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癌中内皮抑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利丽 冯一中 顾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MVD在5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MVD在5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endostatin在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强度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2)胰腺癌中MVD均值(33.74±11.44),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17.40±4.74)(P<0.01),Ⅲ~Ⅳ期胰腺癌MVD均值(40.89±10.33)高于Ⅰ~Ⅱ期(25.35±5.38)(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均值(40.84±10.70)高于未转移组(26.64±6.90)(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3)生存分析提示endostatin及MVD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P<0.01)。结论endostatin及MVD在胰腺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对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内皮抑素 endostatin 密度测定 微血管密度(MVD) 正常胰腺组织 免疫组化S-P法 临床病理参数 肿瘤部位 分化程度 肿瘤直径 阳性表达率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Ⅰ-Ⅱ期 Ⅲ-Ⅳ期 生存分析 预后评估 恶性程度 转移组 癌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利丽 唐英姿 武海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6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脑脊液标本放入离心涂片机涂片后进行瑞氏染色和细胞学计数。结果送检的120例标本中83例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个病程有不同的细胞学特点。结论脑脊液细胞学...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脑脊液标本放入离心涂片机涂片后进行瑞氏染色和细胞学计数。结果送检的120例标本中83例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个病程有不同的细胞学特点。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髓液 细胞学 染色与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骨化性肾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利丽 武海燕 唐英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骨化性肾肿瘤(ossifying renal tumor of infancy,ORTI)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ORTI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因肉眼血尿入院,CT示右肾实质内可... 目的探讨婴儿骨化性肾肿瘤(ossifying renal tumor of infancy,ORTI)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ORTI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因肉眼血尿入院,CT示右肾实质内可见类圆形等低密度占位,其内可见少许片状高密度影。肾脏中部见棕红色结节状病灶,大小1cm×1 cm×0. 8 cm。肿瘤组织由骨样基质、骨母细胞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免疫表型:梭形细胞表达WT-1、vimentin、CD99及SMA,不表达Pax-2、Pax-8;骨母细胞样细胞不表达WT-1,表达vimentin、CD99、SMA及SATB2。结论 ORTI属于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高密度占位或钙化灶,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做出正确诊断,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骨化性 婴儿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利丽 武海燕 唐英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infantile digital fibromatosis,ID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ID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6个月~6岁,平均年龄15. 5个月,中位... 目的观察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infantile digital fibromatosis,ID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ID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6个月~6岁,平均年龄15. 5个月,中位数10个月。其中9例患儿为单个病损,4例患儿为多处病损。病变呈圆顶状隆起,位于指(趾)的背面或侧面。镜下见肿瘤组织位于真皮层,由一致的梭形细胞构成,向真皮层及皮下延伸,累及皮肤附属器。细胞质内可见核周嗜伊红包涵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desmin、calponin、β-catenin,不表达S-100、NF和CD117。部分包涵体表达SMA及calponin。随访1~5年,1例(7. 69%)复发。结论 IDF是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良性增生性病变。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鉴于肿瘤的良性特点并可自行消退,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倾向于保守治疗,对于有症状者则需进一步行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腺癌中bF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利丽 冯一中 邓海贞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 探讨bFGF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 P法检测 10例正常胰腺组织、5 0例胰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P <0 .0... 目的 探讨bFGF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 P法检测 10例正常胰腺组织、5 0例胰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P <0 .0 5 )。 