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地区爬行动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晓瑞 王紫江 吴金亮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昆明地区共有爬行动物42种,隶3目10科27属。区系特点:(1)物种很丰富──占云南省爬行类27.81%,占中国10.19%,超过16省区;(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共39种,占92.86%;(3)西南区种类很多... 昆明地区共有爬行动物42种,隶3目10科27属。区系特点:(1)物种很丰富──占云南省爬行类27.81%,占中国10.19%,超过16省区;(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共39种,占92.86%;(3)西南区种类很多──有22种,占东洋界种数56.41%;(4)特有种较多──昆明特有种3种,云南特有种4种,中国特有15种,占35.71%;(5)模式产地种类多──模式产地在昆明的9种,在云南的11种,在中国的24种,占57.14%。数量状况:优势种有半叶跳虎及八线腹链蛇2种,占4.76%;普通种9种,占21.43%;稀有种31种,占7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区系组成 特点 数量状况 云南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晓瑞 周希琴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3期161-169,共9页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动物区系 地理区划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晓瑞 王紫江 吴金亮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昆明地区共有 2 1种两栖动物 ,隶 2目 8科 12属。区系特点是 :物种多样性很丰富 ,多于我国 9个省区 ;东洋界种类有 2 0种占绝对优势 ,没有古北界种类 ,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 1种 ;明显具西南区的特色有 16种 ,特有种多 ,呈贡蝾螈及滇螈... 昆明地区共有 2 1种两栖动物 ,隶 2目 8科 12属。区系特点是 :物种多样性很丰富 ,多于我国 9个省区 ;东洋界种类有 2 0种占绝对优势 ,没有古北界种类 ,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 1种 ;明显具西南区的特色有 16种 ,特有种多 ,呈贡蝾螈及滇螈是昆明特有种 ,也是云南特有种 ,另有滇蛙等 12种为中国特有种 ;模式产地为昆明的种类多 ,有 7种 ;姬蛙科属种多 ,共 3属 4种。该文阐述了昆明为模式产地的种类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动物保护 云南 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菲氏叶猴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晓瑞 杨德华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2年第S01期349-354,共6页
关于我国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的报道很少,仅Allen(1938)、谭邦杰(1955)、寿振黄(1962)、高耀亭等(1962)和陆长坤等(1965)有较简的叙述。 1960年4月至1968年8月,我们先后多次在云南南部、西南部对菲氏叶猴的栖居环境、生活习性... 关于我国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的报道很少,仅Allen(1938)、谭邦杰(1955)、寿振黄(1962)、高耀亭等(1962)和陆长坤等(1965)有较简的叙述。 1960年4月至1968年8月,我们先后多次在云南南部、西南部对菲氏叶猴的栖居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作过较深入的调查和标本采集,最近对它的形态作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氏叶猴 寿振黄 云南南部 生物学 标本采集 生活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地区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晓瑞 王忠泽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3期123-126,共4页
漫湾电站水库地区有爬行动物46种,隶属3目10科37属。特点是:(1)特种多样性很丰富,为中国扑行类种娄11.89%,为云南的30.46%,是云南省和全国爬行类很丰富的地区;(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97.83%)... 漫湾电站水库地区有爬行动物46种,隶属3目10科37属。特点是:(1)特种多样性很丰富,为中国扑行类种娄11.89%,为云南的30.46%,是云南省和全国爬行类很丰富的地区;(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97.83%),没有古北界种类,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1种;(3)西南区与华南区种类分别为20及19种;华中区及华中华南两区广布种很少;(5)特有种多,在我国主要产于云南有8种,占17.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湾水电站 区系特点 垂直分布 爬行动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地区两栖动物的考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晓瑞 王忠泽 《四川动物》 CSCD 1999年第3期119-123,共5页
