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与西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21
1
作者 何景熙 王文川 马红莉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3期25-34,共10页
本文在充分肯定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指出西藏经济增长模式仍未实现由外生—粗放型向内生—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文中研究的定量分析表明,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人”而不在“物”,即西藏人口,特别是... 本文在充分肯定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指出西藏经济增长模式仍未实现由外生—粗放型向内生—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文中研究的定量分析表明,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人”而不在“物”,即西藏人口,特别是劳动力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制约了经济内生效益的提高,其中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基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低是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基础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提出对策思考是:1.加大基础教育类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其投资结构,将乡村基础教育投资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西藏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重点;2.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建设,使西藏极为分散的人口适度集中,从而取得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经济增长方式 人力资本 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就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被引量:32
2
作者 何景熙 何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10,共8页
本文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对1978年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系统转型过程中,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升级与人口城市化趋势之间的关联性作实证性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系统内存在产业结构变动→就业结构变动→城市化率的变动的单向因果关... 本文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对1978年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系统转型过程中,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升级与人口城市化趋势之间的关联性作实证性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系统内存在产业结构变动→就业结构变动→城市化率的变动的单向因果关系。进一步以城市化率、一二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为系统内生变量所作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对城市化有较强的短期驱动力,其中,第三产业就业变动的驱动最为强劲;但从长期看,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对城市化驱动力逐渐弱化,即按既有的结构变动模式将很难对城市化产生更强劲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果之政策含义是:①惟有通过新的产业-就业结构升级才能对城市化产生更大的驱动力;②欲实现新的结构升级须着力解决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过大的问题;③通过全方位的经济和社会改革破解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方能进一步缩小结构偏离度,推动未来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城市化 VE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人口转变中的“人口红利”问题探讨——从人口发展态势看西藏的机遇与挑战(上)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景熙 李艾琳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文章以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未来30年西藏自治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作了预测。基于预测数据的分析显示.近年来随着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西藏正处在人口快速转变之中。本研究表明,2010~2030年间西藏将会出现劳动力... 文章以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未来30年西藏自治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作了预测。基于预测数据的分析显示.近年来随着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西藏正处在人口快速转变之中。本研究表明,2010~2030年间西藏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最大、社会总负担比最轻的“人口红利”期。为此,西藏需以新的改革、发展思路迅速提高人口.特别是农牧区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人口向人力资源的转化。作者针对西藏当前教育性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是:(1)通过人口的适度集中,提高西藏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2)面对未来25年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对西藏各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校布局、经费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配置作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育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人口转变 人口红利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环境下尺寸链方程组自动生成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景熙 张根保 赵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在军工产品特别是自动化武器的设计中尺寸链计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 ,减少错误并实现尺寸链计算全过程的计算机化 ,将矢量推算法引入到方程组的生成中。利用已有CAD装配图拆分小图中直接提取尺寸信息 ,通过尺寸矢... 在军工产品特别是自动化武器的设计中尺寸链计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 ,减少错误并实现尺寸链计算全过程的计算机化 ,将矢量推算法引入到方程组的生成中。利用已有CAD装配图拆分小图中直接提取尺寸信息 ,通过尺寸矢量推算算法自动生成方程组 ,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装配图拆分小图 ,能大大的减轻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 方程组 自动生成算法 尺寸链 装配图拆分小图 自动化武器 设计 矢量推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人口变动态势的预测及其含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景熙 李晓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本文以“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人口发展方程”的流动人口预测部分作了修正,从而构建大城市人口态势综合预测模型,并对成都市2005~2030年包括流动—迁移人口在内的总人口及其结构变动作了预测。本预测结果的一般性政策含义是,在维... 本文以“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人口发展方程”的流动人口预测部分作了修正,从而构建大城市人口态势综合预测模型,并对成都市2005~2030年包括流动—迁移人口在内的总人口及其结构变动作了预测。本预测结果的一般性政策含义是,在维持现行低生育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内缩,人口结构全面深度老化的趋势不因人口流迁而改变。为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态势 预测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集聚与西藏教育的发展——西藏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6
作者 何景熙 马红莉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32,共4页
