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滋味品质的万州区主栽茶树品种绿茶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翔 许彦 +7 位作者 冯婷婷 张磊 张艳 付勋 胡琳玲 俞滢 杨如兴 聂青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1-139,共9页
滋味是茶叶的重要品质,为探明万州区主栽品种绿茶的滋味品质,采用感官审评和靶向检测方法评价不同品种绿茶茶汤的滋味,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嘌呤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和有机酸类5大类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茶树... 滋味是茶叶的重要品质,为探明万州区主栽品种绿茶的滋味品质,采用感官审评和靶向检测方法评价不同品种绿茶茶汤的滋味,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嘌呤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和有机酸类5大类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茶树制备的绿茶滋味品质有明显区别,川中小叶群体种滋味浓强,‘安吉白茶’鲜爽、甘醇滋味特征明显,‘福鼎大白茶’兼具浓强、鲜爽、醇厚,‘中黄1号’滋味鲜爽但浓强不足;滋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川中小叶群体种儿茶素类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类含量较低;‘安吉白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福鼎大白茶’各类滋味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中黄1号’滋味成分总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均较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可以得到较好地区分,通过滋味贡献度分析发现,芦丁、咖啡碱等13种滋味成分具有较大贡献;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茶氨酸是‘安吉白茶’和‘福鼎大白茶’鲜爽度的主要贡献物质,杨梅素-3-O-半乳糖苷和金丝桃苷是‘中黄1号’区别于其他3个品种茶类的主要滋味贡献物质,川中小叶群体种内部也有较大差异,其中C4和C5距离较近,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苷类物质,滋味表现出较强的收敛感。本研究对万州区主栽品种所制绿茶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梳理,为万州区绿茶滋味品质改进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品种 滋味品质 川中小叶群体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n同时测定小鼠血浆中冰片和尼莫地平质量浓度 被引量:7
2
作者 俞滢 王玮 李士敏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冰片和尼莫地平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n)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两药合用后尼莫地平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采用选择性离子抽提和二级MS/MS质谱分别监测冰片和尼莫地平的血药浓度。结...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冰片和尼莫地平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n)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两药合用后尼莫地平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采用选择性离子抽提和二级MS/MS质谱分别监测冰片和尼莫地平的血药浓度。结果本法可同时测定血浆中2种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较大的药物质量浓度,冰片在0.01~10 mg.L-1,尼莫地平在0.01~0.5 mg.L-1内,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0,2.5 mg.L-1,日内RSD分别为4.6%~6.7%,2.5%~5.2%;日间RSD分别为2.3%~9.9%,5.1%~6.6%(n=5)。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适用于冰片和尼莫地平配伍应用的药动学研究。尼莫地平加冰片合用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冰片可以改变尼莫地平在体内的分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 冰片 异龙脑 尼莫地平 尼群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测定癃闭康泰片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 被引量:6
3
作者 俞滢 朱亚尔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 建立癃闭康泰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含量测定法。方法 癃闭康秦片经碱化,用氯仿-甲醇(4:1)提取生物碱有效部位,提取液浓缩,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 目的 建立癃闭康泰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含量测定法。方法 癃闭康秦片经碱化,用氯仿-甲醇(4:1)提取生物碱有效部位,提取液浓缩,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2.1mm×1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0mmol·L^-1甲酸铵(pH8.0),梯度洗脱(0.15min:乙腈30%.55%;15.25min乙腈55%);流速0.2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ESI),以选择性正离子方式检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选择性检测离子分别为m/z432.4和m/z430.4。结果 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的线性范围均为0.01.10mg·L^-1,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均为0.45μg·L^-1,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线性关系良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癃闭康泰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癃闭康泰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蝉花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俞滢 顾蕾 +1 位作者 陈启琪 何依玲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63-65,共3页
