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及白细胞免疫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徐彭 王玉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的提出,促使国内外学者对红细胞具有的免疫功能做多方面的探索。已发现,红细胞参与人体免疫范畴的许多方面,且红细胞数目众多,故红细胞免疫的变化引起普遍关注。红细胞免疫的研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发病机... 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的提出,促使国内外学者对红细胞具有的免疫功能做多方面的探索。已发现,红细胞参与人体免疫范畴的许多方面,且红细胞数目众多,故红细胞免疫的变化引起普遍关注。红细胞免疫的研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发病机制探讨有特殊意义。本文报告32例再障的红细胞与白细胞免疫状态的观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功能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免疫 血红细胞 循环免疫复合物 红细胞数目 红细胞免疫系统 发病机制 红细胞C3B受体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单独或联合IL-12活化脐带血抗肿瘤效应研究
2
作者 何徐彭 黄一虹 +3 位作者 鹿群先 李德鹏 主鸿鹄 潘秀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24-726,共3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活化脐带血 (ACB)的抗肿瘤效应和重建造血功能 ;探讨ACB性质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测定ACB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B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肿瘤细胞DNA含...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活化脐带血 (ACB)的抗肿瘤效应和重建造血功能 ;探讨ACB性质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测定ACB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B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肿瘤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 活化脐带血与L12 10 细胞、新鲜白血病细胞共同培养后显示有杀伤白血病细胞作用 ,以培养 3~ 4天时最强 ;ACB细胞的CD3、CD8、CD16、CD5 6、CD71、CD95分化抗原表达与新鲜脐带血相比升高显著 (P<0 0 1)。L12 10 细胞、新鲜白血病细胞与ACB培养后分化抗原CD71、CD95表达下降 ,超二倍体、亚二倍体等异倍体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CB中CD34+ /CD38-细胞群分化抗原表达与新鲜脐带血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CB具有抗肿瘤效应 ,其中有细胞毒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 ,也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参与 ;ACB还保留有重建造血的功能 ;IL 12ACB比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IL-12 活化脐带血 抗肿瘤效应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2 流式细胞术 A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单独或联合IL-12活化骨髓抗肿瘤效应研究
3
作者 何徐彭 徐开林 +9 位作者 黄一虹 鹿群先 嵇月红 孙海英 李德鹏 主鸿鹄 王林 何 李振宇 潘秀英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和白细胞介素 - 12 (IL - 12 )活化骨髓的抗肿瘤效应与重建造血功能 ;探讨活化骨髓的性质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测定活化骨髓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检测活化骨髓的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特别是CD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和白细胞介素 - 12 (IL - 12 )活化骨髓的抗肿瘤效应与重建造血功能 ;探讨活化骨髓的性质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测定活化骨髓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检测活化骨髓的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特别是CD34+/CD38-细胞群的表达。结果 :活化骨髓与L12 10 细胞、新鲜白血病细胞共同培养后显示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以培养 3~ 4天时最强 ;活化骨髓细胞的CD3、CD8、CD16、CD5 6分化抗原表达与新鲜骨髓相比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L12 10 细胞、新鲜白血病细胞与活化骨髓共同培养后分化抗原CD71、CD95表达下降 ,超二倍体、亚二倍体等异倍体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活化骨髓中CD34+/CD38-细胞分化抗原表达与新鲜骨髓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IL - 12活化骨髓效靶比 (E∶T)稀释一倍后杀伤白血病细胞活性仍然比IL - 2活化骨髓明显 ;IL - 2联合IL - 12诱导后活化骨髓抗肿瘤活性进一步增强。结论 :活化骨髓具有抗肿瘤效应 ,其中有细胞毒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 ,也有凋亡机制参与 ;活化骨髓还保留有重建造血的功能 ;IL - 12活化骨髓比IL - 2活化骨髓的活性高 ;且IL - 2联合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IL-12 活化骨髓 抗肿瘤效应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5例
4
作者 何徐彭 潘秀英 +2 位作者 田兆嵩 万美荣 鹿群先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72-74,共3页
报告5例经血液,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gL),同时骨髓活体组织检查亦符合急性骨髓纤维化(AMF)并对其诊断、治疗、预后予以讨论。
关键词 白血病 巨核细胞性 骨髓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5
作者 何徐彭 王洪芹 +6 位作者 万美荣 刘同珞 鹿群先 孙海英 芡一虹 田兆嵩 潘秀英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67-69,共3页
报告全反式维甲酸分化诱导治疗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缓解期与生存期、治疗期血象、骨髓象变化及维甲酸的副作用。并与常规化学治疗的14例作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维甲酸分化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高,服药方... 报告全反式维甲酸分化诱导治疗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缓解期与生存期、治疗期血象、骨髓象变化及维甲酸的副作用。并与常规化学治疗的14例作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维甲酸分化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高,服药方便,毒副作用小,治疗过程中不诱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也不出现骨髓抑制。全反式维甲酸应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
