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旅行与微度假:重新定义旅行的价值和方式
1
作者 何志武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随着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以短途、疗愈、深度体验为核心的慢旅行和微度假逐渐替代传统的快节奏旅游,成为都市人群缓解压力和提升生活品质的新选择。慢旅行注重自由与随性,通过深度参与地方文化和领略自然风貌,享受融入式的旅行... 随着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以短途、疗愈、深度体验为核心的慢旅行和微度假逐渐替代传统的快节奏旅游,成为都市人群缓解压力和提升生活品质的新选择。慢旅行注重自由与随性,通过深度参与地方文化和领略自然风貌,享受融入式的旅行体验;微度假主打短时高效的休闲模式,借助“观景+情感”的深度融合,赋予旅行更丰富的生活意义。两者的相辅相成推动文旅市场向品质化、日常化转型,带动地方经济与文旅产业升级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旅行的意义和个人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方式 个性化体验 地方感 生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地制“仪”: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生产与乡村传播网络重构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志武 陈天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空间是公共生活和权力运行的基础。空间生产对于形塑可沟通性和治理有效的乡村社会意义重大。文章从空间—传播—治理的理论框架考察新农村社区的村民交往方式、传播网络以及治理模式的变迁。研究发现,以连片规划为特征的新农村社区,产... 空间是公共生活和权力运行的基础。空间生产对于形塑可沟通性和治理有效的乡村社会意义重大。文章从空间—传播—治理的理论框架考察新农村社区的村民交往方式、传播网络以及治理模式的变迁。研究发现,以连片规划为特征的新农村社区,产生了新的生活空间,新空间驯化了村民的仪式化生活,村民获得了新的身份认同;生活空间的改变拓展了村民的交往空间,丰富了村民的交往形式,进而建构了可沟通的乡村;公共空间的增加使得公告牌、光荣榜(牌)、文化墙等传统媒介重现生机,村庄—邻里同构扩大了熟人社会的范围,激活了村庄微信群,增强了村民的联结;公共交流、协商活动的增多,增强了乡村公共性,促进了邻里共同体转向村庄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空间生产 乡村传播网络 公共传播 乡村治理 可沟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出经济”成为城市新流量密码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志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2023年的演出市场呈现出大城小城同频共振,演出地域全面下沉,演出品类全面覆盖,跨城观演成为潮流的生动局面。演出经济亦成为各地拉动旅游收入、提振服务业消费、提升城市流量的“新密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举办演出对于繁荣... 2023年的演出市场呈现出大城小城同频共振,演出地域全面下沉,演出品类全面覆盖,跨城观演成为潮流的生动局面。演出经济亦成为各地拉动旅游收入、提振服务业消费、提升城市流量的“新密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举办演出对于繁荣本地经济的重要意义,相继出台多重利好政策助推演艺市场发展。要推动演出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深入洞察消费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演出产品和服务,加强多层次多类型演艺资源供给,促进演出市场的持续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经济 流量密码 社交媒体 情绪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信息分化治理的行动路径——基于县域治理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志武 游祯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在信息资源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时代背景下,城乡信息分化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也是推进以共同富裕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城乡信息分化治理具有化智为治、科技引领、数字再生、时空链接等技术赋能的实践价值,但也面... 在信息资源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时代背景下,城乡信息分化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也是推进以共同富裕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城乡信息分化治理具有化智为治、科技引领、数字再生、时空链接等技术赋能的实践价值,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协同治理机制失衡、市场环境表现不佳等困境。因此,以县域为空间尺度和政策发力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育、提升治理效能和促进产业兴旺等县域治理路径,能够推进城乡信息分化的治理和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信息分化 信息赋能 县域治理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服务创新四维度链路
5
作者 何志武 潘德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2,共14页
县级融媒体是媒介化治理的重要媒介,也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主体。县级融媒体具有超媒体平台的属性,是连接多元治理主体、聚合多种治理要素的连接性平台,其参与乡村治理的基本逻辑是服务型参与。县级融媒... 县级融媒体是媒介化治理的重要媒介,也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主体。县级融媒体具有超媒体平台的属性,是连接多元治理主体、聚合多种治理要素的连接性平台,其参与乡村治理的基本逻辑是服务型参与。县级融媒体可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构建其参与乡村治理的服务创新四维度链路,其中,新服务概念是“超媒体概念”,新顾客界面是“可及性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是“嵌入式治理系统”,技术选择是“多元主体协同式数字技术架构”。基于该链路,县级融媒体可以打造乡村信息服务、政务服务、商务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生活服务的服务闭环系统,助推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的提升,构建乡村媒介化治理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县级融媒体 服务创新 媒介化治理 创新四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片化时代的媒体奇观--电视综艺节目热潮的归因与批判 被引量:23
