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γ丁酰甜菜碱羟化酶基因(BBOX1)下调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肿瘤免疫相关性。方法:通过TCGA数据及GTEx数据库探究BBOX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BcGenExMiner v 4.5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BBOX1表达水平与病理学特征的...目的:探讨γ丁酰甜菜碱羟化酶基因(BBOX1)下调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肿瘤免疫相关性。方法:通过TCGA数据及GTEx数据库探究BBOX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BcGenExMiner v 4.5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BBOX1表达水平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预测BBOX1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作用,cancerSEA数据库评估BBOX1在乳腺癌单细胞中的功能。Metascape数据库分析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TISIDB数据库分析乳腺癌内肿瘤趋化因子及肿瘤免疫学细胞浸润相关性。结果:BBOX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有关。预后分析显示,BBOX1高表达提示更差的无病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单细胞功能分析显示,BBOX1表达在乳腺癌中主要与血管生成、DNA修复、上皮间质转化、侵袭、分化及干细胞特性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BBOX1异常高表达,且预示乳腺癌不良预后,并与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存在一定相关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预后因素,构建MBC患者生存预后列线图并预测3年和5年生存率。方法纳入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癌症登记数据库的MBC患者,同时纳入...目的探究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预后因素,构建MBC患者生存预后列线图并预测3年和5年生存率。方法纳入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癌症登记数据库的MBC患者,同时纳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和德阳市人民医院的MBC患者,获取患者完整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生存信息。以SEER数据库中患者数据作为训练集,3家医院中的患者数据作为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MBC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运用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C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决策分析曲线来评估模型的准确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3387名MBC患者,其中训练集3307例,验证集80例。通过对训练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发现,诊断年龄、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孕激素受体状态、手术、化疗和放疗是影响MB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训练集CI为0.711,验证集CI为0.787。训练集中,3年OS的AUC为0.744,5年OS的AUC为0.720;验证集中,3年OS的AUC为0.835,5年OS的AUC为0.858。ROC曲线表明模型区分能力较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决策分析曲线表明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开发的列线图为预测MBC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种可靠且实用的方法,有助于个性化治疗决策,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乳腺癌诊断时的婚姻状态与乳腺癌特异生存(breast cancer specific survival,BCSS)的关系。方法:提取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4年病理诊断为浸润...目的:探讨乳腺癌诊断时的婚姻状态与乳腺癌特异生存(breast cancer specific survival,BCSS)的关系。方法:提取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4年病理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诊断时婚姻状态(已婚、未婚、离婚、分居和丧偶)与BCSS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婚姻状态对乳腺癌及不同亚型患者BCSS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42007例患者,中位随访28个月(IQR:2~59个月),乳腺癌特异死亡6685例。不同婚姻状态患者间的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HER2)、分子分型及手术、化疗、放疗分布不均衡(P<0.001)。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相比已婚患者,未婚(HR=1.26,95%CI=1.18~1.35,P<0.001)、离婚(HR=1.11,95%CI=1.07~1.16,P<0.001)、分居(HR=1.18,95%CI=1.16~1.20,P<0.001)和丧偶(HR=1.10,95%CI=1.03~1.18,P<0.001)是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根据分子分型进行亚组分析,分居不影响HR-/HER2+、HR+/HER2+和HR-/HER2-患者的预后(P>0.05),离婚不影响HR-/HER2-患者的预后(P>0.05)。经年龄段校正,未婚是各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离婚是60~69岁年龄段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HR=1.18,95%CI=1.10~1.27,P<0.001);分居影响49岁以下及60~69岁年龄段患者的预后(P<0.05);丧偶是≥70岁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HR=1.10,95%CI=1.07~1.13,P<0.001)。结论:诊断时婚姻状态与乳腺癌预后显著相关,未婚、离婚、分居和丧偶是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婚姻状态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不甚相同。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E3A,UBE3A)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5,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关系。...目的探讨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E3A,UBE3A)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5,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相对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UBE3A与USP2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hRNA-UBE3A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UBE3A基因及蛋白的敲减水平,然后观察敲减UBE3A后USP25的表达水平。