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古日古木-7”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1
作者 孙欣缘 郑雅萍 +3 位作者 孙康萌 李旻辉 何春年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修订和完善“古日古木-7”药品标准,为合理控制“古日古木-7”类药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常用且现行质量评价标准较低的3种“古日古木-7”药品(德都红花七味丸/散、红花七味丸/散和清肝七味丸/散),分别收集和配伍21份... 目的:修订和完善“古日古木-7”药品标准,为合理控制“古日古木-7”类药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常用且现行质量评价标准较低的3种“古日古木-7”药品(德都红花七味丸/散、红花七味丸/散和清肝七味丸/散),分别收集和配伍21份代表性样品,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建立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来源“古日古木-7”的化学特征指纹图谱。结果:3种“古日古木-7”药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26±0.32)、(4.97±0.94)、(5.21±0.26)mg·g^(-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的特征指纹图谱能够有效区分3种“古日古木-7”药品,其中德都红花七味丸/散特征图谱含有蓝盆花中的特征性成分秦皮乙素,红花七味丸/散含有菊花中的特征性成分木犀草苷和异鼠李素,2种药品均出现明显的诃子中鞣花酸成分的特征峰,而清肝七味丸/散中则没有鞣花酸成分的特征峰,除此以外,还多出香青兰和瞿麦的成分信息。结论:建立了能够同时快速准确测定3种“古日古木-7”药品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并规定了含量限度,有利于确保药品的基本质量,建立的特征图谱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来源的“古日古木-7”药品,从而为“古日古木-7”类药品质量标准提高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日古木-7” 质量标准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德都红花七味丸/散 红花七味丸/散 清肝七味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电高耐热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佳睿 张翔 +1 位作者 何春年 赵乃勤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26,共26页
高导耐热铜基材料作为现代高新技术用关键材料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从铜合金和铜基复合材料两大领域入手,介绍了常见高导耐热铜材料的设计思路、制备方法、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高导耐热铜基材料作为现代高新技术用关键材料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从铜合金和铜基复合材料两大领域入手,介绍了常见高导耐热铜材料的设计思路、制备方法、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并对其导电机制和高温强化机理进行了归纳和阐释,最后对高导耐热铜基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导率 高耐热性 铜合金 铜基复合材料 导电机制 高温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研究
3
作者 刘伟兰 李丽 +3 位作者 何春年 董银卯 凌霄 郭苗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研究了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通过制备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川赤芍总苷主活性成分含量;建立痤疮丙酸杆菌(Cropionibacterium acnes,C.acnes)诱导THP-1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ELISA... 研究了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通过制备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川赤芍总苷主活性成分含量;建立痤疮丙酸杆菌(Cropionibacterium acnes,C.acnes)诱导THP-1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ELISA法快速检测细胞IL-1β、IL-8的分泌量,并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结果表明: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川赤芍根提取物能显著抑制C.acnes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IL-1β、IL-8(p<0.01)。从川赤芍根提取物中提取的川赤芍总苷,在相同浓度下对炎症因子IL-1β抑制率提高了20%。川赤芍总苷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分别为0.64%,26.3%,1.17%。其中芍药苷的含量最高,且对C.acnes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IL-1β抑制效果显著(p<0.01)。此外,芍药苷还能降低C.acnes刺激引起的活性氧和乳酸脱氢酶。综上所述,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改善C.acnes引起的皮肤炎症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川赤芍总苷 芍药苷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88
4
作者 何春年 王春兰 +2 位作者 郭顺星 杨峻山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萃取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萃取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Ⅰ),阿魏酸(Ⅱ),槲皮素(Ⅲ),胡萝卜苷(Ⅳ),5,4′二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cirsilineolⅤ)。结论: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Ⅴ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其余为该属植物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金线莲 福建 SEPHADEX 对羟基苯甲醛 三甲氧基黄酮 硅胶柱色谱 柱色谱分离 化合物 分析鉴定 理化常数 萃取部分 胡萝卜苷 兰科植物 首次报道 阿魏酸 槲皮素 二羟基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被引量:48
5
作者 何春年 王春兰 +2 位作者 郭顺星 杨峻山 肖培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9-262,共4页
从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乙醇提取物的己烷萃取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和一甾体混合物,三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Sorghumol(1),木栓酮(2)和棕榈酸(3),甾体混合物经EIMS、ESIMS/MS技术确定含有24异丙烯基胆甾醇、开唇兰甾醇、... 从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乙醇提取物的己烷萃取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和一甾体混合物,三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Sorghumol(1),木栓酮(2)和棕榈酸(3),甾体混合物经EIMS、ESIMS/MS技术确定含有24异丙烯基胆甾醇、开唇兰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所有化合物均为该植物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并首次对其光谱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化合物2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金线莲 福建 乙醇提取物 化合物结构 MS/MS Β-谷甾醇 异丙烯基 菜油甾醇 兰科植物 光谱数据 混合物 棕榈酸 胆甾醇 开唇兰 豆甾醇 甾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开唇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6