本文对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CordycepscicadeShing测定了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脂肪等的含量,结果显示蝉花含蛋白质总量为39.35%,含有16种氨基酸,多糖含量为4.44%,脂肪含量为6.97%... 本文对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CordycepscicadeShing测定了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脂肪等的含量,结果显示蝉花含蛋白质总量为39.35%,含有16种氨基酸,多糖含量为4.44%,脂肪含量为6.97%,并含有Cu、Mn、Zn、Cd、Pb、Ca、Fe、Mg、Cr、Co等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磊 俞滢 +2 位作者 梁子钧 赵翊暄 杨如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4-145,共12页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样品共鉴定出560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萜类、杂环化合物、酯类、烃类等是以‘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为鲜叶原料制成白茶的主要呈香物质。萎凋过程中,两个品种白茶的挥发性代谢物总含量逐渐上升,在萎凋48 h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表明,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是‘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1-辛烯-3-酮和柠檬醛在萎凋前期大量累积而后减少,萜品油烯、苯甲醛、水杨酸甲酯和大马士酮在萎凋过程中持续累积。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对‘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形成花果香和甜香具有重要作用。1-辛烯-3-酮、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清鲜香气形成的关键原因。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新品系‘福黄1号’制成白茶的香气特征,为以白化茶树品种为原料制成的特色白茶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福黄1号’ 白化突变 挥发性代谢物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痛宁中延胡索乙素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俞滢 徐红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8-50,共3页
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了复方中药制剂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为102.2%±1.85%,在0.51~4.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用薄层色谱法对本品中的冰片进行了鉴别。
关键词 延胡索乙素 冰片 薄层色谱 强痛宁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制剂强痛宁中高乌甲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俞滢 李士敏 徐红辉 《中成药》 CAS CSCD 1998年第7期11-12,共2页
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了复方中药胶囊剂中高乌甲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为101.5±1.51%,最低检测限为0.18μg,在0.97~9.7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强痛宁 高乌甲素 薄层色谱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州不同种植区域川中小叶种红茶滋味品质分析
8
作者 李翔 许彦 +10 位作者 冯婷婷 俞滢 胡琳玲 付勋 张艳 杨如兴 张小萍 张磊 聂青玉 何小丽 彭耀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5-332,共8页
为探明万州川中小叶种制作红茶滋味品质,该文以9个不同区域和表型特征的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采用靶向检测方法,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有机酸类和可溶性糖组分6大类滋味成分,以感官分析,多元统计... 为探明万州川中小叶种制作红茶滋味品质,该文以9个不同区域和表型特征的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采用靶向检测方法,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有机酸类和可溶性糖组分6大类滋味成分,以感官分析,多元统计法,结合滋味贡献度(dove-over-threshold,Dot)分析川中小叶种茶树的滋味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茶样分为4类,Ⅰ类茶样中包含C4,C5,C6,C8以及2个对比样,各滋味成分含量相对较为均衡;Ⅱ类茶样具备类似的林下栽培环境,黄酮苷类物质含量低,没食子酸、咖啡碱(caffeine,CAFF)、儿茶素类以及氨基酸类物质含量高,表现出醇厚、鲜爽度高的滋味特征;Ⅲ类茶样为叶形较大的种质,黄酮苷类、琥珀酸为其特征滋味成分,儿茶素类、茶氨酸和CAFF含量低,涩味和鲜爽度较高;Ⅳ类茶样儿茶素类、CAFF含量较高,Thea含量低,滋味浓强,但欠鲜爽。该研究对万州区不同区域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梳理,为该类种质资源进一步改进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川中小叶种 滋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单萜合成酶CsTP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鹏杰 陈丹 +5 位作者 俞滢 林浥 曹红利 杨国一 陈笛 叶乃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65-1473,共9页
该研究在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铁观音’茶树品种的芽叶为供试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茶树的1条单萜合成酶(TPS)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TPS(GenBank登录号为KY829105)。CsTPS基因全长2 077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752bp,... 该研究在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铁观音’茶树品种的芽叶为供试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茶树的1条单萜合成酶(TPS)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TPS(GenBank登录号为KY829105)。CsTPS基因全长2 077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752bp,编码583个氨基酸。CsTPS基因编码蛋白含有单萜合成酶蛋白特有的2个天冬氨酸富集基序及RRx8W、RxR保守基序,N端具有一段叶绿体转运肽。同源比对分析显示,CsTPS氨基酸序列与多种植物的单萜合成酶序列相似性较高,与黄胡萝卜α-松油醇合成酶、白簕柠檬烯合成酶、蓖麻单萜合成酶相似性分别为74%、71%和6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sTPS属于TPSb亚家族类型。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白茶萎凋、乌龙茶做青、红茶发酵等加工过程中,CsTPS基因的表达量均有上调,推测CsTPS基因的表达与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香气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单萜合成酶 基因克隆 茶叶加工过程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静 俞滢 +4 位作者 张丹丹 陈丹 杨国一 陈桂信 叶乃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64-1369,共6页
