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孙健 戚健君 +4 位作者 杨剑 全斌 黄建军 余雪平 侯为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44,共7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中多核型髓源性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中多核型髓源性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诊治或体检的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留取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院当日外周血PMN-MDSC频率,比较研究组和两个对照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炎症指标、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分别根据是否合并或继发感染及访视期第28天预后情况对HBV-ACLF患者分组,比较各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显著高于CHB组和HC组(P均<0.001),CHB组和HC组之间PMN-MDSC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水平、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7、0.799、0.506、0.450、0.462、0.470、0.481,P均<0.05),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8,P<0.01)。40例HBV-ACLF患者中,合并感染18例,继发感染17例,28 d预后差21例,其外周血PMN-MDSC频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HBV-ACLF患者外周血富集PMN-MDSC,其频率与感染风险、疾病严重度及患者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1例
2
作者 孙健 王妮 侯为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0-722,共3页
猪链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其感染人引起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潜伏期短,进展快,致死率高。根据具体临床表现,该病可分为普通型、休克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兼具中毒性休克与脑膜炎表现,临床转归差,救治... 猪链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其感染人引起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潜伏期短,进展快,致死率高。根据具体临床表现,该病可分为普通型、休克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兼具中毒性休克与脑膜炎表现,临床转归差,救治难度大[1]。近年来,国内关于混合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报道少见,现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成功救治1例猪链球菌1型感染致混合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诊疗经过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脑膜炎 休克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传染病学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
作者 孙健 王妮 +2 位作者 吴琼乐 段纯 侯为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2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传染病学实践教学改革中问题授课(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授课(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12月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传染病学线上实践教学的皖南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为... 目的研究传染病学实践教学改革中问题授课(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授课(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12月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传染病学线上实践教学的皖南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为研究对象,其中1~4小班设为研究组(n=133),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5~7小班设为对照组(n=98),仅采用CBL教学模式。通过统计课堂师生互动次数、问卷调查和综合测试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师生互动人次为9.5(7.5,13.8),高于对照组的2.5(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对教学模式、知识掌握、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分别为(45.3±5.8)分、(32.1±3.1)分,高于对照组的(41.9±4.6)分、(27.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有助于提升传染病学线上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在传染病学实践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学 实践教学 线上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08年我院临床分离细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侯为顺 杨江华 +2 位作者 杨进孙 李小宁 喻艳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2-636,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2005年-2008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为指导II缶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4年临床分离菌株共397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0.41%... 目的了解我院2005年-2008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为指导II缶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4年临床分离菌株共397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0.41%,革兰阴性菌占69.59%。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与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占比例逐年增多有关。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32.3%和20.1%,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耐药率在逐年增高。金葡菌检出率逐年增多,2008年还出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溶血葡萄球菌菌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和2.3%,屎肠球菌耐药程度比粪肠球菌高。结论细菌耐药现象严重,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变迁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药敏试验 耐药性 细菌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215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侯为顺 杨江华 +3 位作者 喻艳林 杨剑 许慧阳 汪长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09-911,共3页
目的:分析215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麻疹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8年2-6月收治的215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5例患者,男127例,女88例;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个年龄段,3-12月龄83例,20-39岁85例。发热... 目的:分析215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麻疹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8年2-6月收治的215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5例患者,男127例,女88例;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个年龄段,3-12月龄83例,20-39岁85例。发热39-41.2℃197例,62.20%患者有麻疹黏膜斑,持续2-6天,3-5天出疹163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210例。结论:本次流行的麻疹临床表现典型。做好1岁以下小儿麻疹疫苗初种和育龄妇女、成人应急接种工作是控制小儿和成人发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侯为顺 黄新宇 杨江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方法:对15例肺结核大咯血病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手术成功率93.33%(14/15),即刻止血率86.67%(13/15),治疗总有效率93.33%(14/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方法:对15例肺结核大咯血病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手术成功率93.33%(14/15),即刻止血率86.67%(13/15),治疗总有效率93.33%(14/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是一有效、快速、微创、相对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 动脉栓塞术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为顺 李慧芳 陈月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 (日产KM 880 0、KM 890 0 )对 36例重型肝炎进行了 93例次的治疗。