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
1
作者 金贤镐 何金钢 +2 位作者 万建荣 郭军辉 刘笑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在正地饱压差条件下仍急剧上升且远高于原始溶解气油比的现象,利用油/气/水高压物性室内实验研究了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单油层开发生产气油比全生命周期评价矿场...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在正地饱压差条件下仍急剧上升且远高于原始溶解气油比的现象,利用油/气/水高压物性室内实验研究了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单油层开发生产气油比全生命周期评价矿场试验,通过增加“溶解气水比”参数修正了生产气油比的理论计算公式,利用修正后的理论生产气油比曲线分析并解释了生产气油比在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大幅上升和化学驱阶段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并开展了萨中开发区生产气油比变化趋势评价等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或聚合物溶液能够从饱和气体的原油中获取部分溶解气,实验测得萨中开发区的溶解气水比达到1.952~2.138cm^(3)/g;在单油层开发矿场试验阶段,正地饱压差下生产气油比仍随综合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且在化学驱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产气油比计算时需要考虑油和水中溶解气的共同影响,通过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建立生产气油比与综合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即对生产气油比的理论公式进行修正。因此,在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水中的溶解气的影响,才能对开发形势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特高含水后期 生产气油比 压力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小鼠批量鉴定方法的探讨
2
作者 金悠 倪岚 +2 位作者 魏琦 赵欢 何金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为模式小鼠基因型批量鉴定工作建立高效的DNA提取方法。方法以鼠尾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碱煮简化法、碱煮常规法、蛋白酶K裂解法和DNA提取试剂盒4种方法提取模式小鼠DNA,测定DNA模板纯度、浓度,评价凝胶电泳图的优劣,并比较4种方法... 目的为模式小鼠基因型批量鉴定工作建立高效的DNA提取方法。方法以鼠尾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碱煮简化法、碱煮常规法、蛋白酶K裂解法和DNA提取试剂盒4种方法提取模式小鼠DNA,测定DNA模板纯度、浓度,评价凝胶电泳图的优劣,并比较4种方法所耗时长及实验成本。结果蛋白酶K裂解法提取的DNA浓度最高,碱煮简化法和常规法次之;试剂盒处理所得的DNA纯度较高,碱煮简化法次之。4种方法处理所得的DNA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均可得到清晰的DNA目的条带。此外,碱煮简化法提取的DNA模板在-20℃保存1个月后仍可用于基因鉴定,且耗时最少、成本最低。结论模式小鼠批量鉴定基因型时,碱煮简化法是目前最简便、最快捷、最经济的DNA模板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鉴定 DNA提取 聚合酶链反应 模式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压裂液损害实验评价 被引量:24
3
作者 何金钢 康毅力 +1 位作者 游利军 程秋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以镇泾油田长8组砂岩油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压裂液损害评价方法,并进行压裂液滤液对基块岩样渗透率损害率和压裂破胶液动态滤失对造缝岩样返排恢复率测定的压裂液动态损害实验;考察了压裂液与地层流体、工作液之间的配伍性,压裂液和原... 以镇泾油田长8组砂岩油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压裂液损害评价方法,并进行压裂液滤液对基块岩样渗透率损害率和压裂破胶液动态滤失对造缝岩样返排恢复率测定的压裂液动态损害实验;考察了压裂液与地层流体、工作液之间的配伍性,压裂液和原油的润湿性,测定了压裂液乳化率和残渣。压裂液原胶液组成为0.4%HPG(瓜尔胶)+0.4%AS-6(季铵盐类黏土稳定剂)+0.3%CX-307(阴离子型破乳助排剂)+0.1%HCHO(杀茵剂)。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与破胶液按3:1、3:2、1:1体积比混合后的乳化率均在60%以上,而破乳率仅为12.00%~23.77%。压裂液残渣含量平均为703 mg/L,易阻塞储层渗流通道。裂缝岩样经压裂液驱替后的返排恢复率为1.48%~85.83%;当裂缝充填支撑剂后的返排恢复率为0.02%~42.9%,较单纯裂缝岩样低。基块岩样压裂液乳化损害程度强,平均损害率为89.83%;残渣液损害程度强,平均损害率为73.71%;压裂液滤液损害程度中等偏弱,平均损害率为44.85%。压裂液产生的润湿反转使岩石由水湿转化为油湿。固相侵入、碱敏、润湿反转是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固相侵入的损害率为28.86%,润湿性相关的损害率为44.98%,基块岩样碱敏损害率26.38%、裂缝岩样为32.18%。建议采用清洁压裂降低残渣损害、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荆提高返排率,为该油田储层保护和有效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储层保护 储层损害 压裂液 镇泾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多孔介质对泡沫粒径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何金钢 王德民 +1 位作者 宋考平 袁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通过泡沫粒径测量实验和发泡多孔介质的恒速压汞实验研究不同长度、不同孔隙结构发泡多孔介质的发泡效果.确定泡沫粒径的最小表征单元和泡沫生成稳定时需要的“扰动单元”数量。结果表明:当单幅图像中的泡沫数量高于120时,泡沫粒径... 通过泡沫粒径测量实验和发泡多孔介质的恒速压汞实验研究不同长度、不同孔隙结构发泡多孔介质的发泡效果.确定泡沫粒径的最小表征单元和泡沫生成稳定时需要的“扰动单元”数量。结果表明:当单幅图像中的泡沫数量高于120时,泡沫粒径的变异系数将趋于稳定,能够消除泡沫粒径的影响;采用扰动单元和扰动单位的概念能更能准确地从泡沫产生机理上评价发泡多孔介质的发泡能力,且当扰动单元数量达到100±20个时,泡沫的变异系数小于0.5.泡沫的粒径均质程度较好;泡沫平均粒径约为主流喉道直径的1.23~1.51倍,均小于平均孔隙直径,在相同的多孔介质中一旦产生能够起到较好的封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粒径 发泡多孔介质 恒速压汞 扰动单元 最小表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金钢 宋考平 +2 位作者 康少东 杨晶 董秀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2,108,共7页
