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测定土壤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甲拌磷砜 被引量:9
1
作者 余苹中 戴荣彩 +2 位作者 贺敏 陈莉 贾春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2-734,共3页
为探明甲拌磷使用后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行为,采用添加回收试验,借助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建立了气相色谱同时测定土壤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甲拌磷砜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分别添加甲拌磷和甲拌磷砜0.02、0.2和2.0mg/kg时,甲拌磷... 为探明甲拌磷使用后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行为,采用添加回收试验,借助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建立了气相色谱同时测定土壤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甲拌磷砜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分别添加甲拌磷和甲拌磷砜0.02、0.2和2.0mg/kg时,甲拌磷的平均回收率为91.5%~99.8%,变异系数为1.3%~4.8%;甲拌磷砜的平均回收率为91.0%~98.3%,变异系数为3.4%~5.6%.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2mg/kg,仪器最小检出限为0.02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拌磷 甲拌磷砜 土壤 检测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水果中的丁酰肼 被引量:7
2
作者 余苹中 宋稳成 +2 位作者 李雪生 潘灿平 刘丰茂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3,共3页
建立了4种水果中丁酰肼残留量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匀浆提取净化后,采用LC-MS/MS法,ESI(+)电离方式,多反应监测(MRM)定量,用Vensil HILIC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结果表明:丁酰肼在... 建立了4种水果中丁酰肼残留量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匀浆提取净化后,采用LC-MS/MS法,ESI(+)电离方式,多反应监测(MRM)定量,用Vensil HILIC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结果表明:丁酰肼在0.01~1.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的检出限为2.5μg/kg,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1、0.5mg/kg时,4种水果中丁酰肼的平均回收率为77.7%~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2.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法 水果 丁酰肼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食品中农药残留安全监管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余苹中 宋稳成 +1 位作者 贾春虹 刘丰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3期262-265,共4页
针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研究了中国、国际组织和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农药残留控制和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在农药管理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和农药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农药管理法规、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定、... 针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研究了中国、国际组织和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农药残留控制和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在农药管理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和农药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农药管理法规、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加大宣传和技术指导力度等农药残留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吡啶酸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余苹中 戴荣彩 +2 位作者 贺敏 夏福利 陈莉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1期8-11,共4页
本文研究了小麦和土壤中二氯吡啶酸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当样品中二氯吡啶酸的添加浓度为0.01、0.1、1.0mg/kg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6.2%~100.4%,变异系数为2.76%~10%;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1.25×10-11g,最低检测浓度为0.0... 本文研究了小麦和土壤中二氯吡啶酸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当样品中二氯吡啶酸的添加浓度为0.01、0.1、1.0mg/kg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6.2%~100.4%,变异系数为2.76%~10%;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1.25×10-11g,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吡啶酸 残留 气相色谱 小麦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NCI-MS快速检测食用菌中菊酯类农药 被引量:4
5
作者 余苹中 贾春虹 +3 位作者 赵尔成 贺敏 陈莉 朱晓丹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5期33-37,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化质谱法(GC-NCI-MS)快速检测食用菌中6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前处理对QuECHERS方法进行优化,样品用含0.5%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PSA吸附剂净化,GC-NCI-MS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对6种菊酯类农药进... 建立了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化质谱法(GC-NCI-MS)快速检测食用菌中6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前处理对QuECHERS方法进行优化,样品用含0.5%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PSA吸附剂净化,GC-NCI-MS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对6种菊酯类农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在0.007~5.0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2~0.999 9;最低检测浓度为1~3mg/kg;添加浓度为0.05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7.0~103.6%,变异系数为3.2~17.3%;添加浓度为0.1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2~99%,变异系数为2.1~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化质谱 食用菌 拟除虫菊酯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唑虫酰胺及其代谢物BCS-CQ63359在番茄中的消解规律与储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余苹中 赵尔成 +4 位作者 张锦伟 靖俊杰 陈莉 贺敏 陶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428-9435,共8页