漫湾电站地区共有两栖类2 目8 科18 属38 种。区系特点是: (1) 物种很丰富, 占中国两栖类种数13-62 % , 超过20 个省区, 超过云南红河州, 而与西双版纳相等, 是中国两栖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也是云南种类最多... 漫湾电站地区共有两栖类2 目8 科18 属38 种。区系特点是: (1) 物种很丰富, 占中国两栖类种数13-62 % , 超过20 个省区, 超过云南红河州, 而与西双版纳相等, 是中国两栖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也是云南种类最多的地区;(2) 全部属东洋界种类; (3) 西南区种类占绝对优势, 有26 种, 占68-42% ; (4) 华中区及华中华南种类很少, 共3 种; (5) 锄足蟾科种类特多, 有12 种; (6) 特有种很多, 有漫湾特有7 种, 云南特有16 种,中国特有13 种以上。垂直分布可分为河谷低山带, 海拔800 - 1 500m ; 中山带, 海拔1 500 - 2 200m ; 高山带,2 200 -2 800m ;2 8003 291m 的山顶带。泽蛙、双团棘胸蛙及云南小狭口蛙为本地区优势种。稀有种多, 应加强保护; 红瘰疣螈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漫湾水库 两栖动物 区系组成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特有种滇螈的绝灭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晓瑞 《四川动物》 CSCD 1998年第2期58-60,共3页
滇螈是中国特有的两栖类,是云南省二级保护珍稀动物,生活于云南高原淡水湖泊滇池。已于20世纪70年代末绝迹。绝迹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湖水严重污染,大搞建筑设施,水生生物严重减少以及外来引种,使它们的栖息环境、食物、繁殖... 滇螈是中国特有的两栖类,是云南省二级保护珍稀动物,生活于云南高原淡水湖泊滇池。已于20世纪70年代末绝迹。绝迹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湖水严重污染,大搞建筑设施,水生生物严重减少以及外来引种,使它们的栖息环境、食物、繁殖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最后绝种。它的绝种却为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特别是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提供十分有益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滇螈 生态环境 绝迹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竹鼠洞系结构和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晓瑞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5-37,共3页
小竹鼠是我国云南热带三叶橡胶林的主要害鼠之一,是较典型的洞穴动物。洞系由土丘、洞口、取食道、避难道、窝及厕所组成。洞道总长为1250-5200厘米,16个洞系平均为3153.1厘米。它的食物有棕叶芦、芦竹、三叶橡胶、... 小竹鼠是我国云南热带三叶橡胶林的主要害鼠之一,是较典型的洞穴动物。洞系由土丘、洞口、取食道、避难道、窝及厕所组成。洞道总长为1250-5200厘米,16个洞系平均为3153.1厘米。它的食物有棕叶芦、芦竹、三叶橡胶、竹等18种,喜食橡胶主根。对11号小竹鼠的消化道作了比较研究。小肠长555.0毫米,大肠793.3毫米,盲肠82.5毫米,全长为体长的6.66倍。由于食物粗糙缺水,它主要是增长小肠,以加强消化机能;同时,它的大肠明显长于小肠,以增加大肠对水份的吸收作用,减少水内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竹鼠 洞系结构 食性 竹鼠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竹鼠生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晓瑞 杨向东 李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1年第1期41-48,共8页
小竹鼠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西部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生活于山坡稀树灌从、阔叶林,橡胶园及居民点附近。在盈江县分布于海拔300—550米地带。取食、休息、繁殖主要在洞道内。洞系由洞口、取食道,趋避道、窝及“厕所”组成。食物主要有棕... 小竹鼠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西部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生活于山坡稀树灌从、阔叶林,橡胶园及居民点附近。在盈江县分布于海拔300—550米地带。取食、休息、繁殖主要在洞道内。洞系由洞口、取食道,趋避道、窝及“厕所”组成。食物主要有棕叶芦、芦竹及三叶橡胶等18种,尤喜食橡胶树主根,因而对橡胶树危宙很大。13号标本中雌7雄6。在盈江每胎2—3只,以2只为多。成年小竹鼠过独居生活,雌雄各有自己的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竹鼠 生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树蛙科一新种——普洱泛树蛙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晓瑞 《四川动物》 CSCD 1999年第3期99-100,共2页
1996 年5 月在云南普洱采到11 号树蛙科标本, 经研究鉴定订为新种普洱泛树蛙, 在形态上它与杜氏泛树蛙相近, 但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树蛙科 普洱泛树蛙 新种 中国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广西虎的初步探查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晓瑞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据初步探查,云南、广西现有虎89~127只。其中,云南的9个地州、25个县、51个分布点共有虎84~120只,以西双版纳州为最多(33~42只),临沧地区次之(14~19只);虎最多的勐腊县有20~25只。在35个自... 据初步探查,云南、广西现有虎89~127只。其中,云南的9个地州、25个县、51个分布点共有虎84~120只,以西双版纳州为最多(33~42只),临沧地区次之(14~19只);虎最多的勐腊县有20~25只。