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何雨石 廖小珍 +3 位作者 马紫峰 原鲜霞 王保峰 蒋逸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44-164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CTR,Carbothermal Reduction)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RD,SEM以及BET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LiFePO4/C材料有着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750℃下制备产物的BET比表面积为39.7002m2/g。... 采用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CTR,Carbothermal Reduction)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RD,SEM以及BET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LiFePO4/C材料有着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750℃下制备产物的BET比表面积为39.7002m2/g。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手段研究了LiFePO4/C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750℃下制备的LiFePO4/C复合材料在25℃工作温度下,有着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使用850mA/g(5C)的电流密度对电池充放电90次后,电池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111mAh/g。在55℃工作温度下1C充放电倍率时,首次和第9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5.3mAh/g和142.9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正极材料 碳热还原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结构Li[Ni,Co,Mn]O_2正极材料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何雨石 裴力 马紫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介绍了层状结构的Li[Ni,Co,Mn]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制备过程与条件对Li[Ni,Co,Mn]O2的结构、性能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表面修饰与改性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归纳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 介绍了层状结构的Li[Ni,Co,Mn]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制备过程与条件对Li[Ni,Co,Mn]O2的结构、性能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表面修饰与改性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归纳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改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层状结构Li[Ni,Co,Mn]O2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 Co Mn]O2 层状结构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方法对LiNi_(0.4)Co_(0.2)Mn_(0.4)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何雨石 王亮 +2 位作者 原鲜霞 廖小珍 马紫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31-1834,共4页
分别采用混合氢氧化物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三元的锂离子电池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采用XRD,SEM以及BET等方法对正极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合成方法和工艺条件导致了材料的晶相结构、表... 分别采用混合氢氧化物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三元的锂离子电池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采用XRD,SEM以及BET等方法对正极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合成方法和工艺条件导致了材料的晶相结构、表观形貌、比表面积以及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中出现的阳离子相互占位将导致其电化学性能变差。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相比,混合氢氧化物法制备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3.2m2/g)和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在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5~4.3V、充放电电流为20mA/g条件下,混合氢氧化物法所制备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0.1mAh·g-1,2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60.2mAh·g-1,并显示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LiNi0.4Co0.2Mn0.4O2 混合氢氧化物法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反应及传递的模型化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雨石 徐艳辉 +1 位作者 庄铭军 王晓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6-331,共6页
介绍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 ,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有关电化学反应及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并描述了用于电池中的膜材料的最新进展 ,认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较理想的燃料电池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模型化 传递 数学模型 电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
5
作者 何雨石 廖小珍 马紫峰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109-111,共3页
自从2001年Ohzuku T和Makimura Y报导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以来,其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LiCoO2的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之一。氢氧化物共沉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合成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方法,通过混合氢氧化物... 自从2001年Ohzuku T和Makimura Y报导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以来,其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LiCoO2的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之一。氢氧化物共沉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合成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方法,通过混合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可以获得有着均一分布且具有很高的振实密度的球形LiNi1/3Co1/3Mn1/3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置换反应 锂离子二次电池 制备 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9
