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钇基稀土对高强船板钢夹杂物及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罗迪强 余音宏 +3 位作者 张真铭 冯小明 刘敏 赖朝彬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46,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钇基稀土含量对EH36高强船板钢夹杂物和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H36钢中添加适量稀土能够显著提高钢材的低温冲击性能。钢中稀土含量为0.018%(质量分数)时,-40℃横向冲击性能提...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钇基稀土含量对EH36高强船板钢夹杂物和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H36钢中添加适量稀土能够显著提高钢材的低温冲击性能。钢中稀土含量为0.018%(质量分数)时,-40℃横向冲击性能提高了59.4%,-60℃横向冲击性能提高了65.7%。低温冲击断口形貌由无稀土钢样的解理断面转变为韧窝断口,韧窝底部的细小球状稀土复合夹杂物对裂纹扩展起到缓冲作用,阻碍了裂纹的扩展。同时,稀土可以将EH36钢中长条状Al_(2)O_(3)-CaO-MnS夹杂物变质为细小的类球状稀土夹杂物,夹杂物粒径从约5μm细化到3μ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船板钢 钇基稀土 夹杂物 低温冲击性能
原文传递
W-4.9Ni-2.1Fe高比重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雪辉 章标 +3 位作者 朱太恒 王成 余音宏 陈颢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33-39,共7页
采用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W-4.9Ni-2.1Fe高比重合金,研究不同球磨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球磨时间较短(2 h)时,合金粉末中Ni、Fe元素仍以单质的形式存在;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Ni(Fe)溶入... 采用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W-4.9Ni-2.1Fe高比重合金,研究不同球磨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球磨时间较短(2 h)时,合金粉末中Ni、Fe元素仍以单质的形式存在;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Ni(Fe)溶入W晶格中形成W的过饱和固溶体,W衍射峰强度逐渐变弱,峰形明显宽化,合金试样的相对密度呈下降趋势;适量的球磨时间(24 h),既可以保证合金中黏结相的含量和均匀分布,又不至于引入过量的杂质元素而引起合金成分改变,合金拥有最优的耐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重钨合金 球磨时间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钒微合金直接淬火钢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余音宏 李晓闲 +2 位作者 李平 张雪辉 陈星斌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60,共6页
采用OM、SEM、TEM、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手段分析了钒添加量对低碳V微合金直接淬火钢显微组织结构和析出相特征的影响,并对其拉伸性能及冲击韧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钒的加入能使钢的晶粒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同时随着其含量的增大,... 采用OM、SEM、TEM、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手段分析了钒添加量对低碳V微合金直接淬火钢显微组织结构和析出相特征的影响,并对其拉伸性能及冲击韧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钒的加入能使钢的晶粒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同时随着其含量的增大,试验钢的强度增加。当V添加量为0.30 mass%时,试样钢综合性能最优,抗拉强度达1746 MPa,屈服强度为1301MPa,-40℃冲击功为42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淬火钢 组织 抗拉强度 冲击韧性
原文传递
热处理条件对WC-Co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忠华 刘宜强 +2 位作者 余音宏 吴杰 吕健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8,共6页
采用喷雾转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末,再经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WC-Co耐磨涂层,并分别在N2和真空气氛中进行550、750、950℃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涂层物相、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气氛热处理涂层较N2气... 采用喷雾转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末,再经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WC-Co耐磨涂层,并分别在N2和真空气氛中进行550、750、950℃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涂层物相、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气氛热处理涂层较N2气氛热处理涂层的脱碳程度更低,且孔隙率也更低;真空热处理工艺可显著提高涂层硬度,改善涂层耐磨性,750℃真空热处理涂层磨损率可降至喷涂态涂层的47%,HV0.3硬度达到1 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 涂层 喷雾转化 超音速火焰喷涂 热处理 气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综合回收钴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平 邓攀 +3 位作者 刘宜强 夏侯斌 余音宏 陈星斌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研究了用硫酸从钨钴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浸出钴,考察了各因素对钴浸出和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至80%过200目筛的磨削废料用1mol/L硫酸浸出,在液固体积质量比1.5∶1、80℃条件下搅拌浸出3h,钴浸出率达95.6%;浸出液中加入亚硫酸钠还原... 研究了用硫酸从钨钴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浸出钴,考察了各因素对钴浸出和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至80%过200目筛的磨削废料用1mol/L硫酸浸出,在液固体积质量比1.5∶1、80℃条件下搅拌浸出3h,钴浸出率达95.6%;浸出液中加入亚硫酸钠还原铬,用双氧水氧化除铁,可得到钴质量浓度19.5g/L的钴净化液,有效实现钴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浸出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浸取剂原地浸出离子型稀土矿中试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夏侯斌 邓攀 +4 位作者 吴希 刘道斌 邱森 刘宜强 余音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2-59,共8页
