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何乃普 宋鹏飞 +2 位作者 王荣民 张慧 王云普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18,共5页
主要从甲壳素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抗菌、抗肿瘤活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衍生物 抗菌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新课标的认识与思考
2
作者 吴应霞 何乃普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1,24,共5页
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义务教育是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化学新课标以核心科学素养为导向,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和树立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同时,化学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与... 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义务教育是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化学新课标以核心科学素养为导向,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和树立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同时,化学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与能源、环境等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在普及“双碳”基本理念和知识以及引导学生形成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新课标 初中化学 核心素养 绿色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学知识的有效利用探索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小龙 何乃普 王九思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65,共4页
高分子化学和有机化学紧密相连,后者是学习前者的基础。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解释聚合物的一些概念,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知识。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了几点利用有机化学知识帮助解释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和有机化学紧密相连,后者是学习前者的基础。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解释聚合物的一些概念,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知识。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了几点利用有机化学知识帮助解释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或反应的实例,并对教材中存在的疑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高分子化学 有机化学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钴酞菁微球的制备及催化氧化异丙苯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云 郝二霞 +3 位作者 何玉凤 王荣民 王俊峰 何乃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49,共3页
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和四磺酰氯酞菁钴金属配合物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钴酞菁微球,通过IR、XRD、SEM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异丙苯为反应底物,研究了壳聚糖-钴酞菁微球催化分子氧氧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添加... 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和四磺酰氯酞菁钴金属配合物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钴酞菁微球,通过IR、XRD、SEM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异丙苯为反应底物,研究了壳聚糖-钴酞菁微球催化分子氧氧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添加剂等对其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助剂情况下,壳聚糖-钴酞菁微球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异丙苯的转化率可达65%。异丙苯的催化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苄基碳原子上,其氧化产物主要是2-苯基-2-丙醇(PP)和异丙苯过氧化氢(C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钴酞菁 微球 催化氧化 异丙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儿茶素的最新合成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龙 任爱梅 +1 位作者 吴辉禄 何乃普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02-1508,共7页
简要介绍了绿茶儿茶素的组成及活性,重点综述了有关儿茶素及其衍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儿茶素 绿茶 生理活性 合成 立体选择性 合成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手性化合物在纤维素-三(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的直接拆分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小茜 王兆霞 +5 位作者 黄思凯 何乃普 张大兵 马淑娟 任琴 李从芬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在自制的纤维素-三(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成功分离了苯霜灵等手性农药,考察了色谱分离条件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制的手性柱(150 mm×4.6 mm i.d.)上,以V(正己烷)∶V(正丙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0.5 mL/m... 在自制的纤维素-三(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成功分离了苯霜灵等手性农药,考察了色谱分离条件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制的手性柱(150 mm×4.6 mm i.d.)上,以V(正己烷)∶V(正丙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时,戊菌唑、苯霜灵等手性农药分别获得了基线或近基线拆分,分离度达到2.01和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三(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手性固定相 手性农药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复合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莉 陈秀楠 +4 位作者 李禹红 闻静 曹旗 王玥 何乃普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24-130,共7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水相,石油醚为油相,丙烯酸为单体,采用反相微悬浮聚合制备蛋白质/高分子复合水凝胶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复合凝胶微球表征.