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水中硝基酚类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佘宗莲 饶兵 +1 位作者 樊玉清 姜丽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9,共9页
硝基酚是一类重要且常用的化工原料,一些硝基酚毒性大且难以生物降解,被美国环保局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硝基酚的生物降解速率缓慢,导致硝基酚在环境中长期滞留和积累。分析了人工强化条件下废水中硝基酚的生... 硝基酚是一类重要且常用的化工原料,一些硝基酚毒性大且难以生物降解,被美国环保局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硝基酚的生物降解速率缓慢,导致硝基酚在环境中长期滞留和积累。分析了人工强化条件下废水中硝基酚的生物降解性能,主要从具有降解硝基酚能力的微生物、硝基酚的厌氧生物降解性、硝基酚的好氧生物降解性和硝基酚的共基质代谢降解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讨论了该研究当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酚 生物降解 代谢途径 降解动力学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好氧序列间歇式反应器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佘宗莲 田由芸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2,共4页
采用厌氧序列间歇反应器与好氧序列间歇反应器相结合的技术,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结果表明,经7.0h厌氧搅拌处理和6.0h好氧曝气处理,进水COD为1180~3061mg/L,出水COD小于300mg/L,COD去除率在7... 采用厌氧序列间歇反应器与好氧序列间歇反应器相结合的技术,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结果表明,经7.0h厌氧搅拌处理和6.0h好氧曝气处理,进水COD为1180~3061mg/L,出水COD小于300mg/L,COD去除率在789%~928%之间,出水COD满足国家生物制药行业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药 间歇反应器 废水处理 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有机酸为共基质硝基酚厌氧生物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佘宗莲 金春姬 +1 位作者 高孟春 于建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25,共3页
在中温厌氧消化条件下 ,以有机酸 (乙酸与丙酸的混合酸 )为共基质 ,通过测定甲烷累积产量 ,研究了 2 硝基酚、2 ,4 二硝基酚的厌氧生物降解性。试验条件为 :温度 35℃ ,COD 110 0~ 12 0 0mg/L ,pH 7 0~ 7 5 ,COD/VSS为 0 1,接种污... 在中温厌氧消化条件下 ,以有机酸 (乙酸与丙酸的混合酸 )为共基质 ,通过测定甲烷累积产量 ,研究了 2 硝基酚、2 ,4 二硝基酚的厌氧生物降解性。试验条件为 :温度 35℃ ,COD 110 0~ 12 0 0mg/L ,pH 7 0~ 7 5 ,COD/VSS为 0 1,接种污泥未驯化 ,其产甲烷活性CH4/VSS为 195mL/g。研究结果表明 ,在所选的浓度范围内 (≤ 4 4mg/L) ,2 硝基酚对产甲烷过程没有产生抑制作用 ;2 ,4 二硝基酚是抑制性较强的物质 ,浓度为 12~ 2 0mg/L时产生中度抑制 ,大于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生物降解性 COD 硝基酚 产甲烷过程 产甲烷活性 厌氧消化 污泥 中度 抑制 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接触消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淀粉废水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佘宗莲 田由芸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352-358,共7页
实验采用厌氧接触消化技术,分别在中温(32℃)和自然温度条件下处理淀粉厂的高浓度废水。结果表明,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原水不调pH(原水pH为4.0~4.9)直接进反应器,容积负荷最高达5.06kgC... 实验采用厌氧接触消化技术,分别在中温(32℃)和自然温度条件下处理淀粉厂的高浓度废水。结果表明,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原水不调pH(原水pH为4.0~4.9)直接进反应器,容积负荷最高达5.06kgCODcr/m3·d,进水CODcr平均11.604×103mg/l,出水CODcr平均1.778×103mg/l,CODcr去除率达85.8%,出水pH提高到6.4~7.0。采用自然温度消化,当气温大于24℃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接触消化 淀粉废水 中温消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葡萄糖为共基质硝基酚厌氧生物降解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佘宗莲 于建伟 金春姬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2-85,共4页
在 35℃中温厌氧条件下 ,以葡萄糖为共基质 ,采用间歇试验法 ,通过测定甲烷累积产量 ,研究了 2 硝基酚、4 硝基酚、2 ,4 二硝基酚和 2 ,6 二硝基酚的厌氧生物降解性 ,利用相对活性值来判断硝基酚对产甲烷菌的抑制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在 35℃中温厌氧条件下 ,以葡萄糖为共基质 ,采用间歇试验法 ,通过测定甲烷累积产量 ,研究了 2 硝基酚、4 硝基酚、2 ,4 二硝基酚和 2 ,6 二硝基酚的厌氧生物降解性 ,利用相对活性值来判断硝基酚对产甲烷菌的抑制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2 硝基酚浓度小于 2 4mg/L时 ,对产甲烷菌没有产生抑制作用 ;4 硝基酚浓度小于 2 0mg/L时 ,对产甲烷菌没有产生抑制作用 ,浓度为2 4mg/L时产生轻度抑制 ;2 ,6 二硝基酚浓度小于 1 2mg/L时未产生抑制作用 ,浓度为 1 6mg/L~ 2 4mg/L时产生轻度抑制 ;2 ,4 二硝基酚浓度小于 4mg/L时没有产生抑制作用 ,浓度为 8mg/L~ 2 4mg/L时产生中度抑制 .4种物质对产甲烷菌活性的抑制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2 硝基酚 <4 硝基酚 <2 ,6 二硝基酚 <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共基质 硝基酚 厌氧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好氧序列间歇式反应器处理造纸中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佘宗莲 金春姬 王丰岭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77-479,共3页
