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MRI影像学征象和血清学指标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1
作者 马晓玲 高宛军 +3 位作者 何维恒 陈俊 戴志军 陈大治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1-1507,共7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增强MRI影像学征象和血清学指标与微血管侵犯(MVI)的关系,旨在术前预测MVI,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采用“7点”基线取材法获取病理组织,通...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增强MRI影像学征象和血清学指标与微血管侵犯(MVI)的关系,旨在术前预测MVI,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采用“7点”基线取材法获取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VI,将患者划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两位放射科医师回顾患者术前MRI增强图像,独立评估MRI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究H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血清学指标和MRI影像学特征与MVI关系。结果:84例患者中,34例(40.5%)为MVI阳性,50例(59.5%)为MVI阴性。MVI阳性患者的Ki-67标记指数更高(P=0.027),甲胎蛋白(AFP)水平更高(P=0.001),肿瘤长轴直径更大(P<0.001),短轴直径更大(P<0.001),更易出现动脉期瘤内强化小动脉(P=0.013)、瘤周强化(P=0.002)、瘤周无或不完整强化包膜(P=0.039)、延迟期不光滑的肿瘤边界(P=0.001)和微静脉侵犯双特征预测因子(TTPVI)(P<0.001)。两位放射科医师评估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AFP、肿瘤长轴直径和TTPVI是与MVI独立相关的因素。联合三个特征诊断MVI的曲线下面积达到0.864(95%CI:0.767~0.881),敏感度为75.8%,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85.7%。结论:AFP、肿瘤长轴直径和TTPVI是预测MVI的独立因素,联合患者血清学特征和MRI肿瘤影像学特征对HCC患者的MVI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潜力为HCC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成人回盲部肠套叠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维恒 饶慧敏 +1 位作者 吴金花 梁玉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49-750,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成人回盲部肠套叠的螺旋CT征像及病因,提高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5例成人回盲部肠套叠的CT征象与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5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或腹部压痛等症状,55例患者均行C... 目的探讨和分析成人回盲部肠套叠的螺旋CT征像及病因,提高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5例成人回盲部肠套叠的CT征象与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5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或腹部压痛等症状,55例患者均行CT诊断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CT主要征象有不规则形状的肿块、双肠管征(同心圆征)、套叠尾部彗星尾征、套入部伴肠系膜脂肪及血管影等直接征象及不全梗阻、腹水、淋巴结肿大等间接征象。术后病理检查:恶性病变33例,分别为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纤维母细胞瘤;良性病变21例,依次为阑尾炎、管状腺瘤、脂肪瘤、植物性粪石、结肠息肉、结核粘连。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CT是术前主要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肠套叠 MSCT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核磁共振(MRI)诊断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立涛 张鲁宁 +2 位作者 饶慧敏 何维恒 张晓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眼眶肌锥内肿瘤的影像表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和分析收集2012年至2016年来我院就诊经手术及病理12例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MR表现。结果共发现眼眶肌锥内肿瘤12个,左眼7例、右眼5例。海绵状血管瘤6... 目的:探讨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眼眶肌锥内肿瘤的影像表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和分析收集2012年至2016年来我院就诊经手术及病理12例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MR表现。结果共发现眼眶肌锥内肿瘤12个,左眼7例、右眼5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神经鞘膜瘤4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CT:类圆形占位病变,CT值大于50Hu,可见明显强化。肿瘤压迫可致眶内正常结构的移位,病史较长者可有一致性眶腔扩大。眶尖可见球后脂肪残留,即"眶尖空虚征";MR肿瘤的空间位置、形态及强化特点同CT表现,肿瘤信号在T1WI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为中等偏高信号;眶尖可见球后脂肪残留。视神经鞘脑膜瘤4例,CT:视神经呈管状或楔形增粗,密度增高。如果肿瘤沿视神经鞘膜生长,表现为视神经边缘密度增高,而实质部分密度较低,形成典型的"双轨征"影像特征。也有的病例表现为视神经密度的普遍增高,甚至形成钙化。发生于眶尖者可见眶尖部楔形密度增高。MR:肿瘤形态位置同CT,T1WI为中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可强化,MRI清晰显示肿瘤经视神经管、眶上裂、眶下裂颅内蔓延情况。视神经胶质瘤2例,视神经呈梭形、管状或球状增粗,边缘清楚,增强后增粗的视神经呈轻度至明显强化,无"双轨征"表现,肿瘤在MR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MSCT利于显示病变的空间位置以及相邻结构的继发改变。MR即可以显示病变的空间位置、病变蔓延情况,也可以通过显示信号强度提示病变的内部结构。结论:MSCT及MR能清晰显示眼眶肌锥内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于眼眶肌锥内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术前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肌锥内肿瘤 MSCT 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R-V联合70 kV个性化轴扫在小儿肺炎CT扫描中的可行性探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丁婕 何维恒 +4 位作者 杨利莉 曹永佩 王泽润 高永斌 哈若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475-478,共4页
