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中毒幼鼠血铅、锌、铜、铁、钙水平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瑞芳 张艳 +3 位作者 杨艳旭 李晓娟 程远 李东亮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936-937,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铅中毒幼鼠血铅、锌、铜、铁、钙水平变化。方法选取健康21 d断乳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蒸馏水为对照组,余3组分别为10、20、40 mg/kg醋酸铅染毒组,按10 mL/kg灌胃染毒,1次/d,连续染毒46 d后摘眼球采血,用BS... 目的探讨慢性铅中毒幼鼠血铅、锌、铜、铁、钙水平变化。方法选取健康21 d断乳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蒸馏水为对照组,余3组分别为10、20、40 mg/kg醋酸铅染毒组,按10 mL/kg灌胃染毒,1次/d,连续染毒46 d后摘眼球采血,用BS微量元素分析仪对血铅、锌、铜、铁水平进行测定,血浆钙用Dimension-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随着给铅水平的增加,小鼠血铅和铜均升高,而锌下降,铅中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血铅、锌、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而全血铁和血浆钙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铅中毒可引起血锌下降和血铜升高,锌可能具有拮抗铅的毒性作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2所高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何瑞芳 杨艳旭 +3 位作者 张利彬 贾喜玲 李东亮 包巍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6-597,600,共3页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乡市某科技学院和某医学院一~三年级共105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科技学院男生吸烟率(19.8%)显著高于医学院男生吸烟率(13.6%...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乡市某科技学院和某医学院一~三年级共105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科技学院男生吸烟率(19.8%)显著高于医学院男生吸烟率(13.6%)。在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方面,医学院学生的综合知晓率高于科技学院学生。结论部分大学生对吸烟与健康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吸烟现象较普遍。在大学生中尽早、积极地开展戒烟活动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对比研究 知识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醋酸铅所致小鼠血中金属元素变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瑞芳 李新娟 +4 位作者 魏林郁 李东亮 陈燕 黄晶 李建凯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58-459,共2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铅中毒小鼠血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观察组各12只,对照组每日给予蒸馏水(10 ml.kg-1)灌胃;模型组每日1次给予醋酸铅溶液(浓度为6 g.L-1)60 mg.kg-1灌胃;观察组先...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铅中毒小鼠血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观察组各12只,对照组每日给予蒸馏水(10 ml.kg-1)灌胃;模型组每日1次给予醋酸铅溶液(浓度为6 g.L-1)60 mg.kg-1灌胃;观察组先给予醋酸铅溶液(用法同模型组),1 h后给予维生素C溶液(浓度为8 g.L-1)80 mg.kg-1,连续灌胃8 d后采血,用BS微量元素分析仪测定全血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全血铅、铜、锌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铅、锌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全血铜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观察组相比全血铅、铜、锌的含量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全血铁和血浆钙的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醋酸铅中毒可引起血锌下降和血铜升高,维生素C可使醋酸铅中毒时血锌下降程度及血铜升高程度减轻,维生素C可能具有拮抗铅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醋酸铅 铅巾毒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左右侧肱动脉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何瑞芳 董献红 +3 位作者 周素凤 李东亮 张合喜 张明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 :调查大学生左右侧肱动脉压有无差异 ,为大学生体检及临床血压测量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得本校 98、99年级本科学生共 40 8人 ,其中男 2 2 0人 ,女 188人。用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GB30 5 3-93汞柱台式血压计 ,按标... 目的 :调查大学生左右侧肱动脉压有无差异 ,为大学生体检及临床血压测量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得本校 98、99年级本科学生共 40 8人 ,其中男 2 2 0人 ,女 188人。用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GB30 5 3-93汞柱台式血压计 ,按标准方法固定专人测量左右侧肱动脉血压。结果 :将测得的左右侧肱动脉血压的数值通过χ2 检验、t检验和配对资料t检验 ,其P值均大于 0 0 5。结论 :左右侧肱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血压 对比分析 左侧肱动脉 右侧肱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中毒对生长发育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瑞芳 张艳 +3 位作者 杨艳旭 张利彬 李东亮 杜爱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量铅中毒对生长发育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0/11在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实验室。选取21d健康断乳的昆明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蒸馏水阴性对照组,10mg/kg染铅组、20mg/kg染铅组... 目的:观察不同量铅中毒对生长发育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0/11在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实验室。