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钾催化的铁基氧载体煤催化化学链燃烧 被引量:7
1
作者 余钟亮 李春玉 +3 位作者 景旭亮 丁亮 房倚天 黄戒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6-831,共6页
研究了K2CO3催化剂及惰性担体对铁基氧载体煤化学链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2CO3的添加可明显促进铁基氧载体与煤之间的反应速率,其原因可归结为从氧载体上迁移到煤颗粒上的K2CO3对煤-CO2气化步骤的催化作用(该步骤为整个还原过程的... 研究了K2CO3催化剂及惰性担体对铁基氧载体煤化学链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2CO3的添加可明显促进铁基氧载体与煤之间的反应速率,其原因可归结为从氧载体上迁移到煤颗粒上的K2CO3对煤-CO2气化步骤的催化作用(该步骤为整个还原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由于K2CO3本身的促熔效果及加入K2CO3后导致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现,K2CO3会增大铁基氧载体的烧结;不同惰性担体对铁基氧载体与煤的反应性影响不大,这是由于惰性担体对还原速控步没有影响;K2CO3在多循环化学链燃烧过程中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催化活性,另外由于催化剂的流失与失活,使得氧载体的反应活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化学链燃烧 氧载体 氧化铁 碳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残渣与不同煤阶煤共热解/气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乾 李庆峰 +5 位作者 张林仙 景旭亮 余钟亮 宋双双 王志青 房倚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2-398,共7页
采用快速热解固定床在恒温热解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不同煤阶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的形貌和焦产率的规律,进而在热重分析仪上采用非等温气化方法研究了煤焦、重油残渣焦及混合焦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有明显... 采用快速热解固定床在恒温热解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不同煤阶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的形貌和焦产率的规律,进而在热重分析仪上采用非等温气化方法研究了煤焦、重油残渣焦及混合焦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有明显的结块现象,但焦产率与理论值一致,表明共热解过程中两者没有相互作用。重油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较褐煤和烟煤的低,比无烟煤活性略高,重油残渣与褐煤和烟煤混合焦气化反应速率比计算值高,表明气化过程有促进作用存在,进一步分析表明,煤中的矿物质如Ca、Fe,对重油残渣气化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残渣 共热解 气化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焦的多循环气化活性及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景旭亮 王志青 +1 位作者 余钟亮 房倚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7-921,共5页
为了研究工业流化床气化条件下多循环过程中半焦的气化活性及微观结构变化规律,在快速反应固定床装置上,对三种不同煤阶的半焦进行了模拟多循环气化。通过残焦质量计算得到了循环次数对半焦碳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孔隙分析仪和XRD分析仪... 为了研究工业流化床气化条件下多循环过程中半焦的气化活性及微观结构变化规律,在快速反应固定床装置上,对三种不同煤阶的半焦进行了模拟多循环气化。通过残焦质量计算得到了循环次数对半焦碳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孔隙分析仪和XRD分析仪考察了半焦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低阶霍林河褐煤半焦的转化率增加,而神木烟煤和晋城无烟煤半焦的转化率降低。多循环过程中"冷淬"效应的存在使得半焦的BET比表面积和微孔比表面积随循环次数呈"山形"趋势变化,而石墨化结构与转化率的变化趋势一致,是决定碳转化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比表面积 碳微晶结构 气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链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涛 余钟亮 +1 位作者 李光 房倚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15-2222,共8页
归纳总结了化学链技术在制氢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目前主要应用方式有三种:化学链重整制氢(CLR)、钙链循环制氢(Ca-CLP)、化学链制氢(CLHG)。为制得高纯氢气CLR和Ca-CLP都需要水汽变换、变压吸附等后续处理过程,而CLHG在实现CO_2捕集的同... 归纳总结了化学链技术在制氢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目前主要应用方式有三种:化学链重整制氢(CLR)、钙链循环制氢(Ca-CLP)、化学链制氢(CLHG)。为制得高纯氢气CLR和Ca-CLP都需要水汽变换、变压吸附等后续处理过程,而CLHG在实现CO_2捕集的同时不需要额外的氢气净化过程,优势明显。氧载体的选择、制备和反应器结构设计是CLHG的关键。与其它氧载体相比,由于铁基氧载体具有制氢效率高、廉价易得、环境友好度高等特点更适合CLHG过程。而未经修饰的铁基氧载体容易失活,通过添加惰性组分和其它金属元素能增加其可循环性、抗积碳性、反应性。气固两相的热力学特性分析有助于CLHG反应器的设计,气固逆流接触的两段流化床和移动床两类反应器适合CLHG过程。以煤为燃料的CLHG过程将是化学链制氢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制氢 氧载体 移动床 流化床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链合成氨中载氮体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巩宙婷 张谭 +5 位作者 李娜 杨言言 刘守军 郑劼 余钟亮 杨颂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524,共13页
