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集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的功能全面评价指标,并与轻度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比较,评价疼痛、患者自我报告量表、基于表现的躯体功能以及实际日常活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设计,获取87例因终末期骨...目的:采集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的功能全面评价指标,并与轻度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比较,评价疼痛、患者自我报告量表、基于表现的躯体功能以及实际日常活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设计,获取87例因终末期骨关节炎而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全面躯体功能参数,并招募年龄接近的60例轻度骨关节炎患者[Kellgren-Lawrence(K-L)分级0-2级]采集相同的躯体功能参数。所采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30秒座椅站立测试(30 s chair stand test,30-CST)、40米快速步行测试(40 m fast-paced walk test,40-FPWT)、12级爬楼梯测试(12 steps stair climb test,12-SCT)、3米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go test,TUG)、6分钟步行测试(6 minute walk test,6-MWT)、美国西部Ontario和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可视化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连续7 d的每日步数。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对各项数据的观察值进行描述性报告,使用Kolmogorv-Smirnov检验每一变量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结果两组的每一变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因而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两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轻度骨关节炎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KSS评分、日均步数以及各项基于表现的躯体功能测试结果均优于终末期骨关节炎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骨关节炎组内,各项躯体功能测试均与各项自我报告量表无显著相关性或有较弱相关性;终末期骨关节炎组内,各项躯体功能测试与各项自我报告量表之间有着不同强度的相关性。结论:描述了多项躯体功能参数在中国轻度骨关节炎与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基于表现的躯体功能、实际日常活动水平、患者自我报告量表以及疼痛评分之间并不一定有较好的相关性,需要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更全面地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决策标准。展开更多
目的:术前预期会影响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客观功能,调查患者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预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8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术前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目的:术前预期会影响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客观功能,调查患者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预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8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术前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置换手术预期量表评分、30秒座椅站立测试、40米快速步行测试、12级爬楼梯测试、3米起立行走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连续7天的每日步数。对各数据的观察值进行描述性报告,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术前预期评分为58.98±5.44,其与患者的12级爬楼梯测试、3米起立行走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KSS功能评分、SF-36的精神健康评分有弱相关性(相关系数0.1~0.3),与患者的每日平均步数,30秒座椅站立测试,40米快速步行测试,KSS膝关节评分,WOMAC及其疼痛、僵直、功能三个评分,SF-36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躯体健康评分有中度相关性(相关系数0.3~0.6)。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有30秒座椅站立测试和SF-36量表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活力与患者对手术效果的预期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疼痛更重、躯体功能更差、整体健康状况更低下的患者更迫切希望得到改善,医生要在术前与预期不现实的患者充分沟通。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采集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的功能全面评价指标,并与轻度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比较,评价疼痛、患者自我报告量表、基于表现的躯体功能以及实际日常活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设计,获取87例因终末期骨关节炎而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全面躯体功能参数,并招募年龄接近的60例轻度骨关节炎患者[Kellgren-Lawrence(K-L)分级0-2级]采集相同的躯体功能参数。所采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30秒座椅站立测试(30 s chair stand test,30-CST)、40米快速步行测试(40 m fast-paced walk test,40-FPWT)、12级爬楼梯测试(12 steps stair climb test,12-SCT)、3米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go test,TUG)、6分钟步行测试(6 minute walk test,6-MWT)、美国西部Ontario和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可视化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连续7 d的每日步数。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对各项数据的观察值进行描述性报告,使用Kolmogorv-Smirnov检验每一变量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结果两组的每一变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因而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两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轻度骨关节炎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KSS评分、日均步数以及各项基于表现的躯体功能测试结果均优于终末期骨关节炎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骨关节炎组内,各项躯体功能测试均与各项自我报告量表无显著相关性或有较弱相关性;终末期骨关节炎组内,各项躯体功能测试与各项自我报告量表之间有着不同强度的相关性。结论:描述了多项躯体功能参数在中国轻度骨关节炎与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基于表现的躯体功能、实际日常活动水平、患者自我报告量表以及疼痛评分之间并不一定有较好的相关性,需要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更全面地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决策标准。
文摘目的:术前预期会影响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客观功能,调查患者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预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8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术前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置换手术预期量表评分、30秒座椅站立测试、40米快速步行测试、12级爬楼梯测试、3米起立行走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连续7天的每日步数。对各数据的观察值进行描述性报告,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术前预期评分为58.98±5.44,其与患者的12级爬楼梯测试、3米起立行走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KSS功能评分、SF-36的精神健康评分有弱相关性(相关系数0.1~0.3),与患者的每日平均步数,30秒座椅站立测试,40米快速步行测试,KSS膝关节评分,WOMAC及其疼痛、僵直、功能三个评分,SF-36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躯体健康评分有中度相关性(相关系数0.3~0.6)。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有30秒座椅站立测试和SF-36量表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活力与患者对手术效果的预期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疼痛更重、躯体功能更差、整体健康状况更低下的患者更迫切希望得到改善,医生要在术前与预期不现实的患者充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