选取21d健康断乳的昆明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蒸馏水阴性对照组,10mg/kg染铅组、20mg/kg染铅组、40mg/kg染铅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每天8:00~17:00对小鼠采用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训练及测试,第1天训练从离台阶较近的出口处有1个盲端处开始,不用的盲端用挡板挡住,第2,3,4天的训练加长路程,均从离台阶较远的出口处有3个盲端处开始,若在120s内找不到台阶,则将小鼠引导到台阶上并保持10s,每只小鼠每天训练2次,以第2次训练成绩为准。4d训练结束后,10mg/kg染铅组、20mg/kg染铅组、40mg/kg染铅组小鼠分别予以1g/L,2g/L,4g/L醋酸铅10mL/kg灌胃,1次/d,连续33d,造成慢性铅中毒。在染毒7d后,进行为期4d的第一次水迷宫测试,测试点与训练时相同;此后一边继续染毒一边测试,连续染毒18d后行第2次测试,连续染毒29d后行第3次测试,此时小鼠鼠龄58d,已基本发育成熟。结果:实验中动物无死亡、丢失情况。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小鼠水迷宫训练4d后,各组之间各点测试成绩(错误次数和反应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第1次水迷宫测试,40mg/kg染铅组小鼠在第1天反应时间与第4天的错误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第2次水迷宫测试,40mg/kg染铅组第1天的反应时间、第2天的错误次数与第3,4天的错误次数和反应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而10mg/kg染铅组、20mg/kg染铅组的测试成绩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第3次水迷宫测试,40mg/kg染铅组第3天错误次数与第1,2,4天的错误次数和反应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而10mg/kg染铅组、20mg/kg染铅组的测试成绩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随着给铅浓度的增加以及给铅时间的延长,小鼠到达终点发生的错误次数和所需时间均增加。铅对未成熟脑损害可发生在较低的暴露水平,对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逆性。铅中毒可损害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记忆 铅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午睡情况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瑞芳 杨艳旭 +4 位作者 李新娟 王保英 孔磊 李东亮 包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43-45,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午睡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06-11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乡医学院二年级住校大学生602名用自行设计的午睡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午睡习惯(经常、有时、很少)、午睡对下午及晚上学习的影响(有明显... 目的:了解大学生午睡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06-11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乡医学院二年级住校大学生602名用自行设计的午睡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午睡习惯(经常、有时、很少)、午睡对下午及晚上学习的影响(有明显帮助、有帮助、无帮助)、午睡的原因(晚上睡眠不足、担心下午及晚上学习效率不高、中午有午睡时间)、对取消午睡的态度(不同意、同意、无所谓)、午睡习惯形成的时间(小学、中学、大学)、季节对午睡的影响(夏季、冬季、春秋季节)、午睡对夜间睡眠的影响(有影响、无影响、无所谓)等。该学校学生早上出操,作息制度为:夏季午休3h,其他季节均为2.5h。结果:发放问卷602份,删除填写不规范者,获回答合格问卷596份,有效率为99.0%。①经常午睡者占调查总人数的88.6%(528/596),有时午睡者占8.2%(49/596),很少午睡者占3.2%(19/596)。②午睡对提高下午及晚上学习效率有明显帮助者占调查总人数的53.5%(319/596),有帮助者占38.8%(231/596),无帮助者占7.7%(46/596)。③午睡的原因主要是晚上睡眠不足,占48.5%(289/596)、其次是不午睡则下午和晚上学习效率不高,占46.1(275/596)。④76.8%的同学不同意取消午睡,同意者仅占3.7%(22/596)。⑤午睡习惯的形成主要始于中学,占66.6%(397/596),小学和大学形成午睡习惯者分别占20.3%(121/596)和13.1%(78/596)。⑥夏季午睡的同学占96.1%,冬季午睡的人数相对少一些,占81.4%(485/596),春秋季节午睡的人数居两者之间,占89.3%(532/596)。⑦认为午睡对夜间睡眠无影响的同学占80.7%(481/596),认为午睡对夜间睡眠有影响的同学占12.8%(76/596),对午睡影响夜间睡眠表示无所谓的同学占6.5%(39/596)。结论:午睡现象在大学生中极为普遍,午睡有助于提高下午及晚上的学习效率,午睡也许是一种生理需要,但更是一种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午睡 学习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吸烟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何瑞芳 张利彬 +3 位作者 贺丹 李新娟 王宝英 程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6-127,共2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吸烟现状,为开展大学生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得本院一至三年级525名大学生,其中男生316名,女生209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25名医学生中男性吸烟率为13.6%,女生为1.9%。95%以上的医学...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吸烟现状,为开展大学生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得本院一至三年级525名大学生,其中男生316名,女生209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25名医学生中男性吸烟率为13.6%,女生为1.9%。95%以上的医学生认为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结论医学生吸烟依赖性较低,部分医学生对吸烟与健康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有必要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以控制吸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学生 医科 卫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构造环境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瑞芳 安三元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本文研究了北秦岭及华北地台南缘火山岩约500件岩石化学、120件微量元素和135件稀土元素样品数据。熊耳群、大红口组火山岩属B类的地壳混染型,为大陆裂谷环境;宽坪群、秦岭群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属A类的幔源型,为海槽环境;二郎坪群、丹凤... 本文研究了北秦岭及华北地台南缘火山岩约500件岩石化学、120件微量元素和135件稀土元素样品数据。熊耳群、大红口组火山岩属B类的地壳混染型,为大陆裂谷环境;宽坪群、秦岭群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属A类的幔源型,为海槽环境;二郎坪群、丹凤群细碧角斑岩建造属C+A、C类的壳幔混合型,为海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建造 地球化学 岩浆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生理教学经验 提高生理教学质量 被引量:7