6
作者 许婧 杨德志 +2 位作者 廖小珍 何雨石 马紫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3-919,共7页
二氧化钛(Ti O2)作为有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但由于其导电率较低,而导致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Ti O2复合材料(GO/Ti O2),通过热处理获得还原氧化石... 二氧化钛(Ti O2)作为有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但由于其导电率较低,而导致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Ti O2复合材料(GO/Ti O2),通过热处理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Ti O2复合材料(RGO/Ti O2).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还原氧化石墨烯改性的RGO/Ti O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RGO含量为4.0%(w)的RGO/Ti O2复合材料在各种电流密度下的可逆容量分别为183.7 m Ah?g-1(20 m A?g-1),153.7 m Ah?g-1(100 m A?g-1)和114.4 m Ah?g-1(600m A?g-1),而纯Ti O2的比容量仅为93.6 m Ah?g-1(20 m A?g-1),69.6 m Ah?g-1(100 m A?g-1)和26.5 m Ah?g-1(600m A?g-1).4.0%(w)RGO/Ti O2复合材料体现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00 m 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350个周期后,比容量仍然保持146.7 m Ah?g-1.同等条件下,纯Ti O2电极比容量只有68.8 m Ah?g-1.RGO包覆改性极大提高了Ti O2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嵌钠/脱钠性能.RGO包覆改性技术在改进钠离子电池材料性能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还原氧化石墨烯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再堆叠改性的石墨烯薄膜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晓伟 何雨石 +1 位作者 廖小珍 马紫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83-2586,共4页
对溶剂化的石墨烯薄膜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改性的石墨烯薄膜,这种处理可以降低干燥过程中石墨烯片层之间严重的再堆叠.结果表明改性的石墨烯薄膜具有更多的折皱和更大的层间距,并提高了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0 mA·g^(-1)时,该... 对溶剂化的石墨烯薄膜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改性的石墨烯薄膜,这种处理可以降低干燥过程中石墨烯片层之间严重的再堆叠.结果表明改性的石墨烯薄膜具有更多的折皱和更大的层间距,并提高了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0 mA·g^(-1)时,该电池首次循环的放电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189.3和645.2 mAh·g^(-1),400次循环后充电比容量仍然超过305 mAh·g^(-1),显著高于使用传统真空过滤得到的石墨烯薄膜的电化学性能.此外,相对于传统的石墨电极(包括活性物质、聚合物粘结剂和导电集流体),石墨烯薄膜电极的质量和成本有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薄膜 冷冻干燥 再堆叠 电极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阴极中氧扩散和电化学反应模型研究 Ⅰ.TFFA模型及其数值计算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琳 何雨石 +1 位作者 庄铭军 徐艳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3-407,共5页
将薄膜浸渍聚集体 (TFFA)模型用于描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阴极中氧的扩散和反应过程 ,其中包括氧气在气体扩散层和反应层气体通道中的扩散 ,氧气在反应层薄膜中的溶解和扩散 ,氧在反应层浸渍聚集体中的扩散和反应以及电子和离... 将薄膜浸渍聚集体 (TFFA)模型用于描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阴极中氧的扩散和反应过程 ,其中包括氧气在气体扩散层和反应层气体通道中的扩散 ,氧气在反应层薄膜中的溶解和扩散 ,氧在反应层浸渍聚集体中的扩散和反应以及电子和离子的传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 电化学反应模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氧气扩散阴极 TFF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_(0.5)Mn_(0.5)PO_4/C电化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龚强 王红 +3 位作者 廖小珍 麻微 何雨石 马紫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以NH4VO3为钒源合成了化学计量式为(1-x)LiFe0.5Mn0.5PO4-xLi3V2(PO4)3/C(x=0,0.1,0.2,0.25,1)的钒改性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钒改性能明显提高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充放电性能,其中x=0.2时得到的0.8LiFe0.5Mn...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以NH4VO3为钒源合成了化学计量式为(1-x)LiFe0.5Mn0.5PO4-xLi3V2(PO4)3/C(x=0,0.1,0.2,0.25,1)的钒改性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钒改性能明显提高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充放电性能,其中x=0.2时得到的0.8LiFe0.5Mn0.5PO4-0.2Li3V2(PO4)3/C(标记为LFMP-LVP/C)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其0.1C倍率时的放电比容量为141mAh·g-1.X射线衍射(XRD)分析指出LFMP-LVP/C材料的微观结构为橄榄石型LiFe0.5Mn0.5PO4/C和NASICON型Li3V2(PO4)3组成的双相结构.能量色射X射线谱(EDS)分析结果指出,Fe、Mn、V、P元素在所合成材料中的分布非常均匀,表明所制备材料成分的均一性.Li3V2(PO4)3改性使材料的电导率明显提高.LiFe0.5Mn0.5PO4的电导率为1.9×10-8S·cm-1,而LFMP-LVP材料电导率提高到2.7×10-7S·cm-1.与纯Li3V2(PO4)3的电导率(2.3×10-7S·cm-1)相近.电化学测试表明钒改性使LFMP-LVP/C材料充放电过程电极极化明显减小,从而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工作表明Li3V2(PO4)3改性可成为提高橄榄石型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0.5Mn0.5PO4 Li3V2(PO4)3改性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片-氧化亚钴负极材料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柏大伟 何雨石 +2 位作者 阳炳检 廖小珍 马紫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采用水热法结合500℃高温焙烧制备了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纳米片-氧化亚钴(GNS-CoO)复合材料。采用XRD及TEM等手段对石墨烯纳米片-氧化亚钴复合材料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 采用水热法结合500℃高温焙烧制备了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纳米片-氧化亚钴(GNS-CoO)复合材料。