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刑法的构造与金融犯罪认定中的行刑分界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荣功 吴璇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3,共12页
科学理解金融刑法的构造、厘清金融犯罪认定中的行刑分界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金融刑法规范具有立法体例上的统一性、罪状设置上的从属性、构成要件上的短缩性、保护法益的管理性和部分条款的超前性等特点。金融犯罪的行政从属性与构成要... 科学理解金融刑法的构造、厘清金融犯罪认定中的行刑分界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金融刑法规范具有立法体例上的统一性、罪状设置上的从属性、构成要件上的短缩性、保护法益的管理性和部分条款的超前性等特点。金融犯罪的行政从属性与构成要件短缩性使得部分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行刑分界存在模糊性。对金融犯罪侵害法益管理性的过分强调不利于一般金融违法行为与金融犯罪的实质区分,部分金融犯罪案件的认定可能与法秩序统一性存在背离。科学理解与厘清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行刑分界,可以继续采取统一的刑事立法体例,对采取短缩构成要件类型的金融犯罪认定应保持限制立场。此外,区分金融犯罪与一般金融违法行为,应当贯彻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并以对金融秩序法益的科学理解指导对金融犯罪的实质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犯罪 金融刑法 行刑衔接 行为犯 秩序法益 法秩序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及其适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何荣功 黄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想象竞合犯的的处罚原则是有关想象竞合犯争议问题的焦点之一。鉴于想象竞合犯中行为人一行为造成了数个法益侵害的事实,我们提出对想象竞合犯应当采取从一重重处的处罚原则,并分析了该原则的具体适用。
关键词 想象竞合犯 处罚原则 争议问题 法益侵害 具体适用 行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品犯罪死刑的国际考察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荣功 莫洪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1,共6页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死刑在逐步被限制并走向废止的同时,由于世界各国面临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20年间,世界上毒品犯罪规定死刑国家的数量却出现了明显增加。当前,虽仍可认为"国际法并未完全禁止使用死刑&q...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死刑在逐步被限制并走向废止的同时,由于世界各国面临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20年间,世界上毒品犯罪规定死刑国家的数量却出现了明显增加。当前,虽仍可认为"国际法并未完全禁止使用死刑",但死刑的废除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毒品犯罪死刑废除并未得到我国当前立法的支持,但鉴于运输毒品罪的特殊地位和其社会危害性,立法上或司法上先行废除其死刑的适用,对于减少我国死刑的适用、推进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废除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死刑 国际人权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来我国毒品滥用趋势与特点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毒品治理方向的调整 被引量:17
4
作者 何荣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在打击中发展,在治理中蔓延",是我国十年来毒品滥用的基本态势。从毒品滥用结构和种类看,传统毒品滥用仍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新型毒品滥用增长趋势明显。在性别方面,我国男性毒品滥用一直占主导地位。从年龄... "在打击中发展,在治理中蔓延",是我国十年来毒品滥用的基本态势。从毒品滥用结构和种类看,传统毒品滥用仍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新型毒品滥用增长趋势明显。在性别方面,我国男性毒品滥用一直占主导地位。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毒品滥用近年整体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低龄化趋势明显。在毒品滥用方式方面,当前出现了利用虚拟"房间",进行网络滥用等新特点。在地域分布上,虽然仍有区域不平衡问题,但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滥用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当前毒品滥用的趋势与特点为我国今后毒品犯罪治理和禁毒工作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滥用 毒品犯罪 禁毒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荣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是依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要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存续的实际情况和其在整个违法犯罪构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对其范围的认定应坚持限制节制的立场。黑恶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不能偏离其本质,应注意区分“保...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是依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要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存续的实际情况和其在整个违法犯罪构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对其范围的认定应坚持限制节制的立场。黑恶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不能偏离其本质,应注意区分“保护伞”与一般性帮助和保护行为的界限。准确认定黑恶犯罪还应重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科学界定黑恶犯罪“参加”行为的含义与范围。