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可疑淋巴结选取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友新 杨贺庆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436-438,共3页
目的: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基础上,联合乳腺癌腋窝可疑淋巴结选取活检,探讨其对SLNB假阴性率的影响及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手术的指导。方法... 目的: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基础上,联合乳腺癌腋窝可疑淋巴结选取活检,探讨其对SLNB假阴性率的影响及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手术的指导。方法:选取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10例,其中单纯SLNB阳性74例。术前应用SLNB联合乳腺癌腋窝可疑淋巴结选取进行活检,术后将可疑淋巴结与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进行ALND。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阳性81例,单纯SLNB敏感性、假阴性率、准确率分别为91.36%、8.64%、91.82%,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可疑淋巴结选取分别为100.00%、0.00%、100.00%,二者敏感性、假阴性率、准确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8.96,6.67,P<0.05)。行改良根治术81例,保乳术29例。结论:早期乳腺癌腋窝SLNB联合可疑淋巴结选取与SLNB比较,能显著降低假阴性的发生,提高ALND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可疑淋巴结 假阴性率 乳腺癌患者 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B_2联合治疗乳腺增生3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贺庆 何友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5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B2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200)和三苯氧胺治疗组(n=100),比较各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三苯氧胺组总有效率为78.2%。结论... 目的:观察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B2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200)和三苯氧胺治疗组(n=100),比较各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三苯氧胺组总有效率为78.2%。结论:联合治疗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维生素E 维生素B2 Β-胡萝卜素 三苯氧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心理护理对新辅助治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及癌性疲乏的影响
3
作者 钟盼 何友新 +1 位作者 万爽 杨贺庆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18-320,333,共4页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心理护理对新辅助治疗期间乳腺癌患者情绪及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5月~2023年12月90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新辅助治疗。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行为转...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心理护理对新辅助治疗期间乳腺癌患者情绪及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5月~2023年12月90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新辅助治疗。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行为转变理论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癌性疲乏。结果 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ed scale,SDS)均较护理前下降,但观察组护理后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认知、躯体、情感等癌性疲乏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护理后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癌性疲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 心理护理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情绪 癌性疲乏
原文传递
管理教育应坚持科学指导
4
作者 何友新 《政工导刊》 2010年第10期79-79,共1页
管理教育是部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泉。新形势下加强部队管理教育,领导机关必须坚持科学指导。
关键词 部队管理教育 科学指导 部队战斗力 部队建设 领导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1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何友新 才忠启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6期2405-2407,共3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8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临床分期为Ⅰ、Ⅱ期,年龄32~55岁,平均44岁。术前均采用1%亚甲蓝2 mL 乳晕下注射,肿瘤组织已送病理检查者注射到取活检的空腔周...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8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临床分期为Ⅰ、Ⅱ期,年龄32~55岁,平均44岁。术前均采用1%亚甲蓝2 mL 乳晕下注射,肿瘤组织已送病理检查者注射到取活检的空腔周围乳腺组织内,10~15 min 后行前哨淋巴结切除病理检查,而后常规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前哨淋巴结及手术切除标本。结果138例患者成功检出率96.3%,准确率96.1%,敏感度为91.1%,假阴性率4.8%。结论对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选择性地行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原文传递
老年胆道手术194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贺庆 何友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684-268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石症手术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07—2010年收治的194例老年人胆石症(包括急诊)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41例,单纯胆囊切除53例。结果本组患者4例死亡,2...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石症手术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07—2010年收治的194例老年人胆石症(包括急诊)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41例,单纯胆囊切除53例。结果本组患者4例死亡,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MOSF。术后并发肺感染10例,切口感染7例。结论老年人胆石症病例复杂,并发症多,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有效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分别联合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何友新 韩林荟 杨贺庆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析新辅助化疗分别联合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根治术,n=49例)和观察组(新辅助化... 目的探析新辅助化疗分别联合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根治术,n=49例)和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n=50例)。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围手术期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生存情况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清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率和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改良根治术治疗,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患者也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后者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以及拔除引流管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保乳术 新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乳腺癌组织中SHC1、CA153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8
作者 万爽 王东和 +2 位作者 韩林荟 苗聪聪 何友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3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含有Src同源2结构域的衔接蛋白1(SHC1)、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86例,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设...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含有Src同源2结构域的衔接蛋白1(SHC1)、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86例,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设立乳腺癌组和癌旁组。比较两组SHC1、CA153表达差异,分析SHC1、CA153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组SHC1、CA153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1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肿块直径>2 cm、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脉管有内栓塞占比高于SHC1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53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肿块直径>2 cm、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脉管有内栓塞的占比高于CA153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肿块直径>2 cm、组织学分型为Ⅲ级、分化程度为低分化、SHC1阳性表达及CA153阳性表达占比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直径、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及SHC1、CA153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HC1、CA153均呈高表达,两指标与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淋巴结的转移有一定关联,对评估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含有Src同源2结构域的衔接蛋白1 糖类抗原153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