6
作者 何徐彭 田兆嵩 +2 位作者 韩泽广 王玉龙 周峰 《山西白血病》 1992年第2期71-73,共3页
我们用多种指标检测27例白血病的红细胞、白细胞免疫功能,并与正常人作了比较。白血病患者红细胞 C_3b 致敏肿瘤细胞血凝检测与红细胞 C_3b 受体检测结果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检查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查结果... 我们用多种指标检测27例白血病的红细胞、白细胞免疫功能,并与正常人作了比较。白血病患者红细胞 C_3b 致敏肿瘤细胞血凝检测与红细胞 C_3b 受体检测结果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检查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查结果均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而 CD_3、CD_4、CD_8、CD_(30)也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提示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与白血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功能 红细胞C3B受体 白细胞免疫功能 正常对照组 白血病患者 指标检测 检测结果 血凝检测 肿瘤细胞 CD30 正常人 CD4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淋巴瘤
7
作者 何徐彭 田兆嵩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34,共2页
原发性肝淋巴瘤(PLL)是罕见的原发于肝脏的恶性淋巴瘤.临床与影象学检查常发现肝脏孤立性占位病变,甲胎蛋白(AFP)与癌胚抗原(CEA)多为正常,确诊需有组织学证据,病理分型多属弥漫性、大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LL治疗首选肝叶或病灶切除,... 原发性肝淋巴瘤(PLL)是罕见的原发于肝脏的恶性淋巴瘤.临床与影象学检查常发现肝脏孤立性占位病变,甲胎蛋白(AFP)与癌胚抗原(CEA)多为正常,确诊需有组织学证据,病理分型多属弥漫性、大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LL治疗首选肝叶或病灶切除,疗效颇佳,甚至可长期存活;病变弥漫者用联合化疗或加用放疗,疗效亦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合性白血病
8
作者 何徐彭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306-307,282,共3页
收集17篇国内文献报道的杂合性白血病(HAL)26例。按Gale等提出的诊断建议标准对26例HAL的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和遗传学检查结果作了分析,其中淋巴细胞系和髓细胞系特征同时存在者14例,占53.8%,淋巴细胞系与髓细... 收集17篇国内文献报道的杂合性白血病(HAL)26例。按Gale等提出的诊断建议标准对26例HAL的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和遗传学检查结果作了分析,其中淋巴细胞系和髓细胞系特征同时存在者14例,占53.8%,淋巴细胞系与髓细胞系特征先后出现者12例,占46.2%。结合文献复习,对26例HAL的诊断、临床特征、治疗、预后及病因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白血病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振宇 徐开林 +5 位作者 潘秀英 孙海英 高飞 鹿群先 李德鹏 何徐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并观察其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亚克隆技术将多聚嘌呤通道(PPT)元件、泛醌启动子(PUB)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连接至pLO134载体,构建成pTK153载体。之后应用磷酸钙沉... 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并观察其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亚克隆技术将多聚嘌呤通道(PPT)元件、泛醌启动子(PUB)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连接至pLO134载体,构建成pTK153载体。之后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括包装质粒△NRF、转移质粒pTK153和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1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小时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和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观察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系统转染293T细胞1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FACS分析转染效率为(63.04±7.24)%,病毒滴度测定为(3.09±0.61)×106U/ml。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FACS分析转导效率为(37.98±6.26)%。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对小鼠T淋巴细胞有较高的感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T淋巴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一虹 李德鹏 +3 位作者 鹿群先 徐开林 何徐彭 陈令松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包括脐血移植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GL)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2例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 1例 ;用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包括脐血移植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GL)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2例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 1例 ;用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1 8例 ,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 7例 ,AML5例 ,ALL 3例 ,霍奇金病 ( HD) 2例和 CGL 1例。预处理方案 :异基因者采用 BU/CY2 (马利兰 +环磷酰胺 )或其改良方案 ,自体移植者采用 MAC(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CBV(环磷酰胺 +卡氮芥 +足叶乙甙 )或 BEAC( CBV+阿糖胞苷 )方案。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序贯定期化疗 ,部分淋巴瘤患者移植后行补救性治疗。