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历海清 唐郡 +3 位作者 段晓伟 高倩 侯曦露 李金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3770-377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3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内镜下传统热圈套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 目的探讨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3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内镜下传统热圈套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且2组出院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平均息肉数量、术后住院时间)、临床指标(息肉完整切除率、单个息肉切除时间、息肉回收率)、疼痛情况[血清前列腺素E2、神经生长因子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随访1年期间息肉复发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平均息肉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息肉完整切除率、息肉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个息肉切除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血清测前列腺素E2、神经生长因子、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即刻出血、迟发性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2组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可提升结肠息肉患者的完整切除效果,且操作简单,切除息肉时间更短,同时术后疼痛不明显,且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 冷圈套器切除术 临床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组蛋白去乙酰酶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侯曦露 唐郡 +6 位作者 朱斌 严和中 余森源 贺艳 历海清 王教学 刘卫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19-2322,共4页
目的研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GCSGs)增殖、干性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以CD44为胃癌干性标志物,流式分选出GCSCs。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CSGs与胃癌非... 目的研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GCSGs)增殖、干性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以CD44为胃癌干性标志物,流式分选出GCSCs。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CSGs与胃癌非干细胞中HDAC1的表达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GCSCs后,CCK-8法、克隆形成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凋亡、侵袭相关蛋白及干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 HDAC1在GCSCs中的表达比胃癌非干细胞高。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相较于对照组均减弱,且下调干性标志物及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结论抑制HDAC1的去乙酰化作用后GCSCs的增殖、干性及侵袭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胃癌干细胞 增殖 干性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森源 侯曦露 +3 位作者 段晓伟 严和中 刘卫 唐郡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3期5290-5295,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 edeacetylase 1,HDA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的HDAC1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DAC1在胃癌组织中的...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 edeacetylase 1,HDA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的HDAC1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DA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总体阳性率达93.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8.75%(P<0.05),并且HDAC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HDAC1在胃癌中异常高表达,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胃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O3a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嵬 王成 +5 位作者 刘卫 唐郡 李远美 严和中 侯曦露 梁兴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42-946,共5页
目的研究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胆管癌细胞RBE中转染FoxO3a过表达载体,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FoxO3a mRNA和蛋白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 目的研究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胆管癌细胞RBE中转染FoxO3a过表达载体,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FoxO3a mRNA和蛋白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转染FoxO3a过表达载体后,RBE细胞中FoxO3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的RBE细胞(P<0.05),而转染对照载体的RBE细胞中FoxO3a表达水平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FoxO3a过表达载体后RBE细胞A值从0.73±0.12降低至0.52±0.04,细胞凋亡率从(8.36±0.68)%升高至(25.62±2.52)%,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水平也升高,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水平降低,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O3a表达上调后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Cleaved Caspase-3的活化水平,抑制Wnt信号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凋亡 FOXO3A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小肠成像和胶囊内镜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严和中 唐郡 +9 位作者 刘卫 刘嵬 李远美 历海清 余森源 侯曦露 郭世存 王教学 高倩 段晓伟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CT小肠成像(CTE)和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方法比较研究CTE和CE在40例OGIB患者中检查结果,并最终应用手术病理结果与之进行对照。结果 CTE的诊断阳性率为45.0%(18/40),而CE的诊断阳性率... 目的探讨CT小肠成像(CTE)和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方法比较研究CTE和CE在40例OGIB患者中检查结果,并最终应用手术病理结果与之进行对照。