6
作者 何志武 张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1,共6页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热潮涌动,英、荷、美、韩、德、意等不同国家的综艺节目竞相占据中国电视荧屏,其空前的发展规模和扩张速度以及所引发的媒体、政府、资本三方博弈,构成一种媒体奇观。本文从社会心理和文化生态两个方面对碎片化时代...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热潮涌动,英、荷、美、韩、德、意等不同国家的综艺节目竞相占据中国电视荧屏,其空前的发展规模和扩张速度以及所引发的媒体、政府、资本三方博弈,构成一种媒体奇观。本文从社会心理和文化生态两个方面对碎片化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奇观化呈现进行归因,同时分析了这种电视奇观呈现中游戏精神的缺乏、原创性危机以及偏执于煽情主义的娱乐功能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奇观 电视综艺节目 归因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情境论视角下新媒体对家庭互动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何志武 吴瑶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4,共6页
媒体的介入影响着家庭信息场景的建构,进而也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互动行为。多屏时代,新媒体以不同形式进驻家庭信息系统内,打破了家庭中传统的信息系统。家庭内,信息分享与隐秘行为的对象发生转移,群体"后台"信息被大量曝光,信... 媒体的介入影响着家庭信息场景的建构,进而也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互动行为。多屏时代,新媒体以不同形式进驻家庭信息系统内,打破了家庭中传统的信息系统。家庭内,信息分享与隐秘行为的对象发生转移,群体"后台"信息被大量曝光,信息垄断地位被剥夺,由此使"家"的框架边界、儿童与成人间阶段化的分界、家庭权威的认可趋于模糊。在新的信息场景内,家庭内互动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家庭内群体感的重塑、儿童社会进程阶段化的缩短以及家庭权威的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情境论 信息场景 家庭互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专业实习的效果调查及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志武 吕惠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新闻专业 专业实习 实习环节 实习效果 教学体系 专业教育 实习过程 实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的泛化:美国媒体建构中国形象的偏向——对《新闻周刊》(2009-2010)涉华文章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志武 陈旭鑫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8,41,共4页
自2009年第三季度起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世界已经进入"后危机时代"。美国媒体以怎样的视角看待当前中国的发展,以怎样的方式建构中国形象?本文以在美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周刊》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刊2009年10月至2010年1... 自2009年第三季度起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世界已经进入"后危机时代"。美国媒体以怎样的视角看待当前中国的发展,以怎样的方式建构中国形象?本文以在美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周刊》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刊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计52期杂志、73篇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刊对中国的报道存在着明显的政治泛化倾向。本文提出的假设——后危机时代,美国媒体会理性地报道中国,研究中国率先走出危机的经验被一一证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中国形象 政治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危机管理述评 被引量:16
10
作者 何志武 贾蓉治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期70-71,共2页
2003年的SARS事件,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政府危机管理的学术探讨,国际上对危机管理有四种观点:制度论、公共关系论、经验论、全面整合论;中国政府危机管理应选择综合论。
关键词 政府危机管理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色与特色: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体+”逻辑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志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6-161,共6页
科学认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体+”逻辑,直接关系到平台建设的内涵定位和功能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底色是新型的新闻媒体,是一种基于用户需求端变革的新闻媒体,其建设理应坚持和遵循新闻媒体的逻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本色是“媒体+政... 科学认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体+”逻辑,直接关系到平台建设的内涵定位和功能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底色是新型的新闻媒体,是一种基于用户需求端变革的新闻媒体,其建设理应坚持和遵循新闻媒体的逻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本色是“媒体+政务”建构对话协商平台,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基于公共议题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特色是“媒体+服务”打造差异化的服务平台,有效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拓展县域民众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 底色 本色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逻辑 被引量:19
12
作者 何志武 董红兵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5期37-45,共9页
