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内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7
1
作者 俞康龙 杨兴易 +2 位作者 景炳文 宋志芳 罗文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0-73,共4页
从ICU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114株细菌,其中G-杆菌占90.4%,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32.5%)、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24.6%)和产黄菌属(14.0%)及肺炎克雷白菌(7.0%)。测定了16种抗生素对102... 从ICU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114株细菌,其中G-杆菌占90.4%,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32.5%)、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24.6%)和产黄菌属(14.0%)及肺炎克雷白菌(7.0%)。测定了16种抗生素对102株G-杆菌的MIC,发现除6株奇异变形杆菌和3株哈夫尼亚菌外,均对16种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数对5种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最多的达12种。16种抗生素中,伊米配能除对产黄菌外的各种G-杆菌最为敏感,耐药率最低;头孢他定、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其次;而头孢唑啉耐药率达93.1%,二代头孢菌素和氨苄青霉素也达60%以上,但头孢西丁对产黄菌属作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死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机械通气救治 被引量:6
2
作者 俞康龙 宋志芳 +3 位作者 赵良 朱顺和 杨兴易 景炳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66-566,共1页
关键词 急救 气管插管 通气模式 濒死性支气管哮喘 临床特征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快速诊断技术进展与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俞康龙 邓琨 罗文侗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综述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快速诊断技术的进展,着重介绍和评价特异性 IgM 抗体检测、从标本中直接检测特异性抗原或核酸片段的某些技术。其中 IgM 抗体检测具有相对早期诊断价值,但不宜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抗原检测快速、简便,但敏... 本文综述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快速诊断技术的进展,着重介绍和评价特异性 IgM 抗体检测、从标本中直接检测特异性抗原或核酸片段的某些技术。其中 IgM 抗体检测具有相对早期诊断价值,但不宜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抗原检测快速、简便,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方法中,探针技术已有应用,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枝原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40
4
作者 陈德昌 景炳文 +5 位作者 杨兴易 陈学云 严鸣 张翔宇 赵良 俞康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对97例重症监护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其中36例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伴出血者应用大黄治疗,30例显效;而H_2受体阻滞剂疗效较差,且再出血发生率高。49例中毒性肠麻痹患者经大黄治疗后,41例恢复肠蠕动,24例耐受胃肠营养... 对97例重症监护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其中36例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伴出血者应用大黄治疗,30例显效;而H_2受体阻滞剂疗效较差,且再出血发生率高。49例中毒性肠麻痹患者经大黄治疗后,41例恢复肠蠕动,24例耐受胃肠营养,而其他治疗手段无效。22例病人在大黄治疗前后进行胃肠粘膜内pH值测定,结果显示大黄能显著提高胃肠粘膜内pH值,亦即能改善胃肠粘膜血流灌注。35例MODS病人中,23例应用大黄治疗,9例存活;显示大黄能有效防治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保护胃肠粘膜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胃肠粘膜病变 胃肠功能衰竭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46
5
作者 宋志芳 俞康龙 +1 位作者 单红卫 马钧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6例综合 ICU(GICU)内肾移植术后因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比较机械通气后缺氧改善情况等 ,了解和判断机械通气...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6例综合 ICU(GICU)内肾移植术后因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比较机械通气后缺氧改善情况等 ,了解和判断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及影响抢救成功率的主要环节。结果 :16例患者中 ,15例应用了机械通气与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 PEEP,4~ 15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治疗 ,1例未用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1~ 87d,平均 (15 .4± 2 1.1) d〕与生存时间〔1~ 194 5 d,平均 (15 4 .4± 4 97.1) d〕不等 ;仅 1例痊愈 (6 .7% ) ,14例死亡 (93.3% )。死亡原因分析提示 ,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 ,病程短(≤ 3d)的患者 (3例 ) ,导致死亡的直接因素为非呼吸因素 (循环和中枢神经 ) ;未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例 )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为缺氧。分析 1例抢救成功病例的主要经验在于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并纠正了缺氧 ,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结论 :机械通气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的主要价值在于纠正缺氧 ,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困难可能是抢救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肾移植术后 肺炎 间质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气末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难治性发热病原菌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志芳 俞康龙 +1 位作者 单红卫 马钧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与规律。