结果 :2 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移植相关病死率 4.3% ( 1 /2 3例 )。中位随访时间 32 ( 6~ 70 )个月 ,复发 4例 ,1 8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 ,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 ,难治性淋巴瘤移植后补救性治疗 ,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白血病 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293T细胞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海 徐开林 +5 位作者 孙海英 杜冰 曾令宇 鹿群先 何徐彭 潘秀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74-1078,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性内切酶法鉴定载体的连接方向,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pXZ208-BDDhFⅧ分别与包装质粒ΔNRF、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包装后感染293T细胞,并以pXZ171作为对照。在感染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转录,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FⅧ的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载体的感染效率,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整合。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其基因转导染效率达到了59.57%。RT-PCR法能够检测到BDDhFⅧ转录的mRNA。感染后24、48、72小时检测到细胞上清中FⅧ活性(FⅧ∶C)分别为12%、43%、87%。PCR法扩增出了534bp的特异性片段。结论: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293T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FⅧ,提示基因治疗可应用于血友病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凝血因子Ⅷ 体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铷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振宇 徐开林 +3 位作者 潘秀英 鹿群先 陈香梅 何徐彭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 研究氯化铷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和不同条件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氯化铷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用不同的质粒进行转化。分析不同菌种、冻存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并与通常所使用的氯化钙法进行转化效率的比较。结果 氯化铷... 目的 研究氯化铷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和不同条件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氯化铷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用不同的质粒进行转化。分析不同菌种、冻存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并与通常所使用的氯化钙法进行转化效率的比较。结果 氯化铷法制备感受态细胞可用于不同的质粒的转化 ,对于同一种质粒 ,不同的菌种和冻存时间对转化效率无影响 ,其转化效率高于氯化钙法。结论 氯化铷法制备感受态细胞是一种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影响转化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铷 感受态细胞 质粒 分子克隆技术 分子生物学 制备方法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HSV-sr39TK基因工程T细胞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振宇 徐开林 +5 位作者 潘秀英 高飞 何徐彭 鹿群先 孙海英 李德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目的:制备慢病毒载体为基础的野生型及突变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HSV-sr39TK)基因工程T细胞(TK+T及sr39TK+T细胞),观察给予前体药物丙氧鸟苷/无环鸟苷后小鼠T淋巴细胞对其敏感性及存活情况。方法:构建含HSV-TK/HSV-sr39TK及内... 目的:制备慢病毒载体为基础的野生型及突变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HSV-sr39TK)基因工程T细胞(TK+T及sr39TK+T细胞),观察给予前体药物丙氧鸟苷/无环鸟苷后小鼠T淋巴细胞对其敏感性及存活情况。方法:构建含HSV-TK/HSV-sr39TK及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双顺反子慢病毒载体;采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刀豆蛋白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GCV/ACV,用Cell Counting Kit(CCK-8)等方法检测T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转染293T细胞后,病毒滴度达106/U/ml以上;含不同启动子的病毒载体转染效率CMV>PUB>PGK,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感染效率以CMV启动子最高;IC50值的测定显示sr39TK+T细胞对GCV和ACV的敏感性较TK+T细胞分别提高约2.5和17.4倍;ACV及GCV浓度在1~10μmol/Lsr39TK+T细胞活率下降最为明显,ACV组细胞存活率由(98.4±2.7)%下降为(49.9±5.9)%,GCV组由(97.9%±2.7)%下降为(33.7±5.3)%,P<0.05,随ACV及GCV浓度的增加,细胞活率下降趋势有所减弱;TK+T细胞对GCV敏感,细胞活率由(97.9±2.7)%下降为(38.4±5.5)%,(P<0.05),对ACV不敏感,细胞活率由(98.4±2.7)%下降为(73.8±7.4)%,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HSV-TK/HSV-sr39TK基因工程T细胞,不同启动子对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转导自杀基因在T淋巴细胞内的表达均有影响;HSV-sr39TK+T细胞对GCV和ACV的敏感性高于TK+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突变型 野生型 基因工程T细胞 慢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化剂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近期和远期毒性(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一虹 何徐彭 +5 位作者 徐开林 李德鹏 李宝林 嵇月红 孙海英 潘秀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82-1385,共4页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是移植后的各种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与预处理有关。