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与丙烯酸的不同配比对复合水凝胶微球制备的影响...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水相,石油醚为油相,丙烯酸为单体,采用反相微悬浮聚合制备蛋白质/高分子复合水凝胶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复合凝胶微球表征.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与丙烯酸的不同配比对复合水凝胶微球制备的影响,并以苯扎氯铵为模拟药物,考察了复合水凝胶微球对苯扎氯铵的缓释行为.研究表明:调整单体加入量可使微球直径控制在1~5mm范围;微球表面粗糙,内部孔洞结构明显;微球的苯扎氯铵吸附效果较高,单体投入量1.2mL时吸附效果最好,达到26.92mg/g,总计释放率可达约75%.结果表明,水凝胶微球的直径可控,在药物缓释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复合物 大豆分离蛋白 水凝胶微球 反相微悬浮聚合 药物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伟刚 鹿振武 +1 位作者 逯盛芳 何乃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7-334,共8页
蛋白质与多糖的静电作用是生物体内一个基本医学-化学现象,是实现自组装的主要驱动力,可利用这种非共价作用设计和构筑理想的微结构。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SPI)和壳聚糖(Chitosan,CS)为原料,采用浊度法考察了... 蛋白质与多糖的静电作用是生物体内一个基本医学-化学现象,是实现自组装的主要驱动力,可利用这种非共价作用设计和构筑理想的微结构。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SPI)和壳聚糖(Chitosan,CS)为原料,采用浊度法考察了配比、溶液p 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对SPI与CS在溶液中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p H值影响静电作用强度,从而成为影响SPI与CS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其中,当p H值为5.5~6.6时,SPI与CS可以实现有效结合。在较低的离子强度下,有利于形成具有紧凑结构的CS/SPI聚集体,较高离子强度下聚集体发生解离。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多肽链上的疏水氨基酸残基暴露在溶液中,导致与壳聚糖链的疏水作用增强。DLS结果显示,CS与SPI自组装形成了分布均一的纳米粒子,变性后的SPI与CS形成的纳米粒子粒径有所增大,分布均一;经戊二醛交联,粒径有所减小。SEM显示,壳聚糖单层膜表面存在龟裂现象,与SPI形成双层膜后龟裂消失;同时,单层膜厚度约为300 nm,双层膜厚度约为5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静电作用 纳米颗粒 双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ATRP聚合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思凯 韩小茜 +3 位作者 赵伟刚 逯盛芳 杜曦 何乃普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941-1944,1949,共5页
2-溴代异丁酸-N-丁二酰亚胺酯(NHS-BIBA酯)由2-溴代异丁酸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以它为引发剂,2,2'-联吡啶(bpy)/CuBr为催化体系、水为溶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带有功能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 2-溴代异丁酸-N-丁二酰亚胺酯(NHS-BIBA酯)由2-溴代异丁酸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以它为引发剂,2,2'-联吡啶(bpy)/CuBr为催化体系、水为溶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带有功能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高分子。研究了引发剂、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和浓度对聚合产率的影响,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共振(1H NMR)测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多分散指数(PDI)和链结构。由GPC可知在最高产率下,M n和M w/M n分别为8 674和1.59,结果表明,NHS-BIBA酯引发的PDMAEMA实际数均分子量高于理论分子量,并具有低分散度,链结构上氢原子出峰符合特有的化学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凝胶渗透色谱 多分散指数 数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性卟啉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荣民 许晓韡 +3 位作者 李岩 何玉凤 何乃普 李刚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将难溶于水的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锌配合物(ZnTpHP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制得水溶性高分子金属卟啉配合物BSA-ZnTpHPP-n(n=1,3,5,10).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锌卟... 将难溶于水的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锌配合物(ZnTpHP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制得水溶性高分子金属卟啉配合物BSA-ZnTpHPP-n(n=1,3,5,10).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锌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以配位键结合,当BSA与ZnTpHPP以较低比例(1∶1,1∶3)结合时,蛋白结构保持不变.在可见光照射下,考察了BSA-ZnTpHPP-1在BSA-ZnTpHPP-1/MV2+/TEOA光诱导电子转移体系中和甲基紫精(MV2+)的电子转移,表明BSA-ZnTpHPP-1是一种良好的生物高分子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生物高分子光敏剂 白蛋白 金属卟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手性化合物在键合型直链淀粉苯基氨基甲酸酯类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比较
11
作者 韩小茜 任琴 +3 位作者 马淑娟 仵佩佩 何乃普 张大兵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8-940,960,共4页
自制了3种键合型直链淀粉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苯基氨基甲酸酯IAT、3-氯苯基氨基甲酸酯IAC、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IAD)手性固定相,比较了3种固定相对6种手性化合物的手性识别能力,同时也将商品柱Chiralcel OD-H、Chiralcel AD-H对6种... 自制了3种键合型直链淀粉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苯基氨基甲酸酯IAT、3-氯苯基氨基甲酸酯IAC、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IAD)手性固定相,比较了3种固定相对6种手性化合物的手性识别能力,同时也将商品柱Chiralcel OD-H、Chiralcel AD-H对6种手性化合物的拆分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键合型手性固定相对样品托儿格碱、2-羟基-3-(2-萘氧基)丙基-2',3'-二甲基苯基硒醚和戊唑醇表现出更好的手性识别能力,并且直链淀粉衍生物苯环上引入吸电子基团或给电子基团对固定相手性识别能力均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合型 直链淀粉 苯基氨基甲酸酯 手性固定相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烷酮对映体在自制的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的直接拆分