【目的】研究白茶萎凋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与其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动态表达,为优化白茶的萎凋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萎凋阶段的白茶为原料,分别采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n)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目的】研究白茶萎凋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与其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动态表达,为优化白茶的萎凋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萎凋阶段的白茶为原料,分别采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n)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变化,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茶萎凋过程中与儿茶素物质代谢合成相关基因(PAL、C4H、CHS、CHI、F3'5'H、F3'H、F3H、DFR、LAR、ANS、ANR和UGG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白茶萎凋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儿茶素组分中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萎凋历时32 h出现最大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AL、C4H、CHI、F3H、F3'H、F3'5'H、DFR、LAR、ANR和UGGT均在萎凋历时32 h呈上调表达,CHS基因则随萎凋历时的增加呈下调表达趋势,ANS基因表达在整个萎凋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萎凋历时16 h达最大值。白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具有调控儿茶素生物合成的作用。【结论】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AL、C4H、F3H、F3'H、DFR、LAR、ANR的表达与儿茶素组分单体EC、GC、EGC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其最大值均出现在萎凋历时32 h,因此在制茶时可适当缩短萎凋时长,以提高白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萎凋 儿茶素类 儿茶素合成关键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DNA分子标记研究综述
11
作者 张磊 赵翊暄 +2 位作者 陈强 俞滢 杨如兴 《茶叶学报》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概述了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在DNA分子标记技术方面的研究,涵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起始密... 概述了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在DNA分子标记技术方面的研究,涵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起始密码子靶向多态性(Symbolic compiler optimization technology,SCo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等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背景较复杂,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与遗传变异,遗传群体大致可分为不同适制茶类和不同原生产地等种质类型,遗传群体间的遗传信息与系统来源也存在一定关联性。并从茶树DNA新型标记技术开发、重要性状基因挖掘与关联分析、多组学技术融合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提出展望,为茶树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精准定位与挖掘、茶树优良性状的亲本选择以及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育种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JsGGPP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君 林浥 +4 位作者 俞滢 陈静 姚雪倩 陈桂信 叶乃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Geranylgerany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PS)是萜烯类香气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采用RT-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茉莉花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JsGGPPS,GenBank登录号AI...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Geranylgerany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PS)是萜烯类香气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采用RT-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茉莉花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JsGGPPS,GenBank登录号AIY24421.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JsGGPPS基因在茉莉花开放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JsGGPPS全长cDNA为1 410bp,含1 083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360个氨基酸,属于trans-isoprenyl diphosphate synthases(IPPS)和class I terpene cyclases家族,含链长控制区(CLDR)、2个天冬氨酸富集区以及其他保守区。JsGGPPS基因与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的同源性分别为91%、86%。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茉莉花开放过程中JsGGPPS基因在晚上18:00时表达量较低,呈上调趋势,在22:00时达到最高,呈下调趋势,在翌日2:00时表达量最低,与茉莉花释香趋势相似,为深入研究茉莉花萜烯类香气物质代谢途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萜烯类 香气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和FAD6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丹 俞滢 +4 位作者 岳川 王鹏杰 陈静 陈桂信 叶乃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1-550,共10页
本研究在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铁观音茶树的芽叶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茶树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12-FAD(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包含完整ORF的cDNA序列(CsFAD2和CsFAD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FAD... 本研究在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铁观音茶树的芽叶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茶树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12-FAD(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包含完整ORF的cDNA序列(CsFAD2和CsFAD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FAD2的全长为1 184 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1 149 bp,编码382个氨基酸,定位于内质网上,其氨基酸序列与油茶FAD2的同源性最高达97%;CsFAD6的全长为1 425 bp,其ORF长度为1 311 bp,编码436个氨基酸,定位于叶绿体上,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FAD6同源性达8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铁观音茶树幼苗在4℃低温胁迫处理72 h过程中,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均受低温的诱导,其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处理48 h时,表达量水平最高;在100 g·L-1的PEG胁迫处理12 h过程中,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均受PEG胁迫处理的诱导;在ABA(100μmol·L-1)胁迫处理72 h过程中,在处理6~24 h期间,CsFAD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CsFAD6的表达不受ABA处理的影响,CsFAD6的表达量在处理72 h时显著降低;在Na Cl(250 mmol·L-1)胁迫72 h过程中,CsFAD2的表达量全程降低,而CsFAD6在处理24~72 h期间表达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12-脂肪酸去饱和酶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服替硝唑含片后唾液中含量的药时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士敏 胡富强 俞滢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含服替硝唑含片后人唾液中替硝唑含量,用高氯酸沉淀蛋白质后,直接在ODS柱上测定,紫外检测波长317n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5750.1),方法回收率在99%以上,最小检测限为0.10m...