结果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2%,而在邻近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与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UBE3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1)、Ki-67的表达(P<0.001)相关,USP25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46)、淋巴结转移(P=0.041)、Ki-67的表达(P=0.029)相关;shRNA-UBE3A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UBE3A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01),且敲减UBE3A后USP25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UBE3A与USP25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UBE3A与USP25功能作用明显增强且保持动态平衡,它们可能共同作用促进乳腺癌的的发生发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γ丁酰甜菜碱羟化酶基因(BBOX1)下调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肿瘤免疫相关性。方法:通过TCGA数据及GTEx数据库探究BBOX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BcGenExMiner v 4.5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BBOX1表达水平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预测BBOX1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作用,cancerSEA数据库评估BBOX1在乳腺癌单细胞中的功能。Metascape数据库分析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TISIDB数据库分析乳腺癌内肿瘤趋化因子及肿瘤免疫学细胞浸润相关性。结果:BBOX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有关。预后分析显示,BBOX1高表达提示更差的无病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单细胞功能分析显示,BBOX1表达在乳腺癌中主要与血管生成、DNA修复、上皮间质转化、侵袭、分化及干细胞特性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BBOX1异常高表达,且预示乳腺癌不良预后,并与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存在一定相关性。
文摘目的探究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预后因素,构建MBC患者生存预后列线图并预测3年和5年生存率。方法纳入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癌症登记数据库的MBC患者,同时纳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和德阳市人民医院的MBC患者,获取患者完整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生存信息。以SEER数据库中患者数据作为训练集,3家医院中的患者数据作为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MBC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运用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C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决策分析曲线来评估模型的准确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3387名MBC患者,其中训练集3307例,验证集80例。通过对训练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发现,诊断年龄、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孕激素受体状态、手术、化疗和放疗是影响MB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训练集CI为0.711,验证集CI为0.787。训练集中,3年OS的AUC为0.744,5年OS的AUC为0.720;验证集中,3年OS的AUC为0.835,5年OS的AUC为0.858。ROC曲线表明模型区分能力较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决策分析曲线表明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开发的列线图为预测MBC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种可靠且实用的方法,有助于个性化治疗决策,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乳腺癌诊断时的婚姻状态与乳腺癌特异生存(breast cancer specific survival,BCSS)的关系。方法:提取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4年病理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诊断时婚姻状态(已婚、未婚、离婚、分居和丧偶)与BCSS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婚姻状态对乳腺癌及不同亚型患者BCSS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42007例患者,中位随访28个月(IQR:2~59个月),乳腺癌特异死亡6685例。不同婚姻状态患者间的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HER2)、分子分型及手术、化疗、放疗分布不均衡(P<0.001)。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相比已婚患者,未婚(HR=1.26,95%CI=1.18~1.35,P<0.001)、离婚(HR=1.11,95%CI=1.07~1.16,P<0.001)、分居(HR=1.18,95%CI=1.16~1.20,P<0.001)和丧偶(HR=1.10,95%CI=1.03~1.18,P<0.001)是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根据分子分型进行亚组分析,分居不影响HR-/HER2+、HR+/HER2+和HR-/HER2-患者的预后(P>0.05),离婚不影响HR-/HER2-患者的预后(P>0.05)。经年龄段校正,未婚是各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离婚是60~69岁年龄段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HR=1.18,95%CI=1.10~1.27,P<0.001);分居影响49岁以下及60~69岁年龄段患者的预后(P<0.05);丧偶是≥70岁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HR=1.10,95%CI=1.07~1.13,P<0.001)。结论:诊断时婚姻状态与乳腺癌预后显著相关,未婚、离婚、分居和丧偶是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婚姻状态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不甚相同。
文摘目的探讨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E3A,UBE3A)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5,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相对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UBE3A与USP2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hRNA-UBE3A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UBE3A基因及蛋白的敲减水平,然后观察敲减UBE3A后USP25的表达水平。结果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2%,而在邻近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与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UBE3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1)、Ki-67的表达(P<0.001)相关,USP25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46)、淋巴结转移(P=0.041)、Ki-67的表达(P=0.029)相关;shRNA-UBE3A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UBE3A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01),且敲减UBE3A后USP25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UBE3A与USP25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UBE3A与USP25功能作用明显增强且保持动态平衡,它们可能共同作用促进乳腺癌的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