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墨重彩,独树一帜:黄震研究《吕氏春秋》探析
1
作者 俞林波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在理学盛行的南宋,黄震作为朱子理学东发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能够对杂家著作《吕氏春秋》做深入系统的研究,独树一帜,实属难能可贵。黄震《黄氏日抄》对《吕氏春秋》160篇都有研究,这是中国古代《吕氏春秋》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理学 黄震 《黄氏日抄》 《吕氏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酸化+UASB+CASS工艺处理乳业废水 被引量:6
2
作者 俞林波 许艳 《环境科技》 2009年第6期39-41,共3页
乳业废水中乳蛋白、乳脂肪的生物降解比较慢,转化不完全时容易引起污泥上浮,脂肪及其中间产物(尤其是游离的长链脂肪酸)会对厌氧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这里介绍一种乳业废水处理技术-预酸化+UASB+CASS工艺,经过2年多实际工程运行表明,此... 乳业废水中乳蛋白、乳脂肪的生物降解比较慢,转化不完全时容易引起污泥上浮,脂肪及其中间产物(尤其是游离的长链脂肪酸)会对厌氧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这里介绍一种乳业废水处理技术-预酸化+UASB+CASS工艺,经过2年多实际工程运行表明,此工艺有效的克服以上难题,并且运行稳定,处理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业废水 预酸化 UASB C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金文谱牒及其叙事艺术 被引量:2
3
作者 俞林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3-167,共5页
上古金文谱牒是用金文铸刻于青铜器之上的记载宗族发展的史书,其产生与中国古人追求个人与家族不朽的心理意识和维护家族生存、利益的现实需要紧密关联。商朝前期青铜器有铭文者甚少,有铭文者,也多以几字为限,商朝末年的铭文最长者不超... 上古金文谱牒是用金文铸刻于青铜器之上的记载宗族发展的史书,其产生与中国古人追求个人与家族不朽的心理意识和维护家族生存、利益的现实需要紧密关联。商朝前期青铜器有铭文者甚少,有铭文者,也多以几字为限,商朝末年的铭文最长者不超过50字。周朝青铜器大量出现字数较多的铭文,其中有不少篇章涉及到对某家历代祖先生平事迹的记录,为探讨上古金文谱牒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上古金文谱牒的叙事艺术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传记处于主体地位,二是叙事时间隐晦朦胧。运用醒目的人物叙事和隐晦的时间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将一家的辉煌世系表现出来,形成一种隐形结构将世系谱暗含于对一代代祖先丰功伟绩的歌颂记叙之中。这种把人物传记放在主体地位的叙事特点,对后世传记散文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上古金文谱牒 叙事艺术 墙盘 逨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谶纬在东汉的禁毁 被引量:2
4
作者 俞林波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每当论及谶纬在东汉的发展,人们都知道谶纬在东汉地位崇高、影响巨大,而绝少有人注意到谶纬在东汉的禁毁。其实,东汉郑玄已开"汉时禁纬之说"的滥觞,此后唐代学者贾公彦、孔颖达都支持"汉时禁纬之说"。由于正史无载,... 每当论及谶纬在东汉的发展,人们都知道谶纬在东汉地位崇高、影响巨大,而绝少有人注意到谶纬在东汉的禁毁。其实,东汉郑玄已开"汉时禁纬之说"的滥觞,此后唐代学者贾公彦、孔颖达都支持"汉时禁纬之说"。由于正史无载,"汉时禁纬之说"被清代阮元指斥为谬论,当下更无人对其进行证实。实际上,"汉时禁纬之说"是成立的,谶纬在东汉确实曾遭到禁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时禁纬之说” 谶纬在东汉 郑玄 许慎 贾公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考论 被引量:2
5
作者 俞林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是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逃至浙东避难的诗人们的唱和集,很能代表安史之乱后至大历中期处于诗坛边缘的广大诗人的心态。本文即是对该唱和集及其中几位诗人所作的考论。
关键词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边缘诗人 诗人补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人尚奇与《吕氏春秋》的文本复制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俞林波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8,共5页
明朝前期,统治者急于树立其思想权威,推崇儒家思想,采取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士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最终导致明朝前期思想文化领域万马齐喑的局面。物极必反,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明中后期,冲破思想牢笼的商人小市民追求个性... 明朝前期,统治者急于树立其思想权威,推崇儒家思想,采取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士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最终导致明朝前期思想文化领域万马齐喑的局面。物极必反,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明中后期,冲破思想牢笼的商人小市民追求个性解放和私欲享受,表现在审美情趣上则是"尚奇"。