目的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检测番茄中四唑虫酰胺及其代谢物BCS-CQ63359的分析方法,并对四唑虫酰胺和BCS-CQ63359在番茄... 目的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检测番茄中四唑虫酰胺及其代谢物BCS-CQ63359的分析方法,并对四唑虫酰胺和BCS-CQ63359在番茄中的消解与储藏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样品用乙腈涡旋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 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后,取上清液离心,过0.22μm滤膜,采用BEH C18色谱柱分离,正电离模式下由UPLC-MS/MS测定。结果在0.001~0.5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四唑虫酰胺和BCS-CQ63359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3~0.9999,四唑虫酰胺和BCS-CQ63359检出限分别为0.001和0.002mg/kg,定量限为0.005mg/kg。四唑虫酰胺和BCS-CQ63359的回收率为97%~106%,相对标准偏差为2%~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四唑虫酰胺在番茄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3~4.4d,而-20℃条件下四唑虫酰胺和BCS-CQ63359储藏365d平均降解率为2%和-8%。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自然条件下,四唑虫酰胺在番茄中的降解很快。根据农药残留储藏稳定性试验准则,四唑虫酰胺和BCS-CQ63359在番茄中储藏365 d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唑虫酰胺 代谢物 消解 储藏稳定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甘蔗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及登记农药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余苹中 周志红 +2 位作者 王东 刘冰洁 赵尔成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9期15-18,共4页
本文通过调研,概述了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和农药登记使用和安全限量标准制订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甘蔗 病虫草害 农药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26
8
作者 赵尔成 朱晓丹 +3 位作者 郑尊涛 贾春虹 余苹中 贺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2,共8页
为明确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条件下在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2—2013年在北京的日光温室进行了醚菌酯和腐霉利喷施草莓的3次田间农药残留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草莓果实中农药残... 为明确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条件下在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2—2013年在北京的日光温室进行了醚菌酯和腐霉利喷施草莓的3次田间农药残留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草莓果实中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及风险进行了评估。草莓样品经乙腈提取,PSA(乙二胺-N-丙基硅烷)净化,采用气相色谱分离,四极杆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草莓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醚菌酯为c=0.804 7e-0.114t,R2=0.935 6,半衰期为6.1 d;腐霉利为c=3.283 9e-0.098t,R^2=0.927 9,半衰期为7.1 d10当醚菌酯有效成分用量为97.5和195 g/hm^2,腐霉利有效成分用量为375和750 g/hm^2时,喷药2次和3次,施药间隔期7 d,于末次喷药后1、2、3和5 d采收草莓,其残留量分别在0.09-1.52和0.12-5.81 mg/kg之间。两种药剂的最终残留量均不超过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膳食暴露慢性和急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施药后1-5 d采收的草莓中,醚菌酯和腐霉利对2-6岁、7-14岁、18-30岁和60-70岁的男、女共8类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醚菌酯 腐霉利 日光温室 风险评估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氟醚唑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戴荣彩 陈莉 +2 位作者 夏福利 陈家梅 余苹中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研究了杀菌剂四氟醚唑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草莓经丙酮提取抽滤后,加入饱和醋酸铅和氯化钠水溶液利用共沉淀法除去杂质,再经液液分配及活性炭柱净化、浓缩、定容后,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进行测... 研究了杀菌剂四氟醚唑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草莓经丙酮提取抽滤后,加入饱和醋酸铅和氯化钠水溶液利用共沉淀法除去杂质,再经液液分配及活性炭柱净化、浓缩、定容后,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进行测定。四氟醚唑的最低检出量为0.03ng,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2mg/kg,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9%~97.5%,变异系数1.5%~2.8%,符合残留分析要求。用该方法测定了四氟醚唑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四氟醚唑在草莓上的降解速度较快,半衰期为4.2d;在土壤中降解速度稍慢,半衰期为15.4d,施药后7d四氟醚唑的消解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醚唑 残留分析 消解 草莓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斯本乳油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戴荣彩 陈莉 +2 位作者 陈家梅 夏福利 余苹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3-135,共3页
2000~2001年分别在北京市郊区和武汉市郊区进行了48%乐斯本乳油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有效成分毒死蜱在小麦上的半衰期为2.5~4.2d,土壤上的半衰期为3.7~9.5d;在用量375~750g/hm^2、施... 2000~2001年分别在北京市郊区和武汉市郊区进行了48%乐斯本乳油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有效成分毒死蜱在小麦上的半衰期为2.5~4.2d,土壤上的半衰期为3.7~9.5d;在用量375~750g/hm^2、施用1~2次的情况下,小麦麦粉中残留量为未检出(〈0.011)~0.038mg/kg,麦秸中残留量为未检出(〈0.045)~0.960mg/kg,土壤中残留量则均未检出(〈0.006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斯本 毒死蜱 小麦 残留量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贺敏 贾春虹 +3 位作者 赵尔成 陈莉 余苹中 靖俊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4229-4234,共6页
