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东南部大到暴雪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立清 徐建国 +2 位作者 佟莎仁 刘颖 宋玉红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9年第9期24-30,共7页
为了更深入分析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热力与动力特征、中尺度系统结构及大到暴雪发生的物理机制,利用1951-2013年的地面观测、MICAPS数值预报产品、NCEP、历史天气图等资料,完成内蒙古东南部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学分型及“分型配料法... 为了更深入分析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热力与动力特征、中尺度系统结构及大到暴雪发生的物理机制,利用1951-2013年的地面观测、MICAPS数值预报产品、NCEP、历史天气图等资料,完成内蒙古东南部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学分型及“分型配料法”、降水相态、相似预报;建立25个站点的历史个例库,可进行显示、查询、增加、修改及删除;系统基于新一代卫星接收系统(CMACAST),经过MDS处理后,建立数值预报产品插值库,显示站点的预报时次曲线图。系统采用C/S架构和模块化设计,使用VS2008.NET进行研发并使用SQL Server 2008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统一出入口、界面友好、系统功能完整、可移植性强,4年来运行稳定。该系统可为预报员更好地对大到暴雪的分析、分型及大到暴雪落区、降水相态、相似预报及短临预报提供快捷方便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雪 VS2008.NET 个例库 插值计算 分型配料法 降水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亚春 佟莎仁 +1 位作者 石少宏 邵学鹏 《内蒙古气象》 2009年第3期16-17,共2页
利用高空、地面探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11月6日清晨至上午发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及通辽市南部科左后旗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雾为辐射雾,因前一日通辽市南部受低空高压脊外围的影响,西南气流... 利用高空、地面探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11月6日清晨至上午发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及通辽市南部科左后旗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雾为辐射雾,因前一日通辽市南部受低空高压脊外围的影响,西南气流将渤海以及南方的水汽输送上来,使通辽市南部有了充沛的水汽储备,加之地面形势以均压区为主,气压梯度小,风速弱,晴朗少云,近地面有逆温层,这些都为辐射雾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外从多普勒雷达产品上也反映了一些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水汽 逆温层 回波顶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科尔沁区一次寒潮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佟莎仁 刘一凡 +2 位作者 刘颖 李亚春 马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第11期64-65,共2页
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对2020年3月25日~27日发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的一次寒潮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其高空形势和地面形势的环流背景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显示:本次天气过程属降雪型寒潮天气过程,即各个区域站的降雪量均... 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对2020年3月25日~27日发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的一次寒潮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其高空形势和地面形势的环流背景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显示:本次天气过程属降雪型寒潮天气过程,即各个区域站的降雪量均超过了1mm,没有出现大风;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受低涡底部的锋区南压影响,地面配合为低压冷锋过境后的较强冷高压前部控制,各物理量场及温度平流特征反应均对寒潮降雪天气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锋区南压 地面冷高压前部 物理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市洪涝灾害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佟莎仁 赵翠君 +2 位作者 李亚春 王宝琴 郭立杰 《内蒙古气象》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洪涝灾害(以下简称洪灾)是通辽市地区夏秋季的主要灾害之一。抗旱防洪是我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对洪灾的客观发生没有人为力量可以控制,但是对洪灾进行防治和减轻工作已深入到水文气象领域。本文根据通辽市地区1880-1995年共11... 洪涝灾害(以下简称洪灾)是通辽市地区夏秋季的主要灾害之一。抗旱防洪是我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对洪灾的客观发生没有人为力量可以控制,但是对洪灾进行防治和减轻工作已深入到水文气象领域。本文根据通辽市地区1880-1995年共116年的旱涝资料,对洪涝灾害的频次、周期规律做一统计分析,旨在为通辽市的水文气象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辽市 洪灾 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区近66年高温天气时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佟莎仁 李亚春 玉荣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6期57-57,共1页
选取1951年~2016年通辽市科尔沁区日最高气温≥35℃资料,分析其年代际变化,并定义持续2日以上的高温为持续高温,统计持续高温出现次数,分析持续高温的时间变化。分别用趋势分析法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科尔沁区高温天气及持续高温天... 选取1951年~2016年通辽市科尔沁区日最高气温≥35℃资料,分析其年代际变化,并定义持续2日以上的高温为持续高温,统计持续高温出现次数,分析持续高温的时间变化。分别用趋势分析法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科尔沁区高温天气及持续高温天气的年代际变化和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科尔沁区高温天气年代际表现为逐渐减少趋势;持续高温天气年代际表现为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减少,20世纪九十年代后增加的趋势;周期变化为1955年1个偏多中心和1997年、2001年、2016年3个偏少中心,并经历了4个约15年左右的高低转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年代际分布特征 持续高温年代际分布特征 高温天气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势差均生函数回归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春云 乌文奇 +3 位作者 佟莎仁 王俊 郭颖 韩聪 《内蒙古气象》 2005年第3期24-25,共2页
