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岗巴拉山土壤细菌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伊凡 王俊伟 +2 位作者 陈永豪 何柄枚 拉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722,共11页
高原山地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研究高原山地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山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以西藏岗巴拉山作为研究对象,运用Illumina MiSeq... 高原山地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研究高原山地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山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以西藏岗巴拉山作为研究对象,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精细样方尺度分析了岗巴拉山沿海拔梯度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岗巴拉山土壤细菌共包含36门125纲307目477科838属1878种,将12个海拔带分为高中低3组(低海拔从3800—4100 m、中海拔从4200—4500 m、高海拔从4600—4900 m),中海拔总分类操作单元(OTU)数最多,特有OTU数最少,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单峰趋势,但其特异性随海拔呈U型分布格局。岗巴拉山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是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等,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小,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高海拔最高,Chao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趋势。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低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内也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DA)表明海拔、pH、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pH、总氮、总磷和有机碳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曼特尔检验表明pH和海拔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素。岗巴拉山土壤细菌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单调下降趋势,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变化特征的关键环境因子,总氮、总磷和有机碳也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巴拉山 土壤细菌 多样性 海拔 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岗巴拉山南坡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资源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柄枚 王俊伟 +2 位作者 陈永豪 李伊凡 拉琼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2年第1期32-39,共8页
高山区是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山地植物区系和资源特征对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查阅标本及阅读相关文献等方法,对岗巴拉山南坡种子植物区系特点、植物的生活型... 高山区是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山地植物区系和资源特征对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查阅标本及阅读相关文献等方法,对岗巴拉山南坡种子植物区系特点、植物的生活型以及资源植物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岗巴拉山南坡种子植物共计148种,隶属95属35科;研究区科的组成中菊科为优势科;属的组成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属出现,单种属最多,共计69属,69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2.63%和46.62%。植物区系结果表明,科的分布区系类型以世界广布型为主;属的分布区系类型上温带性质的分布型占绝对优势。研究区种子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资源植物可分为12个类型,其中以药用植物为主,共计80种62属26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植物区系 植物资源型 岗巴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雄县阿热湿地种子植物组成及其地理区系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柄枚 陈永豪 +3 位作者 次仁郭郭 罗布央宗 吴月娇 拉多 《西藏科技》 2020年第1期11-14,33,共5页
以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阿热湿地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该湿地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热湿地共记录了129种种子植物,隶属32科,85属,分别占西藏种子植物科、属和种总数的15. 38%、6. 63%... 以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阿热湿地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该湿地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热湿地共记录了129种种子植物,隶属32科,85属,分别占西藏种子植物科、属和种总数的15. 38%、6. 63%、2. 03%.该湿地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中,菊科、莎草科、豆科为优势科;中型属和单种属是组成本区种子植物的主体。该湿地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广布的科占优势,占本区总科数的75. 00%;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北温带和世界广布的属占优势,分别占本区总属数的35. 29%和22.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阿热湿地 种子植物 分布区系 科属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大学校园维管植物多样性构成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俊伟 明升平 +3 位作者 陈永豪 李伊凡 何柄枚 拉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为了解西藏大学校园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植物入侵情况,对校内植物资源进行拉网式的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校园内维管植物共有68科207属298种,包括蕨类植物3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5属6种、被子植物62科198属288种;校园内共有栽培植物74种和野... 为了解西藏大学校园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植物入侵情况,对校内植物资源进行拉网式的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校园内维管植物共有68科207属298种,包括蕨类植物3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5属6种、被子植物62科198属288种;校园内共有栽培植物74种和野生植物224种,分别包含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8种和66种、178种和46种;校园内共调查记录到40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33种为野生自然入侵,有7种为园林绿化引入,含入侵植物最多的科为菊科(Asteraceae)和豆科(Fabaceae)。总体来说,西藏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外来入侵植物繁多,为了突出地域特色及更好地发挥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建议加强土著园林植物的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物 植物多样性 外来植物 物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资源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达文彦 拉多 +1 位作者 何柄枚 古桑群宗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0年第3期46-54,共9页
文章以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地点,采用样方法,结合室内分析,对本区域12个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和资源类型进行分析。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相对丰富,共计录种子植物216种,隶属119属、47科。研究区域... 文章以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地点,采用样方法,结合室内分析,对本区域12个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和资源类型进行分析。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相对丰富,共计录种子植物216种,隶属119属、47科。研究区域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中单种科和小型科为种子植物科的主体,而中型科和大型科为优势科。在属的组成上单种属为组成种子植物属的主体,小型属为优势属。研究区域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种子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科的地理分布区系类型以世界广布为主,其次为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属的分布区类型上温带性质的分布区类型占据绝对优势。研究区域沼泽湿地种子植物可分为10个资源类型,其中药用植物为主要资源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沼泽湿地 拉萨河中下游 区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乃朗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达文彦 李石胜 +6 位作者 古桑群宗 温晓迪 何柄枚 罗布央宗 陈菁菁 吴姣姣 拉多 《西藏科技》 2020年第8期9-15,共7页
为了研究西藏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乃朗湿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乃朗湿地共记录到植物61种41属18科;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为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的分布类型主要组成;Shannon指数和水温与p... 为了研究西藏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乃朗湿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乃朗湿地共记录到植物61种41属18科;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为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的分布类型主要组成;Shannon指数和水温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水解性氮呈显著正相关;Simpson指数和水解性氮呈显著正相关;Pielou指数与环境因子无关;植物的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水温、pH、总磷之间有相关性;依据水分梯度将乃朗湿地植物划分为旱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和沼生植物群落;含水量、盐度、水温、pH、总磷和速效磷是影响乃朗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地理成分 环境因子 高寒沼泽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入侵植物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分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永豪 王俊伟 +2 位作者 何柄枚 李伊凡 拉琼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3期22-31,共10页
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为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曾作为药用植物引入中国,但由于长期缺乏规范性的管控措施,目前在中国各地均有扩散分布,被划分为入侵植物类,近年来在西藏地区人类干扰较大的生境中均发现其分布。入侵植物的遗... 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为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曾作为药用植物引入中国,但由于长期缺乏规范性的管控措施,目前在中国各地均有扩散分布,被划分为入侵植物类,近年来在西藏地区人类干扰较大的生境中均发现其分布。入侵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与其入侵适应性机制有直接关联,掌握入侵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是了解其潜在适应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该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法对分布于西藏不同地区的曼陀罗1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188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2828,基因流Nm为1.5640。AMOVA分析表明,曼陀罗种群遗传变异大部分来源于种群内部,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1380(F_(st)<0.25),表明种群间遗传分化不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曼陀罗种群没有表现出空间上的绝对地域性特征;Mantel检验结果表明,曼陀罗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曼陀罗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降雨量对曼陀罗遗传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曼陀罗的入侵扩散可能与自然扩散无关,而与人为有意或无意的多次引入有关。控制人为传播,并在曼陀罗开花授粉和果实成熟前对其进行拔除处理可能是目前防控曼陀罗入侵扩散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入侵植物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