采用XRD及TEM等手段对石墨烯纳米片-氧化亚钴复合材料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氧化亚钴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明显优于氧化亚钴,以200mA/g进行充放电得到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40.2m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27.8mAh/g,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烯纳米片 氧化亚钴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锂氧气电池用Co-N/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阳炳检 王红 +4 位作者 李磊 黄博文 廖小珍 何雨石 马紫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开发低成本、高效的空气电极催化剂是发展锂空气电池的关键课题之一.采用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制备Co(phen)2配合物,负载于BP2000碳载体上,并分别在600、700、800和900°C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制备得到碳支撑的Co-N催化剂(Co-N/C).... 开发低成本、高效的空气电极催化剂是发展锂空气电池的关键课题之一.采用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制备Co(phen)2配合物,负载于BP2000碳载体上,并分别在600、700、800和900°C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制备得到碳支撑的Co-N催化剂(Co-N/C).对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析氧反应(ORR/OER)活性进行了表征,并且与典型的CoTMPP/C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煅烧温度对Co-N/C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700-800°C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Co-N/C催化剂具有电化学性能优良与低成本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锂氧气电池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充电锂氧气电池 氧电极 ORR OER催化剂 Co(phen) 配合物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阴极中氧扩散和电化学反应模型研究 Ⅱ.TFFA模型参数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琳 何雨石 +1 位作者 庄铭军 徐艳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6-499,共4页
运用薄膜浸渍聚集体 (TFFA)模型 ,考察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阴极伏安曲线受阴极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 :阴极反应层的孔隙率和厚度、反应层中浸渍聚集体体积分数、半径和涂覆的薄膜厚度、Nafion 电解质离子传... 运用薄膜浸渍聚集体 (TFFA)模型 ,考察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阴极伏安曲线受阴极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 :阴极反应层的孔隙率和厚度、反应层中浸渍聚集体体积分数、半径和涂覆的薄膜厚度、Nafion 电解质离子传导率以及气体扩散层的平均孔径对电极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相比之下 ,反应层中气体通道半径、气体扩散层孔隙率以及反应层中碳相传导率的变化对电极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 电化学反应模型 电极性能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氧气扩散阴极 TFFA模型 氧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O_2的蔗糖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力 龚强 +2 位作者 何雨石 廖小珍 马紫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2-754,789,共4页
首次采用一种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法制备了蔗糖改性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前驱体中加入少量的蔗糖可以... 首次采用一种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法制备了蔗糖改性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前驱体中加入少量的蔗糖可以有效改善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3~4.3V的充放电电压区间内,添加质量分数3%蔗糖所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显示出最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0.1C达到183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蔗糖 LINI1/3CO1/3MN1/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2)O_2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亮 何雨石 +2 位作者 张晓鸣 廖小珍 马紫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48-1052,共5页
The microwav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ynthesize α-Ni0.8Co0.2(OH)2 precursor for preparing LiNi0.8Co0.2O2 cathode material.The precursor α-Ni0.8Co0.2(OH)2 was mixed with LiOH·H2O and then calcined in... The microwav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ynthesize α-Ni0.8Co0.2(OH)2 precursor for preparing LiNi0.8Co0.2O2 cathode material.The precursor α-Ni0.8Co0.2(OH)2 was mixed with LiOH·H2O and then calcined in O2 for 10 h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700℃,800℃,900℃).XRD,SEM analyses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athode material.With increasing calcination temperature,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the cathode materials became stronger and sharper,corresponding to a perfect crystalization.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sample LiNi0.8Co0.2O2 (900℃)showe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with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89.1 mA·h·g-1 and an initial discharge efficiency of 92.5%.After 30 cycles,the discharge capacity was still 148 mA·h·g-1,showing good cyclic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2O2 微波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令杰 杨轲 +2 位作者 廖小珍 何雨石 马紫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96-1598,共3页
