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对照
1
作者 李福兴 余水莲 +1 位作者 江桂华 夏爽(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是由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成分组成的原发性低级别肿瘤,表现出双相分化的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能够反映其基本的病理改变。肿瘤强化方式与瘤体实性区分布及血供密切相关,多模态MRI影像检查对于准确诊断RGNT... 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是由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成分组成的原发性低级别肿瘤,表现出双相分化的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能够反映其基本的病理改变。肿瘤强化方式与瘤体实性区分布及血供密切相关,多模态MRI影像检查对于准确诊断RGNT至关重要。综述RGNT的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听道重复畸形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春梅 陆思萌 +3 位作者 余水莲 雷淼 李永新 杨本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分析内听道重复畸形(duplic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DIAC)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畸形的认识,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术前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例(24耳)DIAC患者内耳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资料,测量并分析病变... 目的分析内听道重复畸形(duplic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DIAC)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畸形的认识,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术前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例(24耳)DIAC患者内耳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资料,测量并分析病变组与对照组内听道及蜗神经孔宽度。结果DIAC均为内听道狭窄及合并其他颞骨畸形。MSCT示21耳、MRI水成像示16耳内听道由骨性分隔成双管。MRI水成像示前庭蜗神经纤细。病变、对照组内听道宽度及蜗神经孔宽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6例(8耳)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DIAC均显示内听道狭窄,MSCT所示骨性分隔为其特征性征象,MRI水成像示前庭蜗神经发育不良,联合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可为本病诊断和人工听觉植入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内听道 内听道重复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FLAIR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水莲 刘颖(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4-538,共5页
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CE-FLAIR)成像作为常规MR增强的重要补充,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可提高脑膜炎、脑膜转移瘤的诊断敏感性,同时能为脑肿瘤、脱髓鞘病变、脑血管病变、内耳疾病等的诊断、预后提供更多信息。CE-FLAIR软脑膜异... 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CE-FLAIR)成像作为常规MR增强的重要补充,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可提高脑膜炎、脑膜转移瘤的诊断敏感性,同时能为脑肿瘤、脱髓鞘病变、脑血管病变、内耳疾病等的诊断、预后提供更多信息。CE-FLAIR软脑膜异常强化与血脑屏障完整性破坏具有重要相关性,为监测血脑屏障改变提供有力影像学手段。就CE-FLAIR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肝血色素沉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水莲 马隆佰 刘颖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0期921-924,共4页
目的分析肝血色素沉着症磁共振(MR)T2加权图像(T2WI)及梯度双回波T1加权图像(T1WI)的影像表现,评价MRI在肝血色素沉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27例肝血色素沉着症患者MR图像,观察其T2WI及梯度双回波T1WI的肝脏信号改变。结... 目的分析肝血色素沉着症磁共振(MR)T2加权图像(T2WI)及梯度双回波T1加权图像(T1WI)的影像表现,评价MRI在肝血色素沉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27例肝血色素沉着症患者MR图像,观察其T2WI及梯度双回波T1WI的肝脏信号改变。结果所有病例T2WI均表现为肝脏实质信号不同程度减低,接近或低于同层面竖脊肌,肝脏在梯度双回波T1WI同反相位均见信号减低,同相位图像上信号减低更明显,因此反相位信号高于同相位为其特异性征象,其中9例合并脾脏信号减低,脾脏信号反相位高于同相位。结论 T2WI结合梯度双回波T1WI对诊断肝血色素沉着症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MRI检查对肝血色素沉着症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色素沉着症 梯度双回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岑溪“金砂玉”的宝石学特征及矿物组成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水莲 刘迎新 晓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1-105,共5页
"金砂玉"是近年来珠宝市场上新出现的玉石,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仪以及红外光谱仪等对其常规宝石学、矿物学及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砂玉"具他形微粒-细粒不等粒变晶-多边形结构... "金砂玉"是近年来珠宝市场上新出现的玉石,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仪以及红外光谱仪等对其常规宝石学、矿物学及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砂玉"具他形微粒-细粒不等粒变晶-多边形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白云母,部分样品含有少量石膏或磁铁矿;石英含量大于97.9%,白云母含量小于2.1%,石英的结晶度极高;初步断定,岑溪"金砂玉"是一种红色东陵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砂玉 结构构造 化学成分 矿物组成 谱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 kV管电压下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涛 马隆佰 +5 位作者 陆玉敏 毛一朴 官晓晖 余水莲 李传 刘愈明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2364-2368,共5页
目的探讨80 kV管电压下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CTA扫描时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250 mAs,采用滤波... 目的探讨80 kV管电压下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CTA扫描时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25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图像;观察组进行CTA扫描时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采用iDose 43级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对比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的CT值、基底动脉CT值的标准差、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有效剂量较对照组下降约55.7%。结论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行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实现辐射剂量个体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迭代重建 自动管电流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昌乐锆石的热处理实验及呈色机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晋华 白峰 +2 位作者 罗书琼 余水莲 吴志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458,共5页