传播技术的发展驱动着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加剧了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增设新媒体技术类课程、整合业务课实训流程将成为这次改革的'规定动作'。然而,技术驱动下的传媒改革实质上是对新闻传播理念的价值回归。因此,新闻传... 传播技术的发展驱动着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加剧了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增设新媒体技术类课程、整合业务课实训流程将成为这次改革的'规定动作'。然而,技术驱动下的传媒改革实质上是对新闻传播理念的价值回归。因此,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不应重弹'技术决定论'的老调,而是要认清并遵循其自身的逻辑,即教育的规律、业界的变化、社会的需求,三者缺一不可。新传播技术和新传媒形态类课程的增加只是改革的一小部分,过度追捧新技术并单纯地增加技术课程而减少人文社科类课程,只突出技术要素而忽视教育的规律和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核心需求,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就可能落入'看上去很美'的窠臼。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应包括固本与求变。固本即是在全人教育的基础上寻求专业特色,求变则是基于新媒体技术变革培养多元化传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教育规律 业界变化 社会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赋权与资本博弈:公共政策场域的网络民粹主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何志武 宋炫霖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7,共4页
本文借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从话语和权力的关系入手,探讨公共政策场域的网络民粹主义话语/权力转换机制,提出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规避民粹主义话语影响的合理路径。笔者认为,网络民粹主义是社会底层借助媒介技术赋权,以... 本文借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从话语和权力的关系入手,探讨公共政策场域的网络民粹主义话语/权力转换机制,提出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规避民粹主义话语影响的合理路径。笔者认为,网络民粹主义是社会底层借助媒介技术赋权,以话语策略生产参与公共政策博弈的资本——社会舆论、社会运动等,聚合影响行政决策的权力。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决策机构不能因为网络民粹主义话语占据数量优势就妥协让步,而要广泛搜集网络民意并进行科学分析,更要关注异质意见的针对性和建议的合理性,充分挖掘网络民意的价值效用。从长远来看,决策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网络民意充分表达的制度,为不同意见交流碰撞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消解网络民粹主义话语的影响,使公共政策真正回归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赋权 资本博弈 公共政策 民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下乡”与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重构——基于一个华北村庄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7
14
作者 何志武 董红兵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14-23,共10页
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新媒介,短视频甫一出现就迅速获得了老年群体的喜爱,然而有关其沉迷上瘾、迷失自我的问题很快又引起社会热议,似乎在短视频面前,他们全然处于茫然被动的状态。文章以三重勾连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对一个华北村庄的老... 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新媒介,短视频甫一出现就迅速获得了老年群体的喜爱,然而有关其沉迷上瘾、迷失自我的问题很快又引起社会热议,似乎在短视频面前,他们全然处于茫然被动的状态。文章以三重勾连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对一个华北村庄的老年人进行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后发现:在生活器物层面,老年群体的短视频实践体现在其被视为一种开源节流的实用物品;在文本内容层面,他们的短视频实践体现出补偿性娱乐和技能学习的特性;在空间场景层面,则体现出性别实践逆转与家庭共享空间的衰落,以及地方社会的凸显与村庄公共交往的再造。因此,老年群体的短视频实践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娱乐事项,更是一种能动的、嵌套于他们日常的新型生活方式,其背后反映的是老年群体对数字生活的再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乡村 老年群体 数字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与连接性: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志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8-165,共8页
县级融媒体的角色定位、关联逻辑及行动方式,是其参与乡村治理时必须厘清的核心问题。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属于“服务型参与”,它不仅是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还是动员和组织其他主体结成治理共同体的特殊主体;连接县域内一切要素... 县级融媒体的角色定位、关联逻辑及行动方式,是其参与乡村治理时必须厘清的核心问题。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属于“服务型参与”,它不仅是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还是动员和组织其他主体结成治理共同体的特殊主体;连接县域内一切要素的超越媒体属性使得县级融媒体具备了参与乡村治理的多重能力。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包括:融媒体+信息服务,建设乡村“数据库”和智能化乡村治理系统;融媒体+政务服务,重建基层,搭建多元主体“公共话语场”;融媒体+商务服务,实现乡村与市场高效对接,拓展乡村振兴的行动空间;融媒体+生活服务,增加县级融媒体的用户黏性,增强乡村居民的地方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服务型治理 主体性 连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交叉与媒介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何志武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32,共3页