方法 :收集 2 0例肾移植术后因难治性发热住入综合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发热时间、热型、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1~ 6个月患者发热发生率最高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与规律。方法 :收集 2 0例肾移植术后因难治性发热住入综合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发热时间、热型、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1~ 6个月患者发热发生率最高 (15例 ) ,高热 (10例 )与不规则发热 (7例 )居多。肺部感染发生率 (2 4例 )最高(革兰阴性杆菌 15例 ,真菌 7例 ,结核菌 1例 ,巨细胞病毒 1例 ) ,泌尿系感染 (11例 ,其中真菌感染 8例 ,革兰阴性杆菌 3例 )次之。革兰阴性杆菌与真菌性败血症也有发生 (各 3例 ) ,其中 2例同时存在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 ,单纯绿脓杆菌败血症 1例。 1例深静脉导管培养发现阴沟杆菌 ;1例有真菌性心肌炎伴脓肿形成和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 ,尸检肺部检出巨细胞病毒合胞体 ;1例全身系统性 (肺、泌尿系统、血液 )真菌感染合并肺外结核感染。结论 :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最容易出现在术后 1~ 6个月内 ;肺部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最多见 ,泌尿系统真菌感染次之 ,结核感染 (肺内或肺外 )也不能忽视 ,抗感染和抗真菌疗效不佳时应考虑到结核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肾移植 难治性发热 病原菌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胰腺炎诱发ARDS救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1 位作者 单红卫 俞康龙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5例SAP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GC应用均在ARDS发生前后1-3d,剂量(220.2±139.6)mg/d,相当于甲基氢化泼尼松80-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5例SAP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GC应用均在ARDS发生前后1-3d,剂量(220.2±139.6)mg/d,相当于甲基氢化泼尼松80-500mg,/d,病情改善后减量,疗程为1-22d,平均(5.9±6.2)d。结果25例患者,GC组16例(64.0%),接受机械通气治疗15例(93.8%);非GC组9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8例。GC组器官功能和代谢并发症评分、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数量、手术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均明显多于非GC组(P<0.05),两组病死率相仿(P>0.05)。GC组治疗后72h,PaO2/FiO2与Qs/Qt改善明显(P<O.05),7例顽固性休克,有4例(57.1%)缓解。结论GC能改善SAP致ARDS患者顽固性缺氧和休克,常规机械通气和药物治疗不佳时可考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统计分析 机械通气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创伤与手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1 位作者 单红卫 俞康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创伤与手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长征医院急救科1990—03—2000—02和新华医院内科ICU2000—05—2003—04收治的因创伤与手术诱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GC组与非G...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创伤与手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长征医院急救科1990—03—2000—02和新华医院内科ICU2000—05—2003—04收治的因创伤与手术诱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GC组与非GC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34例患者,男25例,女9例,年龄(44.9±18.6)岁,APACHEⅡ评分(23.7±8.7)分,原发病为多发伤与手术后各17例(50%),总病死率41.2%(14/34),主要死亡原因为MODS(10/14)。GC组27例(79.4%),非GC组7例(20.6%),两组患者年龄与APACHEU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C组病死率9/27,非GC组·病死率5/7,虽然非Gc组病死率明显高于G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Gc组应用Gc后Pa02/Fi02改善明显(P<0.005—0.05);非GC组Pa02/Fi02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能协同常规治疗纠正创伤和手术致ARDS患者的顽固性缺氧和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被引量:10
9
作者 余旻 俞康龙 林兆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 探讨ICU患者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近 3年来上海长征医院综合性ICU住院患者院内真菌性败血症 5 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1例败血症血微生物培养共获得真菌菌株 5 3株 ,念珠菌是主要病原体 ( 87... 目的 探讨ICU患者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近 3年来上海长征医院综合性ICU住院患者院内真菌性败血症 5 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1例败血症血微生物培养共获得真菌菌株 5 3株 ,念珠菌是主要病原体 ( 87 14% ) ;入侵途径以中心静脉导管为最多 ( 35 2 9% ) ;总病死率 6 8 6 3% ,为同期ICU病死率的 12 71倍 ;多脏器功能衰竭与感染性休克是预后不良的先兆因素。结论 真菌感染已成为ICU内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消除易患因素、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真菌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下段狭窄患者置放气管内支架成功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志芳 刘忠令 +7 位作者 叶耀芩 俞康龙 石昭泉 刘军英 景炳文 杨兴易 宋琼 李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气管下段狭窄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干预 被引量:8
11