结果 CTE的诊断阳性率为45.0%(18/40),而CE的诊断阳性率高达70.0%(28/40),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和CTE两者的联合诊断阳性率高达72.5%(29/40),与单纯进行C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单纯行CT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GIB的诊断,单纯行CE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行CTE检查(P<0.05),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较CE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鉴于CE和CTE具有互补性,在临床实践中对OGIB同时进行CE和CTE检查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小肠成像 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R2介导内外源性配体HP(2-20)/ANXA1促进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嵬 侯曦露 +6 位作者 历海清 郭世存 余森源 高倩 严和中 刘卫 唐郡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6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分析FPR2在内外源性配体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构建成功的XN0422/SGC7901-mock细胞和XN0422/SGC7901-sh FPR2低表达细胞,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和比较FPR2的内外源性配体-HP(2-20)/ANXA1对XN0422/... 目的:分析FPR2在内外源性配体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构建成功的XN0422/SGC7901-mock细胞和XN0422/SGC7901-sh FPR2低表达细胞,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和比较FPR2的内外源性配体-HP(2-20)/ANXA1对XN0422/SGC7901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HP(2-20)/ANXA1处理的XN0422/SGC7901-mock和XN0422/SGC7901-sh FPR2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均相较于DMSO处理的XN0422/SGC7901-mock和XN0422/SGC7901-sh FPR2细胞明显增强(P<0.05),且XN0422/SGC7901-mock组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优于XN0422/SGC7901-sh FPR2组细胞(P<0.05)。结论:HP2-20和Ac2-26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而这一作用与FPR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R2 配体 胃癌 侵袭转移
原文传递
HIF-1α调控NF-κB/STAT3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5-FU耐药中的作用
7
作者 贺星 朴玉顺 +5 位作者 严和中 高倩 廖国斌 余森源 侯曦露 唐郡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野生型CRC细胞SW620 WT及5-FU耐药的CRC细胞SW620/5-FU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细胞HIF-1α、NF-κB、STAT3表达差异以及5-FU作用该两组细胞后细胞抑制率、细胞增殖差异;并通过二氯化钴(CoCl_(2))诱导SW620/5-FU上调HIF-1α构建SW620/5-FU+CoCl_(2)细胞,比较SW620/5-FU+CoCl_(2)细胞与SW620/5-FU细胞NF-κB、STAT3表达差异,比较5-FU作用该两组细胞后,细胞抑制率、细胞增殖差异。结果 CoCl_(2)最佳作用浓度为239.2μM。WB检测结果显示SW620/5-FU中HIF-1α、NF-κB、STAT3表达均高于SW620 WT,P<0.05;SW620 WT组细胞抑制率高于SW620/5-FU组,细胞增殖低于SW620/5-FU组;WB检测结果显示SW620/5-FU+CoCl_(2)中HIF-1α、NF-κB、STAT3表达均高于SW620/5-FU,P<0.05;SW620/5-FU+CoCl_(2)组细胞抑制率低于SW620/5-FU组,细胞增殖高于SW620/5-FU组。结论 HIF-1α调控NF-κB/STAT3信号通路在CRC 5-FU耐药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5-氟尿嘧啶耐药 缺氧诱导因子-1α 核因子κB/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20
8
作者 历海清 刘卫 +3 位作者 唐郡 刘嵬 侯曦露 高倩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收治的61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收治的61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31)与重症组(n=30),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分别于入院即时、入院后第1、3、5、7天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CRP及PCT水平,并比较3组入院不同时刻甘油三酯、CRP及PCT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入院即时,轻症组、重症组患者PCT、CRP、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重症组上述指标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重症组患者入院第1、3、5、7天甘油三酯、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重症组各时间点的甘油三酯、CRP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胸腔积液、器官障碍发生率均高于轻症组,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多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CRP能够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作出反应,可作为预后评价指标,同时能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合并感染,进行早期合理预防,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倩 侯曦露 +2 位作者 余森源 刘卫 唐郡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式的肠道清洁效果、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解放军105医院拟行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3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130例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进行...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式的肠道清洁效果、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解放军105医院拟行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3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130例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进行清理肠道,A组给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给予口服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联合乳果糖,C组给予口服硫酸镁口服液。通过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肠腔内气泡评分评价各组患者肠道清洁度,通过患者对药物口感、是否愿意再次服用情况评价其耐受度,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B组BBPS评分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间BBPS评分无明显差异。B组肠腔内气泡评分明显优于A组与C组,视野更清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口感、愿意再次服用方面,B组患者明显多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不良反应,B组明显少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采用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联合乳果糖进行肠道准备,可适当减少患者饮水量,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肠道清洁度好,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降低结肠镜检查的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磷酸钠盐口服溶液 硫酸镁口服液 乳果糖 结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卫 余森源 +5 位作者 严和中 王教学 侯曦露 王丽娟 黎绍芳 唐郡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将39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4)和肝纤维化模型组(n=25)。对照组给予普通食水喂养;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及乙...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将39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4)和肝纤维化模型组(n=25)。