学科交叉和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时代语境,根据媒介类型划分专业及过度细分已越来越不合时宜,弱化媒介界限、强化学科内专业融通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指出,通识课程组群+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助于搭建新闻... 学科交叉和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时代语境,根据媒介类型划分专业及过度细分已越来越不合时宜,弱化媒介界限、强化学科内专业融通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指出,通识课程组群+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助于搭建新闻人才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突破类型化培养的局限;媒介技术应用与批判精神培养,则在适应媒体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坚守传播教育的精髓之间找到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媒介融合 传媒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民间智库”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志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网络时代的公共政策智库结构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专家学者独揽向官方咨询机构与分散的网民并重。网民来源的广泛性、丰富性支持网络民意的理性与民智的科学性,网络表达的便捷性、匿名性保障网络民意的真实性与民智的专业性,网络... 网络时代的公共政策智库结构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专家学者独揽向官方咨询机构与分散的网民并重。网民来源的广泛性、丰富性支持网络民意的理性与民智的科学性,网络表达的便捷性、匿名性保障网络民意的真实性与民智的专业性,网络民意足以充当公共政策的"民间智库"。本文通过分析"个税起征点"调整政策的出台过程发现,网络民意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决策者对于民意与民智的态度。本文认为,从政策问题建构到政策评估及反馈,网络"民间智库"全程充当咨询师和信息员;从常设民意平台到科学分析网络民意,决策者须主动利用和发挥"民间智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意 公共政策 “民间智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逻辑、表征与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志武 吕永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9,共7页
公众参与是确保公共政策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基石,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公众参与决策的空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官员和官方智库专家构成决策主体,而公众中的一部分个体因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获得... 公众参与是确保公共政策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基石,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公众参与决策的空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官员和官方智库专家构成决策主体,而公众中的一部分个体因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获得参与决策的话语空间,其意见和建议的专业性及普通公众价值诉求的多样性能够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凸显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论文揭示了公众参与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的逻辑、表征与机制,并以《核安全法》为例,深入分析了公众参与政策过程的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对于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公众参与以公共利益为内在动力,以知识赋权为实践逻辑,以网络民意为表征形式,以辅助参与为行动机制,从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意 公众参与 科学主导 公共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访谈的民主政治传播价值--以“高官访谈”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志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1,54,共4页
作为电视媒介传播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高官访谈"节目的生存价值、提升空间理应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从权力关系的明确与回归、公民意识的觉醒、媒介意见沟通功能的实现等方面探讨了"高官访谈"为现代民主政治搭建... 作为电视媒介传播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高官访谈"节目的生存价值、提升空间理应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从权力关系的明确与回归、公民意识的觉醒、媒介意见沟通功能的实现等方面探讨了"高官访谈"为现代民主政治搭建公共平台的生存价值。同时,本文又分别从政府、公众和媒介三方面探讨了此类节目的不足及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电视访谈 高官访谈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意的表达路径与收集机制研究——基于政策议程设置的视角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志武 陈呈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172,共8页
网络民意影响政策议程和政策内容已成社会共识,而如何收集网络民意、让公共政策更充分地体现最广泛的民意则是亟待研究的问题。网络民意表达具有集聚和分散的双重特点:在政府动议的政策议程模式中,网络民意表达呈现出定向集聚的态势,短... 网络民意影响政策议程和政策内容已成社会共识,而如何收集网络民意、让公共政策更充分地体现最广泛的民意则是亟待研究的问题。网络民意表达具有集聚和分散的双重特点:在政府动议的政策议程模式中,网络民意表达呈现出定向集聚的态势,短时间内集中于特定的网络平台之上;在公众动议的政策议程模式中,网络民意表达呈现出分散性和碎片化的特点,无固定的平台和时间点。与之相对应,网络民意收集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方面,政府可主动设置网络平台,吸引网民通过制度性渠道集中反馈,可以方便、快捷、有针对性地收集网络民意;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全网式的广泛搜索,可以在全样本数据基础上展现民意全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议程 网络民意表达 网络民意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