氨不仅是氮肥生产的主要原料,也是可再生能源储存与转化过程中的能源载体之一。因此,开发温和条件下的合成氨技术是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化学链合成氨技术通过载氮体的传递作用,将合成氨反应解耦为固氮与释氨等多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 氨不仅是氮肥生产的主要原料,也是可再生能源储存与转化过程中的能源载体之一。因此,开发温和条件下的合成氨技术是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化学链合成氨技术通过载氮体的传递作用,将合成氨反应解耦为固氮与释氨等多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温和、能耗低等优点。载氮体作为化学链合成氨的关键,起到传递能量及氮物种的作用,目前,载氮体固氮效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化学链合成氨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工作对化学链合成氨中载氮体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载氮体的设计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其次,介绍了载氮体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如何提高载氮体的产氨速率以及如何提升晶格氮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化学链合成氨技术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研究,为今后载氮体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化学链 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过渡金属 金属氮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Mo_(2)N/C催化剂的合成及其甲酸脱氢性能研究
6
作者 路军 王美君 +3 位作者 王志青 董立波 余钟亮 常丽萍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甲酸(FA)因其H含量较高(4.4%)、易产H_(2)、可经小平台化合物合成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而γ-Mo_(2)N/C对FA沿H_(2)和CO_(2)路径分解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产生CO极少,显示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对苯二胺和钼酸铵水溶液经前... 甲酸(FA)因其H含量较高(4.4%)、易产H_(2)、可经小平台化合物合成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而γ-Mo_(2)N/C对FA沿H_(2)和CO_(2)路径分解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产生CO极少,显示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对苯二胺和钼酸铵水溶液经前驱体制备γ-Mo_(2)N/C催化剂,并对其FA分解性能进行了原位评价,采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利用DFT对FA在γ-Mo_(2)N (200)晶面的吸附构型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催化剂性能及FA在其表面的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γ-Mo_(2)N/C在较低温度下即可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提高γ-Mo_(2)N在C载体上的分散性能有效改善FA转化率。对苯二胺与钼酸铵的物质的量比为4∶1时,催化性能最佳,在160℃、100 h的FA分解实验中,催化剂性能稳定、H_(2)选择性高(N_(2)40 mL/min, CO<5.0×10^(-5))。而DFT计算表明,FA中O-H键的H原子与γ-Mo_(2)N/C (200)晶面上N原子结合的可能性更大,而C=O键的O原子更有可能与γ-Mo_(2)N/C (200)晶面上Mo原子结合。上述结果有助于明确FA在γ-Mo_(2)N/C作用下的分解机理,也显示出非贵金属催化剂γ-Mo_(2)N/C在FA分解制H_(2)方面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衍生物利用 甲酸制氢 γ-Mo_(2)N 负载型催化剂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电控分离膜排异性回收废水中低浓度磷酸盐
7
作者 刘堰 过嘉鑫 +4 位作者 杨颂 徐世娴 杨言言 余钟亮 郝晓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5-1783,共9页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CoNi-LDH/G杂化膜进行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杂化膜在不同吸附电压、不同初始浓度、共存离子及不同pH值条件下对PO_(4)^(3-)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即使在低浓度下,杂化膜对PO_(4)^(3-)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可以在较宽的pH值(4~10)范围内使用,同时受共存离子及其浓度变化影响甚小。此外,G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0 mg·g^(-1),CoNi-LDH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74 mg·g^(-1),二者吸附容量之和小于CoNi-LDH/G对PO_(4)^(3-)的吸附容量(16.25 mg·g^(-1))。同时,结合O1s的XPS数据分析发现,CoNi-LDH/G杂化膜对PO_(4)^(3-)的吸附过程除了层间阴离子交换、PO_(4)^(3-)与层板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交换外,还存在G与CoNi-LDH之间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 电控离子交换 排异性 低浓度 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物质基多位点Co_(2)P催化甲酸脱氢
