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象街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19年第2期2-2,共1页
白象街位于重庆的下半城,是清代和民国时期重要的商务、商业街区,也是重庆最早的富人区之一。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辟为通商口岸。白象街靠近官府,濒临太平门水码头和城市干道,许多洋行、银行、海关报关行、保险... 白象街位于重庆的下半城,是清代和民国时期重要的商务、商业街区,也是重庆最早的富人区之一。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辟为通商口岸。白象街靠近官府,濒临太平门水码头和城市干道,许多洋行、银行、海关报关行、保险公司、轮船公司、运输公司以及火柴、洋碱、煤油、电灯等公司在此设立。据当时统计,白象街仅轮船公司就有二十来家。白象街是报刊业集中之地。包括:1897年10月创办的《渝报》,1921年2月创办的《新蜀报》,1939年2月创办的《新蜀夜报》,1941年4月创办的《全民周报》,1945年4月创办的《世风周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船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中华大学旧址
2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武昌中华大学旧址位于南岸区下浩米市街29号,清代,这里是湖广移民修建的禹王宫。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商白理洋行在禹王宫设有仓库。1939年春,武昌中华大学西迁重庆,利用禹王宫前殿和正殿继续办学,禹王宫后殿为内迁的两湖中学校址,两湖... 武昌中华大学旧址位于南岸区下浩米市街29号,清代,这里是湖广移民修建的禹王宫。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商白理洋行在禹王宫设有仓库。1939年春,武昌中华大学西迁重庆,利用禹王宫前殿和正殿继续办学,禹王宫后殿为内迁的两湖中学校址,两湖同乡会会址也设在此。为解决校舍拥挤,中华大学在禹王宫后面的山坡上修建了四幢三层高的教舍楼,同年修建了大礼堂。抗战后期,为配合盟军作战,中华大学不少学生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从事翻译工作。1946年9月,中华大学回迁武昌,1952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学 抗日前线 应征入伍 禹王宫 同乡会 南岸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抗战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
3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位于南岸区马鞍山56号,房屋建造于1923年。此房系亚细亚洋行大班、二班的别墅兼办公所用。抗战时期,英国大使馆曾驻于此。亚细亚火油公司为英资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在天津、青岛、汉口、广州、重庆等城市设有分公司。... 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位于南岸区马鞍山56号,房屋建造于1923年。此房系亚细亚洋行大班、二班的别墅兼办公所用。抗战时期,英国大使馆曾驻于此。亚细亚火油公司为英资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在天津、青岛、汉口、广州、重庆等城市设有分公司。公司主要经营煤油、汽油、柴油、机油、鱼烛等,尤以壳牌汽油质量为佳,拥有“渝光”“滇光”“黔光”“安澜”四艘运油专轮。1942年,滇缅公路落入日寇之手,亚细亚公司货源受阻,被迫停止业务。抗战胜利后,经营逐步正常。1950年,重庆市政府接管亚细亚公司唐家沱油库。1951年4月,亚细亚公司的存货和设备被重庆市石油公司全部征购。亚细亚公司旧址现为南岸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造 滇缅公路 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胜利后 汽油质量 亚细亚公司 南岸区 亚细亚火油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蜀报》旧址
4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3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新蜀报》于1921年2月1日在重庆创刊出版,社址位于渝中区白象街115号。报社聘陈愚生为社长,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办刊宗旨。1922年,《新蜀报》聘请从法国归来的周钦岳担任主笔。1923年至1926年,陈毅在《新蜀报》发表过不少评... 《新蜀报》于1921年2月1日在重庆创刊出版,社址位于渝中区白象街115号。报社聘陈愚生为社长,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办刊宗旨。1922年,《新蜀报》聘请从法国归来的周钦岳担任主笔。1923年至1926年,陈毅在《新蜀报》发表过不少评论时事的文章。1924年6月,萧楚女任《新蜀报》主笔,宣传反帝反封建进步思想。另一主笔漆南薰由日本留学回国后,写下大量立场鲜明、观点犀利的社论。大革命时期,《新蜀报》被誉为“四川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刊宗旨 反帝反封建 大革命时期 新蜀报 萧楚女 渝中区 陈愚生 漆南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子石老街
5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弹子石老街积淀着重庆的开埠历史、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历史和抗战历史,具有浓郁的山地建筑风貌特色。20世纪90年代,弹子石老街被确定为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2008年,弹子石老街被列入南岸区危旧房改造区域。从2008年9月开始,南岸区政府... 弹子石老街积淀着重庆的开埠历史、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历史和抗战历史,具有浓郁的山地建筑风貌特色。20世纪90年代,弹子石老街被确定为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2008年,弹子石老街被列入南岸区危旧房改造区域。从2008年9月开始,南岸区政府对该片区弹子石正街、弹兴巷、操坝子等17条街巷实施拆迁。拆迁消息传出后,留恋弹子石老街的人们纷纷前来寻访,摄影爱好者用镜头留下对弹子石老街永恒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风貌特色 山地建筑 弹子石 南岸区 危旧房改造 老街 拆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市巷