目的评价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在苹果和土壤中使用后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在北京市、安徽省、山东省、辽宁省、宁夏自治区和河南省进行了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在苹果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实验。结果代森锌在苹果上的降解半衰期为20.4~36.... 目的评价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在苹果和土壤中使用后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在北京市、安徽省、山东省、辽宁省、宁夏自治区和河南省进行了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在苹果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实验。结果代森锌在苹果上的降解半衰期为20.4~36.5 d,最终残留浓度为0.120~3.964 mg/kg;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2.6~15.1 d,最终残留浓度为0.028~3.874 mg/kg。一年6地区监测结果表明,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溃疡病,最高制剂用药量1600 mg/kg,最多施药次数为3次,安全间隔期为28 d。结论在规定最大限度条件下,苹果上代森锌的残留量小于我国规定的食品安全最大允许残留限量5.0 mg/kg,食用苹果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森锌 二硫化碳 气相色谱法 苹果 土壤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吡虫啉在花椰菜和土壤中的残留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冰洁 贾春虹 +4 位作者 陈莉 余苹中 贺敏 赵尔成 靖俊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254-1260,共7页
目的建立测定花椰菜和土壤中吡虫啉残留的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吡虫啉在花椰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样品经乙... 目的建立测定花椰菜和土壤中吡虫啉残留的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吡虫啉在花椰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15 min,上清液加入含PSA+C_(18)填料的小离心管中,涡旋、离心净化后,采用UPLC-MS/MS测定。同时测定不同采样时间的田间的花椰菜和土壤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在0.005~0.5 mg/L范围内,吡虫啉的进样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方法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0.001 mg/kg(S/N=3),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01 mg/kg。在0.01、0.05、0.1 mg/kg的添加水平下,吡虫啉在花椰菜中的回收率为83%~97%,相对标准偏差为0.9%~4.5%;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0%~110%,相对标准偏差为4.7%~10.9%。吡虫啉在花椰菜上的半衰期为2.6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6~16.9 d;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分别按照有效成分30、45 g a.i./hm2剂量于花椰生长期施药,施药2~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3、7、14 d采样测定,吡虫啉在花椰菜上残留量为<0.01~0.433 mg/kg,均小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结论在花椰菜上使用吡虫啉,有效剂量为30 g a.i./hm^2,施药2次时,不会造成其在花椰菜中残留超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花椰菜 土壤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唑醇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莉 陈家梅 +2 位作者 戴荣彩 夏福利 余苹中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6期10-12,共3页
本文建立了戊唑醇在苹果和土壤中残留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低检出量为4×10-11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g/kg;平均回收率为85.6%~102.2%;变异系数为2.85%~9.47%。
关键词 戊唑醇 残留 液相色谱 苹果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剂中甲拌磷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8
14
作者 戴荣彩 陈莉 +2 位作者 夏福利 陈家梅 余苹中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7期7-9,共3页
研究了混剂中甲拌磷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收获时的残留量及安全性评价。建立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甲拌磷在土壤、大豆植株、大豆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在96.9%~101.0%,甲拌磷在土壤中半衰期为0.8~3.4d,收获期大豆和土壤中的甲拌... 研究了混剂中甲拌磷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收获时的残留量及安全性评价。建立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甲拌磷在土壤、大豆植株、大豆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在96.9%~101.0%,甲拌磷在土壤中半衰期为0.8~3.4d,收获期大豆和土壤中的甲拌磷残留量均未检出(<0.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拌磷 残留 动态 大豆 土壤 残留动态 混剂 安全性评价 前处理方法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玉米中莠去津和烟嘧磺隆的残留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春虹 朱晓丹 +4 位作者 赵尔成 贺敏 陈莉 余苹中 王纪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255,共3页
建立了玉米中莠去津和烟嘧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溶剂萃取,C18净化,分散固相萃取,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分析。莠去津和烟嘧磺隆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5×10-10g和3.0×10-10g,莠去津在玉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5.... 建立了玉米中莠去津和烟嘧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溶剂萃取,C18净化,分散固相萃取,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分析。莠去津和烟嘧磺隆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5×10-10g和3.0×10-10g,莠去津在玉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5.2%-95.1%,相对标准偏差为4.9%~7.6%;烟嘧磺隆在玉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0%~108.3%,相对标准偏差为6.2%-8.1%。本方法操作简单,节省有机溶剂,方法准确,各项指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烟嘧磺隆 玉米 液相色谱质谱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和土壤中精异丙甲草胺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贺敏 贾春虹 +3 位作者 余苹中 陈莉 赵尔成 朱晓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50-252,共3页
