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铬弱凝胶深部调剖体系的研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4
1
作者 赵晓非 于庆龙 +2 位作者 晏凤 佘庆龙 杨长青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17,156-157,共4页
针对长庆低渗油层吸水剖面不均匀、调剖剂难注入且易剪切失效等问题,在有机铬弱凝胶调剖剂中添加延缓剂,保证其长时间保持低黏状态,终凝后能高黏度封堵,同时评价了聚合物浓度、交联剂和延缓剂的质量分数、温度、pH值、矿化度对成胶性能... 针对长庆低渗油层吸水剖面不均匀、调剖剂难注入且易剪切失效等问题,在有机铬弱凝胶调剖剂中添加延缓剂,保证其长时间保持低黏状态,终凝后能高黏度封堵,同时评价了聚合物浓度、交联剂和延缓剂的质量分数、温度、pH值、矿化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凝胶体系的抗剪切性和室内岩心评价实验。研究表明:50℃下,有机铬弱凝胶的成胶时间在1~12 d可调,其适用于pH值为6~11、矿化度低于13 000 mg/L的低渗油层;有机铬凝胶体系初凝黏度低于300 mPa.s,注入压力小于8 MPa,剪切速率在2~75 s-1时凝胶稳定性良好,终凝后黏度高于500 mPa.s,与岩心有良好的配伍性,封堵率高于92%,适合低渗油层深部调剖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调剖 低渗油层 有机铬弱凝胶 低渗油层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非聚醚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立新 娄刚 +3 位作者 佘庆龙 刘艳敏 金鑫 赵晓非 《化工科技》 CAS 2014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为原料,采用乳液法合成了一系列亲水、疏水基团比例不同的四元共聚物破乳剂。主要考察了合成的LG系列非聚醚破乳剂及其与工业聚醚破乳剂LP复配的破乳性能,以及破乳性能与油水界面膜强...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为原料,采用乳液法合成了一系列亲水、疏水基团比例不同的四元共聚物破乳剂。主要考察了合成的LG系列非聚醚破乳剂及其与工业聚醚破乳剂LP复配的破乳性能,以及破乳性能与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关系,并分析了温度对界面膜强度的影响,而且对产物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85℃,LG系列破乳剂中LG2的破乳效果相对较好,加量120mg/L时脱水率达80.36%,当LP与LG2按V(LP)∶V(LG2)=1∶1复配后破乳效果最好,脱水率达93.33%,高于LP单剂的脱水率90.91%,2种破乳剂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破乳剂和温度是影响界面膜强度的重要因素,破乳剂降低界面膜强度的能力越强,破乳效果越好。同种破乳剂相同破乳时间内,温度越高,界面膜强度越低,越有利于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聚醚破乳剂 脱水率 界面膜强度 破乳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污水回用热采锅炉深度除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晓非 王磊 +2 位作者 杨腾飞 佘庆龙 刘立新 《化工科技》 CAS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对辽河曙光采油厂稠油污水进行除硅处理研究。提出用全硅法测定ρ(硅)作为稠油污水除硅剂研究的评价方法,并与活性硅法测定值进行了对比。优选除硅剂单剂,考察复配除硅效果,研究了不同复配比及加剂量对除硅效果的影响。用显微镜观察了... 对辽河曙光采油厂稠油污水进行除硅处理研究。提出用全硅法测定ρ(硅)作为稠油污水除硅剂研究的评价方法,并与活性硅法测定值进行了对比。优选除硅剂单剂,考察复配除硅效果,研究了不同复配比及加剂量对除硅效果的影响。用显微镜观察了聚合氯化铝(PAC)除硅前后沉积物的形态并分析了除硅机理。实验证明,采用活性硅法测定ρ(硅)时MgO与PAC除硅效果好,常用熟石灰及氯化钙无明显除硅效果。采用全硅法测水中的ρ(硅)证明氧化镁对水中溶解硅去除效果好,对不溶性硅聚沉去除效果差,而PAC对水中不溶性硅有较好的聚沉去除作用;最佳m(MgO)∶m(PAC)=3∶1,ρ(除硅剂)=400mg/L时,2种方法测得的ρ(硅)均低于50mg/L,复配强化了除硅效果,满足现场除硅指标。氧化镁主要是表面水化层与SiO23-结合生成MgSiO3而去除硅,PAC可吸附SiO23-并破坏胶体硅稳定性,将溶解硅与不溶硅聚集沉降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稠油污水 全硅法 活性硅 除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阳离子聚合物-聚乙二醇协同防膨作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立新 何春霄 +3 位作者 于庆龙 佘庆龙 王胜龙 赵晓非 《化工科技》 CAS 2014年第3期23-26,共4页
将实验室合成的一种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型小阳离子聚合物(PDE)与聚乙二醇(PEG)进行复配,通过钙基膨润土静态防膨率实验,证明体系具有协同防膨效果。结合显微观察,激光粒度分布测定和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小阳离子聚合物PDE和... 将实验室合成的一种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型小阳离子聚合物(PDE)与聚乙二醇(PEG)进行复配,通过钙基膨润土静态防膨率实验,证明体系具有协同防膨效果。结合显微观察,激光粒度分布测定和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小阳离子聚合物PDE和PEG具有协同防膨效果;PDE-PEG体系可与膨润土颗粒形成体积较大的稳定的颗粒结构;PEG分子可插入蒙脱石晶层间进行吸附;而阳离子聚合物PDE分子没有进入蒙脱石晶层间,只在蒙脱石颗粒的表面发生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防膨 小阳离子聚合物 聚乙二醇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M/Cr(Ⅲ)体系的交联动力学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晓非 李玉飞 +2 位作者 章磊 杨明全 佘庆龙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644-649,共6页