6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0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水市巷位于渝中区。1927年前后,此处因形成挑水卖的巷子而得名,与和平路二巷(原吴师爷巷)、存心堂巷、骡马店街相连。水市巷巷道长约200米,由于地形高差较大,巷内梯道和堡坎较多,房屋结构较为简陋,其中也有几座有钱人家修建的院落。水市... 水市巷位于渝中区。1927年前后,此处因形成挑水卖的巷子而得名,与和平路二巷(原吴师爷巷)、存心堂巷、骡马店街相连。水市巷巷道长约200米,由于地形高差较大,巷内梯道和堡坎较多,房屋结构较为简陋,其中也有几座有钱人家修建的院落。水市巷10号公馆旧址原为国民党某军官公馆,建于民国时期。建筑为两楼一底,砖木结构,歇山顶,屋檐下有雕花撑拱,砖柱之间为拱形开敞式廊道,每层设转角走廊,走廊装有雕花木栏杆。内辟小院坝,外建高大青砖围墙,墙上开拱形门,墙帽用砖作装饰造型。建筑设计精巧,布局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木结构 房屋结构 装饰造型 建筑设计 有钱人家 开敞式 歇山顶 渝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冠井
7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0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道冠井是一条小巷子,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五一路中段靠邹容路,通大梁子(今新华路),与自力巷(老地名叫总土地)相邻。相传清末有一道人在此处水井取水时,道冠落入井中,由此得名。清代也称"道冠境"。道冠井有不少深宅大院,保留至今... 道冠井是一条小巷子,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五一路中段靠邹容路,通大梁子(今新华路),与自力巷(老地名叫总土地)相邻。相传清末有一道人在此处水井取水时,道冠落入井中,由此得名。清代也称"道冠境"。道冠井有不少深宅大院,保留至今的有道冠井9号大院。大院朝门用很细的水磨石装饰,表面施以斧剁工艺。院内有15米见方的院坝,分布了四栋建于民国时期的楼房。楼房均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每栋造型各具特色。其中编号为2栋的房屋极富特色,墙面上开有西式拱形门、拱形窗,墙顶做有优美的弧形线条和图纹。该建筑群于2008年被列入渝中区文物保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渝中区 墙顶 水磨石 深宅大院 砖木结构建筑 五一路 新华路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码头
8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老码头位于南岸区,东靠建业岗,南连新码头,西临龙门浩码头,北接枣子湾。老码头设立较早,曾为龙门浩与对岸望龙门之间的一个渡口。重庆开埠后,英商企业立德乐洋行以"永租"方式在龙门浩修建码头、仓库和厂房。1904年,立德乐洋... 老码头位于南岸区,东靠建业岗,南连新码头,西临龙门浩码头,北接枣子湾。老码头设立较早,曾为龙门浩与对岸望龙门之间的一个渡口。重庆开埠后,英商企业立德乐洋行以"永租"方式在龙门浩修建码头、仓库和厂房。1904年,立德乐洋行将码头、仓库等转让给英商企业隆茂洋行经营。1926年,隆茂洋行又将龙门浩的产权及业务转交给太古洋行。太古洋行将隆茂码头改建为自己的专用码头,为区别于原有老码头,称此码头为新码头。老码头曾改名"上游坡",1972年恢复原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洋行 专用码头 上游坡 龙门浩 南岸区 仓库 重庆开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家湾
9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1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周家湾属南岸区龙门浩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下龙门浩,地形东高西低,街巷房屋沿长江边向山坡层层垒叠延伸。清代,因有周姓湖广移民在此落户而得名。龙门浩是南岸重要的水陆码头和通川南各地的要津。重庆开埠时期和民国时期,龙门浩地区集... 周家湾属南岸区龙门浩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下龙门浩,地形东高西低,街巷房屋沿长江边向山坡层层垒叠延伸。清代,因有周姓湖广移民在此落户而得名。龙门浩是南岸重要的水陆码头和通川南各地的要津。重庆开埠时期和民国时期,龙门浩地区集中了大量洋行、公司、银行。1915年成立的英商卜内门洋行位于周家湾63号。1938年,西南实用艺术职业学校迁至周家湾继续办学。抗战时期,不少使领馆、机关、学校和工厂设在龙门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浩 街道办事处 周家 南岸区 重庆开埠 洋行 艺术职业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子石正街
10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1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弹子石正街位于重庆长江南岸,清光绪时期逐步形成,1936年被命名为弹子石街,1981年河街并入其中,统称弹子石正街。弹子石因长江边的三块岩石上顶着一巨石,形似"弹子"而得名。亦有传说为大禹治水时的"诞子石"。重庆... 弹子石正街位于重庆长江南岸,清光绪时期逐步形成,1936年被命名为弹子石街,1981年河街并入其中,统称弹子石正街。弹子石因长江边的三块岩石上顶着一巨石,形似"弹子"而得名。亦有传说为大禹治水时的"诞子石"。重庆开埠后,外国商人在弹子石建立了许多公司,如日本高桥洋行、瑞士德昌洋行、法国吉利洋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商人 大禹治水 弹子石 长江南岸 洋行 重庆开埠 正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池街