实践中司法机关应避免以非刑法用语取代刑法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黑社会性质组织 恶势力 宽严相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品犯罪”不应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的罪行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荣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毒品滥用的危害与毒品犯罪的危害应当严格区分。毒品最终危害结果发生需经过毒品制造、流通直至消费才得以实现。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属于行为犯,仅发生于毒品生产、流通环节;在因果关系方面,该行为与毒品最终危害结果之间属... 毒品滥用的危害与毒品犯罪的危害应当严格区分。毒品最终危害结果发生需经过毒品制造、流通直至消费才得以实现。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属于行为犯,仅发生于毒品生产、流通环节;在因果关系方面,该行为与毒品最终危害结果之间属于间接因果关系。另外,毒品最终危害结果的发生须依赖毒品的吸食,吸食者作为意志自由的人,应当对其行为承担一定责任。这些特点决定了毒品犯罪不应再评价为刑法中最严重罪行。而且,将毒品犯罪理解为最严重罪行,也难以符合罪刑均衡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明确上述观点,有助于从根本上进一步推动我国死刑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毒品滥用 最严重罪行 死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年来我国毒品犯罪动向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荣功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2年第1期43-48,共6页
毒品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1998年以来,国家禁毒委员会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禁毒报告。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我们发现20年来我国毒品犯罪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近年增长速度放缓。在毒品犯罪种类方面,传统毒品犯罪稳中有降,... 毒品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1998年以来,国家禁毒委员会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禁毒报告。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我们发现20年来我国毒品犯罪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近年增长速度放缓。在毒品犯罪种类方面,传统毒品犯罪稳中有降,新类型毒品犯罪增长趋势明显。另外,近年我国制造毒品犯罪明显增多,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问题突出,我国由传统"毒品受害国"变为"毒品受害国"兼"毒品输出国"。毒品犯罪的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反毒品犯罪策略提供了实证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中国禁毒报告 新型毒品 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类型化区分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荣功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刑事诈骗是民事欺诈中的严重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诈骗的行为类型多样,具体构造也存在一定差异,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结合诈骗行为的具体构造展开。交易型诈骗中,作为交易对价的基础事实是... 刑事诈骗是民事欺诈中的严重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诈骗的行为类型多样,具体构造也存在一定差异,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结合诈骗行为的具体构造展开。交易型诈骗中,作为交易对价的基础事实是否存在对于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具有决定意义。使用型诈骗的场合,应重视对行为人取得财物后的用途和资金走向的考察,以确定非法占有目的是否成立。财物用途和资金走向无法查清的案件,不能简单地认为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资格型诈骗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同时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特定资格以及财物的具体用途。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分还要注意欺诈事实是否属于核心或者主要事实以及欺诈程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欺诈 非法占有目的 交易型诈骗 使用型诈骗 资格型诈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行行为的危险及其判断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荣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1,共7页
实行行为是对法益侵害具有现实危险的行为。是否存在法益侵害的危险,必须以事后查明的客观行为事实,站在行为的当时,根据社会一般人的观点进行判断。
关键词 实行行为 危险 现实的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数额提升的法治反思——以最新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为中心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荣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140,共9页