作者 俞康龙 陆健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7期6-9,共4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10死亡原因为创伤,创伤相关死亡中未受控制的出血占40%。致命性出血的重要因素是血管损伤和凝血病。预防创伤性凝血病的重要原则是损伤控制复苏,其中包括限制性容量复苏、止血性复苏和损伤控制手术三大要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10死亡原因为创伤,创伤相关死亡中未受控制的出血占40%。致命性出血的重要因素是血管损伤和凝血病。预防创伤性凝血病的重要原则是损伤控制复苏,其中包括限制性容量复苏、止血性复苏和损伤控制手术三大要素。治疗创伤大出血,补充血液或血液成分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全血仍然是最佳血容量替代物。预防和处理酸中毒、低体温、低血钙和低血红蛋白是止血的前提条件。除输入血液制品外,重组活化Ⅶ因子、止血环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辅助药物也值得重视。但需要提醒的是,血管性大出血的最终止血方法一定是外科处置或血管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复苏术 凝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诊与高危情况下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翠霞 曹勤 +3 位作者 陆晓晔 陈杰 俞康龙 朱顺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34-734,共1页
目的 探讨急诊与危重病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价值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科开展纤支镜工作 0 5a间 ,纤支镜检查治疗在急诊与危重病人中的作用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进行了 2 7例次纤支镜检查与治疗 ,其中年龄 >75岁者... 目的 探讨急诊与危重病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价值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科开展纤支镜工作 0 5a间 ,纤支镜检查治疗在急诊与危重病人中的作用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进行了 2 7例次纤支镜检查与治疗 ,其中年龄 >75岁者 1 2例 ,有各种高危因素者 1 6例 ,需急诊纤支镜检查者 8例次。在加强监护与防范措施下均顺利完成检查与治疗 ,无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过对急诊与高危病人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并发症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急诊与危重病人纤支镜检查与治疗后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急诊 危重病人 安全性 临床应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严重肾创伤 被引量:8
13
作者 金卫 王瑞兰 +1 位作者 田锐 俞康龙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严重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经动脉造影证实的严重肾外伤出血患者,全部采用明胶海绵及金属圈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11例术后第1天内肉眼血尿完全消失,1例术后第2天肉眼血尿消失。12... 目的:探讨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严重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经动脉造影证实的严重肾外伤出血患者,全部采用明胶海绵及金属圈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11例术后第1天内肉眼血尿完全消失,1例术后第2天肉眼血尿消失。12例1个月后静脉尿路造影显示患肾功能存在,1例部分肾盏显影不满意。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严重性肾创伤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肾动脉栓塞 减数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甲膜切开术在危重患者持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卫 王瑞兰 +1 位作者 田锐 俞康龙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持续机械通气后环甲膜切开术选择性代替气管切开的可行性。方法对35例持续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评估机械通气时间≥7 d或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需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采用环甲膜切开术代替。结果 35例患者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持续机械通气后环甲膜切开术选择性代替气管切开的可行性。方法对35例持续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评估机械通气时间≥7 d或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需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采用环甲膜切开术代替。结果 35例患者术中出血少,除1例因原发病死亡外,其余34例均存活拔管。环甲膜切开术平均时间(28.9±3.5)min;环甲膜切开术后带管平均时间(22.9±15.1)d。34例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3个月~2年,无喉狭窄及发音改变。结论环甲膜切开手术操作简单、速度快、出血少、定位准确,可长期戴管,可在ICU有适应证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甲膜 气管切开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Q-610对脓毒症大鼠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希洲 陈学云 +5 位作者 俞康龙 杨兴易 景炳文 陈德昌 袁文俊 郑昌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7-259,共3页
观察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 -610对脓毒症大鼠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和预防用药组。通过持续静脉泵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 ,分别监测治疗组治疗前... 观察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 -610对脓毒症大鼠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和预防用药组。通过持续静脉泵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 ,分别监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其它组不同时相的气道阻力 (Raw)、肺动态顺应性 (Cdyn)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Raw、PaCO2 明显上升 ,Cdyn、PaO2 明显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同时相相同指标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BQ -610预防用药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对照组相同时相的上述指标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A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治疗B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早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但后期治疗B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较明显的差异 (P <0 0 5) ;A组和B组之间同时相上述指标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ET -1和ETAR参与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脓毒症时 ,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 -610可降低气道阻力 ,改善动态肺顺应性和肺内气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Q610 脓毒症 气道阻力 肺动脉顺应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志芳 景炳文 +3 位作者 陈晓英 俞康龙 严鸣 赵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46-349,共4页