为了了解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方法,对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喉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 为了了解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方法,对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喉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颗粒去棱角化明显,长石溶蚀严重,同时能够观察到大量溶蚀孔隙,粘土矿物中大量的书架状高岭石被溶蚀,且在粘土矿物表面出现次生石英。白色云雾状垢沉淀充填在孔隙中造成孔喉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隙阻塞,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岩心喉道半径平均值均较水驱岩心下降6.528%,孔隙半径平均值下降3.360%,孔喉比分布范围更大,平均增加12.839%,最终含油饱和度较水驱岩心低,最终含油饱和度系数较小,且强碱损害前、后残余油饱和度和最终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率均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小。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渗透率级差由水驱的5.567增加到5.691,岩心非均质性增强使发生指进和窜流的可能性增大。强碱三元复合驱后的储层孔喉结构变差将极大地影响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实施,也使得薄差层的动用难度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孔喉结构 恒速压汞 扫描电镜 铸体薄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结垢现象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金钢 杨晶 +1 位作者 宋考平 董秀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2-79,共8页
采用现场举升系统结垢统计、室内铸体薄片,结合SEM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垢成分的变化和储层结垢类型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垢的主要类型随着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注入PV数的增加发生变化,注入初期以碳酸盐垢为主并含有少... 采用现场举升系统结垢统计、室内铸体薄片,结合SEM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垢成分的变化和储层结垢类型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垢的主要类型随着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注入PV数的增加发生变化,注入初期以碳酸盐垢为主并含有少量硅垢和有机物,注入中期3种垢成分含量相当,注入后期结垢类型转变为与初期相同类型。铸体薄片分析表明,垢形态为白色云雾状和褐色胶结状,部分孔隙阻塞造成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面孔隙率平均下降6.45%。研究区垢的类型主要为钙垢和硅垢,含有少量的钡/钛垢和铁垢。由于强碱的溶蚀作用,地层和井筒中容易出现结垢现象,建议在能够实现相同提高采收率幅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弱碱三元复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举升设备 结垢 电子探针 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渗透率级差对泡沫分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何金钢 宋考平 +2 位作者 袁琳 何迪 裴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22,共6页
采用并联岩心组合方式确定了不同渗透率级差岩心的注入能力和分流能力特征,通过泡沫粒径测量实验和发泡多孔介质的恒速压汞实验研究了泡沫与孔隙结构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级差为6后分流量比值大于1,当主流喉道直径与泡沫平... 采用并联岩心组合方式确定了不同渗透率级差岩心的注入能力和分流能力特征,通过泡沫粒径测量实验和发泡多孔介质的恒速压汞实验研究了泡沫与孔隙结构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级差为6后分流量比值大于1,当主流喉道直径与泡沫平均直径比值大于0.911时分流率为0.98,出现等流度流动;泡沫平均直径与主流喉道直径比值约为1:1时,泡沫能够达到较好的孔喉封堵效果,实现剖面反转或等流度流动;在分流量和注入压力的综合影响下,泡沫粒径与喉道半径比为0.826,进而确定合理的分流率比例为0.777。研究确定了岩心渗透率级差对泡沫封堵能力和分流率比例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级差 泡沫封堵能力 泡沫粒径 发泡多孔介质 分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铁和硫离子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金钢 杨晶 +2 位作者 唐生 袁琳 孟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0-375,共6页
为了考察大庆油田聚合物溶液黏损的影响因素,对注入井井口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全离子分析,研究还原性Fe^(2+)和S^(2-)离子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Fe^(2+)和S^(2-)浓度对聚合物溶液的性质影响不大。在曝氧条件下,... 为了考察大庆油田聚合物溶液黏损的影响因素,对注入井井口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全离子分析,研究还原性Fe^(2+)和S^(2-)离子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Fe^(2+)和S^(2-)浓度对聚合物溶液的性质影响不大。在曝氧条件下,聚合物体系黏度随着Fe^(2+)和S^(2-)浓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含1.18mg/L Fe^(2+)的聚合物溶液和含2.49 mg/L S^(2-)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分别下降了42.49%和49.42%;随着:Fe^(2+)和S^(2-)浓度增加,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也大幅减小,聚合物溶液的触变性变差。在Fe^(2+)和S^(2-)存在时,Fe^(2+)和S^(2-)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降解引起聚合物链断裂,是造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现场实际提出多种工程措施,以降低还原性物质对聚合物溶液的影响,减少聚合物溶液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物质 残余溶解氧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黏度 分子线团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低渗透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实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金钢 宋考平 杨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1-183,共3页