严峻的贪腐违法犯罪形势和国民对贪腐的感知适应,是"两高"最新颁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提升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数额的现实和社会心理原因。《解释》提升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数额虽然有助于缓解... 严峻的贪腐违法犯罪形势和国民对贪腐的感知适应,是"两高"最新颁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提升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数额的现实和社会心理原因。《解释》提升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数额虽然有助于缓解眼下实践办案的难题,但却面临更为根本性的法治疑问。提升贪腐犯罪定罪量刑的数额意味着国家"严惩腐败"刑事政策和法治立场的让步。刑法对贪腐犯罪治理意义原本就相当有限,《解释》的做法具有导致国民反腐意识进一步钝化和刑法反腐功能进一步衰退的风险。反腐必须坚守法治理性,倚重刑法反腐已走到尽头,国家反腐刑事政策的法治转型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贿赂罪 司法解释 感知适应 刑法功能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设立模式的解读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荣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34-38,共5页
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模式既是一个立法论问题,也是刑法解释论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犯罪成立模式说"对传统刑法"犯罪既遂模式说"的批判并不成立,"犯罪既遂模式说"不仅在解释论上具有可行性,也符合我国... 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模式既是一个立法论问题,也是刑法解释论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犯罪成立模式说"对传统刑法"犯罪既遂模式说"的批判并不成立,"犯罪既遂模式说"不仅在解释论上具有可行性,也符合我国刑法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分则 立法模式 犯罪既遂模式 犯罪成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轻罪立法的法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荣功 刘寅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世界多数国家的刑法都重视轻罪立法。在积极主义刑法观影响下,近年来我国轻罪立法成为重要的规范现象。轻罪立法具有积极意义,但有必要统筹考虑刑法轻缓与重刑主义、立法谦抑与司法谦抑、程序正义与司法成本、辩护权利与犯罪标签几对范... 世界多数国家的刑法都重视轻罪立法。在积极主义刑法观影响下,近年来我国轻罪立法成为重要的规范现象。轻罪立法具有积极意义,但有必要统筹考虑刑法轻缓与重刑主义、立法谦抑与司法谦抑、程序正义与司法成本、辩护权利与犯罪标签几对范畴及其关系。危险驾驶罪是我国轻罪立法的典型,其司法困境值得重视和反思。我国轻罪立法应充分考虑我国的本土实际,中西方轻罪立法的制度根基与出发点不尽一致,所基于的司法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的社会现实情况决定了不宜积极推进轻罪立法。我国应继续坚持违法与犯罪相区分的二元制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立法 犯罪化 刑法谦抑 二元制裁体系 危险驾驶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放风”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刑事责任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荣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在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上,由于学者们对共犯的理论基础持不同认识,主观主义共犯论者和客观主义共犯论者对共同犯罪中放风行为的法律性质可谓见仁见智。本文评析了大陆法系国家和有关地区的相关学说,立足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和刑法的规定... 在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上,由于学者们对共犯的理论基础持不同认识,主观主义共犯论者和客观主义共犯论者对共同犯罪中放风行为的法律性质可谓见仁见智。本文评析了大陆法系国家和有关地区的相关学说,立足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和刑法的规定,详细地阐述了共同犯罪中放风行为的法律性质和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风”行为 法律性质 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 犯罪构成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若干重点问题的理解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荣功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6期73-87,共15页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此前会议纪要的规定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和完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打击重点,注重打击效果。代购毒品的认定要处理好其与贩卖毒品的关系,既要避免贩卖毒...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此前会议纪要的规定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和完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打击重点,注重打击效果。代购毒品的认定要处理好其与贩卖毒品的关系,既要避免贩卖毒品罪的不当扩大化认定,又要防止犯罪分子以代购毒品逃避惩罚。要注意科学区分麻精药品、药品和毒品的界限,确保行为准确定性。毒品犯罪死刑适用要重视区别行为人特点、行为性质和情节等,严格审慎地决定适用。纪要否定犯意引诱的合法性,注意准确认定“本无犯意的人”的含义。未成年人不应构成毒品犯罪的再犯。要科学、全面地理解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含义,确保纪要的妥当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昆明会议纪要》 刑事政策 刑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荣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实行行为是对法益侵害具有现实危险的行为。在间接正犯的场合,利用行为无法形成对法益侵害的现实危险,在本质上犯罪的预备行为,只有被利用者开始实施行为时,法益侵害的危险才能定型、才具有紧迫性,才能将其评价为犯罪的实行行为。