对山东昌乐锆石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温度、不同气氛的热处理实验,并通过紫外-分光吸收光谱对锆石的颜色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昌乐锆石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锆石在氧化条件下变成无色、黄色或橙色,在还原条件下产生无色,且所有样品都在... 对山东昌乐锆石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温度、不同气氛的热处理实验,并通过紫外-分光吸收光谱对锆石的颜色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昌乐锆石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锆石在氧化条件下变成无色、黄色或橙色,在还原条件下产生无色,且所有样品都在400℃时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研究表明,锆石的红色、红褐色是由空穴色心所致,锆石的黄色是由于样品中Fe3+造成的染色;锆石无色效果的改色所需温度较低,效果较好,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昌乐 锆石 热处理 呈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前节间动脉CTA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毛一朴 马隆佰 +1 位作者 余水莲 黄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寰前节间动脉(PIA)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头颈CTA诊断为P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PIA患者中Ⅰ型6例,4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Ⅱ型4例,2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1例为双侧... 目的:探讨寰前节间动脉(PIA)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头颈CTA诊断为P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PIA患者中Ⅰ型6例,4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Ⅱ型4例,2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1例为双侧。6例PIA伴单侧椎动脉发育不良,2例PIA伴同侧椎动脉缺如,1例Ⅰ型PIA伴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例Ⅱ型PIA伴双侧颈内动脉缺如。结论:CTA能快速清楚地显示PIA走行及其合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畸形情况,能准确评价PIA血管变异特点,为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 寰前节间动脉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 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板损伤MRI假阳性及假阴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满育平 马隆佰 +2 位作者 刘颖 余水莲 韦建勋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分析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误漏诊的原因。方法分析168例(共计336个半月板)患者膝关节半月板MRI与膝关节镜表现,探讨MRI判断半月板撕裂误漏诊原因。结果参照膝关节镜检查结果,168例(共计336个半月板)中MRI诊断半月板撕裂敏感性... 目的分析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误漏诊的原因。方法分析168例(共计336个半月板)患者膝关节半月板MRI与膝关节镜表现,探讨MRI判断半月板撕裂误漏诊原因。结果参照膝关节镜检查结果,168例(共计336个半月板)中MRI诊断半月板撕裂敏感性为96.9%,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2.5%,假阳性率为12.5%,假阴性率3.1%。结论MRI诊断半月板撕裂具有较高敏感性,但有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撕裂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镜 误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昌乐锆石的宝石学特征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晋华 白峰 +2 位作者 罗书琼 余水莲 吴志远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实地考察和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了山东昌乐锆石的产出特征。通过常规的宝石学测试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该地区锆石的物理性质、内外部特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实地考察和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了山东昌乐锆石的产出特征。通过常规的宝石学测试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该地区锆石的物理性质、内外部特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锆石粒度较大,整体透明度较好,颜色呈深浅不一的褐色,以深褐色为主;主要由ZrO2和SiO2组成,微量元素主要有Fe,Ti,P,Sc,Ni等杂质元素,还有部分放射性元素和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主要为U和Th,Th/U比值均大于0.4(1个数据例外);稀土元素以富钇族元素为特征,富集HREE,明显的Ce正异常(2~13),微弱的Eu负异常(0.69~0.76)。另外,昌乐锆石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非常低。综合特征表明,昌乐锆石是一种具有利用价值的宝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昌乐 锆石 宝石学特征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及迭代重建算法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朝龙 余水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9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前瞻性门控及迭代算法在降低CT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对回顾性心电门控(后门控),前瞻性心电门控(前门控),前瞻性心电门控迭代重建算法(前门控+迭代重建)冠状动脉CTA检查各60例患者的CT影像进行分析,评价其图像... 目的:研究前瞻性门控及迭代算法在降低CT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对回顾性心电门控(后门控),前瞻性心电门控(前门控),前瞻性心电门控迭代重建算法(前门控+迭代重建)冠状动脉CTA检查各60例患者的CT影像进行分析,评价其图像质量与辐射量。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0±0.69)、(4.20±0.69)、(4.20±0.77)三组之间对比无差(P>0.05),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其有效辐射量(ED)分别为(19.95±1.48)mSv、(6.27±0.33)mSv与(4.51±0.44)mSv三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心率范围中,运用前门控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和单纯使用前门控,或后门控技术所得冠状动脉CT成像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门控 回顾性心电门控 迭代算法 冠状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12