为研究大庆低渗透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过程中渗透率级差对采收率的影响和超前注水开发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人造长岩心超前注水驱油室内模拟实验,确定了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和渗透率级别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庆油田扶余油层超... 为研究大庆低渗透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过程中渗透率级差对采收率的影响和超前注水开发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人造长岩心超前注水驱油室内模拟实验,确定了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和渗透率级别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庆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过程中,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应当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的120%左右。在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超前注水较同步注水初期产油量高,采油速度高,无水采油期短,且对含水率上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超前注水实施过程中,储层渗透率越低,超前注水对采收率提升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超前注水 扶余油层 长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污水配制稀释聚合物的可行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金钢 杨晶 +2 位作者 唐生 袁琳 姜丽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3-548,共6页
为研究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含聚污水配制聚合物体系的可行性,通过配制等浓度的驱油体系,对体系的黏度和抗剪切性能、黏弹性、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等性能参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质... 为研究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含聚污水配制聚合物体系的可行性,通过配制等浓度的驱油体系,对体系的黏度和抗剪切性能、黏弹性、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等性能参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质配制稀释聚合物体系的聚合物性能、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为:清水配制、深处理污水稀释体系均优于聚合物浓度为0的污水配制、稀释体系和用生化水配制、稀释体系;在配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溶液体系的性能随配液污水中聚合物浓度升高而增强,污水中的残余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黏性。含聚污水配制稀释聚合物在大庆油田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在综合考虑聚合物溶液的注入能力和驱替效果的前提下,建议采用含聚合物浓度为200~400 mg/L的物化污水配制、稀释聚合物体系,能够在等聚合物干粉用量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综合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聚合物 残余聚合物 注入能力 采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黏度含聚污水配制稀释聚合物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金钢 杨晶 +2 位作者 邱光源 谢武娇 杨佳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2-78,共7页
为研究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等黏度含聚污水配制聚合物体系的可行性,通过配制等黏度的驱油体系,对体系的黏度和抗剪切性能、黏弹性、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等性能参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相... 为研究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等黏度含聚污水配制聚合物体系的可行性,通过配制等黏度的驱油体系,对体系的黏度和抗剪切性能、黏弹性、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等性能参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相同黏度下聚合物性能、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随着体系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变好;含聚污水配制稀释聚合物在大庆油田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通过计算实验时间减少比例、采收率提升比例、聚合物用量增量得到龙虎泡清水配制,含聚430mg/L污水稀释聚合物体系(qw3体系)具有良好的驱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聚合物 残余聚合物 等黏度 采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敏感性损害对页岩纳米孔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金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4,共7页