找出合理的剂量和新的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目的:了解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作预处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是移植后的各种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与预处理有关。找出合理的剂量和新的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目的:了解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作预处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毒性和移植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地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对象:选择1997-07/2006-02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7~52岁,中位年龄31岁。移植时病程5~17个月,平均8个月。方法:对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缓解期患者进行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髓外毒性分级采用Bearman等制订的标准,预处理相关毒性分5个级别,即由无毒性(0级)至致死性毒性(Ⅳ级)。统计分析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时间、复发率和无病生存期。主要观察指标: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发生情况。结果:①5例无任何毒性发生,最大毒性为Ⅲ级者占13%(6/45)。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大多数为Ⅰ~Ⅱ级,严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Ⅲ级不多见。在Ⅰ~Ⅱ级预处理相关毒性中口腔黏膜溃疡和胃肠道毒性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3%(33/45)和51%(23/45),经治疗后短期内恢复;心脏毒性发生率低,均为Ⅰ级,多为心动过速和ST-T改变;肝脏预处理相关毒性,除2例肝静脉闭塞病外,多表现为转氨酶增高,4例出血性膀胱炎,其中1例为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肾、肺和中枢神经系统预处理相关毒性少见。②移植后43例患者造血功能获得重建,植入失败死亡2例(4%)。中位随访时间37(8~102)个月,复发10例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5例,28例仍长期无病生存(62.2%)。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侵袭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早期复发。结论:烷化剂为主的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相关毒性轻,患者耐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肿瘤 烷化剂/相关毒性 无病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鹿群先 赵玉凤 +5 位作者 徐开林 刘灿侠 潘秀英 何徐彭 黄一虹 孙海英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 P 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6例确诊为TTP的患者进行96例次TPE,观察其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尿蛋白、肾功...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 P 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6例确诊为TTP的患者进行96例次TPE,观察其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尿蛋白、肾功能、血清间接胆红素(IB IL)等检测指标及TPE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4例(87.5%)患者临床症状缓解,HGB、PLT、尿蛋白、肾功能和IB IL恢复正常。96例次TPE出现枸橼酸盐中毒38例次,占39.5%;低血容量反应3例次,占3.1%;过敏反应4例次,占4.2%。结论TPE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TPE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枸橼酸盐中毒、低血容量反应、过敏反应等。TPE过程中密切观察和对症处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确保TPE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血浆置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不良反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不同内部启动子驱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效率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振宇 徐开林 +3 位作者 潘秀英 鹿群先 何徐彭 孙海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8-450,i0003,共4页
目的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慢病毒载体中引入三种不同的内部启动子来驱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表达,初步比较内部启动子的效率。方法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中,转移质粒的构建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方法... 目的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慢病毒载体中引入三种不同的内部启动子来驱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表达,初步比较内部启动子的效率。方法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中,转移质粒的构建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方法和内切酶酶切鉴定。磷酸钙沉淀法将三质粒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病毒滴度的测定采用6孔板培养感染细胞,荧光显微镜计数GFP阳性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情况判断启动子的效率。结果构建了含PPT元件和含不同内部启动子和GFP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均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达荧光的293T细胞数以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最多,肝细胞特异性启动子(LSP)较少,泛醌启动子(PUB)介于两者之间。CMV为内部启动子的慢病毒载体滴度5×10^6IU/ml,其他二种启动子的滴度(1~2)×10^5IU/ml。结论在所选择的三种内部启动子中,CMV启动子的效率最高,LSP较强,PUB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内部启动子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附118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鹿群先 潘秀英 +7 位作者 万美荣 徐开林 何徐彭 黄一虹 孙海英 兰炯采 米新玉 郑世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26-127,共2页
