革 程序正义 司法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反酷刑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9
12
作者 俞荣根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共6页
本文阐述了反酷刑的哲学和历史学依据 ,认为历代儒家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始终不遗余力地弘扬、传承反酷刑思想 ,并积极地用之于历史上司法实践 ,给我们留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但儒家的思想又受到历史的局限 ,其反酷刑是有限度的。
关键词 酷刑 司法实践 历史遗产 理论与实践 思想 知识分子 依据 弘扬 传承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法传统与良法善治 被引量:18
13
作者 俞荣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6,130,共4页
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灵魂的礼法法系,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一种礼法文化,中华礼法传统中蕴含着"良法善治"和现代法治的文化营养。我国法学和法制正面临着革命性的转型,建设"法治中国"应当借鉴礼法传统智慧。
关键词 中华法系 礼法传统 良法善治 法制转型 法治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后评估:法律体系形成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被引量:38
14
作者 俞荣根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3-10,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立法迎来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转折,立法后评估成为提高立法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对重庆市地方性法规的评估研究报告为依据,阐述立法后评估的特点、主体、对象、内容、标准等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立法迎来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转折,立法后评估成为提高立法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对重庆市地方性法规的评估研究报告为依据,阐述立法后评估的特点、主体、对象、内容、标准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就克服当前立法后评估遇到的制度困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后评估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俞荣根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1-184,共14页
地方性法规可区分为"宪法类"、"经济类"、"行政类"、"社会类"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亦应有所差异。每一类型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都由文本评价子体系和效益评... 地方性法规可区分为"宪法类"、"经济类"、"行政类"、"社会类"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亦应有所差异。每一类型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都由文本评价子体系和效益评价子体系组成,它们的一级指标内容和数量尽量少作更动,主要调整二级指标的内容和分值来体现不同类型法规评价体系的差异。同时,文本评价和效益评价两个子体系在综合评价中的占比权重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法规的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中医药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俞荣根 洪蕾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117,共7页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保存最为完整者,又是唯一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中国学术。儒家文化乃中医药学的精神家园。儒学的思想精华从人本精神、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执中权时、君子人格等五个方面指导和成就了...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保存最为完整者,又是唯一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中国学术。儒家文化乃中医药学的精神家园。儒学的思想精华从人本精神、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执中权时、君子人格等五个方面指导和成就了中医药学。近百多年来,中医药学随同其文化母体———儒家文化一起不断遭受打击与围剿乃至扼杀。当今,“回归自然”渐成风潮,文化多元、科学多元成为共识,“针灸热”、“中医热”遍及五洲,中医药学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中医药学的现代发展并不等于“西医化”,“中西医结合”只是中医现代发展的一种模式或方向。中医药学的振兴最终还期待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中医药学 现代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律令体制”——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俞荣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23,共8页
“律令体制”说肇始于日本汉学界。中华法系不应归结为“律令体制”,而是一种“礼法体制”。从“礼法体制”来重新认识中华法系,以廓清长期以来对其的误读、误解和误判,揭示古代中国法由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组成的法律样式,寻求中华... “律令体制”说肇始于日本汉学界。中华法系不应归结为“律令体制”,而是一种“礼法体制”。从“礼法体制”来重新认识中华法系,以廓清长期以来对其的误读、误解和误判,揭示古代中国法由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组成的法律样式,寻求中华法系追求“礼法之治”“良法善治”的法文化遗传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律令体制 礼法体制 礼法之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中道”——儒家之法的精神及其普世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俞荣根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5,共10页
中国古代法是儒家之法。仁学“中道”思想是儒家学说之“道统”,亦是儒家之法的“法统”。仁学“中道”的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中正”、“中和”、“时中与权”三个方面,原始儒家在论析与处理德与刑、父子相隐与不隐于亲、人与法、讼与无... 中国古代法是儒家之法。仁学“中道”思想是儒家学说之“道统”,亦是儒家之法的“法统”。仁学“中道”的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中正”、“中和”、“时中与权”三个方面,原始儒家在论析与处理德与刑、父子相隐与不隐于亲、人与法、讼与无讼等问题上都很好地运用了“中道”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今“全球性的战国时代”,儒家仁学“中道”思想仍有其普世价值,必将随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走向世界,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制定国际法则中显示其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 普世价值 国际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安全立法:成效、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荣根 黎藜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87-91,共5页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矿山安全法律体系。自2003年以来,矿山事故在全国范围内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但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偏大;矿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实施效果与立法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修订《矿山安全法》,并...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矿山安全法律体系。自2003年以来,矿山事故在全国范围内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但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偏大;矿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实施效果与立法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修订《矿山安全法》,并以该法为中心,制定和修改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规,最终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符合WTO原则的矿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是矿山安全法制建设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生产 矿山安全立法 修订《矿山安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法医学:宋(慈)学——宋慈及其《洗冤集录》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荣根 吕志兴 《中国司法鉴定》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发生了斗殴、杀伤等刑事案件,都必须先进行现场勘验、尸伤检验等侦查活动。收集证据,查明事实,然后才能依法作出处理.这种做法.中外古今皆然。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刑事检验的规定,尸伤检验等技术也随之产生。至宋代.随着检验制度的... 发生了斗殴、杀伤等刑事案件,都必须先进行现场勘验、尸伤检验等侦查活动。收集证据,查明事实,然后才能依法作出处理.这种做法.中外古今皆然。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刑事检验的规定,尸伤检验等技术也随之产生。至宋代.随着检验制度的逐步完备,法医检验技术也有重大发展.南宋《洗冤集录》的问世.标志着系统研究尸伤检验技术的学科——中国古代法医学的形成。《洗冤集录》的著者宋慈对古代法医学的形成,其功甚伟.实为中国法医学的鼻祖.人类法医学的奠基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洗冤集录 法医学 宋慈 刑事检验 检验技术 刑事案件 现场勘验 侦查活动 收集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