通过页岩流体敏感性损害试验和液氮吸附试验研究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流体矿化度和pH值变化时岩石渗透率和纳米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经流体损害后,速敏、盐敏和碱敏损害程度表现为中等偏强到强;页岩微孔和中孔分布并不... 通过页岩流体敏感性损害试验和液氮吸附试验研究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流体矿化度和pH值变化时岩石渗透率和纳米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经流体损害后,速敏、盐敏和碱敏损害程度表现为中等偏强到强;页岩微孔和中孔分布并不均匀连续,孔径为1 ~ 30 nm,以0.3和3.8nm分别为峰值的双峰分布;盐敏损害对岩石纳米孔的影响较小,碱敏损害使页岩孔喉直径减少13.20%,比表面积增加32.85%,同时产生大量1 nm孔隙,孔径分布由损害前的双峰状改变为三峰状分布;流体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及新矿相的生成是页岩产生盲端微孔和连通微孔阻塞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纳米孔隙 流体损害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三元污水稀释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金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4-482,共9页
随着弱碱三元复合驱的规模不断扩大,弱碱三元复合驱的采出液处理问题日益凸显,为研究弱碱三元污水稀释弱碱三元体系驱油的可行性,采用不同类型的污水稀释弱碱三元驱油体系,评价了不同污水稀释三元体系的黏性特征、界面活性和驱油能力,... 随着弱碱三元复合驱的规模不断扩大,弱碱三元复合驱的采出液处理问题日益凸显,为研究弱碱三元污水稀释弱碱三元体系驱油的可行性,采用不同类型的污水稀释弱碱三元驱油体系,评价了不同污水稀释三元体系的黏性特征、界面活性和驱油能力,并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物含量100 mg/L、含油50 mg/L的弱碱三元污水回注油层的渗透率下限是100×10^-3μm^2,当渗透率高于300×10^-3μm^2时,三元污水可顺利注入。三元污水较深度污水稀释三元体系的增黏性略低、稳定性好、抗剪切性能好、分子线图尺寸小、黏弹性略低;界面活性范围相同、界面活性稳定性更好、乳化性能更好、抗吸附性能相同。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中都表现出了三元污水稀释三元体系注入能力更好、含水降低幅度更低的特点。因此,采用弱碱三元污水稀释弱碱三元体系回注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具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三元污水 弱碱三元复合驱 注入能力 界面活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污水配制稀释聚合物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金钢 韩明原 +2 位作者 于宏宇 孟婧 纪佳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90-193,共4页
为研究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含聚污水配制聚合物体系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通过配制等浓度的驱油体系,对体系的黏度和抗剪切性能、黏弹性、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的测定,确定了含聚污水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制浓度相同的... 为研究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含聚污水配制聚合物体系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通过配制等浓度的驱油体系,对体系的黏度和抗剪切性能、黏弹性、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的测定,确定了含聚污水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溶液体系储能模量、损耗模量、黏度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和抗剪切性随污水含聚浓度增加而增加,清水体系性能优于污水体系性能,物化污水体系性能优于生化污水体系性能,污水中的残余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黏性。因此含聚污水对聚合物体系性能具有一定的提升,可以作为配制聚合物的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聚合物 抗剪切性 黏弹性 稳定性 分子线团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确定方法研究
15
作者 何金钢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6年第6期176-177,共2页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当中,如果储层的吸水剖面出现了反转,将会对储层的开发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充分的了解并认识储层发生剖面反转的机理,能够为有效的防止剖面反转的出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利用Darcy定律推导了动态阻力系数计算方...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当中,如果储层的吸水剖面出现了反转,将会对储层的开发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充分的了解并认识储层发生剖面反转的机理,能够为有效的防止剖面反转的出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利用Darcy定律推导了动态阻力系数计算方法,进行室内并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储层发生剖面返转,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驱替用聚合物溶液在高、低渗透率岩心当中的动态阻力系数表现规律不同,渗透率较低的储层其阻力系数的变化率表现为不断升高,而渗透率较高的渗透其阻力系数的变化率表现为不断降低,在二者的数值相等时,储层当中的吸水剖面就会出现返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剖面返转 返转时机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相模型的电潜泵叶轮磨损数值计算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思 王尊策 +1 位作者 吕凤霞 