采用黏度法研究HPAM/Cr(Ⅲ)体系的宏观交联动力学,发现可将交联过程分为诱导期,加速期和终止期3个阶段。在30~60℃范围内,加速期的表观活化能Ea=56.11kJ·mol^(-1)。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研究HPAM/Cr(Ⅲ)体系的微观交联动力... 采用黏度法研究HPAM/Cr(Ⅲ)体系的宏观交联动力学,发现可将交联过程分为诱导期,加速期和终止期3个阶段。在30~60℃范围内,加速期的表观活化能Ea=56.11kJ·mol^(-1)。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研究HPAM/Cr(Ⅲ)体系的微观交联动力学,可将交联过程分为快速交联阶段和慢速交联阶段2个阶段。结果表明:快速交联阶段的反应速率较慢速交联阶段的反应速率快很多,对吸光度的增加起决定作用,同时得到快速交联阶段在30~60℃范围内的表观活化能Ea=60.95kJ·mol^(-1)。通过黏度法与紫外-可见光度法的结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加清晰地认识HPAM/Cr(Ⅲ)体系交联动力学,为油田上深部调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Cr(Ⅲ) 交联动力学 速率常数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基压裂液酸性交联剂的制备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晓非 李岩 +2 位作者 佘庆龙 胡振峰 刘禹伸 《化工科技》 CAS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无机锆盐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酸性压裂液用交联剂。所合成产物具有低伤害、耐温、延缓交联时间等特点。经过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介质是异丙醇的水溶液,m(氧氯化锆)∶m(H2O)∶m(异丙醇)=1∶1.25∶2.5,m(葡萄糖酸钠)∶m(氧氯化... 采用无机锆盐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酸性压裂液用交联剂。所合成产物具有低伤害、耐温、延缓交联时间等特点。经过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介质是异丙醇的水溶液,m(氧氯化锆)∶m(H2O)∶m(异丙醇)=1∶1.25∶2.5,m(葡萄糖酸钠)∶m(氧氯化锆)∶m(丙三醇)=1∶16∶20,反应温度50~55℃,pH=2,反应时间4h。通过实验研究,由所合成交联剂LY-2与羟丙基瓜尔胶交联得到的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性质,交联时间120s,冻胶黏度可以达到524mPa.s,耐温温度170℃,加入2%破胶剂(质量分数15%过硫酸铵)1h后,冻胶黏度可降至1.56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交联剂 无机锆化合物 羟丙基瓜尔胶 水基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输工艺对高蜡原油中降凝剂作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晓非 佘庆龙 +2 位作者 于庆龙 刘顺平 王磊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8-11,共4页
高蜡原油的集输工艺对降凝剂的降凝降黏作用有较大影响。使用降凝剂AE对吉林木南原油降凝处理,考察了集输过程中降凝剂加量和加剂温度、泵的高速剪切、原油的重复加热和输送过程中冷却速率等工艺条件对降凝剂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蜡原油的集输工艺对降凝剂的降凝降黏作用有较大影响。使用降凝剂AE对吉林木南原油降凝处理,考察了集输过程中降凝剂加量和加剂温度、泵的高速剪切、原油的重复加热和输送过程中冷却速率等工艺条件对降凝剂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凝剂最佳加剂量0.7%,最佳加剂温度70℃,高速剪切温度应在析蜡点10℃以上,重复加热温度应不低于60℃,在55~40℃的析蜡高峰区应使原油温度缓慢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蜡原油 降凝剂 集输工艺 高速剪切 重复加热 冷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稀土原料中稀土元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磊 代跃利 +2 位作者 赵铁凯 张岩 佘庆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5年第5期51-53,共3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测定稀土原料中的镧和铈,用微波消解方法对稀土原料进行处理,分次加入消解酸制备水相测定试样溶液,优化了分析谱线和积分时间等.精密度和准确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测定稀土原料中的镧和铈,用微波消解方法对稀土原料进行处理,分次加入消解酸制备水相测定试样溶液,优化了分析谱线和积分时间等.精密度和准确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回收率均在97% ~ 101%,镧、铈检出限分别为0.003 3 μg/mL,0.007 8μg/mL,方法简便、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 稀土原料 微波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度对有机铬/HPAM弱凝胶的成胶及流变性的影响
9
作者 赵晓非 章磊 +2 位作者 杨明全 刘立新 佘庆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1-436,共6页