作者 余水莲 张瀚尹 叶小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40-0143,共4页
分析康复护理措施应用到神经内科脑卒中身体康复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确诊脑卒中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忽略患者病例资料的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以脑卒中疾病治疗后的日常护理方式为患者进行... 分析康复护理措施应用到神经内科脑卒中身体康复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确诊脑卒中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忽略患者病例资料的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以脑卒中疾病治疗后的日常护理方式为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护理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但是要配合康复护理相关措施。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运动能力评分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 分析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运动能力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实验组在护理后身体得到康复且产生的效果对比对照组优,有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 发生脑卒中会产生肢体功能障碍,影响到正常生活,康复护理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主要辅助措施,护理后患者能逐渐恢复身体功能,且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善,在临床应用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脊索细胞瘤影像探讨及文献回顾
13
作者 陆虹宇 林华 +3 位作者 刘颖 余水莲 官晓晖 王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研究良性脊索细胞瘤的CT和MRI征象。方法:收集2007年7月到2018年9月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脊索细胞瘤的术前CT (8/8)、MRI (4/8)资料,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3.6岁。结果:位于颈椎5例,胸椎2例(其中1例为多发),腰椎1例。CT可见8例... 目的:研究良性脊索细胞瘤的CT和MRI征象。方法:收集2007年7月到2018年9月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脊索细胞瘤的术前CT (8/8)、MRI (4/8)资料,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3.6岁。结果:位于颈椎5例,胸椎2例(其中1例为多发),腰椎1例。CT可见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增生硬化,其中5例硬化累及整个椎体;有2个病灶在硬化区内有小囊状低密度骨质破坏。4例在MRI上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内信号不均匀,病变周围未见高信号水肿,未见强化。结论:BNCT可以同时与其他多种恶性肿瘤共存,好发年龄与部位和脊索瘤相同,但CT±BNCT表现为整个椎体或后半椎体均匀的骨质增生硬化,因缺乏新生血管,MRI上无任何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脊索细胞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治疗胫骨骨膜炎的红外热成像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骆明军 吴晓华 +2 位作者 罗明霞 李玉迁 余水莲 《军事体育学报》 2018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冲击波治疗胫骨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胫骨骨膜炎诊断的患者80例进行冲击波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次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利用红外热成像对患者下肢红外热... 目的:观察冲击波治疗胫骨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胫骨骨膜炎诊断的患者80例进行冲击波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次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利用红外热成像对患者下肢红外热像图进行测温比较。结果:胫骨骨膜炎患者冲击波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5.35±0.72与2.38±0.42(P<0.01),红外热成像病灶局部中心温度在治疗前后分别为37.825±0.571与35.504±0.42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冲击波治疗胫骨骨膜炎效果较好,并可用红外热成像温度变化进行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胫骨骨膜炎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负! 减负!——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探究
15
作者 余水莲 《文理导航》 2016年第3X期65-,共1页
在实施素质教育多年后的今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其中的灵魂。不过,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所谓的减负对于一线工作的老师来说纯粹是水中月镜中花。"减负"不仅没有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更没... 在实施素质教育多年后的今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其中的灵魂。不过,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所谓的减负对于一线工作的老师来说纯粹是水中月镜中花。"减负"不仅没有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更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越教越辛苦,孩子越学越痛苦,家长更是叫苦不迭。究其原因,应是教学指挥棒的偏失——一味追求升学率。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直接化也在无形当中推动着教育朝着应试教育的这条路上走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学减负 学生减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34
16
作者 余水莲 满育平 +3 位作者 马隆佰 刘颖 韦强 朱有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0例ISFT患者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CT平扫。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均误诊为脑膜瘤,5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0例ISFT患者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CT平扫。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均误诊为脑膜瘤,5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1例同时生长于幕上及幕下。所有病变均起源于颅内硬脑膜,8例肿瘤边缘可见明显分叶或浅分叶。4例CT检查均呈稍高密度,1例压迫颅底骨质致骨质吸收。仅1例可见包膜点样钙化,所有病灶实质内均未见钙化。T1WI以等、稍高信号为主,4例病灶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T2WI2例病灶呈均匀等信号及低信号,4例表现为等、稍高或低信号相间,2例合并囊变,2例可见稍高T2信号及低T2信号两部分,呈所谓“阴阳征”。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8例强化不均匀,低T2信号区域可见明显强化,4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ISF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脑外肿瘤明显分叶,T2WI信号不均,存在低T2信号区域并明显强化,“脑膜尾征”较少或轻,无颅骨增厚等征象时有助诊断,典型“阴阳征”提示孤立性纤维瘤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探讨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应用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