8
作者 王碧溪 刘泽宇 +9 位作者 吴亚北 杨言言 杨颂 王荀 叶子 董洪亮 朱峰 余焕焕 吕英英 余钟亮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3-892,共10页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通过大豆和钴盐热解制备的甲酸脱氢用Co_(2)P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环境友好。催化过程中,催化剂上的含K固体碱可作为路易斯酸性位点促进HCOO^(-)中间体的吸附,而自掺杂的N可作为碱性位点促进H+的吸附。大豆生物质中的...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通过大豆和钴盐热解制备的甲酸脱氢用Co_(2)P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环境友好。催化过程中,催化剂上的含K固体碱可作为路易斯酸性位点促进HCOO^(-)中间体的吸附,而自掺杂的N可作为碱性位点促进H+的吸附。大豆生物质中的P可与钴盐结合并热解成Co_(2)P,该位点可裂解HCOO^(-)的H-C键。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当Co(NO_(3))_(2)·6H_(2)O/大豆的质量比为1:15时,所得Co_(2)P催化剂对甲酸脱氢反应的产气率可达237.47 mL/(g·h),并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甲酸选择性产氢用非贵金属非均相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多相催化剂 生物质 脱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修饰铁基复合载氧体用于化学链甲烷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军伟 黄戒介 +2 位作者 房倚天 王志青 余钟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以Al2O3为惰性载体,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O2-Fe2O3-Al2O3复合载氧体,并对载氧体进行了XRD、SEM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程序升温、恒温、多循环等操作条件下,载氧体对甲烷部分氧化重整的反应性能。程序升温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 以Al2O3为惰性载体,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O2-Fe2O3-Al2O3复合载氧体,并对载氧体进行了XRD、SEM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程序升温、恒温、多循环等操作条件下,载氧体对甲烷部分氧化重整的反应性能。程序升温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CeO2含量为30%的载氧体与不含CeO2的载氧体对比,CH4转化率、H2和CO选择性均提高。在恒温实验中,含有CeO2的两种载氧体,CH4转化率、H2和CO选择性上也都明显高于不含CeO2的载氧体,当反应时间小于1200s时,无积炭发生。三种载氧体经过15次循环后,CeO2含量为30%的载氧体表现出最佳的循环特性。多循环实验中,当反应温度850℃、反应时间945s时,CH4最大转化率达到91.53%、H2的最大选择性达到86.36%、CO的最大选择性达到85.12%、H2与CO的最佳平均物质的量比为2.03。XRD谱图显示,经过多次循环后,三种载氧体的物相没有发生变化,载氧体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 载氧体 甲烷 合成气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化学链燃烧技术及污染物释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东海 黄戒介 +6 位作者 李春玉 余钟亮 康思乐 张建利 王志青 杜梅杰 房倚天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化学链燃烧(CLC)由于其固有的CO2浓度高、易分离、CO2减排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固体燃料燃烧技术。目前CLC技术由原位气化化学链燃烧(iG-CLC)和氧解耦化学链燃烧(CLOU)2种技术为代表。采用固体作为燃料燃烧时,其污染元... 化学链燃烧(CLC)由于其固有的CO2浓度高、易分离、CO2减排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固体燃料燃烧技术。目前CLC技术由原位气化化学链燃烧(iG-CLC)和氧解耦化学链燃烧(CLOU)2种技术为代表。采用固体作为燃料燃烧时,其污染元素会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或掺杂到CO 2目标气体中,带来环境及操作问题。论述了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的iG-CLC及CLOU2种技术及相关原理,简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2种技术的性能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着重对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存在的污染元素及其释放规律进行总结。对于固体燃料中的S元素,最终将会大部分转移到气相中并以H2S和SO2(iG-CLC)或单一SO2(CLOU)的形式释放,小部分会固存于灰烬中或与氧载体结合。在排放比例方面,随着燃料反应器温度的增加,燃料反应器出口处含硫气体含量上升,同时空气反应器出口处含硫气体含量下降。固体燃料中的N元素将全部转移到气相中并在2种技术中均以N2和NO形式释放,不同之处在于CLOU技术由于氧载体的释氧性使得NO生成偏多,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出口处的含氮气体含量与温度的关系与S元素变化一致。