为评价960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在向日葵地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笔者于2008—2009年,在北京和长春两地开展了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的田间试验。采集的向日葵植株、籽粒和土壤样品用GC法测定,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在北京地区向日... 为评价960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在向日葵地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笔者于2008—2009年,在北京和长春两地开展了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的田间试验。采集的向日葵植株、籽粒和土壤样品用GC法测定,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在北京地区向日葵植株中的半衰期为5.10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83天;精异丙甲草胺在长春地区向日葵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1.89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21天。两年两地的最终残留结果显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施药1次,收获的向日葵中精异丙甲草胺的残留量均低于0.01mg/kg。精异丙甲草胺降解速率快,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异丙甲草胺 向日葵 残留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苯腈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春虹 赵尔成 +3 位作者 贺敏 陈莉 靖俊杰 余苹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4241-4245,共5页
目的研究溴苯腈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趋势,评价溴苯腈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样品经80:20(V:V)的乙腈和水提取,提取液用甲酸调节pH值,加氯化钠,用正己烷萃取,萃取液浓缩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麦苗中溴苯腈原始沉积量为7.13~51... 目的研究溴苯腈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趋势,评价溴苯腈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样品经80:20(V:V)的乙腈和水提取,提取液用甲酸调节pH值,加氯化钠,用正己烷萃取,萃取液浓缩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麦苗中溴苯腈原始沉积量为7.13~51.56 mg/kg,半衰期1.3~2.3 d,2~7 d消解90%以上;土壤中溴苯腈原始沉积量为0.21~1.81 mg/kg,t_(1/2)为2.2~5.3 d,3~21 d消解90%以上。北京、安徽和山东3地麦粒、麦秆和土壤中溴苯腈的最终残留量在ND~0.024 mg/kg之间。结论我国规定溴苯腈在小麦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 mg/kg,参照该标准,溴苯腈80%可溶性粉剂,按推荐剂量和方法在小麦上使用,收获时检测小麦样品,小麦中溴苯腈的残留量对人类的健康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苯腈 消解 小麦 土壤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中农药限量标准及农药登记现状浅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贾春虹 简秋 +4 位作者 赵尔成 杜然 薄瑞 余苹中 吴俊学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8期11-15,共5页
为掌握食用菌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保障食用菌科学用药和质量安全,本文系统地比较了我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日本和欧盟食用菌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结合我国食用菌上农药登记现状,对食用菌科学用药和质量安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食用菌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农药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晓丹 贾春虹 +4 位作者 赵尔成 陈莉 余苹中 靖俊杰 贺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3期226-226,227-229,共4页
为了评价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中的残留动态和环境安全性。2014-2015年在北京市郊区和河南省新乡市郊区进行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上的残留试验。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氟虫腈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植... 为了评价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中的残留动态和环境安全性。2014-2015年在北京市郊区和河南省新乡市郊区进行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上的残留试验。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氟虫腈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植株上的降解半衰期为6.6~7.5d,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0.7~24.2d。土壤样品中能检测到代谢物氟虫腈砜和氟虫腈硫醚,玉米植株样品中没有检测到代谢物的残留。2年2地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收获的玉米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均低于0.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玉米 土壤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条件下长芒苋和反枝苋对5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
20
作者 张锦伟 王瑞 +6 位作者 潘玉欣 李江宇 董元元 余苹中 韩平 谢晓娜 赵尔成 《植物检疫》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近年来,恶性入侵杂草长芒苋逐渐侵入农田,存在取代反枝苋成为优势杂草的风险,探究二者对常见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对提高防控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温室条件下采用剂量-反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砜吡草唑和精异丙甲草胺2种苗前土壤处理除草... 近年来,恶性入侵杂草长芒苋逐渐侵入农田,存在取代反枝苋成为优势杂草的风险,探究二者对常见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对提高防控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温室条件下采用剂量-反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砜吡草唑和精异丙甲草胺2种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硝磺草酮、苯唑草酮和草甘膦3种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长芒苋和反枝苋的药效差异。结果显示砜吡草唑和精异丙甲草胺对长芒苋ED50值分别是反枝苋的0.96倍和2.33倍;硝磺草酮、苯唑草酮和草甘膦对长芒苋ED50值分别是反枝苋的1.75倍、0.30倍和1.04倍。表明长芒苋和反枝苋对砜吡草唑的敏感性相当,反枝苋对精异丙甲草胺的敏感性更高,二者对草甘膦的敏感性相当,对硝磺草酮的敏感性反枝苋更高,对苯唑草酮的敏感性长芒苋更高。因此,在非耕地或玉米田等生境长芒苋的防除中,苗前土壤处理建议优先选择砜吡草唑,苗后茎叶处理应优先选择苯唑草酮,但均建议不同药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苋 反枝苋 除草剂 敏感性 生物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