17
作者 卢远源 李霆 +1 位作者 刘愈明 余水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04-0107,共4页
将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运用于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检查中,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治疗的80例患者(均为超急性期脑梗塞),采取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检查诊断方式,研究探究该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经... 将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运用于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检查中,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治疗的80例患者(均为超急性期脑梗塞),采取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检查诊断方式,研究探究该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其中急性脑梗塞、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例数分别为25例、55例,临床检出率为100.00%;常规磁共振序列T1WI、T2WI、FLAIR检出例数分别为37例、29例、45例;与磁共振相比,经弥散加权成像准确率更高(P<0.05)。超急性脑梗塞表现扩散系统、健康侧表现扩散系数、相对表现扩散系数评分均高于急性脑梗塞(P<0.05)。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运用于超急性脑梗塞临床检查诊断过程中,能清楚直观地反应病灶组织,且准确率较高,能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给予良好的参考依据,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 超急性期脑梗死 成像准确率 检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诊断寄生胎一例
18
作者 余水莲 高波 +3 位作者 魏渝清 王波 汤敏 张振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4-774,共1页
患儿女,13岁。发现腹部包块2年,近2个月包块明显增大入院。体榆:腹部明屁膨隆,口,扪及1个巨大质韧包块,边界欠清晰,表面光滑。实验窜检杏兀明显异常。CT检查:腹部腹膜后可见一类圆形巨大混杂密度占位,直径约14.5cm x 17.0cm,... 患儿女,13岁。发现腹部包块2年,近2个月包块明显增大入院。体榆:腹部明屁膨隆,口,扪及1个巨大质韧包块,边界欠清晰,表面光滑。实验窜检杏兀明显异常。CT检查:腹部腹膜后可见一类圆形巨大混杂密度占位,直径约14.5cm x 17.0cm,囊壁光滑清晰,内部可见液体、脂肪及骨骼成分,CT值约-110~580HU,边缘光滑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三维重组 寄生胎 腹部包块 诊断 表面光滑 混杂密度 CT检查
原文传递
老年人中枢听觉系统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璐 余水莲 +2 位作者 景艳 陈睿春 梁建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7-640,共4页
目的: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老年性聋患者中枢听觉系统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聋中枢听觉系统的微观结构改变。方法:选择老年性聋患者25例(老年性聋组)、老年听力正常者8例(老年听力正常组)及听力正常健康青年人15例(... 目的: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老年性聋患者中枢听觉系统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聋中枢听觉系统的微观结构改变。方法:选择老年性聋患者25例(老年性聋组)、老年听力正常者8例(老年听力正常组)及听力正常健康青年人15例(对照组),应用ABR检测高声强刺激后双耳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比较三组之间ABR的各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的差异。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三组左右侧下丘及颞横回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下丘及颞横回左右侧FA值的差异及三组之间下丘及颞横回FA值的差异。结果:老年性聋组、老年听力正常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显示,左侧颞横回FA值与右侧有明显差异(P<0.05),左右两侧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及下丘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显示,老年听力正常组和老年性聋组ABRⅠ、Ⅲ、Ⅴ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5),老年性聋组较老年听力正常组Ⅴ波潜伏期延长(P<0.05),三组的Ⅰ-Ⅴ波间期未见明显差异(P>0.05)。老年听力正常组和老年性聋组下丘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老年性聋组与老年听力正常组下丘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聋组颞横回FA值<老年听力正常组FA值<对照组FA值(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枢听觉系统神经纤维存在微观结构破坏;其中听觉皮层纤维结构破坏在老年性聋中表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听性脑干反应 弥散张量成像 听觉皮层
原文传递
老年性聋言语识别率与脑皮层弥散张量成像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璐 余水莲 +2 位作者 陈睿春 景艳 梁建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老年性聋言语识别能力与气导平均听阈、下丘、额上回及颞横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5例老年性聋患者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及单音节词最大言语识别率测试,并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下丘、额上回及颞横回各向异...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老年性聋言语识别能力与气导平均听阈、下丘、额上回及颞横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5例老年性聋患者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及单音节词最大言语识别率测试,并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下丘、额上回及颞横回各向异性分数值(FA)。比较左右两侧下丘、额上回及颞横回的FA值的差异性,并将气导平均听阈(PTA)、下丘FA值、额上回FA值及颞横回FA值的测试结果与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双侧下丘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侧额上回及左侧颞横回的FA值明显高于右侧(P<0.05)。言语识别率与PTA呈负相关(P<0.01),与颞横回FA值呈正相关(P<0.05),与额上回FA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老年人言语识别率不仅与外周听觉功能有关,而且与中枢听觉和认知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弥散张量成像 言语识别率 脑皮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