教育发展滞后,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严重滞后是制约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低是西藏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的对策是,其一,确立“以人为本”的西藏改革和发展战略,加大以基础教育投入,特别是乡村义... 教育发展滞后,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严重滞后是制约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低是西藏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的对策是,其一,确立“以人为本”的西藏改革和发展战略,加大以基础教育投入,特别是乡村义务教育投资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其二,通过超常规的人口城镇化实现的人口集聚以获取教育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教育 人口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流断源”:寻求充分就业的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理论与模型 被引量:32
7
作者 何景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2,共10页
本文依据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经验事实 ,对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的乡—城迁移模型作出反思与拓展 ,从而构建了寻求充分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开流断源”理论模型。据此 。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非农化 中国 农业劳动力 就业 劳动力转移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地农民中特殊群体非正规就业问题实证研究——以成都市郊两镇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何景熙 卢阳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7年第3期39-48,8,共11页
通过对成都市郊弥牟镇和大弯镇的特殊群体——大龄、文化程度低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选择问题的实证案例及其理论分析,揭示了非正规就业是大龄、文化程度低失地农民人力资本合理的再配置形式;城市政府现行相关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导致非正... 通过对成都市郊弥牟镇和大弯镇的特殊群体——大龄、文化程度低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选择问题的实证案例及其理论分析,揭示了非正规就业是大龄、文化程度低失地农民人力资本合理的再配置形式;城市政府现行相关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导致非正规就业制度成本上升,无助于这一群体生计的可持续性。城市政府应积极看待非正规就业的正面功能,以新的制度安排促进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弱势群体创造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公平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非正规就业 制度成本 可持续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人口转变中的“人口红利”问题探讨——从人口发展态势看西藏的机遇与挑战(下)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景熙 李艾琳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98-102,共5页
文章以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未来30年西藏自治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作了预测。基于预测数据的分析显示,近年来随着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西藏正处在人口快速转变之中。本研究表明,2010~2030年间西藏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 文章以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未来30年西藏自治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作了预测。基于预测数据的分析显示,近年来随着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西藏正处在人口快速转变之中。本研究表明,2010~2030年间西藏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最大、社会总负担比最轻的“人口红利”期。为此,西藏需以新的改革、发展思路迅速提高人口,特别是农牧区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人口向人力资源的转化。文章针对西藏当前教育性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是:(1)通过人口的适度集中,提高西藏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2)面对未来25年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对西藏各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校布局、经费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配置作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育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人口转变 人口红利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的统一计量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景熙 李晓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7-10,共4页
文章认为确定严格的、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就业标准,不仅是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就业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须重视的基础性问题。文章在对国内外就业和失业定义和计量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提... 文章认为确定严格的、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就业标准,不仅是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就业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须重视的基础性问题。文章在对国内外就业和失业定义和计量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了以法定劳动力年工时为核心内容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定义与计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就业 不充分就业 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发展极”影响下的非农就业空间:绵阳市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景熙 吴强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借鉴法国经济学家F 鲁佩的“发展极”理论并通过对西部“电子城”———绵阳市城乡的实证调查 ,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人口城市化的有效道路。绵阳市的经验事实表明 ,由长期“刺激性投资”建立起来的“刺激性产业” ... 本文借鉴法国经济学家F 鲁佩的“发展极”理论并通过对西部“电子城”———绵阳市城乡的实证调查 ,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人口城市化的有效道路。绵阳市的经验事实表明 ,由长期“刺激性投资”建立起来的“刺激性产业” ,即电子通讯制造业能够吸引周边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 ,从而导致城市非农产业和就业不断扩张的“发展极”。西部城市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发展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板 非农就业 空间 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发展:中国城市化的导向选择——基于社会系统进化原理的解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何景熙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72,共9页
包容乃是城市社会整合的核心,包容性发展的目标是在有序的城市化中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以包容性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化应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应当尊重城市化的社会系统内生的运行规律,逐步减少乃至完全消除主导... 包容乃是城市社会整合的核心,包容性发展的目标是在有序的城市化中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以包容性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化应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应当尊重城市化的社会系统内生的运行规律,逐步减少乃至完全消除主导城市化过程的"人治"色彩,以法治原则处理城市化中经济、政治、法律之间不协调和系统失衡问题;应当通过全方位改革,打破行政权力对城市化过程的垄断,彻底消除不利于包容性发展的一切排斥性规章制度,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市贫困阶层享有事实上的平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城市化 社会系统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世纪西藏改革与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兼论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演化的途径与对策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景熙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30,共8页