9
作者 何瑞芳 董献红 +1 位作者 周素风 李东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生理教学 医学教育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渗复合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燕春 何瑞芳 +3 位作者 张斌 王欣 许春玲 高凯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0,共13页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针对离子注渗复合表面改性技术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还缺少对其进行系统介绍的研究报道。首先,对离子渗技术(离子渗氮、离子渗碳和离子渗硫)、离子注入技术(氮离子注入、碳离子注入和金属离子注入)和离...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针对离子注渗复合表面改性技术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还缺少对其进行系统介绍的研究报道。首先,对离子渗技术(离子渗氮、离子渗碳和离子渗硫)、离子注入技术(氮离子注入、碳离子注入和金属离子注入)和离子注渗复合技术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上述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最后,针对目前离子注渗复合技术的不足之处,从改善硬件设备、强化作用机理、系统研究复合处理工艺和促进其工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解决,提出要充分利用注渗和镀膜技术复合的优势来实现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推动多相复合强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工业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失效 离子渗技术 离子注入技术 离子注渗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进境美国苜蓿草中检出4种漆斑菌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瑞芳 王卫芳 +2 位作者 温庆秋 于璇 姜子德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作者从广东口岸进境的美国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中检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查氏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禾谷漆斑菌(Myrothecium gramineum)。在我国,至今尚未有... 本文作者从广东口岸进境的美国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中检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查氏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禾谷漆斑菌(Myrothecium gramineum)。在我国,至今尚未有上述4种漆斑菌在苜蓿草的发生危害的记录。本文对上述4种漆斑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以期为口岸对进境苜蓿草漆斑菌的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真菌 分类 露湿漆斑菌 疣孢漆斑菌 查氏漆斑菌 禾谷漆斑菌
原文传递
秦岭造山带火山岩组合构造环境观点集锦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瑞芳 李英 +1 位作者 张泽军 段联合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6-28,共3页
有关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的观点异彩纷呈。不同学者用不同大地构造体系和地质思维方法,基于不同侧面的地质事实,对各火山岩共生组合形成时的构造环境,进行了诸多推测,并建立了相应的造山模式。笔者集多年研究与文献之积累,现将诸构造环... 有关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的观点异彩纷呈。不同学者用不同大地构造体系和地质思维方法,基于不同侧面的地质事实,对各火山岩共生组合形成时的构造环境,进行了诸多推测,并建立了相应的造山模式。笔者集多年研究与文献之积累,现将诸构造环境观点按类别整理列出,以飨地学同仁。理解、归类不当和遗漏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 火山岩建造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群变质深度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瑞芳 安三元 +1 位作者 杨家喜 林学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1年第2期97-103,共7页
秦岭群由西经中到东区,变质程度、温度、压力趋于增加,变质深度分别对应于上、中和下地壳。秦岭群是由华北地台南缘盆地,从晚太古宙到早元古宙,自东往西逐步拉张发展形成的。
关键词 黑云母 石榴石 变质深度 秦岭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美国苜蓿草携带的真菌种类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瑞芳 王卫芳 +1 位作者 吴翠萍 于璇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明确美国苜蓿草携带的真菌有害生物种类并为评估其风险奠定基础,从广东和江苏口岸进境的美国苜蓿草中挑拣出茎杆上有明显褐色至黑色斑点的可疑病害样品635份,经分离培养,获得菌株1382株。经鉴定,共有真菌37属52种,其中鞭毛菌1种,接合... 为明确美国苜蓿草携带的真菌有害生物种类并为评估其风险奠定基础,从广东和江苏口岸进境的美国苜蓿草中挑拣出茎杆上有明显褐色至黑色斑点的可疑病害样品635份,经分离培养,获得菌株1382株。经鉴定,共有真菌37属52种,其中鞭毛菌1种,接合菌1种,子囊菌3种,担子菌1种,半知菌4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苜蓿草 真菌种类 鉴定
原文传递
儿童常用蜡笔中可溶性铅、镉的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瑞芳 范文秀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5年第12期55-57,共3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儿童常用蜡笔中可溶性铅、镉的含量。铅在0.05~10.00μg·mL^(-1)之间,镉在0.02~4.00μg·mL^(-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RSD≤4.13%。回收率在93.7%~104.5%之间,测定快速简便,结果...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儿童常用蜡笔中可溶性铅、镉的含量。铅在0.05~10.00μg·mL^(-1)之间,镉在0.02~4.00μg·mL^(-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RSD≤4.13%。回收率在93.7%~104.5%之间,测定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蜡笔中可溶性铅、镉含量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笔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成因新观点——壳幔双层混合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瑞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12-214,共3页
