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预防肝内复发的疗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余正平 徐正铿 +3 位作者 周为中 胡文豪 曾其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19-182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预防术后肝内复发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术后加TACE辅以对症、支...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预防术后肝内复发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术后加TACE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47例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术中失血量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18%,对照组为38.3%,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8.3%,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4)。实验组术后2年的肝内复发率为24%,对照组为4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42)。实验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86%,对照组为6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0,P=0.018)。实验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4%,对照组为46.8%,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3,P=0.032)。结论:术后早期行辅助TACE能预防术后肝内复发,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栓塞化疗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小肝癌 被引量:5
2
作者 余正平 徐正铿 +2 位作者 张启瑜 王邦松 胡无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161-161,168,共2页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小肝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外科余正平,徐正铿,张启瑜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B超室王邦松,胡无平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而对那些既不能手术切除,又不能进行有效抗癌药局部灌注、肝动脉栓塞或放疗的...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小肝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外科余正平,徐正铿,张启瑜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B超室王邦松,胡无平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而对那些既不能手术切除,又不能进行有效抗癌药局部灌注、肝动脉栓塞或放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再无更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无水酒精 治疗 瘤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余正平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在原发性肝癌 (HCC)外科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十年TACE在HCC术前、术后、复发性肝癌 ,肝癌二期切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并结合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3例小肝癌行TACE后切除顺利 ;对 2 ...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在原发性肝癌 (HCC)外科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十年TACE在HCC术前、术后、复发性肝癌 ,肝癌二期切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并结合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3例小肝癌行TACE后切除顺利 ;对 2 0例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常规TACE ;5例发现有残癌 ;3例巨大肝癌经 3~ 4次TACE缩小后顺利切除。结论 :①可切除的HCC ,术前TACE对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率。不但无益 ,反而适得其反 ,并延误手术时机。②对切除有困难的HCC先作TACE治疗 ,可能使肿瘤缩小以便切除。③对不能手术的复发性肝癌TACE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④无法切除的大肝癌使用 2~ 4次TACE后有可能使肝癌二期切除。⑤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以TACE可望降低术后复发率 ,早期发现残癌早期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外科手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肿瘤切除加脾切除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11例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正平 张启瑜 +1 位作者 徐正铿 宋其同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切除术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18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正平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162-163,共2页
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18例报告余正平张启瑜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少见类型,目前尚无特异检查方法能在术前作出确诊。我院从1982年6月至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352例,其中病理证实胆管细胞性... 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18例报告余正平张启瑜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少见类型,目前尚无特异检查方法能在术前作出确诊。我院从1982年6月至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352例,其中病理证实胆管细胞性肝癌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胆管细胞性 肝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病因及其防治 被引量:5
6
作者 余正平 《医师进修杂志》 1998年第8期415-416,共2页
本文报道肝内胆管结石伴发肝内胆管癌10例、迟发性肝内胆管癌3例,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的35%(13/371),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以左肝多见。病程1~40年,平均16年;3例迟发性肝内胆管癌分别发生于取石后... 本文报道肝内胆管结石伴发肝内胆管癌10例、迟发性肝内胆管癌3例,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的35%(13/371),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以左肝多见。病程1~40年,平均16年;3例迟发性肝内胆管癌分别发生于取石后6、7、11年,平均8年。认为肝内结石、胆管炎(细菌感染)、胆汁淤积是诱发肝内胆管癌的重要因素。早期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通畅胆汁引流、控制感染是预防胆管癌发生的重要措施;早期诊断、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对左肝结石伴胆管狭窄、肝段萎缩及纤维化,主张行半肝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内 胆管结石 病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强胰腺癌增殖和侵犯的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余正平 曾其强 +2 位作者 周蒙滔 韩少良 张启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07-3808,共2页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致死性肿瘤之一.由于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往往已经转移,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不到6个月.预后很差^[1]。近年来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胰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较多的有ras...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致死性肿瘤之一.由于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往往已经转移,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不到6个月.预后很差^[1]。近年来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胰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较多的有ras基因、p53基因、端粒酶基因和DPC4基因等,虽然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基因改变已比较清楚。