吕不韦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一生充满传奇,吕不韦的"奇货可居"、《吕氏春秋》的"一字千金"皆是传奇,这自然引起了"尚奇"明人的关注,阅读《吕氏春秋》这一"奇书"成为一种兴趣和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吕氏春秋》文本被大量复制传播,出现了一个高峰,其被翻刻成众多的版本,包括全本、选录本、选注本、选评本。明朝是《吕氏春秋》文本翻刻复制最多的一个时期,奠定了《吕氏春秋》版本系统的格局,在《吕氏春秋》版本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复制 吕氏春秋 明人尚奇 编辑出版 评点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学术思想体系探析——兼评秦汉杂家学术思想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俞林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2,共6页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是秦汉杂家的代表作,拥有秦汉杂家的学术思想体系。《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分别是吕不韦、刘安设计的治国宝典,其学术思想旨在探索治理国家的方法,其学术思想体系的纲领则是贤人运用良策治国的理论系统。贤...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是秦汉杂家的代表作,拥有秦汉杂家的学术思想体系。《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分别是吕不韦、刘安设计的治国宝典,其学术思想旨在探索治理国家的方法,其学术思想体系的纲领则是贤人运用良策治国的理论系统。贤人政治是实现君为贤君、臣为贤臣的制度保证,天地人合一的法天地、审之人是编制治国良策的理论依据。贤人+良策的治国理论系统就是《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学术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华所在。秦汉杂家是学术思想特色鲜明、学术思想体系完整的一家,价值重要,地位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先秦诸子 秦汉杂家 学术思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吕氏春秋》学史简论 被引量:3
8
作者 俞林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目前《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存在很大研究空间。在元刊本《吕氏春秋》的基础上,明代刊刻出版了许多新的重要的《吕氏春秋》版本,在中国《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明初的一百多年,《吕... 目前《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存在很大研究空间。在元刊本《吕氏春秋》的基础上,明代刊刻出版了许多新的重要的《吕氏春秋》版本,在中国《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明初的一百多年,《吕氏春秋》研究一片空白,是"《吕氏春秋》研究史的冬天"。整个万历时期,是明代刊刻出版《吕氏春秋》重要版本最多的时期,是明代《吕氏春秋》研究史的高峰。万历之后,《吕氏春秋》赏析评点学术研究有逐渐成为主流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学史 学术史 研究史 传播史 编辑出版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与古文《尚书》考辨 被引量:1
9
作者 俞林波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64-66,共3页
《墨子》在古文《尚书》考辨中扮演重要角色,考辨者或据《墨子》以辨其伪,或据《墨子》以辨其真。对古文《尚书》真伪的考辨由来已久,但是直到清人才开始用《墨子》来考辨古文《尚书》的真伪。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辨伪者... 《墨子》在古文《尚书》考辨中扮演重要角色,考辨者或据《墨子》以辨其伪,或据《墨子》以辨其真。对古文《尚书》真伪的考辨由来已久,但是直到清人才开始用《墨子》来考辨古文《尚书》的真伪。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辨伪者运用的方法有区别;二,各个时代墨学发展的兴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梅赜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亭之会及其对唐宋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基于东晋名士与唐宋浙东联唱诗人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林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9-92,共4页
在会稽秀美山水的浸润感发下,东晋名士兰亭之会与会稽山水欣然相融,形成了一种高雅、闲适、情韵无穷的审美情趣。虽然唐宋文人特别是浙东联唱诗人追慕东晋名士的文酒风流,一再仿效兰亭之会,但同在战乱和会稽的时空环境下,东晋名士和浙... 在会稽秀美山水的浸润感发下,东晋名士兰亭之会与会稽山水欣然相融,形成了一种高雅、闲适、情韵无穷的审美情趣。虽然唐宋文人特别是浙东联唱诗人追慕东晋名士的文酒风流,一再仿效兰亭之会,但同在战乱和会稽的时空环境下,东晋名士和浙东联唱诗人对兰亭山水的审美情趣却有着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之会 审美情趣 东晋名士 浙东联唱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吕氏春秋》研究史简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林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3-86,共4页