新世纪西藏自治区的改革与发展将面临现代化问题与后现代化问题的双重挑战。故西藏应对未来发展模式作审慎的思考与合理选择。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主导性因素。西藏未来的发展应当继续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在... 新世纪西藏自治区的改革与发展将面临现代化问题与后现代化问题的双重挑战。故西藏应对未来发展模式作审慎的思考与合理选择。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主导性因素。西藏未来的发展应当继续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在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公共卫生等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农牧区 ,以及通过制度改革 ,在农牧区开辟若干定居点 ,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 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农”问题与中国农村人口“开流断源”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景熙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66,7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村人口 农民 农业 农村 人口问题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化,人力资本投资与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建议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景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44,共6页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环境、资源、人力资本存量、传统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的限制,只能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贫困与落后,最终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当前应实施以产业生态化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教育这一增...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环境、资源、人力资本存量、传统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的限制,只能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贫困与落后,最终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当前应实施以产业生态化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教育这一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超级产业”,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产业生态化 人力资本投资 地区可持续发展 剩余劳动力 人力资本存量 结构调整 大生态系统 超级产业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二维装配尺寸链分析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景熙 肖迪 王灿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1,共3页
针对复杂二维装配尺寸链分析计算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对计算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关键词 装配尺寸链 封闭环 增减性 计算机辅助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1990年全国主要藏区民族人口行业、职业、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景熙 王建敏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在业人口 人口产业结构 人口比例 藏族人口 变动分析 汉族人口 人口普查资料 第三产业 民族人口 专业技术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就业计量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景熙 李晓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2,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上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城镇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而我国沿袭至今的劳动就业统计制度突出的缺陷是将三部分人——在农村从事纯农的农民,在城镇从事非农工作但户口在农村的农民工,游移于乡城间"亦工亦农"的农村... 改革开放30年来,上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城镇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而我国沿袭至今的劳动就业统计制度突出的缺陷是将三部分人——在农村从事纯农的农民,在城镇从事非农工作但户口在农村的农民工,游移于乡城间"亦工亦农"的农村劳动力——排除于劳动统计计量之外。不解决这部分劳动力就业的统计计量的问题,则很难准确回答"中国的失业率究竟有多高?"。为此,确定严格的、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就业标准,从而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就业市场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游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就业岗位、就业时间不固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失业不充分的计量问题。作者在对国内外就业和失业定义和计量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价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了以法定劳动力年工时为核心的劳动力流动性就业的调查和计量方法,并通过调查案例证实了它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统筹 就业 不充分就业 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西部开发,缩小区域差距,也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景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48,共4页
加快西部开发,缩小区域差距,也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何景熙一“发展才是硬道理”。用加快西部的发展来解决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问题,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但是,西部的发展应当选择怎样的模式或道路,才能从根本上加快发展的步伐,最终... 加快西部开发,缩小区域差距,也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何景熙一“发展才是硬道理”。用加快西部的发展来解决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问题,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但是,西部的发展应当选择怎样的模式或道路,才能从根本上加快发展的步伐,最终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呢?在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开发 区域可持续发展 缩小区域差距 西部可持续发展 突进发展 生态环境 发展模式 东西差距 西部地区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生育“三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微观运行层次——“三结合”的理论基础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景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47,共4页
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三结合”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特征和内涵上的一致性与差异,并指出“三结合”是宏观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社区—家庭—个人这一微观层次上的运行方式;同时也论述了“三结合”工作特有的运行机制和规律。作者还... 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三结合”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特征和内涵上的一致性与差异,并指出“三结合”是宏观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社区—家庭—个人这一微观层次上的运行方式;同时也论述了“三结合”工作特有的运行机制和规律。作者还就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指导下,如何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三结合” 可持续 农村社区 微观运行 理论基础 理论与实践 微观层次 以人为中心 四川省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