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1
作者 余紫宁 郭钱望 +1 位作者 胡林 江培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0-033,共4页
讨论产科对剖宫产产妇辅以腰硬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间抽选100例产科剖宫产产妇,由抽签模式将产妇划分成50例一组,参比组和试验组。参比组产妇剖宫产期间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试验组产妇... 讨论产科对剖宫产产妇辅以腰硬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间抽选100例产科剖宫产产妇,由抽签模式将产妇划分成50例一组,参比组和试验组。参比组产妇剖宫产期间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试验组产妇剖宫产期间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组间麻醉方案的效果展开讨论与比较。结果 试验组产妇术中麻醉起效、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时间、手术总时间均较参比组时间短,术期出血量及麻醉药剂量均较参比组少,二组比照P<0.05;试验组手术中0.5h、手术1d后的平均动脉压水平、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均较参比组高,二组比照P<0.05;试验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参比组低,二组比照P<0.05。结论 经腰硬联合麻醉模式辅助临床为产妇实施剖宫产后,缩短了麻醉起效及运动感觉全部阻滞时长,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很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剖宫产 持续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中老年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诱导与维持阶段的麻醉效果对比
2
作者 张炳勇 王高强 +1 位作者 余紫宁 江培颜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中老年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中诱导与维持阶段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老年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中老年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中诱导与维持阶段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老年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术中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行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术中采用瑞芬太尼、瑞马唑仑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时间、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双频指数<60时,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观察组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睁眼、拔管及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4、72 h,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相较于丙泊酚,中老年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术中采用瑞马唑仑行麻醉诱导、维持,更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 中老年 瑞马唑仑 丙泊酚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腰椎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吉莉 蒋立量 +3 位作者 祝子淳 余紫宁 王卓 詹丽英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83-85,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腰椎竖脊肌平面阻滞(LES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LESPB组(L组)与TAPB组(T组),每组25例。剖宫产手术术毕即刻,L组产妇接受改良LESPB,T组产妇接受TAPB。使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 目的 观察改良腰椎竖脊肌平面阻滞(LES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LESPB组(L组)与TAPB组(T组),每组25例。剖宫产手术术毕即刻,L组产妇接受改良LESPB,T组产妇接受TAPB。使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量表分别于术后3、6、12、24、48 h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分,观察两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以术后48 h内各时点静息VAS评分和运动VAS评分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表示。记录两组产妇术后镇痛药总需求量,以双氯芬酸钠栓总粒数表示。记录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程度(以PONV评分表示)、术后6 h窦性心动过缓、皮肤瘙痒、尿潴留、局麻药中毒反应、出血或血肿、脏器损伤等。术后48 h和第7天,使用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价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组产妇术后静息VAS评分AUC值、运动VAS评分AUC值、术后镇痛药总需求量均低于T组(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皮肤瘙痒、尿潴留、局麻药中毒反应、出血或血肿、脏器损伤等不良反应。L组产妇术后6 h窦性心动过缓例数高于T组(P<0.05),术后48 h内PONV评分无差异(P>0.05)。L组产妇术后48 h和第7天的QoR-15评分均高于T组(P均<0.05)。结论 与TAPB相比,剖宫产术毕即刻接受改良LESPB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术后恢复更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腰椎竖脊肌平面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Ⅰ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卓 王伟 +6 位作者 宋文沁 余紫宁 杨吉莉 马岚 李思琦 雷少青 詹丽英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PECS)Ⅰ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组,21例)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G+NB组,22例)。记录两组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PECS)Ⅰ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组,21例)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G+NB组,22例)。记录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每日睡眠干扰评分(DSI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G+N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PACU观察时间、术后VAS评分和DSIS评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均P<0.05)。结论:PECSⅠ联合SA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身麻醉中效果明显,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壁神经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