为获得矿化度对有机铬/HPAM弱凝胶的成胶行为和流变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布氏黏度计和RS150流变仪分别研究了有机铬/HPAM弱凝胶成胶时间、凝胶强度、剪切性能和黏弹性随矿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成胶条件下,随矿化度增大,弱凝... 为获得矿化度对有机铬/HPAM弱凝胶的成胶行为和流变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布氏黏度计和RS150流变仪分别研究了有机铬/HPAM弱凝胶成胶时间、凝胶强度、剪切性能和黏弹性随矿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成胶条件下,随矿化度增大,弱凝胶成胶时间加快、黏度增大,矿化度在2371.14数3084.60 mg/L范围能延缓成胶,达到3449.44 mg/L时成胶时间明显变短。剪切作用对稳定期的弱凝胶产生不可逆的破坏,低剪切速率下,矿化度高的弱凝胶表现较高的黏度;而在高剪切速率(≥21 s^(-1))下,不同矿化度下的弱凝胶的剪切黏度均相差不大。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随矿化度增加而增大,矿化度高时弱凝胶以弹性占主导,矿化度低则以黏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铬/HPAM弱凝胶 矿化度 成胶时间 剪切 弹性 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ZSM的硅铝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磊 佘庆龙 +2 位作者 代跃利 张岩 荣丽丽 《炼油与化工》 CAS 2021年第4期62-64,共3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测定ZSM系列分子筛的硅铝比,使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对分子筛进行处理,制成水溶性待测试样,选择铝、钾、钠分析波长分别为396.153 nm、766.490 nm和588.592 nm,用公式计算出分子筛的硅...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测定ZSM系列分子筛的硅铝比,使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对分子筛进行处理,制成水溶性待测试样,选择铝、钾、钠分析波长分别为396.153 nm、766.490 nm和588.592 nm,用公式计算出分子筛的硅铝比。铝、钾和钠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0,检出限分别为0.0243μg/mL、0.0096μg/mL和0.0027μg/mL;按此方法测定ZSM系列分子筛样品硅铝比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回收率为97.0%~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ZSM分子筛 等离子 硅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料油中Cu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荣丽丽 王磊 +2 位作者 佘庆龙 曹婷婷 孙玲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9年第4期48-51,57,共5页
介绍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原油中Cu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实验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评定了样品称量、试样溶液制备、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样品重复性分析... 介绍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原油中Cu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实验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评定了样品称量、试样溶液制备、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样品重复性分析和仪器自身稳定性等不确定因素,计算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753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不确定度评定 原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接原油质量管理与安全风险对策研究
12
作者 肖啸 张凯旋 +2 位作者 佘庆龙 赵辉 于涛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2年第5期5-7,16,共4页
梳理了中石油各油田原油对外交接现状和原油检测能力。对原油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原油产品质量意识不强、原油检测力量不足和安全风险大等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 原油 质量 安全 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荧光光谱技术在原油及石油产品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佘庆龙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2年第9期160-162,共3页
原油及石油产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离不开分子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分子荧光光谱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且分析速度快、操作便捷等优势特征,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原油中包含的各类芳烃。因此,需要在实际的原油定量分析中,重视分子荧光光谱技... 原油及石油产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离不开分子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分子荧光光谱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且分析速度快、操作便捷等优势特征,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原油中包含的各类芳烃。因此,需要在实际的原油定量分析中,重视分子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本文从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含义出发,介绍了常规激发发射荧光光谱,进一步探究了原油与石油产品中,分子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分子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荧光光谱技术 原油 石油产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