在35个自然保护区中,有15个约121.4万hm2保护着52~75只虎。然而,与50年代相比,全省有虎踪迹的县仅为过去有虎的80个县的1/3,小勐养保护区1961年有虎50只,现今仅有10只。同样,广西4个地区4个县只有虎5~7只,20个自然保护区中,仅有2个保护区有虎3~5只。以上探查结果说明,因森林被大量砍伐栖息环境被严重破坏,偷猎严重,虎的数量已急剧减少。据此,笔者提出了8条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数量 保护 对策 云南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金花蛇的记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晓瑞 《四川动物》 CSCD 1990年第4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金花蛇 西双版纳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及滇西北部毛耳恒河猴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何晓瑞 木文伟 +1 位作者 张和君 刘文兴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1年第2期90-98,共9页
毛耳猴是 Anderson在1879年根据我国云南得到的标本定名的,其学名为“Macacuslasiotis”,1951年Ellerman与 Morrison-Scott将它放在恒河猴指名亚种 Macacamulatta mulatta中,发表一百多年来,未见有毛耳猴的详细报道。作者于1980年2月至1... 毛耳猴是 Anderson在1879年根据我国云南得到的标本定名的,其学名为“Macacuslasiotis”,1951年Ellerman与 Morrison-Scott将它放在恒河猴指名亚种 Macacamulatta mulatta中,发表一百多年来,未见有毛耳猴的详细报道。作者于1980年2月至1981年4月收集了40多只毛耳猴的标本,对它的形态和分类作了研究,认为川西南及滇西北部的毛耳猴应是恒河猴的一个亚种,即川西亚种(Macaca mulatta lasiotis Ander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名亚种 滇南 初步研究 标本 海南岛 恒河猴 猕猴 云南中甸 四川康定 川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建水燕子洞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考察研究
14
作者 何晓瑞 刘国才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建水燕子洞地区有两栖爬行类38种,隶属5目16科28属。特点是: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两栖类中西南区占优势,爬行类中华南区占优势;设有华中区种类华中华南广布种也较少;云南特有或主产于云南的种较多,有... 建水燕子洞地区有两栖爬行类38种,隶属5目16科28属。特点是: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两栖类中西南区占优势,爬行类中华南区占优势;设有华中区种类华中华南广布种也较少;云南特有或主产于云南的种较多,有7种(亚种),除八莫过树蛇之外,其他红瘰蠓螈、蓝尾蝾螈等6种为中国特有种(亚种);经济两栖爬行动物多;栖息于洞口及洞内种类多。优势种仅泽蛙、半叶趾虎及红脖颈槽游蛇3种,稀有种1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水燕子洞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区系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强调制和数字拟合的PSD位置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晓瑞 钟毓宁 王选择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6,共3页
为了实现对微小位置信号的精密测量,建立了PSD位置检测系统。对该系统的光强调制方法、测量原理、位置测量算法及误差评估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当信号光强微弱时,位置敏感器件(PSD)受背景光强影响很大。采用正弦调制光强,通过带通放大... 为了实现对微小位置信号的精密测量,建立了PSD位置检测系统。对该系统的光强调制方法、测量原理、位置测量算法及误差评估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当信号光强微弱时,位置敏感器件(PSD)受背景光强影响很大。采用正弦调制光强,通过带通放大的方式,克服背景光强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系统的信噪比。针对所提取的PSD光强差与和信号均为调制频率信号,且幅值与相差由光斑位置决定的特点,提出应用同步A/D与椭圆拟合法计算光斑位置的方法,并对相关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实验结果表明:在测量范围达到9 mm的条件下,测量精度可达到0.01 mm.基本满足PSD位置检测方法的稳定可靠、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调制 椭圆拟合 PSD 带通滤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部金沙江岸鸟类调查报告
16
作者 何晓瑞 谢恩堂 +1 位作者 马世来 董大志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0年第2期197-219,共23页
解放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常麟定、任国荣等人曾在滇东北作过鸟类标本采集,但未见有该地区鸟类系统调查报告。我们于1975年3月——6月对滇东北部金沙江岸绥江、永善、大关三县进行了调查。本报告报导上述地区的鸟类的区系组成、河谷及... 解放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常麟定、任国荣等人曾在滇东北作过鸟类标本采集,但未见有该地区鸟类系统调查报告。我们于1975年3月——6月对滇东北部金沙江岸绥江、永善、大关三县进行了调查。本报告报导上述地区的鸟类的区系组成、河谷及沿岸不同海拔高度的鸟类生态分布以及食性分析。具体工作点及日程如下。考察路线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调查 鸟类生态 区系组成 滇东北 食性分析 金沙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标本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家畜乳营养素含量和国标乳粉指标对比分析