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含服替硝唑含片后人唾液中替硝唑含量,用高氯酸沉淀蛋白质后,直接在ODS柱上测定,紫外检测波长317n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5750.1),方法回收率在99%以上,最小检测限为0.10mg/L;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高效液相色谱 唾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师范院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波 王慧中 +1 位作者 俞滢 李喜梅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551-552,共2页
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氨基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丹 叶小辉 +3 位作者 俞滢 姚雪倩 王丹红 叶乃兴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台湾种单瓣茉莉花和双瓣茉莉花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湾种单瓣茉莉花花蕾期与开放期的水解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41.53 mg/g和1 48.73mg/g,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1 7 mg/g和7.25mg/g;双...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台湾种单瓣茉莉花和双瓣茉莉花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湾种单瓣茉莉花花蕾期与开放期的水解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41.53 mg/g和1 48.73mg/g,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1 7 mg/g和7.25mg/g;双瓣茉莉花花蕾期与开放期的水解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 33.1 8mg/g和1 24.14mg/g,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82mg/g和5.03mg/g。台湾种单瓣茉莉花的水解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双瓣茉莉花,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茉莉花花蕾期的游离氨基酸中EAA/TAA比值明显低于开放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台湾种单瓣茉莉 双瓣茉莉 游离氨基酸 水解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瓣茉莉花(Jasminum sambac(L.)Ait)开放过程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鹤 俞滢 +3 位作者 陈桂信 姚雪倩 郑德勇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15年第1期29-38,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萃取、分析、鉴定双瓣茉莉花离体和活体状态开放过程中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双瓣茉莉花中共有94种香气成分,包括28种萜烯类及其衍生物、7种烷烃类、17种酯类、5种醇类、3种醛类、3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萃取、分析、鉴定双瓣茉莉花离体和活体状态开放过程中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双瓣茉莉花中共有94种香气成分,包括28种萜烯类及其衍生物、7种烷烃类、17种酯类、5种醇类、3种醛类、3种酚胺类。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乙酸苄酯、乙酸葑酯、α-古巴烯、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醇、苯甲酸苄酯等,离体状态下有利于茉莉花的释香。根据双瓣茉莉花开放过程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茉莉花茶的窨制起始时间以21:0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瓣茉莉花 香气成分 动态变化 顶空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云南红碎茶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丹 叶小辉 +3 位作者 俞滢 王丹红 赵恬欢 叶乃兴 《福建茶叶》 2014年第4期24-26,共3页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不同等级云南红碎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6.14-15.24mg/g。云南红碎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都呈现碎茶1号>碎茶2号>碎茶3号>碎茶5...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不同等级云南红碎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6.14-15.24mg/g。云南红碎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都呈现碎茶1号>碎茶2号>碎茶3号>碎茶5号>末茶的变化规律,且与感官品质得分间相关系数达0.9525和0.929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碎茶 品质 游离氨基酸 茶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物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和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波 俞滢 王慧中 《高教论坛》 2010年第2期56-57,71,共3页
以学习生物化学为例,采用课堂实践和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自主学习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
20
作者 张晓勤 薛大伟 +2 位作者 沈波 俞滢 应奇才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5期167-168,共2页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理有效的安排内容和时间,以学生为主导完成各个实验教学过程,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规范的技能考核,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化,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并能逐渐应用到以后的教学科研工...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理有效的安排内容和时间,以学生为主导完成各个实验教学过程,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规范的技能考核,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化,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并能逐渐应用到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