5 0例胰腺癌组织中 ,bFGF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 ,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bFGF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检测可为胰腺癌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胰腺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咽部毛息肉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武海燕 唐英姿 +2 位作者 何利丽 王玉香 韩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咽部毛息肉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咽部毛息肉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均为女婴,入院年龄1~45天,平均14.86天。临床特点:肿块堵塞口咽部与鼻咽部,导致进食困难或呼吸困难。部位:位于咽后壁3例,鼻... 目的探讨咽部毛息肉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咽部毛息肉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均为女婴,入院年龄1~45天,平均14.86天。临床特点:肿块堵塞口咽部与鼻咽部,导致进食困难或呼吸困难。部位:位于咽后壁3例,鼻咽部2例,咽腭弓1例,扁桃体窝1例。病理学特点:毛息肉为带蒂的圆形肿块,实性,表面被覆皮肤,中央是脂肪、平滑肌、横纹肌和软骨等中胚层成分构成的核心区。结论咽部毛息肉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将其归入迷芽瘤。毛息肉异常罕见,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毛息肉堵塞口咽部与鼻咽部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应尽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毛息肉 新生儿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武海燕 唐英姿 +1 位作者 唐维兵 何利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4-514,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皮下脂肪坏死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幼稚间叶成分为主的婴儿纤维性错构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武海燕 唐英姿 +2 位作者 何利丽 韩菲 王玉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672-672,共1页
患婴女性,1个月。出生后发现颞部包块。行右颞部包块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带梭形皮肤组织一块,4 cm×3.5 cm×1.5 cm大小,质软,无包膜;切面灰白色。镜检:皮下见大量幼稚的间叶细胞,呈片状、巢状排列(图1),巢内可见... 患婴女性,1个月。出生后发现颞部包块。行右颞部包块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带梭形皮肤组织一块,4 cm×3.5 cm×1.5 cm大小,质软,无包膜;切面灰白色。镜检:皮下见大量幼稚的间叶细胞,呈片状、巢状排列(图1),巢内可见少量脂肪空泡,巢间见梭形胶原成分,部分区域基质黏液变(图2)。幼稚的间叶细胞小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纵隔神经源性肿瘤66例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武海燕 唐英姿 何利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272-3273,共2页
小儿纵隔原发性肿瘤比较少见,以神经源性肿瘤为多,恶性率也较高。术前确诊较难,而术前明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我院1979年7月至2009年6月诊治小儿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66例临床病理资料。
关键词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临床病理资料 病理分析 小儿 原发性肿瘤 术前确诊 2009年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伴胰腺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亚如 何利丽 武海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9-1270,共2页
患儿男童,9岁,因打闹后反复出现四肢乏力2个月余入院。当地医院头颅MRI示T4-10水平硬膜外血肿伴T6-8段胸髓损伤可能;我院腹部CT增强扫描示脾脏及脾门区占位,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与胰尾分界不清。遂行脾脏肿瘤切除+胰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切... 患儿男童,9岁,因打闹后反复出现四肢乏力2个月余入院。当地医院头颅MRI示T4-10水平硬膜外血肿伴T6-8段胸髓损伤可能;我院腹部CT增强扫描示脾脏及脾门区占位,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与胰尾分界不清。遂行脾脏肿瘤切除+胰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相关因子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利丽 冯一中 顾永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相关因子 胰腺癌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微血管密度(MVD) 表达及 肿瘤血管生成 临床病理参数 肿瘤生长 密切关系 内皮抑素 表达情况
原文传递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利丽 武海燕 唐英姿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45-946,共2页
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MRT)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的高度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显示MRT患者22号染色体上的IN11/SMARB1基因丢失或突变。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 of the kidney,MRTK)少... 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MRT)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的高度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显示MRT患者22号染色体上的IN11/SMARB1基因丢失或突变。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 of the kidney,MRTK)少见,约占儿童肾肿瘤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横纹肌样瘤 临床病理特征 肾肿瘤 22号染色体 细胞遗传学 恶性肿瘤 基因丢失 检查结果
原文传递
肾外肾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利丽 武海燕 唐英姿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7-348,共2页
患儿男,年龄1岁10月龄.发现左腹股沟阴囊处鸽子蛋大小肿块1个月于2016年2月入院.体检:无触痛及不适.辅助检查:超声见左侧腹股沟不均质实性低回声包块.CT示:双侧肾脏未见异常.