采用厌氧—好氧序列间歇反应器—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碱法草浆造纸中段废水。结果表明,经8.0h厌氧搅伴处理和5.0h好氧曝气处理,进水CODCr为729.1~2239mg/L,出水CODCr小于550mg/L,CODCr去除率在66.2%~76.3%之间,再经混凝沉淀处理,... 采用厌氧—好氧序列间歇反应器—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碱法草浆造纸中段废水。结果表明,经8.0h厌氧搅伴处理和5.0h好氧曝气处理,进水CODCr为729.1~2239mg/L,出水CODCr小于550mg/L,CODCr去除率在66.2%~76.3%之间,再经混凝沉淀处理,出水CODCr小于200mg/L,色度小于50倍,满足国家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中段废水 厌氧序列间歇反应器 好氧序列间歇反应器 混凝沉淀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沿海潮间带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铜含量研究
7
作者 佘宗莲 董树刚 吴以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共9页
1988年5月在青岛沿海潮间带采集了海水、沉积物、海 藻和一些常见的底栖动物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海水中Cu含 量低于一类海水标准,说明该海域海水Cu污染不明显;与国内外一些海域比较,沉积物Cu含 量较低... 1988年5月在青岛沿海潮间带采集了海水、沉积物、海 藻和一些常见的底栖动物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海水中Cu含 量低于一类海水标准,说明该海域海水Cu污染不明显;与国内外一些海域比较,沉积物Cu含 量较低;海藻中海头红、鸭毛藻和异管藻Cu含量较高,Cu含量较低的是石花菜、裙带菜和海 膜;底栖动物Cu含量排序为:贻贝>褶牡蛎>短滨螺。底栖动物对Cu的富集能力远大于海藻, 两者富集系数相差近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青岛 海藻 底栖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间歇式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佘宗莲 李世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共4页
本研究采用好氧SBR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不需另加氮磷营养物质,当进水CODCr为911~3280mg/L时,在曝气16h条件下,出水CODCr在350mg/L以下,BOD5在80mg/L以下,SS... 本研究采用好氧SBR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不需另加氮磷营养物质,当进水CODCr为911~3280mg/L时,在曝气16h条件下,出水CODCr在350mg/L以下,BOD5在80mg/L以下,SS在150mg/L以下,皆达到生物制药工业废水二级排放标准。本文还对好氧SBR法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SBR法 生物制药废水 废水处理
全文增补中
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关艳艳 佘宗莲 +1 位作者 周艳丽 孙文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5,共6页
介绍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系统在处理污染河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分析比较了各类型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并探讨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发展趋势。人工湿地以其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等优点而适宜于污染河水的处理,水平潜流湿地、... 介绍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系统在处理污染河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分析比较了各类型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并探讨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发展趋势。人工湿地以其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等优点而适宜于污染河水的处理,水平潜流湿地、复合垂直流湿地以及组合湿地系统在处理污染河水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组合湿地系统对TSS、BOD5、COD和TP的去除率要高于复合垂直流湿地和水平潜流湿地。但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染河水时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冬季尤为显著,因此提高人工湿地对总氮的去除率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在人工湿地中基质、植物、微生物对污染河水中低浓度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及长期去除效果方面,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染河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铁对活性艳红K-2BP废水的脱色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延敦 高孟春 +1 位作者 佘宗莲 顾莹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31-134,共4页
为了开发新型的脱色填料,进行海绵铁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动力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绵铁对活性艳红K-2BP具有较高的脱色率,在10min,30min和60min脱色率分别为58.78%,85.2%和93.89%。在海绵铁表面衰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脱色动力学... 为了开发新型的脱色填料,进行海绵铁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动力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绵铁对活性艳红K-2BP具有较高的脱色率,在10min,30min和60min脱色率分别为58.78%,85.2%和93.89%。在海绵铁表面衰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脱色动力学模型,并研究了pH值、温度、粒径和投加量对反应速度常数K和表面衰减系数K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铁 脱色 动力学 反应速度常数 表面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与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氨氮废水的微生物特性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孟春 杨敏 +1 位作者 佘宗莲 金春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与活性污泥工艺(CAS)处理无机氨氮废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CAS相比,MBR处于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的运行状态下,硝化效果较好,除了短期的pH控制故障外,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转化率可达99%。