但对与之相关的分子机制的认识尚不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腺癌 RAS基因 侵犯 增殖 DPC4基因 诊断方法 中位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余正平 丁家华 +5 位作者 陈宝安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赵刚 王骏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并发症以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采用非血缘关系HLA配型相合的外周血造血于细胞对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改良的BU... 目的:分析总结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并发症以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采用非血缘关系HLA配型相合的外周血造血于细胞对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改良的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CsA联合MMF、MTX并加用ATG;PGE1预防肝静脉闭塞症。结果:Ⅰ~Ⅳ度aGVHD发生率为37.50%,cGVHD的发生率为41.66%。24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2.5%;随访时间为2~38个月,16例生存,8例死亡。结论:URD-HSCT能提供更快的造血功能恢复,GVHD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而移植相关死亡率并无明显增加,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相当部分患者可通过移植获治愈,但移植后疾病复发仍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治移植后复发仍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非血缘关系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术后胸水的防治
9
作者 余正平 徐正铿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61-162,共2页
肝癌术后胸水的防治余正平徐正铿肝癌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水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而且其发生率随手术创伤的增加而升高。该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性发热、胸闷、胸痛,既影响术后恢复,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胸... 肝癌术后胸水的防治余正平徐正铿肝癌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水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而且其发生率随手术创伤的增加而升高。该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性发热、胸闷、胸痛,既影响术后恢复,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胸水的发生,本文对我院15例肝癌行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手术后 胸腔积液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误诊肝脓肿7例分析
10
作者 余正平 《浙江医学》 CAS 1998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原发性肝癌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癌而临床误诊为肝脓肿的7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 诊断 误诊 肝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3例临床诊断分析
11
作者 余正平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22-23,共2页
本文报道肝内胆管结石伴发肝内胆管瘤13例。发现长期胆管结石、胆道感染并发肿块、硬化是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认为术前术中诊断性穿刺、术中快速切片和胆汁肿瘤标记物测定可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细胞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球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机率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39
12
作者 周铁丽 张李雅 +1 位作者 余正平 刘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目的了解肠球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机率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6年半来我院医院感染菌中肠球菌的比率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肠球菌在医院感染菌中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1年的4.4%上升到1997年上半年的14.1%... 目的了解肠球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机率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6年半来我院医院感染菌中肠球菌的比率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肠球菌在医院感染菌中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1年的4.4%上升到1997年上半年的14.1%,尤其是泌尿系统以外部位的感染明显增多,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呈高度耐药,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医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袁鹏 余正平 +2 位作者 岳天华 肖艳华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1623,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及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将采用伊... 本研究旨在探讨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及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将采用伊达比星及甲氨蝶呤联合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A组(观察组),将采用甲氨蝶呤单纯药物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B组(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表明,A组CR 34例,PR 5例,总缓解率72.2%;B组CR 10例,PR 4例,总缓解率41.2%;A组较B组生存曲线有明显上升,而且A组平均生存期33.172个月,显著性高于B组的26.305个月(P<0.05)。结论: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伊达比星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外科手术操作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和肠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军明 任艳华 +4 位作者 郑膺 张婵 刘芬 余正平 雷亚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腹部外科手术操作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以及肠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神经元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影响,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对肠道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开腹组、肠道按摩组、肠道... 目的观察不同的腹部外科手术操作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以及肠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神经元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影响,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对肠道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开腹组、肠道按摩组、肠道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n=12),各组术后灌服炭末,测定小肠炭末推进率,同时取各组相同部位的小肠和大肠,制作肠肌间神经丛铺片标本,采用AchE和NADPH-d组化染色观察AchE、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和染色情况。结果炭末推进率(%)肠道手术组、肠道按摩组低于单纯开腹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肠道手术组低于肠道按摩组(P<0.05),单纯开腹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不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道手术组、肠道按摩组的小肠和大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个/200倍视野)减少(P<0.01),阳性表达减弱,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阳性表达增强,节间束纤维粗大,而单纯开腹组的变化不明显;与肠道按摩组比较,肠道手术组小肠和大肠肌间神经丛内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P<0.01),胞体大而染色深,节间束纤维较粗大,而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和染色的差异不明显。