17
作者 蔡扩军 陆东林 +2 位作者 何晓瑞 朱建忠 徐敏 《新疆畜牧业》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根据新疆牛乳、驼乳、马乳和驴乳中不同营养素含量,估算各畜种全脂乳粉中相应营养素含量,并与乳粉实测值对比,结果估计值和实测值平均符合率达90%以上。实测牛乳粉、驼乳粉、马乳粉和驴乳粉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平均值是国标GB 19644-2... 根据新疆牛乳、驼乳、马乳和驴乳中不同营养素含量,估算各畜种全脂乳粉中相应营养素含量,并与乳粉实测值对比,结果估计值和实测值平均符合率达90%以上。实测牛乳粉、驼乳粉、马乳粉和驴乳粉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平均值是国标GB 19644-2024指标要求下限的1.09、1.11、1.26和1.16倍,脂肪平均含量是指标要求下限的1.19、1.27、1.45和3.87倍。原料乳营养素含量达标,是乳制品营养成分达标的先决条件,也为新疆特种乳乳粉从执行地方标准顺利过渡到执行国家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乳 乳粉 营养素 国家标准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峰驼乳宏量营养素含量及生驼乳标准中相关指标商榷
18
作者 蔡扩军 陆东林 +2 位作者 何晓瑞 朱建忠 徐敏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1期157-162,共6页
根据国内文献综合统计,我国双峰驼乳脂肪、蛋白质、乳糖含量为(5.58±1.21)g/100 g、(3.96±0.46)g/100 g、(4.99±0.68)g/100 g,是荷斯坦牛乳的1.45倍、1.23倍、1.02倍;总乳固体、非脂乳固体含量为(15.40±1.32)g/100 ... 根据国内文献综合统计,我国双峰驼乳脂肪、蛋白质、乳糖含量为(5.58±1.21)g/100 g、(3.96±0.46)g/100 g、(4.99±0.68)g/100 g,是荷斯坦牛乳的1.45倍、1.23倍、1.02倍;总乳固体、非脂乳固体含量为(15.40±1.32)g/100 g、(9.82±0.89)g/100 g,比荷斯坦牛乳高21.64%、11.46%。本文结合我国驼乳标准现状,建议双峰驼生驼乳国家标准中宏量营养素含量要求设定为:脂肪≥3.5 g/100 g、蛋白质≥3.3 g/100 g、非脂乳固体≥8.5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乳 宏量营养素 生驼乳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和驼乳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陆东林 张静 何晓瑞 《新疆畜牧业》 2008年第1期13-18,共6页
骆驼是荒漠、半荒漠干旱地区的主要畜种,驼乳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新疆骆驼饲养量居全国第1位,具有发展驼乳生产的资源优势。本文介绍了骆驼的外貌特征、主要品种、生物学特性、繁殖性能、驼乳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并对驼乳的加工利用及... 骆驼是荒漠、半荒漠干旱地区的主要畜种,驼乳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新疆骆驼饲养量居全国第1位,具有发展驼乳生产的资源优势。本文介绍了骆驼的外貌特征、主要品种、生物学特性、繁殖性能、驼乳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并对驼乳的加工利用及驼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驼乳 化学成分 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坏死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国江 朱英男 +3 位作者 韩艳玲 史长山 何晓瑞 曹磊 《中外医疗》 2009年第8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的原发病、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血液学改变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97年6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8例骨髓坏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骨髓坏死患者以骨痛、发热、贫血、外周血象异常为主要表现;其中,急性白血病(AL)5...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的原发病、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血液学改变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97年6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8例骨髓坏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骨髓坏死患者以骨痛、发热、贫血、外周血象异常为主要表现;其中,急性白血病(AL)5例,恶性淋巴瘤(NHL)1例,多发性骨髓瘤(MM)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例,骨髓涂片可见到典型坏死改变。结论骨髓坏死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引起骨髓坏死的病因主要是恶性血液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疑诊患者应及时进行骨髓检查,以免误诊或影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坏死 恶性淋巴瘤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