在《吕氏春秋》研究取得诸多成果的今天,在"《吕氏春秋》研究史"研究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可以说,"《吕氏春秋》研究史"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清代是研究《吕氏春秋》的一个高峰,在《吕氏春秋》研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 在《吕氏春秋》研究取得诸多成果的今天,在"《吕氏春秋》研究史"研究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可以说,"《吕氏春秋》研究史"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清代是研究《吕氏春秋》的一个高峰,在《吕氏春秋》研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探讨清代《吕氏春秋》研究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研究史 刊刻史 出版史 传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宋邦乂本《吕氏春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林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80-85,共6页
在明代,《吕氏春秋》有宋邦乂校刊本,参与校勘人员较多,流传版本在校勘者的标记上存在分歧,其间又有将校勘者姓名讹写者。梳理其版本流传差异,考证校勘者真实情况,可以还原古书的本来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宋邦乂本《吕氏春秋》书前有琅... 在明代,《吕氏春秋》有宋邦乂校刊本,参与校勘人员较多,流传版本在校勘者的标记上存在分歧,其间又有将校勘者姓名讹写者。梳理其版本流传差异,考证校勘者真实情况,可以还原古书的本来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宋邦乂本《吕氏春秋》书前有琅琊王世贞《重刻吕氏春秋叙》一文,又有方孝孺《读吕氏春秋》一文。考察研究这二篇文章,可见明人研究《吕氏春秋》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邦乂 吕氏春秋 王世贞 方孝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吕氏春秋》出版简史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林波 《天中学刊》 2021年第4期135-140,共6页
《吕氏春秋》产生于战国末期,宋前以抄本流传,未见刻本。宋朝开始出现刻本,有二十六卷本、二十卷本、三十六卷本三种版本在流传。元朝出版了现存最早的版本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刻本,后世的众多版本皆是从此而来。明朝是出版《吕氏春秋》版... 《吕氏春秋》产生于战国末期,宋前以抄本流传,未见刻本。宋朝开始出现刻本,有二十六卷本、二十卷本、三十六卷本三种版本在流传。元朝出版了现存最早的版本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刻本,后世的众多版本皆是从此而来。明朝是出版《吕氏春秋》版本最多的一个时期,是《吕氏春秋》出版的高峰,许多重要的版本都出版于这一时期。毕沅于乾隆五十四年出版的《吕氏春秋新校正》二十六卷,是中国古代《吕氏春秋》出版史上真正的精善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出版史 编辑出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卢照邻作品意象看其情志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林波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7-80,共4页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也是"四杰"中命运比较凄惨的一个,落得个自尽的下场。他的作品有其独特的"意象"。根据这些"意象",可以发掘卢照邻的"情志"。分析这些意象,卢照邻作品中的意...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也是"四杰"中命运比较凄惨的一个,落得个自尽的下场。他的作品有其独特的"意象"。根据这些"意象",可以发掘卢照邻的"情志"。分析这些意象,卢照邻作品中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组。三组意象分别表现了卢照邻孤独寂寞的感受、伤叹衰老的心境和悲哀伤感的情调。究其悲哀原因,一是生不逢时,才高位下;一是病魔缠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照邻 意象 情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校勘《吕氏春秋》之典范:梁玉绳《吕子校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林波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8-82,共5页
在中国历史上,家族集体校勘古书的例子十分丰富,但是家族集体校勘《吕氏春秋》的例子确实罕见。家族校勘《吕氏春秋》又留下具有重要影响校勘成果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梁玉绳《吕子校补》作为家族集体校勘《吕氏春秋》的代表,具有典范... 在中国历史上,家族集体校勘古书的例子十分丰富,但是家族集体校勘《吕氏春秋》的例子确实罕见。家族校勘《吕氏春秋》又留下具有重要影响校勘成果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梁玉绳《吕子校补》作为家族集体校勘《吕氏春秋》的代表,具有典范意义。研究梁玉绳《吕子校补》可见其家族家风之承传、家族著述之实践、校补《吕子》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家族著述 家风 梁玉绳 孙志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秀集》看盛唐普通诗人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林波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5-49,共5页