何金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基于离散相模型结合弹塑性压痕破裂理论对电潜泵叶轮磨损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对不同工况下的叶轮磨损进行分析,得到电潜泵叶轮的磨损规律,运用三坐标测量机对实际工作的电潜泵叶轮中存在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以实现对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 基于离散相模型结合弹塑性压痕破裂理论对电潜泵叶轮磨损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对不同工况下的叶轮磨损进行分析,得到电潜泵叶轮的磨损规律,运用三坐标测量机对实际工作的电潜泵叶轮中存在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以实现对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结果表明:叶轮磨损加剧的颗粒粒径临界点是0.06-0.08 mm;磨损最严重的区域位于叶片凹面;转速、颗粒粒径增大均会加剧冲蚀磨损,导致磨损严重的区域由凹面中部的几个零散点向整个面扩展;数值模拟结果与验证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相模型 弹塑性压痕破裂理论 磨损 电潜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外围特低渗透储层合理流压确定与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考平 崔晓娜 +1 位作者 苏旭 何金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156,共4页
大庆某储层6种渗透率级别不同的岩心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和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原油脱气以及油、气、水三相同时存在时油相的相对渗流能力,推导出适合... 大庆某储层6种渗透率级别不同的岩心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和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原油脱气以及油、气、水三相同时存在时油相的相对渗流能力,推导出适合特低渗透储层的流入动态方程,对老区油井参数进行调整后,日产油可增加13.7%;对新区合理流压进行预测,得出该井初始合理流压值为5 MPa,且合理流压值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老区油井参数调整以及新区投产合理流压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合理流压 流入动态 启动压力 应力敏感 原油黏度 大庆外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隙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宋考平 何金钢 杨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4-172,共9页
储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是进行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的基础。利用铸体薄片分析、SEM图像、恒速压汞和电子探针结合现场检测等方法,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隙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强... 储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是进行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的基础。利用铸体薄片分析、SEM图像、恒速压汞和电子探针结合现场检测等方法,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隙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石英颗粒去棱角化明显,长石溶蚀严重,同时能够观察到大量溶蚀孔隙,黏土矿物中大量的书页状高岭石被溶蚀,同时在黏土矿物表面出现次生石英;'白色云雾状'垢沉淀充填在孔隙中,主要成分为Ca和Si,同时含有少量Mn、Fe、Ti,结垢造成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隙阻塞,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岩心喉道半径平均值较水驱岩心下降6.528%,孔隙半径平均值下降3.360%,孔喉比分布范围更大,平均增加1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孔隙结构 恒速压汞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效果影响因素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陶建文 宋考平 何金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1,共7页
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具有良好的开发效果.以大庆油田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前注水的合理压力保持水平、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的合理地层... 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具有良好的开发效果.以大庆油田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前注水的合理压力保持水平、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的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应当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的120%左右,超前注水初期产液量高、见水早,但对含水率上升有一定抑制作用;储层渗透率越低,最终采收率提升的比例越大,在能够注入的前提下,渗透率越低越适合超前注水开发方式;扶余油层在超前注水开发方式下渗透率恢复率提升4.35% ~ 12.71%,能够有效克服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超前注水开发方式能够通过恢复地层压力和克服应力敏感性综合影响启动压力,在现场试验的大井距下能够大幅降低启动压力,减小注水井的工作压力.因此,采用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开发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扶余油层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超前注水 渗透率 应力敏感性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好企业计量管理 降低生产成本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金钢 《中国计量》 2003年第10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企业计量管理 生产成本 钢铁企业 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