随着运行时间... 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与活性污泥工艺(CAS)处理无机氨氮废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CAS相比,MBR处于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的运行状态下,硝化效果较好,除了短期的pH控制故障外,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转化率可达99%。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膜组件的截留作用导致MBR内胞外多聚物的积累,电镜扫描(SEM)不能观察到运行后期微生物的形态变化,然而,CAS中微生物形态变化不大。2个反应器中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异养菌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异养菌仅为硝化细菌的万分之一;但与MBR相比,CAS中硝化菌数量少32%,亚硝化菌的数量少35%,异养菌数量少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法 胞外多聚物 亚硝化菌 硝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渣对锌(Ⅱ)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春姬 田国宾 +2 位作者 曹煊 佘宗莲 郑建国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18-1222,共5页
研究了锌在碱渣表面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碱渣总吸附量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系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吸附质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pH<5.51时其等温吸附能较好地符合Freudlich等温吸附规律,而在pH>5.51时,能较好地符合Lan... 研究了锌在碱渣表面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碱渣总吸附量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系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吸附质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pH<5.51时其等温吸附能较好地符合Freudlich等温吸附规律,而在pH>5.51时,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吸附热随pH的增大而升高。当pH≤5.51时,碱渣的吸附力以范德华力和疏水键力的作用为主,而当pH>6.17时,以化学键力为主。在pH为5.05、6.07和7.03时,碱渣对Zn2+的吸附动力学方程都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百忍 佘宗莲 +1 位作者 赵来利 金春姬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7,共5页
以减少水力停留时间与提高进水基质浓度相结合的方式运行ABR反应器,考察了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及其特性,讨论了培养颗粒污泥所需的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在控制污泥负荷为0.34 kgCOD/(kgVSS.d)、水流上升流速为0.11 m/h、出水碱度为1 000 m... 以减少水力停留时间与提高进水基质浓度相结合的方式运行ABR反应器,考察了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及其特性,讨论了培养颗粒污泥所需的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在控制污泥负荷为0.34 kgCOD/(kgVSS.d)、水流上升流速为0.11 m/h、出水碱度为1 000 mg/L(以CaCO3计)的条件下,可培养出颗粒污泥;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对颗粒污泥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接种污泥里加入惰性物质对污泥的颗粒化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启动 颗粒污泥 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孙文杰 佘宗莲 +1 位作者 关艳艳 周艳丽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25-28,44,共5页
垂直流人工湿地作为发展极为迅速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水体修复与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试验与工程研究,综合概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总结探讨了影响垂直流... 垂直流人工湿地作为发展极为迅速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水体修复与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试验与工程研究,综合概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总结探讨了影响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功能的主要因素,如间歇进水、基质选择和堵塞问题,并提出垂直流人工湿地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局限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污水 净化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C/N比污水生物脱氮所需外加碳源量的确定 被引量:24
15
作者 金春姬 佘宗莲 +2 位作者 高京淑 成乐昌 金秀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40,共4页
利用中试规模实验装置,探讨了现有活性污泥工艺改造成间歇曝气生物脱氮工艺的实践中,碳氮比(C N)对废水生物脱氮效率、脱氮反应速度的影响,分析了脱氮容量,确定了所需外加碳源量。
关键词 生物脱氮 低C/N比 间歇曝气 外加碳源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性能及污泥特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来利 佘宗莲 高孟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1-766,共6页