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或损伤肠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和氮能神经,这可能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肠肌丛 胆碱能神经元 氮能神经元 肠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联合移植术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夏鹏 张启瑜 +5 位作者 杨亦荣 虞冠峰 郑少玲 余正平 陈文伟 林燕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术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给 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先行丧失功能移植肾切除术 ,术后第 5天始每天口服环磷酰胺 5 0mg ,连服 3个半月。经两次血浆置换 ,群体反应抗体 (PRA)由 6 6 %...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术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给 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先行丧失功能移植肾切除术 ,术后第 5天始每天口服环磷酰胺 5 0mg ,连服 3个半月。经两次血浆置换 ,群体反应抗体 (PRA)由 6 6 %降至 2 2 .5 % ,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供肝血流开放前及开放后每间隔半小时动态检测PRA ,共 7次 ,术后 1个月、3个月、9个月复查PRA。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FK5 0 6、霉酚酸酯 (MMF)和激素联合应用。结果 :术后供肝、肾立即发挥功能 ,肝动静脉血流开放后 ,PRA由 2 2 .5 %降至5 % ,并维持在 7.5 % (见图 1) ,术后未发生排斥反应现象。随访 9个月 ,移植肝、肾功能正常 ,术后 1个月、3个月、9个月复查PRA分别为 7.5 %、8.33%和 7.5 %。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术中肝脏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驮式肝移植 再次移植 联合 肝移植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3d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讨论附两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慧慧 陈宝安 +8 位作者 刘苒 高冲 丁家华 孙耘玉 王骏 程坚 赵刚 余正平 鲍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474-477,共4页
地西他滨作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推荐用药,目前有3 d和5 d两种方案。3 d方案剂量较大,人们对其安全性存在担忧。我院近期对2例老年MDS患者进行了地西他滨3 d方案的治疗,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地西他滨 3d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启瑜 吴存造 +9 位作者 虞冠锋 廖毅 杨亦荣 周蒙滔 余正平 郑少玲 孙贤斌 夏鹏 刘勇 蔡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原位肝移植、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组11例,经典背驮式组9例,改良背驮式组15例。结... 目的探讨标准原位肝移植、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组11例,经典背驮式组9例,改良背驮式组15例。结果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肝功能恢复快。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操作简便,医疗费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对照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启瑜 虞冠锋 +10 位作者 廖毅 吴存造 郑少玲 周蒙滔 杨亦荣 余正平 沈龙捷 屠金夫 陈宗静 夏鹏 陈文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总结肝脏移植治疗不同终末期肝病的经验。方法对23例原位肝移植与2例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均采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包括经典原位,经典背驮及改良背驮式。结果全组死亡7例,存活18例。术后发生排斥反... 目的总结肝脏移植治疗不同终末期肝病的经验。方法对23例原位肝移植与2例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均采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包括经典原位,经典背驮及改良背驮式。结果全组死亡7例,存活18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感染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术后服用拉米呋啶的20例乙型肝炎患者3例复发。结论开展肝移植的初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者;术式的改进及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并发症的防治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适应证 肝细胞肝癌 乙型肝炎 手术方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对血清IL-4,IL-6和sIL-2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崇林 张启瑜 +4 位作者 陶志华 廖毅 周蒙滔 余正平 施红旗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selective decongestive devascularization shunt of gastrosplenic region,SDDS-GSR)后血清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游离白介素-...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selective decongestive devascularization shunt of gastrosplenic region,SDDS-GSR)后血清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游离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8例SDDS-GSR术后1~3年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IL-4,IL-6和sIL-2R水平,并与正常人及门脉高压症非手术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门脉高压症非手术患者血清IL-4,IL-6和sIL-2R水平分别为(15.67±3.15)pg/ml,(3.16±1.30)pg/ml和(161.03±30.61)pg/ml,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SDDS-GSR术后IL-6,sIL-2R水平分别为(2.11±0.59)pg/ml和(124.98±36.93)pg/ml,较非手术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IL-6和sIL-2R的分泌调节紊乱在肝硬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SDDS-GSR术可有效缓解脾亢,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和sIL-2R水平,表明有利于肝功能的维护和缓解肝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远端脾肾分流术 脾脏 白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俞富祥 朱千东 +1 位作者 余正平 张启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辣椒素(capsaicin)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DCFH-DA法检测辣椒素对HSCs中活性氧的影响;CCK-8法检测辣椒素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s... 目的:探讨辣椒素(capsaicin)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DCFH-DA法检测辣椒素对HSCs中活性氧的影响;CCK-8法检测辣椒素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s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辣椒素对HSCs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辣椒素对HSCs凋亡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鼠肝纤维化模型,经腹腔输注辣椒素,检测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辣椒素抑制了HSCs中活性氧的产生,明显抑制了HSCs的活化与增殖(P<0.05),促进了HSCs的凋亡(P<0.05),降低了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P<0.05),降低了肝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Ⅲ型胶原和透明质酸水平(P<0.05)。结论:辣椒素抑制HSCs增殖、活化并诱导其凋亡。辣椒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