对照组给予普通食水喂养;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及乙醇喂养,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各9只)。取健康SD大鼠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MSCs,然后将MSCs通过大鼠尾静脉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进行移植。移植后4周,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Ⅳ型胶原;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MSCs移植后4周,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对照组大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移植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移植组的肝功能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大鼠血清白蛋白显著增高,胆红素、转氨酶、Ⅳ型胶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骨髓MSCs移植4周后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移植 肝纤维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宁舒颗粒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倩 历海清 +4 位作者 严和中 侯曦露 郭世存 贺星 唐郡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81-883,891,共4页
目的探讨肠宁舒颗粒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轻中度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美沙拉... 目的探讨肠宁舒颗粒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轻中度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B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联合肠宁舒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A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里急后重、脓血便、泄泻和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WBC、CRP、PCT、IL-6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0%(2/40)、2.5%(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宁舒颗粒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宁舒颗粒 美沙拉嗪 临床效果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甲酰肽受体2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教学 唐郡 +4 位作者 侯曦露 余森源 历海清 严和中 刘卫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甲酰肽受体2(FPR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169例胃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非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组织标本中FPR2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FPR2的表达在胃癌组...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甲酰肽受体2(FPR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169例胃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非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组织标本中FPR2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FPR2的表达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有无差异性。将胃癌组织分为两组,分别为FPR2表达阳性组及FPR2表达阴性组,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分别对两组的存活时间和多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FPR2表达阳性率为72.2%(122/16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2.5%(38/1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FPR2阳性表达组的标本数为122例,FPR2阴性表达组的标本数为47例,FPR2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体存活时间短于FPR2阴性表达组;同时,FP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TNM分期及性别呈正相关。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PR2是影响胃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PR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的总体存活时间、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和TNM分期呈正相关,并且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甲酰肽受体2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酰肽受体2促进胃癌细胞侵袭及转移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远美 唐郡 +6 位作者 侯曦露 余森源 历海清 高倩 郭世存 严和中 刘卫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10-614,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胃癌细胞实验和体内裸鼠成瘤实验,探讨甲酰肽受体2(FPR2)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干扰胃癌细胞SGC7901和XN0422中FPR2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效率。... 目的通过体外胃癌细胞实验和体内裸鼠成瘤实验,探讨甲酰肽受体2(FPR2)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干扰胃癌细胞SGC7901和XN0422中FPR2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效率。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体内裸鼠皮下成瘤及腹腔种植实验,观察XN0422-mock、SGC7901-mock组以及XN0422-sh FPR2、SGC7901-sh FPR2组的侵袭转移、皮下成瘤和腹腔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慢病毒感染XN0422、SGC7901细胞,FPR2表达量下降>80%。XN0422-sh FPR2组、SGC7901-sh FPR2组中侵袭、转移能力,皮下成瘤能力和腹腔转移能力均低于XN0422-mock组和SGC7901-mock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R2可同时促进体外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体内皮下成瘤和腹腔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酰肽受体2 胃癌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联合肠宁舒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森源 侯曦露 +2 位作者 严和中 刘卫 唐郡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地衣芽孢杆菌联合肠宁舒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与地衣芽孢杆菌治疗组(B组)。B组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治疗,0.5 g/... 目的探讨地衣芽孢杆菌联合肠宁舒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与地衣芽孢杆菌治疗组(B组)。B组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治疗,0.5 g/次,3次/d;A组在地衣芽孢杆菌治疗同时,联合肠宁舒颗粒治疗,5 g/次,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47.5%,A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痛时间、腹痛频率、排便性状异常、腹胀症状缓解的疗效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联合肠宁舒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益生菌 肠宁舒颗粒 肠易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