12
作者 韩小茜 祁媛 +4 位作者 何乃普 黄思凯 王兆霞 任琴 李从芬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7,共3页
在自制的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AD-CSP)上对黄烷酮对映异构体进行了手性拆分,系统考察了流动相正己烷中,醇的含量、结构及分离温度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温度在20~45℃内,黄烷酮对映异构体... 在自制的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AD-CSP)上对黄烷酮对映异构体进行了手性拆分,系统考察了流动相正己烷中,醇的含量、结构及分离温度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温度在20~45℃内,黄烷酮对映异构体的lnα与1/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手性拆分过程受焓控制;当流动相为V(正己烷)∶V(异丁醇)=90∶10、流速为0.5 mL/min、25℃时黄烷酮获最佳分离,分离度RS为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三(3 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黄烷酮 手性拆分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酸钠的研究
13
作者 杜曦 张玉梅 +3 位作者 逯盛芳 赵伟刚 黄思凯 何乃普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38-2141,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在水溶液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一步合成了聚丙烯酸钠。考察了反应温度、溶液pH、维生素C(Vc)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ATRP技术可以制备得到数均分子量为6.8 kDa以及分散度2.4的聚丙...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在水溶液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一步合成了聚丙烯酸钠。考察了反应温度、溶液pH、维生素C(Vc)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ATRP技术可以制备得到数均分子量为6.8 kDa以及分散度2.4的聚丙烯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丙烯酸 聚丙烯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农药在纤维素—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
14
作者 韩小茜 任琴 +3 位作者 马淑娟 何乃普 仇伟 张大兵 《分析仪器》 CAS 2014年第2期19-22,共4页
分别以4,4′-二苯基甲基二异氰酸酯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连接臂,采用6-位选择键合法,将纤维素-(3-氯苯基氨基甲酸酯)键合于氨丙基硅胶上,制备了两种键合型纤维素-(3-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BClCTPC-CSP1,BClCTPC-CSP2),同时制... 分别以4,4′-二苯基甲基二异氰酸酯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连接臂,采用6-位选择键合法,将纤维素-(3-氯苯基氨基甲酸酯)键合于氨丙基硅胶上,制备了两种键合型纤维素-(3-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BClCTPC-CSP1,BClCTPC-CSP2),同时制备了涂敷型纤维素(3-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ClCTPC-CSP)。在正相模式下,对4种手性农药进行了拆分。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均具有一定的手性识别能力,键合型手性固定相可以使用四氢呋喃作流动相极性改性剂,使得在常规流动相中三种固定相上未获拆分的手性农药甲霜灵获得拆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3-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在蛋白质杂化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伟刚 鹿振武 +1 位作者 逯盛芳 何乃普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260-2270,共11页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LPR)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当前主要包含引发链转移终止剂法(Iniferter)、氮-氧稳定的自由基聚合(NM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特别是近年来将"活性"/...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LPR)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当前主要包含引发链转移终止剂法(Iniferter)、氮-氧稳定的自由基聚合(NM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特别是近年来将"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LPR)所得聚合物以共价键耦合到蛋白质杂化体中的应用特别多。根据一些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概述了这4种LPR体系在蛋白质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及在蛋白质杂化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蛋白质杂化体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致孔的海藻酸钠水凝胶对BSA的可控释放 被引量:3
16
作者 乔瑶雨 李超 +3 位作者 闻静 李禹红 王莉 何乃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5-1432,共8页
本文以碳酸氢钠(NaHCO 3)为致孔剂制备了海藻酸钠/聚丙烯酸复合水凝胶(G-APCG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其形貌。水凝胶(G-APCGs)有清晰的孔洞结构,其结构受到单体和致孔剂投加量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丙烯酸(AA)、NaHCO 3投加量对... 本文以碳酸氢钠(NaHCO 3)为致孔剂制备了海藻酸钠/聚丙烯酸复合水凝胶(G-APCG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其形貌。水凝胶(G-APCGs)有清晰的孔洞结构,其结构受到单体和致孔剂投加量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丙烯酸(AA)、NaHCO 3投加量对复合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当海藻酸钠和AA质量比为1∶1.2时,G-APCGs溶胀度最大,可达209 g·g^(-1),且在6 h内达到溶胀平衡;NaHCO 3加入量为0.16 g时,G-APCGs的溶胀度最大,可达228 g·g^(-1)。G-APCGs负载BSA最大量为0.34 g·g^(-1)。负载BSA后的G-APCGs置于模拟胃液pH=1.2时,10 h内G-APCGs释放了7%的BSA;置于模拟肠液pH=7.5时,近85%的BSA在12 h内从G-APCGs中释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水凝胶 气体致孔法 海藻酸钠 蛋白质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模板法制备海藻酸复合水凝胶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超 乔瑶雨 +3 位作者 李禹红 闻静 王莉 何乃普 《化学世界》 CAS 2022年第2期94-99,共6页