11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厚池街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原名浩池街,因此处有一大水池而得名。1941年,浩池街、金马寺街、泰乾街合并改为厚慈街。1972年,厚慈街又改名厚池街。厚池街一端接凤凰台,一端接守备街和响水桥。守备街东面与花街子相连。厚池街上还有一条小... 厚池街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原名浩池街,因此处有一大水池而得名。1941年,浩池街、金马寺街、泰乾街合并改为厚慈街。1972年,厚慈街又改名厚池街。厚池街一端接凤凰台,一端接守备街和响水桥。守备街东面与花街子相连。厚池街上还有一条小支巷叫寮叶巷,该巷地名至今犹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四川省委秘书处设在寮叶巷2号,于1931年3月遭到破坏。旧时厚池街上有各种杂货店、食店、菜店、肉店,商业繁荣、人气兴旺。至今,厚池街和守备街、花街子一带仍是繁华热闹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渝中区 中共四川省委 繁华热闹 商业繁荣 凤凰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金马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去的家园
12
作者 何智亚(文/) 《重庆建筑》 2021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朝天门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历史上因有码头而逐步形成街区。古时朝天门为地方官员恭迎皇上圣旨和钦差大臣之地,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2月,重庆商埠督办公署决定拆除朝天门城门和左右城墙各一段,以整修扩建朝... 朝天门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历史上因有码头而逐步形成街区。古时朝天门为地方官员恭迎皇上圣旨和钦差大臣之地,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2月,重庆商埠督办公署决定拆除朝天门城门和左右城墙各一段,以整修扩建朝天门码头(今四码头)和嘉陵码头(今三码头)。直至20世纪90年代,朝天门老城墙尚余部分段落,城墙上面是原港航监督站。1998年修建朝天门广场后,城墙全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门 钦差大臣 城墙 商埠 圣旨 嘉陵江 码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县衙门
13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巴县衙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望龙门,因有巴县署设于此街而得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之后,此处为巴县知县衙[]驻地。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巴县衙门一度被废弃,部分房屋拆除后被开辟为街道。
关键词 明洪武 重庆市渝中区 清朝灭亡 辛亥革命 衙门 县衙 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望楼
14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1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了望楼位于南岸区,是临近弹子石正街的一条小街巷。乾隆十年(1745年),为防范匪盗,在该地最高处修建瞭望楼。因"瞭"与"了"字相通,为简便,故得名"了望楼"。了望楼早已消失,但了望楼的街名留存至今。街巷房... 了望楼位于南岸区,是临近弹子石正街的一条小街巷。乾隆十年(1745年),为防范匪盗,在该地最高处修建瞭望楼。因"瞭"与"了"字相通,为简便,故得名"了望楼"。了望楼早已消失,但了望楼的街名留存至今。街巷房屋各具特色,既有简陋的穿斗竹壁房,又有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还有民国时期银行修建的宿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了望楼又修建了不少砖房。了望楼街巷布局随意自如、灵活多变,邻里间充满浓浓的人情味。一直到拆迁前,还有不少原住民居住在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岸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弹子石 原住民 灵活多变 人情味 街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邮政局巷
15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邮政局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太平门顺城街的一条支巷,与普安堂巷相连,靠近太平门。清末此处建有邮政局,1938年国民政府邮政局在此营业,故此得名。清代修建的山西会馆位于邮政局巷22号。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反省院设于原山西会馆内。重庆... 邮政局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太平门顺城街的一条支巷,与普安堂巷相连,靠近太平门。清末此处建有邮政局,1938年国民政府邮政局在此营业,故此得名。清代修建的山西会馆位于邮政局巷22号。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反省院设于原山西会馆内。重庆解放初期,反省院七栋房屋被西南民政部接收。1954年,西南转业建设委员会重庆接送委员会将此处房屋作为接待站,用于接送过往重庆的复员军人和荣誉军人,后交由重庆市民政局使用。1959年至1961年,此处作为盲流人员收容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渝中区 山西会馆 收容所 邮政局 顺城街 国民政府 反省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果巷