关键词 间接正犯 实行行为 预备行为 法益侵害的现实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产罪法益新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荣功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财产罪法益是财产罪的基础问题之一。张明楷教授关于财产罪法益的解释在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很大影响,但其存在明显缺陷。财产罪的法益有必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对第三人而言,刑法原则上保护财产的占有,其中,既包括合法占有(占有权)... 财产罪法益是财产罪的基础问题之一。张明楷教授关于财产罪法益的解释在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很大影响,但其存在明显缺陷。财产罪的法益有必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对第三人而言,刑法原则上保护财产的占有,其中,既包括合法占有(占有权),也包括非法占有(占有事实);在非法占有的场合,所有权者或其他本权者针对非法占有者恢复权利的行为,原则上不存在财产罪保护的法益;在所有权者转移其他本权者合法占有的场合,是否存在财产罪的法益,需要具体分析其他本权的性质和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罪 法益 所有权 其他本权 占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限制与废除的主要障碍与对策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荣功 《法治研究》 2013年第6期26-32,共7页
毒品犯罪不属于刑法中的最严重罪行,不应当设置死刑规定,已为联合国人权公约明确肯定。我国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实施以来,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被空前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限制和废除是未来我国刑法发展的方向,但拘于严峻的毒品犯罪和... 毒品犯罪不属于刑法中的最严重罪行,不应当设置死刑规定,已为联合国人权公约明确肯定。我国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实施以来,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被空前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限制和废除是未来我国刑法发展的方向,但拘于严峻的毒品犯罪和滥用形势、国民对毒品及其危害的"非理性、妖魔化"的认识,以及重刑主义的传统,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和废除之路,障碍重重。为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进一步限制与废除,我们有必要从观念上明确毒品犯罪不应当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的罪行";要科学看待毒品犯罪生成机理及死刑对毒品犯罪预防的有限性;要坚持以司法改革为中心,从司法上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与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死刑 毒品泛滥 障碍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贿受贿罪的惩治策略:实践问题与最新立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荣功 《党内法规研究》 2023年第4期11-1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刑法对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处罚采取区别对待的立场,具有现实合理性。重视“受贿行贿一起查”从根本上是由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刑法对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处罚采取区别对待的立场,具有现实合理性。重视“受贿行贿一起查”从根本上是由行贿受贿罪的构造决定的,但“受贿行贿一起查”不能简单理解为“受贿行贿同等罚”。近年来刑法立法整体上呈现出加大惩治行贿犯罪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也明显体现出该特征,值得肯定。当前,应继续保留“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行贿犯罪的构成要件,单位行贿罪与行贿罪的刑罚保持一定的差异性仍然是必要、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犯罪 行贿罪 《草案》 行贿受贿 现实合理性 受贿罪 惩治策略 区别对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案例教学”到“案卷教学”--武汉大学法学院刑事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荣功 李少波 赵正武 《法学教育研究》 2020年第4期91-106,共16页
顺应新时代法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致力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尝试从“案例教学”到“案卷教学”的升级,即致力于探索从传统的一人讲授向教学合伙人团队授课的转型;从过去静态讲授知识点向动态整体把握真实案卷的转型;从过去单纯... 顺应新时代法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致力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尝试从“案例教学”到“案卷教学”的升级,即致力于探索从传统的一人讲授向教学合伙人团队授课的转型;从过去静态讲授知识点向动态整体把握真实案卷的转型;从过去单纯讲授刑法知识向刑事一体化的转型;从过去由教师主导课堂向学生主导课堂的转型。三年的实践证明改革着实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卷教学 案例教学 法学课程改革 刑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证罪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荣功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5期38-41,共4页
在我国刑法中,伪证罪侵犯的客体应该是国家司法机关刑事诉讼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虚假”是违反证人的记忆并且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陈述。在伪证罪主体认定中,共同被告能否互为证人,应当以共同被告人之间是否存在实体上的共犯关系区别... 在我国刑法中,伪证罪侵犯的客体应该是国家司法机关刑事诉讼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虚假”是违反证人的记忆并且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陈述。在伪证罪主体认定中,共同被告能否互为证人,应当以共同被告人之间是否存在实体上的共犯关系区别对待。另外,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鉴定人不包括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证罪 犯罪客体 虚假 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