作者 何春年 王春兰 +1 位作者 郭顺星 肖培根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介绍兰科开唇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方法 查阅国内外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开唇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有甾体、有机酸、苷类、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糖类等多种类型;药理活性主要为降血糖、降血脂、肝保护、... 目的介绍兰科开唇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方法 查阅国内外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开唇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有甾体、有机酸、苷类、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糖类等多种类型;药理活性主要为降血糖、降血脂、肝保护、抗炎、镇痛、利尿、镇静、降血压、抗氧化、改善骨质疏松等作用。结论开唇兰属植物药理活性确切,临床应用疗效好,但其有效成分研究不够深入,今后应在药效的物质基础方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开唇兰属植物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镇静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穗柯甜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7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3 位作者 肖伟 闫英 胡玉丽 肖培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多穗柯甜茶的应用历史和现状、研究进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多穗柯甜茶... 目的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多穗柯甜茶的应用历史和现状、研究进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多穗柯甜茶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化学研究表明主要为黄酮和三萜类,其中根皮苷等二氢查尔酮类是其主要的甜味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具有降糖、抗过敏、抗氧化、抗菌和改善记忆等多种作用,并安全无毒。结论多穗柯甜茶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价值,值得继续深入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柯 甜茶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何春年 李敏 +3 位作者 曹志高 郭红英 王春兰 余世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葛根药材指纹图谱比较研究。方法 :应用RP HPLC法、KromasilC18分析柱、乙腈 水二元梯度洗脱 ,流速为 1.0mL·min-1,检测波长 2 5 0nm。结果与结论 :不同来源的葛根药材所含黄酮类成分均得到很好的分离 ,该法可...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葛根药材指纹图谱比较研究。方法 :应用RP HPLC法、KromasilC18分析柱、乙腈 水二元梯度洗脱 ,流速为 1.0mL·min-1,检测波长 2 5 0nm。结果与结论 :不同来源的葛根药材所含黄酮类成分均得到很好的分离 ,该法可用于鉴别葛根的品种 ,并为葛根注射液及含葛根药材的中药复方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中药材 HPLC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梯度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2 位作者 肖伟 李旻辉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12期32-35,52,共5页
目的:对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 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对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 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黄芩的根、茎和叶均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地上部位与根部差别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通过对照品指认发现:黄芩茎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含量较低;野黄芩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有一未知2号色谱峰较高,值得注意;茎、叶部位差别不明显。结论:采用HPLC-DAD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茶 黄芩叶 黄芩茎 黄芩根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甲状腺肿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春年 徐翠清 +3 位作者 陈琛 石卫东 霍俊爱 翟金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甲状腺肿(malignantstrumaovarii,MSO)病因、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命名。方法对2例MSO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SP法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卵巢恶性甲状腺肿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9岁和41岁。2例TG、P...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甲状腺肿(malignantstrumaovarii,MSO)病因、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命名。方法对2例MSO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SP法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卵巢恶性甲状腺肿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9岁和41岁。2例TG、PCNA、p53均阳性;例2CK19乳头状癌阳性,例1CK19滤泡癌阴性。冷冻切片诊断困难,结合甲状腺癌的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确诊。结论MSO是一类转移率低、进展缓慢的卵巢恶性肿瘤,分为单纯型和癌变型。在组织学上分为乳头状型和滤泡型,在冷冻切片诊断时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甲状腺肿 文献复习 免疫组化标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特点 卵巢恶性肿瘤 冷冻切片诊断 病理学观察 S-P法 患者年龄 PCNA 诊断困难 形态特点 甲状腺癌 进展缓慢 MSO 乳头状 p53 癌阳性 滤泡癌 转移率 单纯型 滤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何春年 王春兰 +2 位作者 郭顺星 杨峻山 肖培根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1-583,共3页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琥珀酸(Ⅰ),香豆酸(Ⅱ),8-对羟基苄基槲皮素(Ⅲ),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Ⅳ),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Ⅴ),异鼠李素(Ⅵ)。结论6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Ⅳ,Ⅵ为该属植物首次报道,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金线莲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神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33
12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2 位作者 肖伟 许利嘉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5期62-68,共7页
系统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的青钱柳神茶的应用历史和现状、研究进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青钱柳神茶具有悠久... 系统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的青钱柳神茶的应用历史和现状、研究进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青钱柳神茶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化学研究表明主要为有机酸、黄酮、多糖和三萜类等,其中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类是其主要的甜味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具有降糖、降脂、降压、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和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并安全无毒。青钱柳神茶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价值,值得继续深入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神茶 甜茶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与鉴别的可靠标记物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春年 Lili H +3 位作者 Jin Q CH 陈士超 赵焕芬 翟金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目的寻找更好的标记物,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方法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研究组,以甲状腺滤泡状腺瘤(FA)和良性乳头状病变(BPL)作对照组。经自制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Twist、Galectin-3、HBME-1、p14ARF和TPO进行标记... 