结果 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重型肝炎存活率 5 8.33% ,血总胆红素、胆汁酸、血氨、内毒素等明显下降 ...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 (日产KM 880 0、KM 890 0 )对 36例重型肝炎进行了 93例次的治疗。结果 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重型肝炎存活率 5 8.33% ,血总胆红素、胆汁酸、血氨、内毒素等明显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 ,不良反应在处理后均能好转。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较为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临床研究 凝血酶原时间 不良反应 胆红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片辅助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9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侯为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亚硒酸钠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拉定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3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侯为顺 《安徽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古拉定 治疗 慢性病毒性肝炎 疗效观察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2008年医院感染状况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侯为顺 杨江华 喻艳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1424-1426,1429,共4页
【目的】了解本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12月本院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6%,1季度最高(3.60%)。呼吸道感染为主,... 【目的】了解本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12月本院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6%,1季度最高(3.60%)。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2.3%。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血液科。泌尿道插管、放化疗、人工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是医院感染重要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真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最多,占59.07%。革兰阴性杆菌中不动杆菌属耐药率最高。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舒普深耐药率相对较低。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0%。【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监控,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改善病区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40例
11
作者 侯为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药物疗法 促肝细胞生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肝衰竭临床特点及其转归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葛宗成 许慧阳 +2 位作者 侯为顺 喻艳林 章顺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1—2006年间本院收治的437例各型肝衰竭,对其临床特点及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肝衰竭的转归差异显著,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差异较大,亚急性肝...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1—2006年间本院收治的437例各型肝衰竭,对其临床特点及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肝衰竭的转归差异显著,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差异较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预后差异较小。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最后结果的关键临床因素。乙型肝炎病毒仍然是各型肝衰竭的最常见原因。急性肝衰竭比亚急性,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各型肝衰竭的最常见并发症分别是肝性脑病和腹水。结论急性、亚急性、慢性肝衰竭的病因差异较大,各型肝衰竭的预后不同。肝性脑病是急性肝衰竭最常见并发症,而腹水是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最主要并发症。PTA和胆红素等仍然是各型肝衰竭判断预后简单而又重要的特异性指标,在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转归 肝性脑病 腹水 凝血酶原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钆对血吸虫肉芽肿期肝脏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江华 贺蕾 +3 位作者 王涛 杨进孙 侯为顺 苏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氯化钆封闭Kupffer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6~8w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感染组与感染/氯化钆组,其中氯化钆为15 mg/kg,尾静脉注射,每w2次;感染第8w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 目的探讨氯化钆封闭Kupffer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6~8w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感染组与感染/氯化钆组,其中氯化钆为15 mg/kg,尾静脉注射,每w2次;感染第8w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p3的分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细胞因子IL-4、IL-5、IL-10、TGF-β1与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3.8%,感染/氯化钆组为9.3%(p<0.05),对照组为6.4%;IL-10在感染组为41.4 pg/mL,感染/氯化钆组22.6 pg/mL;此外,氯化钆还能下调Foxp3的分布以及减轻血吸虫肉芽肿周围的炎症反应。结论氯化钆封闭Kupffer细胞的功能后可减少日本血吸虫感染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产生以及减轻肉芽肿周围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CD4+CD25+T细胞 氯化钆 KUPFF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急性发热血流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红 王箴 +2 位作者 喻艳林 侯为顺 杨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发热血流感染患者病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157例急性发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成4组:血流感染组(Ⅰ组,n=35)、局部感染组(Ⅱ组,n=6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发热血流感染患者病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157例急性发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成4组:血流感染组(Ⅰ组,n=35)、局部感染组(Ⅱ组,n=66)、其他疾病组(Ⅲ组,n=42)、不明原因发热组(FUO组,Ⅳ组,n=14)。比较各组患者间血培养、PCT、C反应蛋白(CRP)检验结果,绘制PCT及CRP诊断血流感染患者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并确定PCT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血流感染组(Ⅰ组)患者PCT、CRP均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Ⅱ、Ⅲ、Ⅳ组)(P<0.05);PCT、CRP诊断血流感染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95%可信区间:0.619~0.827)和0.700(95%可信区间:0.592~0.808);将诊断血流感染的PCT浓度的最佳临界值设定为0.41 ng/m L,排除血流感染的阴性预测值(NPV)达到94.8%。结论:在急性发热患者中,高水平PCT有助于血流感染的诊断,而PCT低于0.41ng/m L可作为排除血流感染的有效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CD4^+CD25^+ 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江华 贺蕾 +1 位作者 侯为顺 苏川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下调的机制。方法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口服血吸虫虫卵10000个以及尾静脉注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200μg,每周免疫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PBS。