以海藻酸钠(Na-Alg)为原料、丙烯酸(AA)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控制表面活性剂正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加入量,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H敏感型海藻酸/聚丙烯酸复合水凝胶(alginate/PAA compo... 以海藻酸钠(Na-Alg)为原料、丙烯酸(AA)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控制表面活性剂正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加入量,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H敏感型海藻酸/聚丙烯酸复合水凝胶(alginate/PAA composite hydrogels,简写为T-APCG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加入0.96 g SDS的复合水凝胶孔洞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均匀。在水中测其溶胀度,发现加入1.96 g SDS的复合水凝胶溶胀度最大为165 g/g。在不同pH条件下测试T-APCGs的溶胀性能,证明其具备良好的pH敏感性.探究了T-APCGs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负载及释放能力,测得其对BSA最大负载量为0.184 g/g,在pH=1.2的模拟胃液环境下累计释放率为10%,在pH=7.5的模拟肠液环境下累积释放率为95%。这种复合材料有望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被用于医疗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凝胶 药物载体 海藻酸 表面活性剂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分子自组装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乃普 逯盛芳 +3 位作者 赵伟刚 杜曦 黄思凯 王荣民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309,共7页
蛋白质是一类功能丰富、结构独特的生物大分子,具有高度的自组装特性。氨基酸通过酰胺键形成序列确定的肽链,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元。肽链通过弱相互作用控制肽链折叠以及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形成。同时,蛋白质是一种来源丰富、生物可降... 蛋白质是一类功能丰富、结构独特的生物大分子,具有高度的自组装特性。氨基酸通过酰胺键形成序列确定的肽链,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元。肽链通过弱相互作用控制肽链折叠以及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形成。同时,蛋白质是一种来源丰富、生物可降解以及生物相容性可再生资源,利用蛋白质的自组装特性构建具有生物功能的可控自组装体系是纳米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学科潜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分子科学的角度解析了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自组装特性,进一步探讨蛋白质热变性后自组装、金属诱导的蛋白质自组装、蛋白质与高分子的自组装以及蛋白质杂化体的自组装。旨在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蛋白质的自组装特性,并为设计和构建结构可控及功能独特的自组装体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自组装 金属诱导 蛋白质变性 高分子杂化体
原文传递
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乃普 何玉凤 +3 位作者 王荣民 宋鹏飞 周云 李刚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88-2396,共9页
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是蛋白质与高分子化合物以特定位置或方式结合的产物。其中,蛋白质(包括酶和多肽)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上的氨基、巯基和羧基是常用的结合位点。本文主要对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聚乙二醇是合成高分... 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是蛋白质与高分子化合物以特定位置或方式结合的产物。其中,蛋白质(包括酶和多肽)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上的氨基、巯基和羧基是常用的结合位点。本文主要对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聚乙二醇是合成高分子中能够有效改善蛋白质性能的修饰剂,而多糖则是用于制备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较成功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点击化学"、活性聚合技术等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的制备。某些具有特异结合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如金属卟啉、生物素等)与高分子共价结合后也可制备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在研究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近年来开始了这类大分子的自组装行为研究,尤其是对巨型双亲性分子自组装行为的研究,这为设计和构筑先进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结合是改善蛋白质性能和拓宽蛋白质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之一。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不但可用于生物医药领域,而且在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 蛋白质化学修饰 自组装 活性自由基聚合 点击化学
原文传递
蛋白质与高分子的自组装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乃普 王荣民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100,共7页
蛋白质是一类具有独特三维空间结构的生物高分子,其分子内部非共价键协同作用是形成三维空间结构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蛋白质分子与其他高分子之间也可以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实现自组装。高分子链和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是实现自组装的关键,溶... 蛋白质是一类具有独特三维空间结构的生物高分子,其分子内部非共价键协同作用是形成三维空间结构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蛋白质分子与其他高分子之间也可以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实现自组装。高分子链和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是实现自组装的关键,溶液pH值、离子强度以及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它们之间非共价键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本文归纳了水溶性高分子、嵌段共聚物和多糖与球状蛋白自组装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从分子结构特征和溶液性质等因素讨论了其对高分子与蛋白质实现自组装的影响。其中,多糖与蛋白质的非共价键作用是化学与生物科学交叉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研究蛋白质与其他高分子的非共价键作用,对于理解和认识生命过程的本质与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食品科学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水溶性高分子 嵌段共聚物 多糖 非共价 自组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