唐人编撰的诗歌选集《国秀集》,因其所选诗人绝大多数是盛唐普通诗人,长期以来,对《国秀集》的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以《国秀集》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盛唐普通诗人及其诗歌。"盛唐普通诗人",因其是"盛唐的",故其诗歌具... 唐人编撰的诗歌选集《国秀集》,因其所选诗人绝大多数是盛唐普通诗人,长期以来,对《国秀集》的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以《国秀集》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盛唐普通诗人及其诗歌。"盛唐普通诗人",因其是"盛唐的",故其诗歌具有盛唐诗歌的某些特征;又因其是"普通的",故其诗歌又具有不同于盛唐著名诗人诗歌的地方而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秀集》 盛唐著名诗人 盛唐普通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述评《吕氏春秋》再探
17
作者 俞林波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9-103,共5页
《史记》首次记述了《吕氏春秋》一书的基本信息,十分重要,然而后人却有歧说,甚至以《史记》记述为错误,故重新释读《史记》对《吕氏春秋》的记述和评价很有必要。重新释读《史记》,笔者发现《吕氏春秋》原始的正文字数为二十余万言或... 《史记》首次记述了《吕氏春秋》一书的基本信息,十分重要,然而后人却有歧说,甚至以《史记》记述为错误,故重新释读《史记》对《吕氏春秋》的记述和评价很有必要。重新释读《史记》,笔者发现《吕氏春秋》原始的正文字数为二十余万言或三十余万言,而现存的吕书正文字数只有十余万言;《吕氏春秋》曾有二十六卷本、二十卷本、三十六卷本三种版本流传。同时《史记》评价《吕氏春秋》接续孔子《春秋》,统序纯正;《史记》评价《吕氏春秋》可比肩先秦经典,地位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吕氏春秋》 述评 释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籍注疏的影响因素探析——《孟子注疏》未用谶纬考论
18
作者 俞林波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十三经注疏》之中唯独《孟子注疏》未引用谶纬文献,通过对《孟子注疏》未用谶纬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学者注疏典籍之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学术思潮、学术思想以及古籍本身的特点,故现代人研究古... 《十三经注疏》之中唯独《孟子注疏》未引用谶纬文献,通过对《孟子注疏》未用谶纬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学者注疏典籍之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学术思潮、学术思想以及古籍本身的特点,故现代人研究古代典籍及其注疏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诸如此类复杂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注疏影响因素 《十三经注疏》 《孟子注疏》 谶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19
作者 俞林波 《天中学刊》 2022年第4期134-142,共9页
东汉与西汉的文化和学术存在诸多差异,两汉之交是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西汉与战国的文化一脉相承,在学术和知识上追求“治道”。就书籍文本的功能与使用而言,西汉的先秦书籍文本是“被使用的文本”,《吕氏春秋》主要被用来挖掘“治道”... 东汉与西汉的文化和学术存在诸多差异,两汉之交是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西汉与战国的文化一脉相承,在学术和知识上追求“治道”。就书籍文本的功能与使用而言,西汉的先秦书籍文本是“被使用的文本”,《吕氏春秋》主要被用来挖掘“治道”。刘向、刘歆父子20年的校书盛举,真正集中大规模地关注书籍文本本身的字词、段落、篇章,解读书籍文本本身的意义,试图理解书籍文本本身。二人校书影响深远,改变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研究学术的途径,促进了东汉校书、注书成风,也使书籍文本成为“被理解的文本”。高诱《吕氏春秋注》是努力理解《吕氏春秋》文本的成果。研究《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可见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的某些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发生学 刘向 刘歆 被使用的文本 被理解的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论邹衍对《吕氏春秋》的影响——基于对顾颉刚“两个猜测”的考察
20
作者 俞林波 《天中学刊》 2014年第5期87-89,共3页
《吕氏春秋·应同》保存了稷下学者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对《吕氏春秋·应同》篇中为何仍作"代火者必将水",顾颉刚猜测:"《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与《吕氏春秋》编撰时代人们的"... 《吕氏春秋·应同》保存了稷下学者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对《吕氏春秋·应同》篇中为何仍作"代火者必将水",顾颉刚猜测:"《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与《吕氏春秋》编撰时代人们的"天子"观念有关。顾颉刚的第一个猜测是合理的,《吕氏春秋》保留了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原貌,而李善《文选》注对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理解存在误差。顾颉刚的另一个猜测则有欠妥当。基于对顾颉刚"两个猜测"的考察,可见他认为邹衍的学术思想对《吕氏春秋》的编撰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子终始》 邹衍 顾颉刚 阴阳家 《文选》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