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小鼠...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下调的机制。方法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口服血吸虫虫卵10000个以及尾静脉注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200μg,每周免疫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PBS。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CD4+CD25+T细胞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表达IL-4、IL-10与IFN-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静脉血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4.7%,对照组为7.4%;实验组IL-10为29.2pg/ml,对照组为11.0pg/ml。与CD4+CD25-T细胞相比,CD4+CD25+T细胞主要合成IL-10及少量IFN-γ。CD4+CD25+T细胞显著抑制CD4+T细胞增殖。结论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可能通过诱导CD4+CD25+T细胞和IL-10下调机体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虫卵抗原 CD4^+CD25^+T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爱平 杨江华 +1 位作者 梁曼曼 侯为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0-423,共4页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市流行,并迅速传播,其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病毒核酸检测,且诊断及治疗仍在不断摸索。本文通过对一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诊...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市流行,并迅速传播,其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病毒核酸检测,且诊断及治疗仍在不断摸索。本文通过对一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相关文献的学习进行分析总结,以助于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防止向危重症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 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13年某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盛皓宇 王文节 侯为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了解常见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选择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3年我院细菌室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对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SS13... 目的:了解常见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选择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3年我院细菌室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对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年间共收集肠杆菌科细菌579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470株,位居第一;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共2294株;再次为奇异变形杆菌,共316株。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其次为头胞哌酮舒巴坦。8年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56.75%和32.18%。大肠埃希菌对头胞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头孢西丁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化不大,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大肠埃希菌。结论:碳青霉烯类对于常见肠杆菌科细菌有极高的抗菌活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呈增多趋势,多重耐药菌株增多,特别是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增多,需引起重视并监测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抗菌药物 耐药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钠水平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8
作者 许慧阳 侯为顺 蒯荟芬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3期278-279,共2页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科33例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腹水消退难易、预后等的关系。结果Child-Pugh分级C级血钠水平(131.30±5.35)mmol/L,A级血钠水平(136.80±4....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科33例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腹水消退难易、预后等的关系。结果Child-Pugh分级C级血钠水平(131.30±5.35)mmol/L,A级血钠水平(136.80±4.41)mmol/L(P<0.05);死亡患者血钠水平(124.80±6.91)mmol/L,未死亡患者血钠水平(133.60±4.85)mmol/L(P<0.01)。血钠水平与PT呈负相关(r=-0.42,P<0.05),腹水难消退者血钠水平亦明显低于腹水易消退者。结论血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腹水消退难易、预后等相关,血钠水平越低,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低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和锐30特充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90例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杨江华 侯为顺 +2 位作者 喻艳林 王涛 朱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5期622-623,共2页
目的探讨诺和锐30特充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7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诺和锐30特充组90例,口服降糖药组88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化疗(2HREZ/7HRE)基础上,通过控制饮食以及降糖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末诺和... 目的探讨诺和锐30特充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7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诺和锐30特充组90例,口服降糖药组88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化疗(2HREZ/7HRE)基础上,通过控制饮食以及降糖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末诺和锐30特充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病灶吸收有效率(P<0.01)和空洞闭合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诺和锐30组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诺和锐30特充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高,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快,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糖尿病 诺和锐30特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抓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纯 全斌 +3 位作者 袁荆 王妮 喻艳林 侯为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8-942,共5页
猫抓病是由汉塞巴尔通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出现神经学表现者较为罕见,容易误诊。某院收治1例以"右侧腹股沟包块渐进性增大10 d,四肢麻木无力2 d"入院的45岁男性,病程中患者出现发热、右侧腹股... 猫抓病是由汉塞巴尔通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出现神经学表现者较为罕见,容易误诊。某院收治1例以"右侧腹股沟包块渐进性增大10 d,四肢麻木无力2 d"入院的45岁男性,病程中患者出现发热、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下肢对称性瘫痪、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示蛋白-细胞分离特征,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后经病理检查、既往猫抓咬史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汉塞巴尔通体,最终确诊猫抓病。本文就该例猫抓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进行报告及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对猫抓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抓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 汉塞巴尔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