关键词 肾外肾母细胞瘤 左侧腹股沟 辅助检查 左腹股沟 低回声
原文传递
涎腺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利丽 武海燕 唐英姿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2-244,共3页
患儿女,2岁。因左侧颌下肿物2年入院,行肿块切除术。镜下观察:病变由基底样上皮细胞构成,呈实性巢状、花蕾状、器官样、腺管状分布,细胞巢外周的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基底样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5/6、p63阳性,Ki... 患儿女,2岁。因左侧颌下肿物2年入院,行肿块切除术。镜下观察:病变由基底样上皮细胞构成,呈实性巢状、花蕾状、器官样、腺管状分布,细胞巢外周的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基底样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5/6、p63阳性,Ki-67阳性指数10%,p53阴性。病理诊断为涎腺母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瘤 肿块切除术 阳性指数 瘤细胞 栅栏状 P63 基底样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脂肪纤维瘤病样神经肿瘤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利丽 武海燕 唐英姿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4-1066,共3页
患儿男,7岁。因发现右臀部肿块1年余行肿块切除术。镜下观察:病变由条束状增生的梭形细胞组成,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类似脂肪纤维瘤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波形蛋白、CD34、S-100蛋白、panTRK均为弥漫强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NTRK1基... 患儿男,7岁。因发现右臀部肿块1年余行肿块切除术。镜下观察:病变由条束状增生的梭形细胞组成,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类似脂肪纤维瘤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波形蛋白、CD34、S-100蛋白、panTRK均为弥漫强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NTRK1基因重排。病理诊断为脂肪纤维瘤病样神经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肿瘤 肿块切除术 右臀部 瘤细胞 皮下脂肪组织 梭形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先天性支气管周围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16
作者 何利丽 唐英姿 武海燕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1-963,共3页
先天性支气管周围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良性肺肿瘤。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出生25 d男性患儿右侧上中肺叶的先天性支气管周围肌纤维母细胞瘤,结合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关键词 支气管周围 肌纤维母细胞瘤 男性患儿 免疫表型 肺肿瘤 组织病理学特征 鉴别诊断 先天性
原文传递
肾外肾母细胞瘤一例
17
作者 何利丽 武海燕 唐英姿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3-424,共2页
患儿男,1岁10个月.发现左腹股沟阴囊处鸽子蛋大小肿块1个月于2016年2月入院.体检:无触痛及不适.辅助检查:超声见左侧腹股沟不均质实性低回声包块.临床诊断“腹股沟包块”.行左侧腹股沟包块切除手术,术中见包块约3 cm×3 cm×2... 患儿男,1岁10个月.发现左腹股沟阴囊处鸽子蛋大小肿块1个月于2016年2月入院.体检:无触痛及不适.辅助检查:超声见左侧腹股沟不均质实性低回声包块.临床诊断“腹股沟包块”.行左侧腹股沟包块切除手术,术中见包块约3 cm×3 cm×2 cm,位于精索外侧缘,有独立血管供应.临床分期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外肾母细胞瘤 腹股沟包块 左侧腹股沟 切除手术 临床诊断 辅助检查 左腹股沟 临床分期
原文传递
婴幼儿皮肤及软组织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英姿 武海燕 +1 位作者 何利丽 王玉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血管肿瘤。1993年由Zukerberg首先描述,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了不足200例,而国内文献仅有数十例报道。KHE多见于婴幼儿及10岁以内的儿童,多发生...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血管肿瘤。1993年由Zukerberg首先描述,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了不足200例,而国内文献仅有数十例报道。KHE多见于婴幼儿及10岁以内的儿童,多发生于四肢的皮肤及深部软组织,临床常伴有消耗性凝血病和淋巴管瘤病(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卡梅综合征)。本文收集了9例婴幼儿皮肤及深部软组织的KHE,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软组织 婴幼儿 皮肤 消耗性凝血病 局部侵袭性 淋巴管瘤病 血管肿瘤
原文传递
实性型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二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海燕 唐英姿 何利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0-281,共2页
例1女,3d。因气急、吐奶3d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生后气急,渐加重,伴吐奶,在当地医院CT示右肺肿块,于2003年6月8日转我院。体检:体温38℃,脉搏160次/min,呼吸40次/min,身长52cm,体重2.5kg。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 例1女,3d。因气急、吐奶3d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生后气急,渐加重,伴吐奶,在当地医院CT示右肺肿块,于2003年6月8日转我院。体检:体温38℃,脉搏160次/min,呼吸40次/min,身长52cm,体重2.5kg。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低。X线胸片示右肺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腺瘤样畸形 先天性 实性 肺呼吸音 X线胸片示 足月顺产 右肺肿块 右肺占位
原文传递
肠系膜及网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5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英姿 武海燕 何利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508-150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及网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5例肠系膜及网膜IMT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结果5例儿童肠系膜及网膜IMT临床均表现为腹腔内包块...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及网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5例肠系膜及网膜IMT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结果5例儿童肠系膜及网膜IMT临床均表现为腹腔内包块,其中2例腹痛,1例腹胀,1例呕吐,5例均有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球蛋白增多。病理学检查:4例为黏液型IMT,1例为梭形细胞密集型IMT。免疫组织化学示梭形细胞呈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阳性表达,间变型淋巴瘤激酶和细胞角蛋白部分阳性表达,S-100蛋白、CD34均为阴性。5例肿瘤均完整切除,临床随访5个月~3a,无复发。结论儿童肠系膜及网膜IM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间叶性肿瘤,诊断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大多为良性,完整的手术切除可有效预防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及网膜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