收集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综合ICU)1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综合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综合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患者均为入院(科)前或入院(科)48h内无感染病例,院内感染率为15.5%(... 收集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综合ICU)1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综合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综合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患者均为入院(科)前或入院(科)48h内无感染病例,院内感染率为15.5%(28例),其中胸、腹部外伤及手术后发生率高(分别占各自的53.8%和45.5%),其次为多发伤(26.1%)、脑部病变、外伤、手术后(17.9%)及心肺复苏后(14.3%),心脏手术后最少(2.5%)。病原菌以G ̄-杆菌为主,绿脓杆茵最多。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作者认为:综合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住院和应用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的时间,而患者本身的咳嗽和排痰能力亦不容忽视。鉴于综合ICU病种杂,作者认为更应重视室内空气、仪器设备的消毒,有感染的患者的隔离及医务人员积极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以防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因素 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人工气道414例并发症分析
17
作者 张翔宇 郭昌星 +2 位作者 陈德昌 俞康龙 郭发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96-597,共2页
急诊人工气道414例并发症分析张翔宇,郭昌星,陈德昌,俞康龙,郭发良关键词人工气道;外科学.急救;并发症急诊人工气道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上呼吸道梗阻、呼吸心跳骤停、严重多发伤的关键措施。1992年1月至1994年12... 急诊人工气道414例并发症分析张翔宇,郭昌星,陈德昌,俞康龙,郭发良关键词人工气道;外科学.急救;并发症急诊人工气道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上呼吸道梗阻、呼吸心跳骤停、严重多发伤的关键措施。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科施行急诊人工气道414例,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急救 并发症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救治严重爆震伤合并迟发型应激性溃疡一例
18
作者 杜江 王瑞兰 俞康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11期744-744,共1页
患者男性,35岁,因爆震伤后意识不清40min入院。患者工作时因密闭工作问内高压锅炉爆炸受伤,伤后神志不清,送入我院,查体GCS6分,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敏,Bp114/78mmHg,P112次/分,SaO2 90%。查HGB150g/L。来院急诊后... 患者男性,35岁,因爆震伤后意识不清40min入院。患者工作时因密闭工作问内高压锅炉爆炸受伤,伤后神志不清,送入我院,查体GCS6分,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敏,Bp114/78mmHg,P112次/分,SaO2 90%。查HGB150g/L。来院急诊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头颅及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应激性溃疡 迟发型 救治 意识不清 神志不清 SAO2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吴允孚 俞康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30-231,共2页
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吴允孚俞康龙作者单位:215001江苏省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吴允孚);200003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俞康龙)肾移植术后患者因全身抵抗力下降常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多为... 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吴允孚俞康龙作者单位:215001江苏省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吴允孚);200003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俞康龙)肾移植术后患者因全身抵抗力下降常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此类患者很容易并发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手术后 并发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7例绿脓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及耐药性研究
20
作者 修清玉 罗文侗 俞康龙 《临床肺科杂志》 1996年第1期31-33,共3页
报告87例绿脓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呼吸科病房组50例,ICU组37例。感染多发生于老年和有慢性疾病者,症状有发热(50%),咳嗽咳痰(68%)胸闷胸痛(16%),肺部听诊有湿性罗音(60%)。连续三次痰培养有假单胞菌生长。... 报告87例绿脓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呼吸科病房组50例,ICU组37例。感染多发生于老年和有慢性疾病者,症状有发热(50%),咳嗽咳痰(68%)胸闷胸痛(16%),肺部听诊有湿性罗音(60%)。连续三次痰培养有假单胞菌生长。胸片可呈现两肺斑片状阴影(28~4l%)和一侧片状阴影(26%)。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敏感率较高。呼吸科病房与ICU组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假单胞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