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国筛 陈小雪 谭海扬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0期3306-3308,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近期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联合组,每组81例,EST组采用乳头...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近期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联合组,每组81例,EST组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法,联合组采用SEST联合EPL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机械碎石使用率,同时记录出血、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9.28±8.71)min,明显短于EST组的(50.36±10.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0.12%,高于EST组的71.60%,机械碎石使用率、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1.11%、4.94%,低于EST组的41.98%、1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35%,明显低于EST组的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联合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高,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 球囊扩张 难治性胆总管结石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FTS)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国筛 陈小雪 谭海扬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5期2897-2898,共2页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91例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FTS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FTS组采用FTS方案,比较两组术后整体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及炎症反应情况。...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91例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FTS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FTS组采用FTS方案,比较两组术后整体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2d CRP较入院时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第2d ALB、T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FTS组ALB、TP水平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第2d FTS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LB、T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13.33%(P>0.05)。FTS可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康复时间,还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理念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肝内外胆管梗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国筛 何栋 +5 位作者 陈小雪 林永良 陈剑雄 朱欲 黎然 郑焱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3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肝内外胆管梗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120例恶性肝内外胆管梗阻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肝内外胆管梗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120例恶性肝内外胆管梗阻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外科姑息性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7 d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5.86±21.02)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76.45±16.86)min,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0.33±3.74)ml、(6.29±1.55)d,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的(48.42±7.50)ml、(11.37±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分别为(130.23±17.42)μmol/L、(90.42±14.61)U/L、(74.03±8.47)U/L、(317.54±49.53)U/L、(203.16±38.54)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26±19.81)μmol/L、(122.15±18.62)U/L、(101.41±13.39)U/L、(390.94±34.61)U/L、(276.62±31.9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肝内外胆管梗阻效果明显,有助于促进肝功能恢复,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梗阻 恶性 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 姑息性手术 肝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21例临床观察
4
作者 何国筛 陈小雪 谭海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09-310,共2页
目的观察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1例设为左半肝切除组;同期行左肝部分切除术的2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设为左肝部分切除组,比较两... 目的观察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1例设为左半肝切除组;同期行左肝部分切除术的2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设为左肝部分切除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MRI复查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肝切除组术后结石清除率100.0%,左肝部分切除组为80.77%(P<0.05)。左半肝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左肝部分切除组为34.62%(P<0.05)。术后12个月复查,左半肝切除组无1例复发;复发率为0.00%;左肝部分切除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1.54%(χ2=2.830,P=0.041)。结论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性左半肝切除 左肝内胆管结石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减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许马川 谢伟 +2 位作者 冯石坚 何国筛 陈晚妹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5期19-21,25,共4页
目的观察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减黄对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12月78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根据术前是否减黄分为两组,36例术前减黄治疗为减黄组,42例未行减... 目的观察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减黄对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12月78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根据术前是否减黄分为两组,36例术前减黄治疗为减黄组,42例未行减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减黄组减黄前后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减黄组根治术前TB水平为(209.62±22.96)μmol/L,明显低于减黄前的(311.07±39.76)μmol/L,且低于对照组根治术前的(297.83±42.6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术前治疗时间和总时间较对照组长,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11%,死亡率为0.00%,对照组为66.67%和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减黄可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减黄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配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辉 何国筛 黄树栋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配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4-6月笔者所在医院药学部药品调剂科3321份出院患者病历,其中1327份为内科病历,1994份为外科病历。成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调研小组,制定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对各科室AUD进行分配。... 目的:探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配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4-6月笔者所在医院药学部药品调剂科3321份出院患者病历,其中1327份为内科病历,1994份为外科病历。成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调研小组,制定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对各科室AUD进行分配。统计内、外科科室基础调研前后AUD情况。结果:内科科室中,呼吸内科不合理AUD比率最高,为31.51%,小儿神经内科不合理AUD比率最低,为5.18%;外科科室中,胸外科不合理AUD比率最高,为76.97%,肿瘤外科不合理AUD比率最低,为22.17%;外科科室最高不合理AUD比率显著高于内科科室。结论:采用基础调研,评判每个科室应消耗的合理AUD能够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提供给医院,将具体的AUD分配给各个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分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小雪 何国筛 +2 位作者 冯秋萍 陈乐东 向明英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外科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外科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护理总体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护理质量 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石坚 谢伟 +3 位作者 冯丽萍 冯疆勉 何国筛 杨华俊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手术方法将采用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将采...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手术方法将采用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将采用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0例)。于治疗结束后就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无瘤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患者百分率、ICU入住时间、住院总时间、胃排空延迟患者百分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1.63±31.60)min、(186.47±60.59)ml、26.00%、(2.80±1.69)d、(12.68±2.46)d、2.00%、10.00%和(376.85±36.54)min、(349.06±84.55)ml、56.00%、(5.74±2.80)d、(18.94±3.14)d、18.00%、3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00%、8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能够有效实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实施,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保障,同时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开腹 壶腹周围肿瘤 胰头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的手术技巧和疗效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石坚 陈贵俦 +4 位作者 梁宏伟 冯丽萍 何国筛 许马川 杨华俊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手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造口组(55例)和旁路组(61例)。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手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造口组(55例)和旁路组(61例)。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吻合口高度、单双吻合口比例和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旁路组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造口组,住院费用低于造口组(P均<0.05)。旁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造口组(P <0.05)。结论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手术安全有效,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可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粪便的转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痛苦较少,避免了二次造口的回纳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内旁路 低位直肠癌 吻合口 手术技巧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