目的寻找更好的标记物,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方法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研究组,以甲状腺滤泡状腺瘤(FA)和良性乳头状病变(BPL)作对照组。经自制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Twist、Galectin-3、HBME-1、p14ARF和TPO进行标记,并与CK19对比实验。结果6种指标阳性表达率依次为:PTC组100.0%、95.6%、80.0%、28.9%、15.6%和78.0%;FA组0.0、11.1%、6.7%、75.6%、88.9%和0.0;BPL组7.0%、7.5%、2.5%、77.5%、100.0%和0.0。PTC组与FA和BPL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6种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95.6%、80.0%、71.1%、84.4%、78.0;96.4%、90.1%、95.3%、76.5%、94.1%、100.0%和97.7%、92.3%、90.0%、74.6%、90.8%、91.9%。结论在PTC中6种指标阳性表达率最高的为Twist,其次为Galectin-3,因此临床病理工作中标记Twist和Galectin-3鉴别PTC与FA或BPL有实用意义。Twist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最高,CK19特异度最高。因此该2种指标联合使用对于PTC的鉴别诊断最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Twsit GALECTIN-3 HBME-1 P14^ARF TPO CK19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38
14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4 位作者 肖伟 李旻辉 崔占虎 闫英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6期3-7,19,共6页
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的黄芩茶进行了较详细的总结和探讨。黄芩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炎、促消化等作用,其原植物来源主要为唇形科黄芩属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并头黄芩(S... 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的黄芩茶进行了较详细的总结和探讨。黄芩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炎、促消化等作用,其原植物来源主要为唇形科黄芩属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并头黄芩(S.scordifolia Fisch)、粘毛黄芩(S.viscidula Bunge)和滇黄芩(S.amoena C.H.Wright)的地上部分经加工而成;黄芩茶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其饮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对黄芩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文章还对黄芩茶的应用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茶 别样茶 应用现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被引量:18
15
作者 何春年 李展 +1 位作者 高微微 佟建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介绍豆科苜蓿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查阅国内外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苜蓿属含有8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有黄酮及其苷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异黄酮类、异黄烷、查耳酮、二氢黄酮、二氢异黄酮和紫檀烷类等。结论苜蓿... 目的介绍豆科苜蓿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查阅国内外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苜蓿属含有8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有黄酮及其苷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异黄酮类、异黄烷、查耳酮、二氢黄酮、二氢异黄酮和紫檀烷类等。结论苜蓿属植物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其结构多样,药理活性较明确,临床应用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属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鳞癌诊治过程中病理分级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18
16
作者 何春年 徐翠清 +2 位作者 赵焕芬 翟金萍 石卫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细胞癌(鳞癌)活检、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分级及转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CIN及鳞癌病例,行不同诊治手段,对比分析病理分级及其转化。结果: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证实CIN 217例,平均年龄3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细胞癌(鳞癌)活检、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分级及转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CIN及鳞癌病例,行不同诊治手段,对比分析病理分级及其转化。结果: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证实CIN 217例,平均年龄38.9岁;鳞癌62例,平均年龄53.3岁。其中继续锥切诊治63例,直接子宫全切54例。转阴率、分级转低率、分级不变率和分级转高率分别为14.5%、19.7%、59.0%和6.8%。结论:本组活检诊断与锥切术后病理分级符合率仅59.0%,说明CIN为多点病变,分级变异性较大,活检甚至锥切不能代表真实病变。而且子宫全切术后转阴率较低,且有6.8%的分级转高率。应注意加大锥切的范围,增加其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鳞癌 锥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前臂肌内黏液瘤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春年 赵焕芬 +2 位作者 石卫东 王莹 王晓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黏液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春年 肖苏萍 +4 位作者 田壮 曾燕 赵润怀 彭勇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12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叶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6种主要黄酮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比较自然晾晒、室内通风阴干、...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叶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6种主要黄酮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比较自然晾晒、室内通风阴干、烘箱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等5种干燥方法处理黄芩叶的优劣。结果:采用微波干燥的方式黄芩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23.00%;野黄芩苷在黄芩叶中含量较高,其中以微波干燥最高(3.62%),真空干燥最低(2.77%);微波连续加热会导致总黄酮和野黄芩苷含量下降。结论:从成本、有效成分含量和实际操作综合分析,黄芩叶应采用自然晒干或自然晾干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叶 黄芩茶 干燥方法 总黄酮 野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属植物的皂苷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27
19
作者 何春年 高微微 佟建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综述了苜蓿属所含有的皂苷类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该属植物含皂苷类成分近60种,均为齐墩果烷(oleanane)型五环三萜,此类成分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对于深入研究与开发苜蓿属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皂苷类成分 化学成分 五环三萜 生物活性 综述 植物 显示 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春年 高微微 +1 位作者 徐文燕 佟建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Ⅱ)、脲嘧啶核苷(uridin,Ⅲ)、β-甲基-吡喃葡萄糖苷(methyl-α-L-glucopyranoside,Ⅳ)、芹菜素(apigenin,Ⅴ)、苜蓿素(tricin,Ⅵ)、7,4′-二羟基黄酮(7,4′-dihydroxyflavone,Ⅶ)。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黄酮 尿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