固体燃料中Hg元素主要以Hg^0 和Hg^2+分布在气相中,在燃料反应器中主要以Hg^0形态存在,而在空气反应器中主要是Hg^2+,在CLOU技术中有相当一部分Hg(42.5%)保留在燃烧的灰中。燃料反应器中Hg释放量将随燃料反应器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空气反应器的Hg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的挥发分作为一种污染物在排放方面也需关注。结果表明燃料类型似乎对燃料反应器出口气体中的焦油量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只发现高挥发分生物质的iG-CLC过程有焦油排放问题,而在CLOU技术中由于燃料反应器中气态氧的存在导致焦油化合物完全燃烧。最后结合污染元素性质及在2种化学链燃烧技术中的释放规律,针对减少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原料处理及工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固体燃料 CO2分离 污染物释放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掺杂对CaO基吸收剂CO_2捕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彬 余钟亮 +5 位作者 李春玉 周兴 郭帅 李光 赵建涛 房倚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351,I0006,共9页
以P123作为软模板剂,通过均相沉淀法制备了CeO_2掺杂的CaO基吸收剂,研究了CeO_2掺杂对CO_2捕获的影响。结果表明,CeO_2掺杂可促进表面氧物种的生成,从而促进CaO与CO_2的碳酸化反应。CaO-CeO_2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了从Ca到表面氧物种的... 以P123作为软模板剂,通过均相沉淀法制备了CeO_2掺杂的CaO基吸收剂,研究了CeO_2掺杂对CO_2捕获的影响。结果表明,CeO_2掺杂可促进表面氧物种的生成,从而促进CaO与CO_2的碳酸化反应。CaO-CeO_2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了从Ca到表面氧物种的电子转移;另一方面,由于部分Ca离子对晶格中Ce离子的取代,晶格的电中性被打破,有利于CeO_2中晶格氧的逸出,以及氧空位和O^(2-)的生成。本实验制备的纯CaO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活化能为28.1 kJ/mol,而掺杂CeO_2后活化能显著降低,且当Ce/Ca(物质的量比)为0.25时达到最低值10.2 kJ/mol。另外,CeO_2的掺杂有利于CaO的分散,进而减缓CaO烧结。CeO_2掺杂的吸收剂在碳酸化/煅烧循环中表现出良好的CO_2捕获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基吸收剂 CO2 捕获 CeO2掺杂 碳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CO_3修饰的铁锆复合氧载体-煤焦化学链气化制氢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顺轩 余钟亮 +4 位作者 李春玉 王志青 郭帅 黄戒介 房倚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2,共8页
以K2CO3修饰的Fe2O3和Zr O2复合型氧化物为氧载体(K3-Fe70Zr30),在固定床装置上考察了温度和原料配比对煤焦化学链制氢过程中产气率及组成的影响。程序升温实验结果表明,煤焦与氧载体500℃时开始反应,温度高于750℃时反应速率快速增大;... 以K2CO3修饰的Fe2O3和Zr O2复合型氧化物为氧载体(K3-Fe70Zr30),在固定床装置上考察了温度和原料配比对煤焦化学链制氢过程中产气率及组成的影响。程序升温实验结果表明,煤焦与氧载体500℃时开始反应,温度高于750℃时反应速率快速增大;而还原态氧载体与水蒸气400℃时开始反应,当温度高于500℃时出口氢气浓度明显增大。恒温实验表明,随温度升高,产品气中CO/CO2体积比增大,导致产氢量降低。随煤焦与氧载体比例增加,产品气体中CO/CO2体积比增加,而产氢量先增大后降低,其最大值可达1.734 L/g。K3-Fe70Zr30氧载体在前两次循环能维持良好的反应活性,但在第3次循环反应中活性降低,而重新添加K2CO3之后氧载体活性恢复,表明氧载体活性降低主要是由于K2CO3的流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载体 碳酸钾 煤焦 产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测定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实验改进
13
作者 熊佳盈 杨言言 +3 位作者 胡婷 纪念 湛正艳 余钟亮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230-232,共3页
本文针对基于离子交换方法测定碘化铅溶度积常数实验时滴定终点的判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创新性改进,采用电子pH计替代传统的溴化百里酚蓝指示剂进行实验。经过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实验计算结果更精确,实验效率更高,实验稳定性得到... 本文针对基于离子交换方法测定碘化铅溶度积常数实验时滴定终点的判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创新性改进,采用电子pH计替代传统的溴化百里酚蓝指示剂进行实验。经过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实验计算结果更精确,实验效率更高,实验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动手能力,更适合作为典型本科无机化学实验室内的长期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度积常数 碘化铅 滴定终点 离子交换法 电子pH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东低阶烟煤水蒸气催化气化反应性研究
14
作者 井云环 余钟亮 杨英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10期2309-2312,共4页