目的:对儿童个性化宽体轴扫、70 k V联合ASi R-V迭代重建CT扫描图像质量、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超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138例患儿(1月~10岁),根据Revolution CT轴扫探测器固定宽度分为4组:组1(8 cm):57例;组2(12 cm):32例;组3(1... 目的:对儿童个性化宽体轴扫、70 k V联合ASi R-V迭代重建CT扫描图像质量、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超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138例患儿(1月~10岁),根据Revolution CT轴扫探测器固定宽度分为4组:组1(8 cm):57例;组2(12 cm):32例;组3(14 cm):26例;组4(16 cm):23例。管电压为70 k V,前置ASi R-V 60%,自动管电流,噪声指数为8。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评分,以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当不一致时,取平均分作为评分结果。记录每组患儿CTDIvol和DLP,测量CT值及噪声(SD),计算信噪比(SNR)、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两名医师主观评分图像质量一致性较好,无统计学差异(Kappa=0.703,P=0.118)。4组图像质量得分(4.50±0.51)、(4.67±0.58)、(4.38±0.66)、(4.50±0.58),SNR(3.21±0.60)、(3.96±0.59)、(2.98±0.71)、(3.26±0.61)。4组间的CTDIvol(0.71±0.11)m Gy、(0.74±0.06)m Gy、(0.80±0.07)m Gy、(0.86±0.04)m Gy;DLP(5.89±0.79)m Gy·cm、(7.88±0.92)m Gy·cm、(10.70±1.02)m Gy·cm、(11.72±0.97)m Gy·cm;SD值(14.62±1.46)HU、(14.31±3.57)HU、(14.78±2.13)HU、(14.46±1.49)HU,ED(0.23±0.03)m Sv、(0.24±0.03)m Sv、(0.26±0.05)m Sv、(0.21±0.02)m Sv。结论 :个性化宽体轴扫、70 k V联合ASi R-V超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可以明确肺炎诊断,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信噪比,同时利于重症肺炎患儿复查治疗,是一种可行的CT扫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饶慧敏 卢林 +2 位作者 余跃忠 张立涛 何维恒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所选85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共有105处肋骨骨折,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71.4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所选85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共有105处肋骨骨折,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71.4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符合率为99.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快捷、简单、实用,图像更加清晰,尤其在重叠较多的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多参数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饶慧敏 梁玉玉 +1 位作者 何维恒 哈若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T分期、N分期、肠壁外血管侵犯、环周切缘)评估的准确性,为直肠癌术前准确评估、精准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T分期、N分期、肠壁外血管侵犯、环周切缘)评估的准确性,为直肠癌术前准确评估、精准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资料,MRI评估肿瘤下缘距肛门的距离,肿瘤的大小,侵及范围,直肠系膜、腹膜返折,肿瘤周边血管等结构是否受累,评估T分期、N分期、EMVI、CRM的情况,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80例患者中,MRI对肿瘤及周围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能够显示肛提肌、直肠系膜、直肠系膜筋膜、腹膜返折、瘤周血管等结构;对T分期的评估,MRI正确分期71例,总准确性为88.8%(71/80);MRI错误分期9例,包括过低分期5例,过高分期4例。MRI和病理对T分期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02(P<0.05),显示二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一致性。对N分期的评估,MRI正确分期65例,N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1.25%(65/80),7例过高分期,8例过低分期。CRM正确判定其中的77例,2例CRM(-)术前误认为CRM(+),1例CRM(+)术前误认为CRM(-),MRI对CRM判定的准确度为96.25%。EMVI正确判定其中70例,有6例EMVI(-)术前误认为EMVI(+),有4例EMVI(+)术前误认为(-),MRI判定的准确度为87.5%(70/80)。结论 3.0T多参数MRI能够清晰显示直肠壁各层、肛提肌、直肠系膜、直肠系膜筋膜、腹膜返折、瘤周脉管等结构,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性较高,能够为直肠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 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术前精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R-V迭代重建超低剂量胸部CT在体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艳红 王瑞 +5 位作者 张晓文 何维恒 杨利莉 汪芳 曹永佩 哈若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714-716,共3页