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经研究,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存在C和A(或A1、A2)类地球化学趋势,这些趋势代表不同的岩浆演化系列。北秦岭早古生代二郎坪群和丹凤群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C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共... 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经研究,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存在C和A(或A1、A2)类地球化学趋势,这些趋势代表不同的岩浆演化系列。北秦岭早古生代二郎坪群和丹凤群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C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共生组合,A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扬子地台北缘中、晚元古宙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1±A2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其中A1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A2类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祁连早古生代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1±A2±C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A1、A2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及碱性玄武岩浆系列。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的共同特点为:(1)呈近东西向的线形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角斑岩浆系列 热动力状态 壳幔双层混合体系 地幔岩石圈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玄武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瑞芳 安三元 《陕西地质》 1990年第A01期29-36,共8页
北秦岭大陆造山带随时代由早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玄武岩的Ti、Zr、Zr/La、Zr/Y值逐渐降低,壳幔物质混合趋于加强。本区不存在现代板块构造体系,而具有多旋回海槽(盆)的活动形式。
关键词 碱性玄武岩 北秦岭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丹凤群 宽坪群 早古生代 板块构造体系 大陆造山带 秦岭群 活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与华北地台南缘火山岩地球化学、成因及其壳幔演化、构造环境特征
18
作者 何瑞芳 安三元 +1 位作者 段联合 张泽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69-271,共3页
豫陕境内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邻接地带,由北往南有火山岩华北地台南缘的熊耳群(180—1400Ma)和大红口组(734—507Ma),北秦岭的宽坪群(1410—884Ma),二郎坪群及其相当地层草滩沟群、斜峪关群、云架山群,丹矾窑群、大河群(550—450Ma),秦岭... 豫陕境内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邻接地带,由北往南有火山岩华北地台南缘的熊耳群(180—1400Ma)和大红口组(734—507Ma),北秦岭的宽坪群(1410—884Ma),二郎坪群及其相当地层草滩沟群、斜峪关群、云架山群,丹矾窑群、大河群(550—450Ma),秦岭群(2226—1800Ma)与丹凤群(448—402Ma)。按多旋回观点,秦岭群归早元古代旋回,熊耳群、宽坪群、大红口组归中、晚元古代旋回,二郎坪群、丹凤群属早古生代旋回,火山活动具有从中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由北往南迁移的特征。不同的火山岩共生组合或建造所具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不同的岩浆成因类型、壳幔环境和成矿作用。壳幔环境包括地壳类型、地幔能量状态和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南缘 北秦岭 壳幔 构造环境 地壳类型 火山岩建造 宽坪群 多旋回 晚元古代 火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瑞芳 安三元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7-13,共7页
北秦岭存在A、B、C三类火山岩系列,对应着幔源型、壳幔混染型和壳幔混合型成因类型。火山岩系列和成因类型的系统变化,反映了多旋回壳幔物质迁移特证。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 化学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美国苜蓿草中值得关注的真菌帚状刺壳霉
20
作者 何瑞芳 王卫芳 +4 位作者 何日荣 于璇 冯黎霞 魏霜 赵立荣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5,共5页
从进境美国苜蓿干草中发现带有褐色至黑色斑点的苜蓿草茎杆,经保湿培养,在病部表面形成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黑色,孔口边缘着生刚毛。分生孢子透明,光滑,单细胞,近圆柱形至卵圆形。在PDA上,菌落初为黄褐色,后转为橄榄绿色,气... 从进境美国苜蓿干草中发现带有褐色至黑色斑点的苜蓿草茎杆,经保湿培养,在病部表面形成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黑色,孔口边缘着生刚毛。分生孢子透明,光滑,单细胞,近圆柱形至卵圆形。在PDA上,菌落初为黄褐色,后转为橄榄绿色,气生菌丝体稀疏,边缘不规则,表面呈绒状,有褶皱,背面呈橄榄绿色。培养5 d后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器。培养过程中有厚垣孢子产生和微循环产孢现象,菌丝束浅棕色。Blast分析表明,从分离物基因组中扩增到的ITS基因与Gen Bank中已知的帚状刺壳霉(Chaetopyrena penicillata(Fuckel)Hhn.1918)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达99%~100%,基于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物与帚状刺壳霉(C.penicillata)聚在同一簇。综合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及ITS序列分析,将分离物鉴定为帚状刺壳霉(Chaetopyrena penicillata(Fuckel)Hhn.1918),此为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迄今为止,除伊朗和南非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尚未有该病菌在苜蓿草上发生为害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 帚状刺壳霉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