研究了常温(17—25℃)下4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运行效果及污泥特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进水COD浓度为1500、1000和500mg/L左右时,平均COD去除率分别为94%、93%和87%。进水COD浓度保持在500mg... 研究了常温(17—25℃)下4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运行效果及污泥特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进水COD浓度为1500、1000和500mg/L左右时,平均COD去除率分别为94%、93%和87%。进水COD浓度保持在500mg/L左右,将HRT降为12h和8h,COD的去除率仍达到83%以上。厌氧污泥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最后隔室中的污泥浓度、颗粒化程度及产甲烷活性与其他隔室相比明显较低,说明低浓度进水对最后隔室厌氧污泥的性质影响较大。颗粒污泥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各隔室颗粒污泥内部微生物组成差异较大,第1隔室颗粒污泥以产甲烷球菌为主,第2隔室颗粒污泥中没有明显的优势菌,但杆状菌比第1隔室明显较多,第3、4隔室颗粒污泥中以索氏甲烷丝菌为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常温 低浓度废水 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碱渣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金春姬 赵振焕 +1 位作者 彭刚 佘宗莲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33,共4页
将碱渣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按不同的比例均匀混合后,进行厌氧消化试验,并根据消化液中SCOD、pH值及产气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了碱渣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渣添加量<8.25g/L时,对污泥厌氧消化中的水解反应有... 将碱渣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按不同的比例均匀混合后,进行厌氧消化试验,并根据消化液中SCOD、pH值及产气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了碱渣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渣添加量<8.25g/L时,对污泥厌氧消化中的水解反应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溶出的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好;在试验的碱渣添加量范围内,厌氧消化液的pH值维持在7~8,显示碱渣对污泥消化产生的有机酸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碱渣添加量为3.30g/L时,产气量和甲烷产量最大且厌氧消化反应速度最快,与未添加碱渣的相比则甲烷产量提高了约37.9%。碱渣中含有的碱性物质对污泥厌氧消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碱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艳丽 佘宗莲 孙文杰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2期42-48,共7页
总结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了进水水质、植物、基质、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这5种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所采取的措施,并探讨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向ABR反应器中加入惰性载体促进颗粒污泥形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磊 佘宗莲 +1 位作者 郭晶 孙淑慧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55-958,共4页
常温条件下(21~25℃),用实验室规模的2个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进行颗粒污泥培养实验,向其中一个反应器(称为B反应器)接种厌氧污泥的同时加入惰性载体,另一个反应器(称为A反应器)作为对照只接种厌氧污泥,考察了惰性载体对ABR反应器中... 常温条件下(21~25℃),用实验室规模的2个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进行颗粒污泥培养实验,向其中一个反应器(称为B反应器)接种厌氧污泥的同时加入惰性载体,另一个反应器(称为A反应器)作为对照只接种厌氧污泥,考察了惰性载体对A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和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惰性载体的加入促进了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果。运行162 d后,B反应器每个隔室均出现大量颗粒污泥,4个隔室中粒径〉0.5 mm的颗粒达到57.6%~72.7%;A反应器仅第1隔室中形成了大量颗粒污泥,其他3个隔室中粒径〉0.5 mm的颗粒仅占11.3%~34.7%。COD去除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所需时间,B反应器比A反应器少用了5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惰性载体 颗粒污泥 常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微生物对苯胺废水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群 王福浩 +1 位作者 郭姿璇 佘宗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和驯化,分别取未经驯化和经盐驯化后的活性污泥,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两种污泥中微生物对苯胺的降解效果。SBR运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经过驯化适应了10gNaCl/L后,取得较高的COD、NH_4^+-N和TN的去...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和驯化,分别取未经驯化和经盐驯化后的活性污泥,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两种污泥中微生物对苯胺的降解效果。SBR运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经过驯化适应了10gNaCl/L后,取得较高的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6.5%、97.6%和96.4%。批量实验结果表明,苯胺降解速率随初始苯胺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且苯胺降解速率在未驯化污泥无盐条件下高于盐驯化污泥加盐条件,分别为2.63~21.31和2.06~12.08mg/(gVSS×h);未投加苯胺时,COD和NH_4^+-N的降解速率是投加苯胺时的5.2~19.3和2.5~4.2倍,且未驯化污泥无盐条件下COD和NH_4^+-N的降解速率是盐驯化污泥加盐条件的2.4和1.5倍;投加苯胺后,COD的降解速率随苯胺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实验结束时,未驯化污泥无盐条件下只存在NO-3-N,而盐驯化污泥加盐条件下同时存在NO-2-N和NO-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盐度 污泥驯化 苯胺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