16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0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善果巷位于渝中区十八梯东侧,下与月台坝、储奇门大巷子连接,上与黄土坡相通。清末,居民为方便过往行人,自发凑钱买油点灯,以善有善报得名善果街,后改为善果巷。过去,善果巷左侧上行三十步阶梯"大观平"的崖壁上刻有十余尊菩萨... 善果巷位于渝中区十八梯东侧,下与月台坝、储奇门大巷子连接,上与黄土坡相通。清末,居民为方便过往行人,自发凑钱买油点灯,以善有善报得名善果街,后改为善果巷。过去,善果巷左侧上行三十步阶梯"大观平"的崖壁上刻有十余尊菩萨像,得名观音岩。善果巷的街巷大致保留了原有空间格局和肌理。巷子里有不少石梯和堡坎,地面全是青石板。狭窄的巷子,保留着一些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墙壁风化剥蚀。善果巷35号是十八梯保存较为完整的开埠时期风格建筑,为旧时重庆一户五世同堂人家的四合院民居院落。如今,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正在加紧建设,老重庆的记忆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木结构 风化剥蚀 善果 老房子 观音岩 渝中区 菩萨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通寺
17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0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元通寺地处渝中区望龙门和太平门之间,毗临长江。清代称元通寺街,系因此处靠江边有一座元通寺而得名。1982年将元宝街并入改为现名。过去还有一条街叫元通后街,位于元通寺与白象街之间,后并入元通寺。元通寺邻近望龙门缆车下站,江边过... 元通寺地处渝中区望龙门和太平门之间,毗临长江。清代称元通寺街,系因此处靠江边有一座元通寺而得名。1982年将元宝街并入改为现名。过去还有一条街叫元通后街,位于元通寺与白象街之间,后并入元通寺。元通寺邻近望龙门缆车下站,江边过去是民生码头和到南岸龙门浩的轮渡码头,向上通白象街。元通寺坡度大、石梯陡、堡坎多,旧时不少吊脚楼建在老堡坎和古城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渡码头 吊脚楼 龙门浩 白象 元宝街 堡坎 渝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龙巷
18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19年第3期2-2,共1页
清光绪年间,来龙巷与柴家巷(今邹容路下段)交界处有一座旌表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廷试第二名(亦称榜眼)刘春的牌坊,上面雕刻有两条龙和'来龙进宝'四字,来龙巷因此得名。重庆城较早的书院设于来龙巷。1893年,重庆知府王遵文在... 清光绪年间,来龙巷与柴家巷(今邹容路下段)交界处有一座旌表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廷试第二名(亦称榜眼)刘春的牌坊,上面雕刻有两条龙和'来龙进宝'四字,来龙巷因此得名。重庆城较早的书院设于来龙巷。1893年,重庆知府王遵文在来龙巷建立渝郡书院。1897年,东川书院分置致用书院,1901年,致用书院又分出算学书院(亦称经学书院),设于来龙巷。1906年,重庆知府高增爵在来龙巷创办了重庆最早的高等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堂(1916年并入四川省立法政专门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廷试 专门 牌坊 知府 重庆 书院 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路
19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19年第4期2-2,共1页
民生路原地名叫武库街、米亭子、杂粮市、杨家什字、售珠市、方家什字、劝工局街。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为纪念孙中山三民主义而更名民生路。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英国驻渝领事馆正式成立,馆址设于方家什字麦家院,后迁南岸瓦厂... 民生路原地名叫武库街、米亭子、杂粮市、杨家什字、售珠市、方家什字、劝工局街。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为纪念孙中山三民主义而更名民生路。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英国驻渝领事馆正式成立,馆址设于方家什字麦家院,后迁南岸瓦厂湾,1900年迁领事巷。旧时不少有钱人在民生路修建公馆府邸,至今在民生路中段的99号、101号、107号、105号等处,还保存了一些民国时期的青砖楼房和四合院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局 民生路 馆址 方家 珠市 什字 武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撑花街
20
作者 何智亚(文/) 《红岩春秋》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撑花街是江北城主要街道之一,街长200多米。清末民初,此街住户多以制伞业为生,四川方言将伞叫“撑花”,故此得名。撑花街西接武库巷,东连书院街,北临江北公园,南邻文庙街。撑花街临江北公园有一段高石墙和条石护栏,黄葛树从石墙缝穴里长... 撑花街是江北城主要街道之一,街长200多米。清末民初,此街住户多以制伞业为生,四川方言将伞叫“撑花”,故此得名。撑花街西接武库巷,东连书院街,北临江北公园,南邻文庙街。撑花街临江北公园有一段高石墙和条石护栏,黄葛树从石墙缝穴里长出,树冠巨大、枝叶繁茂,形成独特景观。1913年至1939年,江北县政府设在撑花街。县政府出口为衙门口。衙门口是全城中心,道路四通八达。衙门口设有考棚,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衙门口 清道光 四川方言 石墙 清末民初 文庙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