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P组播中的防火墙技术
1
作者 何雅云 傅光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2期174-176,共3页
首先介绍了IP组播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然后引入防火墙技术的介绍,最后重点讨论了基于IP组播的特性的两种防火墙,并对这两种情况做了对比和总结。
关键词 IP组播 防火墙 IP组播组 组播地址 组播安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评价与需求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
2
作者 黎李 何雅云 《科技传播》 2020年第23期49-53,共5页
随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日渐突出,各级各类博物馆利用陈列展览积极开展针对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继而引起学界对如何从未成年人角度科学评估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研究和讨论。文章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将中小学生作为陈列展示的评价主体,通过分... 随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日渐突出,各级各类博物馆利用陈列展览积极开展针对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继而引起学界对如何从未成年人角度科学评估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研究和讨论。文章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将中小学生作为陈列展示的评价主体,通过分析参观现状,研究中小学生的博物馆参观体验及其对展览的期许和评价,总结博物馆陈列展示在对未成年观众进行教育时实际发挥的效力,以中小学生为受众对提升陈列展示提出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陈列展示 中小学生 评价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学生快乐习作
3
作者 何雅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0年第6期50-51,共2页
作文让学生怕,教师也怕,究其原因,是目标不明,要求拔高;缺少引导,缺乏评价。其实,留心生活与留意教材是快乐习作的捷径。
关键词 习作 快乐 学生 作文 教师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说明文教学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4
作者 何雅云 《新教师》 2021年第5期63-64,共2页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如要立体地呈现语文味,就要深入挖掘说明性文章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就要以听、说、读、写、思训练为主线,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明了体裁特点,激发&qu...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如要立体地呈现语文味,就要深入挖掘说明性文章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就要以听、说、读、写、思训练为主线,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明了体裁特点,激发"探究味"说明性文本较其他文本而言,相对理性和枯燥,但其蕴涵的科学性却是学生兴致盎然、津津乐道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发现、探索的原动力,挖掘文本中的趣味因子,有效地酝酿、发酵浓厚的"语文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文教学 语文味 人文情感 相对理性 说明性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 说明性文章 兴致盎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时间赛跑》综合实践性活动设计
5
作者 何雅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8年第1期102-102,共1页
1.课堂应成为联结课文和生活的桥梁,真正地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沟通。老师不再是依据概念去分析课文,而是引导学生遵从认知规律去感知和思考,学会做人与做事,从而提高人的素养。
关键词 《和时间赛跑》 活动设计 综合实践 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 学会做人 课文 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课后习题 提升思维能力
6
作者 何雅云 《学苑教育》 2021年第13期77-78,共2页
课后习题是教师有效课堂的备课思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依据,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益路径。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并行,将语文素养精心编排到课后习题中,教师要精准解读课后习题的编写意图,依托课后习题,激发学... 课后习题是教师有效课堂的备课思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依据,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益路径。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并行,将语文素养精心编排到课后习题中,教师要精准解读课后习题的编写意图,依托课后习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多角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习题 思维能力 语文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昌族“蹬窝罗”舞蹈文化及其现代演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雅云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3,共6页
本论文在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基础上,阐释阿昌族"蹬窝罗"舞蹈的文化内涵、艺术特点、产生和发展过程。创新点在于以官方统一和组织民族节日活动作为时间节点和变量,探讨在外部力量介入时民族传统舞蹈文化演变的动态过程,... 本论文在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基础上,阐释阿昌族"蹬窝罗"舞蹈的文化内涵、艺术特点、产生和发展过程。创新点在于以官方统一和组织民族节日活动作为时间节点和变量,探讨在外部力量介入时民族传统舞蹈文化演变的动态过程,分别从舞蹈时空的变迁、舞蹈动作的发展、舞蹈伴奏的变化、舞蹈仪式的简化、舞蹈目的与功能的转变以及舞蹈主体的观念变化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舞蹈主体的认知及情感变化等方面探讨演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昌族 “蹬窝罗” 少数民族舞蹈 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