反复输血(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无效输注。血小板同种抗体是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输血后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情况,及其在血小板输注疗效中的意义,对118例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包括PAIgG、PAIgM... 反复输血(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无效输注。血小板同种抗体是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输血后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情况,及其在血小板输注疗效中的意义,对118例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包括PAIgG、PAIgM和PAI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小板 相关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在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地位和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一虹 何徐彭 +2 位作者 李德鹏 潘秀英 陈令松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用二性霉素B(AmB)及其脂质体(L-AmB)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IFI的原发基础病包括血液病32例及非血液系统疾病14例。普通AmB用量为0.5~1.0mg/(kg·d),L-AmB用量为0.5~2.... 目的:观察静脉用二性霉素B(AmB)及其脂质体(L-AmB)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IFI的原发基础病包括血液病32例及非血液系统疾病14例。普通AmB用量为0.5~1.0mg/(kg·d),L-AmB用量为0.5~2.0mg/(kg·d),总剂量为215~2950mg,中位数455mg,疗程10~119d,中位数17d。并对进口AmB、L-AmB及国产AmB的抗真菌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二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3.9%,真菌清除率为71.0%。进口AmB、L-AmB及国产AmB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5%、71.5%及7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颤、发热19.6‰,低血钾21.7%,肝、肾功能损害各为10.9%和15.2%。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经验性治疗是提高IFI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只要预防得当,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二性霉素B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药物疗法 二性霉素B 脂质体/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ns综合征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晟 徐开林 +4 位作者 潘秀英 黄一虹 李德鹏 何徐彭 鹿群先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报道Evans综合征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例。该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病史7年,乙肝后肝硬化病史1年余,确诊为Evans综合征后经糖皮质激素、COP方案治疗,最终以脾切除治疗缓解。2年后出现颈部首发的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两肺结节状阴影及纵... 报道Evans综合征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例。该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病史7年,乙肝后肝硬化病史1年余,确诊为Evans综合征后经糖皮质激素、COP方案治疗,最终以脾切除治疗缓解。2年后出现颈部首发的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两肺结节状阴影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后淋巴结明显缩小。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本例报道发现Evans综合征伴发NHL罕见,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患者年龄较大,部位多以结外为主,病理分型B细胞型较多,两病发病间隔时间较长,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异常和(或)化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免疫监视失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NS综合征 非霍奇金淋巴瘤 发病机制 免疫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振宇 徐开林 +3 位作者 潘秀英 鹿群先 主鸿鹄 何徐彭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构建以泛醌启动子 (PUB)驱动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表达系统 ,并建立其包装细胞系获得GFP的表达。方法 载体的构建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等方法。三质粒系统中 ,转移质粒含PUB启动子及标志基... 目的 构建以泛醌启动子 (PUB)驱动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表达系统 ,并建立其包装细胞系获得GFP的表达。方法 载体的构建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等方法。三质粒系统中 ,转移质粒含PUB启动子及标志基因GFP ,包装质粒为ΔNRF ,内含CMV启动子和来自胰岛素基因的Poly(A)位点 ,包膜蛋白质粒编码水疱性口炎病毒G糖蛋白 (VSV -G)。载体构建成功后 ,用磷酸钙沉淀法将三质粒共转染来源于人胚肾细胞系的包装细胞——— 2 93T ,1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情况。转染后 72h收集病毒上清 ,采用 6孔板培养感染细胞 ,荧光显微镜计数GFP阳性细胞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PUB启动子驱动GFP表达的质粒pXZ5。转染 2 93T细胞后 12h在荧光显微镜下均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 ,证实了GFP的表达 ,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系统 ,建立了慢病毒载体的包装细胞系。 72h后 ,GFP的荧光强度较 12h增强 ,每一视野下 ,GFP表达阳性的细胞比例达 5 0 %左右。病毒浓度的测定在未进行超速离心浓缩的情况下达 2× 10 8U L。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PUB启动子驱动GFP表达的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表达系统 ,转染2 93T细胞后获得了GFP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慢病毒载体 构建方法 基因表达 GFP 293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