综述了低温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磷酸铁锂和钴酸锂正极材料的低温性能研究进展、碳负极和其他负极材料的低温性能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改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低温性能的途径。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性能 正负极材料 磷酸铁锂 碳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文俊 何雨石 +1 位作者 廖小珍 马紫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20-2227,共8页
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因具有"零应变"特性而广受关注。由于材料的形貌对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Li4Ti5O12的形貌控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纤维、纳米管、纳... 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因具有"零应变"特性而广受关注。由于材料的形貌对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Li4Ti5O12的形貌控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纤维、纳米管、纳米片、薄膜以及多孔结构等不同形貌Li4Ti5O12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Li4Ti5O12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 形貌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的钠离子电池用石墨烯基锡铜负极材料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强 徐海嵩 +4 位作者 潘飞 王沛然 何雨石 李林森 马紫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937,共7页
将原位溶剂热法、冷冻干燥和高温煅烧相结合,制备了石墨烯基锡铜复合物(SnCu@GS)。对SnCu@GS的嵌钠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溶剂热反应中,石墨烯构建了一个三维多孔导电网络且片层上均匀分布着直径约70 nm的锡铜纳米颗... 将原位溶剂热法、冷冻干燥和高温煅烧相结合,制备了石墨烯基锡铜复合物(SnCu@GS)。对SnCu@GS的嵌钠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溶剂热反应中,石墨烯构建了一个三维多孔导电网络且片层上均匀分布着直径约70 nm的锡铜纳米颗粒。通过相同方法制备的无石墨烯支撑的锡铜小球的粒径差异较大,分布范围为200~4μm。这表明作为石墨烯导电网络来源的氧化石墨烯的引入可以有效防止纳米颗粒在反应过程中的二次团聚。SnCu@GS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2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依然具有150 mA∙h/g的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溶剂热法 锡铜 纳米颗粒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结构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制备过程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梅 何雨石 +3 位作者 龚强 裴力 廖小珍 马紫峰 《化工时刊》 CAS 2007年第12期1-4,12,共5页
采用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法结合高温焙烧制备了亚μm级的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气氛、烧结时间对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氛围下900℃焙烧20 h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 采用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法结合高温焙烧制备了亚μm级的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气氛、烧结时间对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氛围下900℃焙烧20 h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镶嵌聚吡咯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晓梅 王亿周 +1 位作者 何雨石 张维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49,共7页
为提高聚吡咯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制出一种普鲁士蓝(PB)镶嵌聚吡咯(PPy)薄膜电化学电容器电极。采用化学沉淀法结合气相聚合(VPP)法将同步合成的PB引入PPy薄膜中,制备了自支撑聚吡咯/普鲁士蓝(PPy/PB)复合电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 为提高聚吡咯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制出一种普鲁士蓝(PB)镶嵌聚吡咯(PPy)薄膜电化学电容器电极。采用化学沉淀法结合气相聚合(VPP)法将同步合成的PB引入PPy薄膜中,制备了自支撑聚吡咯/普鲁士蓝(PPy/PB)复合电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在三电极体系和对称超级电容器中研究PPy/PB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表现,研究结果表明,PPy/PB复合材料组装的超级电容器比电容高达447.6 F/g。不同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性能研究表明,电流密度从1.0 A/g增大到10.0 A/g时,PPy/PB比容量保持率为70.8%,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通过4000次恒流充放电后PPy/PB电容保持率为76.9%,高于纯PPy电极材料,显示出较好的电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导电聚合物 超级电容器 普鲁士蓝 赝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踪锂金属负极的压力与形貌变化
20
作者 朱迎迎 王勇 +6 位作者 徐淼 吴勇民 汤卫平 朱地 何雨石 马紫峰 李林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采用高载量氧化物正极(>4mAh·cm^(-2))和超薄锂金属负极(<50μm)可以构建高比能锂金属二次电池。然而,该类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受到锂金属不可控沉积的严重制约。高比表面积的锂枝晶和锂“苔藓”导致了较低的库伦效率,前... 采用高载量氧化物正极(>4mAh·cm^(-2))和超薄锂金属负极(<50μm)可以构建高比能锂金属二次电池。然而,该类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受到锂金属不可控沉积的严重制约。高比表面积的锂枝晶和锂“苔藓”导致了较低的库伦效率,前者有一定可能穿刺隔膜,造成电池内短路,是亟待解决的安全隐患。因此,提升锂金属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的关键在于实现锂金属的致密沉积。文献中已有多种化学方法可达到这样的效果。由于锂金属较软,受力容易发生形变,对锂金属电池施加机械压力是另一种促进锂金属致密沉积和提高循环性能的方法。然而,机械压力、锂金属形态的演变、和循环性能之间的关系尚未被完全理解。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薄膜压力传感器的电池压力测量装置,可以实时跟踪纽扣型锂金属电池内部的压力变化,并且探究外加机械压力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纽扣电池和高比能的软包电池(5 Ah,>380 Wh·kg^(-1))中,一定程度的压力可以促进锂金属的致密沉积,改善电池循环性能;而过大的压力则会导致锂金属向负极内部沉积,造成负极变形和电池性能恶化。我们的研究结果凸显了压力控制对于锂金属沉积行为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改善高比能锂金属电池的循环性能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能锂金属电池 原位压力测量 锂金属负极 电化学沉积 压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