目的评价ASiR-V迭代重建技术对体检患者胸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胸部CT体检者随机分为2组,即低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利用Revolution CT进行胸部CT检查,常规剂量组管电压为100kV,图像重建采用... 目的评价ASiR-V迭代重建技术对体检患者胸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胸部CT体检者随机分为2组,即低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利用Revolution CT进行胸部CT检查,常规剂量组管电压为100kV,图像重建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BP);低剂量组管电压为80 k V,图像重建采用60%ASiR-V迭代重建。2组管电流均采用自动毫安秒(10~500 mA),比较2组图像噪声、主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2组图像主动脉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图像背部肌肉噪声较常规剂量组图像噪声略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辐射剂量分别为(2.84±0.39)mSv、(0.77±0.1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辐射剂量降低72.89%。结论利用ASiR-V迭代重建技术,不仅可以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在体检患者的胸部CT检查中,利用ASiR-V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亚毫希伏胸部CT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R-V迭代重建 胸部图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测量眼眶不同部位脂肪体积在TAO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焦华杰 于芝 +3 位作者 王琰娟 朱蓉蓉 何维恒 饶慧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09-411,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MRI测量眼眶不同部位脂肪体积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诊断中的价值,寻找诊断最适临界值,为TAO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发TAO患者47例为研究组,依据CAS评分分为活动组31例及非活动组16例,另选取30例为正常对照组。通过Philip... 目的探讨MRI测量眼眶不同部位脂肪体积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诊断中的价值,寻找诊断最适临界值,为TAO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发TAO患者47例为研究组,依据CAS评分分为活动组31例及非活动组16例,另选取30例为正常对照组。通过Philips公司3.0 T磁共振扫描仪对眼眶进行扫描,测量眼球的突出值、眶前脂肪体积、眶内脂肪体积及眼眶脂肪总体积等指标,分析不同部位脂肪体积与患者突眼度及C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寻找诊断最适临界值。结果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非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眶前脂肪体积、眶内脂肪体积及眼眶脂肪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患者眶前脂肪体积、眶内脂肪体积及眼眶脂肪总体积与患者突眼度、CAS临床评分指标间存在相关性。经ROC曲线分析眶前脂肪体积、眶内脂肪体积、眼眶脂肪总体积在TAO诊断中的临界值分别为3.18、13.26、15.65,敏感度分别为89.4%、87.2%、95.7%,特异度分别为95.5%、96.8%、96.8%。结论 TAO患者眶前脂肪体积、眶内脂肪体积及眼眶脂肪总体积与患者突眼度、CAS临床评分指标间存在相关性,MRI测量眼眶不同部位脂肪体积在甲亢性眼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参照区域模型DCE-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东波 何维恒 +2 位作者 朱蓉蓉 黄宁 哈若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2-966,共5页
目的探讨线性参照区域模型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其他方式确诊的32例(32个病灶)乳腺癌和30例(30个病灶)良性病变患者;以良性病变组对侧正常腺体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3.0 T磁共振定... 目的探讨线性参照区域模型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其他方式确诊的32例(32个病灶)乳腺癌和30例(30个病灶)良性病变患者;以良性病变组对侧正常腺体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3.0 T磁共振定量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测量病灶LRRM模型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绘制良恶性病变组K^(trans)、K_(ep)值的ROC曲线,并寻找两者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界值。结果正常腺体组、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的K^(trans)值分别为(0.224±0.136)min^(-1)、(0.539±0.242)min^(-1)、(1.371±0.709)min^(-1);K_(ep)值分别为(0.115±0.052)min^(-1)、(0.313±0.149)min^(-1)、(0.851±0.425)min^(-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腺体组、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的Ve值分别为0.186±0.096、0.240±0.175、0.212±0.140;多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良恶性病变间K^(trans)值及K_(ep)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及0.936;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786 min^(-1)及0.410 min^(-1);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1.3%及93.8%,特异性分别为80.0%及83.3%。结论 LRRM模型DCE-MRI所测得K^(trans)、K_(ep)值稳定;K^(trans)、K_(ep)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着较高的价值。LRRM模型DCE-MRI是一种有效的定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线性参照区域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