通辽市年、夏季降水量有两个特点:阶段性和减少趋势明显.以实况值与趋势值之差的趋势差构建了均生函数原序列和一阶、二阶序列,并从中筛选出了12个因子对趋势差序列进行逐步回归计算,最后建立了5个因子的回归模型.经复相关系数和F检验,... 通辽市年、夏季降水量有两个特点:阶段性和减少趋势明显.以实况值与趋势值之差的趋势差构建了均生函数原序列和一阶、二阶序列,并从中筛选出了12个因子对趋势差序列进行逐步回归计算,最后建立了5个因子的回归模型.经复相关系数和F检验,该模型较好,通过1998~2004年实际应用,效果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差 均生函数 回归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初冬两次寒潮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佟莎仁 《内蒙古气象》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文章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和2009年11月8—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地区发生的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诊断,分别从高空强冷平流下沉入侵引起流场变化,导致冷空气爆发,地面配合的系统及冷高... 文章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和2009年11月8—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地区发生的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诊断,分别从高空强冷平流下沉入侵引起流场变化,导致冷空气爆发,地面配合的系统及冷高压的变化角度上,对这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一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寒潮天气从类型、影响系统、维持时间以及能够达到寒潮标准的降温影响范围都有所不同。另外,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在这两次过程中预报效果较好,说明做好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研究,也是提高重大天气预报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高空形势 地面形势 欧洲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科尔沁区春季一次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8
作者 佟莎仁 张鑫 +2 位作者 赵立清 李亚春 刘颖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21期62-63,共2页
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对2018年3月14日~15日通辽市科尔沁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通过环流背景分析和欧洲数值预报ECMWF模式以及T639等资料中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地面河套低压倒槽前部影响,配合高空850hPa切变线,... 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对2018年3月14日~15日通辽市科尔沁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通过环流背景分析和欧洲数值预报ECMWF模式以及T639等资料中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地面河套低压倒槽前部影响,配合高空850hPa切变线,以及物理量场上充沛的水汽条件、正涡度平流输送、明显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这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关键因素,为此次降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低压倒槽 低层切变线 物理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市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产品与天气系统分析
9
作者 佟莎仁 严宏志 +3 位作者 高秋锦 于宏君 李亚春 申广立 《内蒙古气象》 2014年第1期35-37,共3页
文章利用2008—2010年近3a夏季强对流天气的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通过统计和分析,初步总结了我市强对流天气的分布情况、雷达回波特征指标阈值及其对应的天气类型,旨在为预报员做短时临近预报时能更加客观定量及精细化而提供一定... 文章利用2008—2010年近3a夏季强对流天气的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通过统计和分析,初步总结了我市强对流天气的分布情况、雷达回波特征指标阈值及其对应的天气类型,旨在为预报员做短时临近预报时能更加客观定量及精细化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雷达回波 天气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6日~11日通辽市北部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10
作者 佟莎仁 李亚春 +1 位作者 韩芳 高秋锦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23期70-72,共3页
文章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对2016年7月6日~11日通辽市北部地区一次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和欧洲数值预报EC模式以及t639等资料中各个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中,阐明了这次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成因。结果表明:这次通辽市... 文章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对2016年7月6日~11日通辽市北部地区一次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和欧洲数值预报EC模式以及t639等资料中各个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中,阐明了这次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成因。结果表明:这次通辽市北部的高温天气主要是由乌拉尔山东部脊与西伸的副热带高压合并叠加,促使地面形成热低压,加上午后太阳辐射作用,使地面迅速升温,物理量场上负涡度对应的下沉运动、散度场上的高层辐合低层辐散配置、垂直速度场的强下沉气流以及相对湿度场中的低值中心与温度场中的暖中心的高度接近,均为此次持续性高温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山脊 副高西进 暖舌 物理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市2011年初夏一次分布不均降水天气分析
11
作者 佟莎仁 李亚春 +3 位作者 高秋锦 刘岗 张鑫 刘颖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12期64-65,67,共3页
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及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11年6月21日~23日通辽地区的一次分布不均的降水,从天气实况和欧洲数值预报各个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中,阐明了这次南北向分布不均降水的环流成因,且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 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及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11年6月21日~23日通辽地区的一次分布不均的降水,从天气实况和欧洲数值预报各个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中,阐明了这次南北向分布不均降水的环流成因,且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及风廓线产品,揭示了降水最强时段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高层冷空气弱,使低涡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且系统维持时间短、主体偏北,造成了降水具有北部偏大南部偏小的不均匀性的特点;就这次过程而言,高层冷空气的强弱,直接影响了系统中心位置和维持时间及降水性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各物理量场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也分别揭示了对应的降水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冷空气 物理量场 对流回波单体 气旋性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通辽市高温日数分布特征分析