利用快速升温热重分析装置研究了宁东煤的水蒸气气化反应行为,考察了反应温度、水蒸气浓度、碳酸钾添加量及钾-铁复合催化剂对宁东煤反应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宁东煤的催化气化反应活性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气化温度750℃和800℃时,... 利用快速升温热重分析装置研究了宁东煤的水蒸气气化反应行为,考察了反应温度、水蒸气浓度、碳酸钾添加量及钾-铁复合催化剂对宁东煤反应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宁东煤的催化气化反应活性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气化温度750℃和800℃时,宁东煤反应性指数分别增大为700℃时的1.82倍和5.10倍。水蒸气浓度从20%增加到60%时,相应的反应性指数增大约2.56倍,证明宁东煤和水蒸气反应基本呈一级反应;但当水蒸气浓度增大至60%以上时,反应速率的增加不明显。催化剂碳酸钾添加量增加能显著提高气化反应速率,但钾-铁复合催化剂并没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气化 碳酸钾 铁催化剂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教育与民族振兴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钟亮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127-128,共2页
历史教育乃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基础工程之一,它既可唤醒国人的民族荣誉与民族记忆,又可强化其民族共识与民族身份,还可激扬其民族责任与民族使命。值得警惕的是,日趋弱化与僵化的历史教育,非但无法为民族振兴提供持久动力,反而可能阻滞其... 历史教育乃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基础工程之一,它既可唤醒国人的民族荣誉与民族记忆,又可强化其民族共识与民族身份,还可激扬其民族责任与民族使命。值得警惕的是,日趋弱化与僵化的历史教育,非但无法为民族振兴提供持久动力,反而可能阻滞其发展,故需彻底反思我国的历史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振兴 历史教育 民族记忆 历史使命 历史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MXene纳米片碱性电催化析氢反应性能
16
作者 段小卉 刘堰 +3 位作者 吴实 陈熙 杨言言 余钟亮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6-1312,共7页
以MAX(Ti_(3)AlC_(2))为原料,依次采用蚀刻、剥层的方法制备了MXene(Ti_(3)C_(2)T_(x))及超薄层MXene纳米片(MXene nanosheets,MXene-NS,即Ti_(3)C_(2)T_(x)-N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 以MAX(Ti_(3)AlC_(2))为原料,依次采用蚀刻、剥层的方法制备了MXene(Ti_(3)C_(2)T_(x))及超薄层MXene纳米片(MXene nanosheets,MXene-NS,即Ti_(3)C_(2)T_(x)-N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表征了MXene-NS的形貌、结构及组成。采用电化学方法对比了MAX、MXene以及MXene-NS的电催化析氢(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性能。结果表明,与MAX和MXene相比,MXene-NS在1 mol/L KOH溶液中具有最低的过电位(190 mV@-10 mA/cm^(2))、最小的塔菲尔斜率(168 mV/dec)、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以及最大的电活性面积。此外,在多电流阶跃下,MXene-NS也展示了良好的电位响应性。经过长周期的稳定性测试,MXene-NS的极化曲线并未出现明显衰减,显示了优异的析氢稳定性。这些结果表明,MXene的剥层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电催化性能,MXene-NS具有替代贵金属催化剂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纳米片 析氢反应 电催化 碱性 水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注射器在化学实验改进中的巧妙应用
17
作者 张文广 徐菊金 余钟亮 《化学世界》 CAS 2021年第12期771-774,共4页
医用注射器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对医用注射器在化学实验改进中的用途进行了探究和讨论。把注射器应用到化学实验中,可以简化装置,方便操作;可以节省试剂,减少污染;可以提高安全性能,提升实验效益。
关键词 医用注射器 实验改进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性能负载型钼基载氮体的化学链合成氨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谭 余钟亮 +4 位作者 余嘉祺 万慧凝 包成宇 涂文强 杨颂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796,共9页
化学链合成氨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的低压合成氨技术,其借助于载氮体的传递作用实现固氮与释氮制氨的循环,已受到产学界的广泛关注.构建高效、绿色的载氮体是化学链合成氨技术的关键.本工作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负载型钼基载氮体,并... 化学链合成氨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的低压合成氨技术,其借助于载氮体的传递作用实现固氮与释氮制氨的循环,已受到产学界的广泛关注.构建高效、绿色的载氮体是化学链合成氨技术的关键.本工作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负载型钼基载氮体,并对其释氮、固氮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释氮阶段,当热解制备温度为450℃时,钼基载氮体的氢化产氨速率为最大,可达20000μmol·g^(-1)·h^(-1);固氮过程中,氢气的引入加快了钼基载氮体从氮气中补充晶格氮的速率,实现了载氮体的高效再生;历经12次循环后,负载型钼基载氮体(制备温度为600℃)的产氨速率基本稳定在1500μmol·g^(-1)·h^(-1).本研究探索了负载型钼基载氮体化学链合成氨的可行性,结果可为新型过渡金属基载氮体的开发及其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合成氨 负载型钼基载氮体 氨气 释氮 固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