分别以“散样重装”和保持矿体原样的离子型稀土矿为原料,开展植物浸取剂浸出稀土的小试和“原地浸出”中试模拟试验。探讨了试验动力学,探索了植物浸取剂浓度和用量对浸出的影响,并对它的渗透性和浸取性能与硫酸铵为浸出剂时的进行了... 分别以“散样重装”和保持矿体原样的离子型稀土矿为原料,开展植物浸取剂浸出稀土的小试和“原地浸出”中试模拟试验。探讨了试验动力学,探索了植物浸取剂浓度和用量对浸出的影响,并对它的渗透性和浸取性能与硫酸铵为浸出剂时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植物浸取剂浸出稀土过程的动力学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128.2 kg浓度为2%植物浸取剂浸出451 kg稀土矿是合适的;保持矿体原样的稀土矿渗透性较差,植物浸取剂的水平平均渗透速度、垂直平均渗透速度、浸出率分别为0.141 cm/min、0.213 cm/min、94.45%,均好于硫酸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离子型稀土矿 原地浸出 植物浸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冶金法回收WC-Co硬质合金废料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夏侯斌 李平 +3 位作者 朱红英 邓攀 余音宏 刘宜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4,52,共5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了1 550~2 000℃、压力小于1.73Pa的条件下,采用真空冶金法可以从WC-Co硬质合金废料中分离WC硬质相和钴黏结相。随后,以钴含量为3%~15%的WC-Co硬质合金废料为原料进行了钴含量对钴挥发率、纯度以及对WC粉末... 通过热力学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了1 550~2 000℃、压力小于1.73Pa的条件下,采用真空冶金法可以从WC-Co硬质合金废料中分离WC硬质相和钴黏结相。随后,以钴含量为3%~15%的WC-Co硬质合金废料为原料进行了钴含量对钴挥发率、纯度以及对WC粉末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钴挥发率随原料钴含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钴含量为8%时钴挥发率达最大值86.63%;原料钴含量对金属钴的纯度无明显规律性影响,钴含量为12%时金属钴纯度达最大值99.95%。WC粉末的XRD谱显示,当原料钴含量为3%和15%时出现钴衍射峰,有钴残留,原料钴含量为5%、8%及12%时未出现钴衍射峰,各次试验均未出现W2C相,无明显脱碳;WC粉末的SEM形貌显示,粉末呈近球形,表面光滑,粒径为1~8μm。试验制得了合格WC粉末和金属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冶金 WC-Co硬质合金废料 碳化钨粉末 金属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含量对高速车轮钢性能和夹杂物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余音宏 潘涛 +2 位作者 尹建成 苏航 马跃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62,共6页
研究了S含量对高速车轮钢性能和夹杂物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SEM)对车轮钢中MnS,Al2O3等夹杂物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质量分数的增加(0.002%~0.014%),车轮钢的强度基本保持同一水平但冲击韧性先增加后降低,在S质... 研究了S含量对高速车轮钢性能和夹杂物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SEM)对车轮钢中MnS,Al2O3等夹杂物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质量分数的增加(0.002%~0.014%),车轮钢的强度基本保持同一水平但冲击韧性先增加后降低,在S质量分数为0.011%时韧性最优.其原因在于S含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促进塑性较好的MnS对硬性的Al2O3相的包裹,从而改善钢的韧性;但S含量过度增加则导致MnS量过多,反而对韧性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车轮钢 S含量 夹杂物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中高碳钢中复合延性夹杂物控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马跃 苏航 +4 位作者 潘涛 余音宏 杨才福 张永权 彭云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21-1328,共8页
研究了中高碳钢中复合延性夹杂物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及其热稳定性.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及夹杂物显微观察等方法,分析了S含量及Ca处理对复合延性夹杂物形成及数量的影响,并利用高温淬火实验研究了复合延性夹杂物的热稳定性.计算及实... 研究了中高碳钢中复合延性夹杂物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及其热稳定性.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及夹杂物显微观察等方法,分析了S含量及Ca处理对复合延性夹杂物形成及数量的影响,并利用高温淬火实验研究了复合延性夹杂物的热稳定性.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在0.001%—0.01%S含量范围内,不进行Ca处理时,随着S含量升高,复合延性夹杂物的数量增多,但氧化物被包裹的比例不超过90%;Ca处理能大幅度提高氧化物被包裹的比例,使含0.006%S的钢中氧化物接近100%被包裹;S含量提高及Ca处理促进复合延性夹杂物出现的原因是将硫化物的析出温度提高到了基体凝固点以上;基体热履历对复合夹杂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即过高的钢坯加热温度使硫化物从氧化物上部分或完全脱离;在Ca处理同时,保持S含量在0.006%以上才能抑制硫化物完全脱离,以保证复合延性夹杂物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碳钢 复合延性夹杂物 S含量 Ca处理 热力学计算
原文传递
加热温度对高硫车轮钢夹杂物化学冶金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丽 薛东妹 +4 位作者 潘涛 余音宏 陈刚 苏航 杨才福 《连铸》 2017年第3期43-48,共6页
研究了高温加热对高硫车轮钢中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结构与形态的影响。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对高硫车轮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及尺寸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1 300℃时,MnS回溶对MnS+Al_2O_3复合相的包裹效果没有产... 研究了高温加热对高硫车轮钢中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结构与形态的影响。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对高硫车轮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及尺寸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1 300℃时,MnS回溶对MnS+Al_2O_3复合相的包裹效果没有产生显著地破坏作用。而当加热温度升至1 350℃后,由于大量的硫化物回溶,使不少氧化物夹杂物直接暴露于钢基体,破坏高硫钢中MnS+Al_2O_3复合相的包裹效果。在含硫车轮钢的热加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降低处理温度(低于1 300℃)来降低MnS回溶对全包裹Al_2O_3复合夹杂物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温度 复合夹杂物 MNS 回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