12
作者 佟莎仁 韩芳 +1 位作者 李亚春 孙大雨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19期51-52,共2页
文章主要选取1951年~2018年通辽市11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35℃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年代高温日数的变化情况;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年高温日数周期变化情况;使用ArcGIS软件形成空间分布图进行空间分析,插值采用IDW反距离权重法。通过... 文章主要选取1951年~2018年通辽市11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35℃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年代高温日数的变化情况;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年高温日数周期变化情况;使用ArcGIS软件形成空间分布图进行空间分析,插值采用IDW反距离权重法。通过分析通辽市近68年中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通辽市年高温日数平均值年代际表现为逐渐增多趋势;通辽市高温日数大值区空间上集中在中部偏西地区,趋势系数表现为下降的地区也出现类似的分布,位于西部偏北和东部偏中地区;通辽市高温日数在整个时间尺度上存在1个偏多中心和2个偏少中心,分别是2003年和1996年、2016年,经历了6个10年左右的高—低转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时间分布特征 高温空间分布特征 通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4月25—29日通辽市冷涡天气分析
13
作者 李亚春 佟莎仁 《内蒙古气象》 2016年第1期22-24,共3页
2010年4月25—29日,内蒙古通辽市大部地区降了小到中雨,局部偏大。这次过程主要受高空冷涡影响,且正值季节转换期间,使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性质的降水,降温较明显。文章通过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这次冷涡天气的成因,并结... 2010年4月25—29日,内蒙古通辽市大部地区降了小到中雨,局部偏大。这次过程主要受高空冷涡影响,且正值季节转换期间,使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性质的降水,降温较明显。文章通过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这次冷涡天气的成因,并结合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对预报结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及检验,旨在通过总结能为预报员积累一些相似天气的预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天气概况 形势分析 数值预报 产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市近百年气温和降水量的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乌文奇 李春云 +3 位作者 郭颖 佟莎仁 韩聪 刘晶 《内蒙古气象》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统计分析了通辽市近百年以来的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阶段性和周期。结果表明:(1)通辽市近百年来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都呈上升趋势;(2)通辽市年、冬季、5—9月均温的阶段性明显;(3)通辽年均温的功率... 统计分析了通辽市近百年以来的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阶段性和周期。结果表明:(1)通辽市近百年来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都呈上升趋势;(2)通辽市年、冬季、5—9月均温的阶段性明显;(3)通辽年均温的功率谱有两个谱峰值分别对应30年和准2年的周期,并且超过0.05的信度水平;(4)通辽市年降水量在20世纪初至50年代初为波动阶段,5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减少;(5)通辽市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环流相似为依据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翠君 李春云 +5 位作者 佟莎仁 关风云 夏莹 包建华 乌文奇 李振中 《内蒙古气象》 2001年第4期17-18,22,共3页
根据两个自然天气季节的相似条件之一是环流演变的过程相似的原理 ,开发出一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它是以亚洲环流指数和东亚槽、极涡、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环流特征为因子 ,以因子的连续变化为依据 ,求出预报年与历年各因子的相似离度平... 根据两个自然天气季节的相似条件之一是环流演变的过程相似的原理 ,开发出一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它是以亚洲环流指数和东亚槽、极涡、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环流特征为因子 ,以因子的连续变化为依据 ,求出预报年与历年各因子的相似离度平均值 ,作为判据 ,确定预报年的最佳相似年 ,进而做出预测的方法。经初步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特征 相似离度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地区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及适时播种期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申广立 萨日娜 +1 位作者 佟莎仁 张延辉 《内蒙古气象》 2013年第6期14-16,共3页
文章探究了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通辽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出苗—七叶,七叶—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 文章探究了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通辽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出苗—七叶,七叶—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辽 玉米 分期播种 适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区一次强降雨的环流成因分析
17
作者 佟莎仁 《内蒙古气象》 2008年第3期17-18,共2页
针对2006年8月12日通辽市科尔沁区及附近的一次突发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主要是由低层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切变造成的,同时地面天气图上较强的风向切变等微小系统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从物理量场上也充分解释了这次暴... 针对2006年8月12日通辽市科尔沁区及附近的一次突发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主要是由低层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切变造成的,同时地面天气图上较强的风向切变等微小系统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从物理量场上也充分解释了这次暴雨的动力成因及降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暴雨 分析 结论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