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收入增长:1990-2002年 被引量:9
1
作者 佐藤宏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62,共11页
本文考察了1990年至2002年间决定中国农村收入增长差异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通过估计收入增长方程,我们首先证实了初始人力资本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有显著的正效应。其次,由村层面的社会关系稳定程度度量的社会资本也是一个显著促进收入... 本文考察了1990年至2002年间决定中国农村收入增长差异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通过估计收入增长方程,我们首先证实了初始人力资本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有显著的正效应。其次,由村层面的社会关系稳定程度度量的社会资本也是一个显著促进收入增长的因素。本文发现的政策含义是: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公共政策需要加强,同时也要增加对农村地区,尤其是低收入地区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财政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差异 增长回归 社会资本 中国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势的价值:党员身份与社会网络的回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是否不同?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爽 陆铭 佐藤宏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39,共17页
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党员身份和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两种非市场因素,它们对于收入的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吗?通过对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1)党员身份能显著地提高收入,但党员身份在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作用... 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党员身份和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两种非市场因素,它们对于收入的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吗?通过对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1)党员身份能显著地提高收入,但党员身份在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通过1995年与2002年的数据比较,党员的回报也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2)社会网络在国有单位对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但在非国有单位对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 党员身份 社会网络 所有制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还能够充当保险机制吗?——中国农村家庭灾后消费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陆铭 张爽 佐藤宏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8,共23页
本文研究了在中国农村的市场化过程中,社会资本为遭受自然灾害的家庭的消费平滑提供保险的作用。我们基于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的农村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互助、公民参与及信任这三种社会资本并没能帮助中国农村家庭抵... 本文研究了在中国农村的市场化过程中,社会资本为遭受自然灾害的家庭的消费平滑提供保险的作用。我们基于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的农村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互助、公民参与及信任这三种社会资本并没能帮助中国农村家庭抵御自然灾害对于消费的冲击。我们的发现并不依赖于同村家庭遭受自然灾害的同质性程度。我们进一步找到证据表明:社会资本在帮助农户分担风险和平滑消费上的作用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平滑 自然灾害 社会资本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再分配--基于年度收入和终生收入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66
4
作者 何立新 佐藤宏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57,共13页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我们发现总体上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个人收入差距,降低了相对贫...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我们发现总体上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个人收入差距,降低了相对贫困率,具有正的再分配效应。但社会保障对劳动年龄人群和老年人群的收入再分配作用非常不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主要不是通过收入阶层间的再分配,而是通过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实现的。高收入人群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转侈出去的收入很少,中国社会保障费用负担的累进性很低。另外,与1995年相比,2002年时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下降,相对贫困率有所上升。我们还发现从劳动年龄人群代际内的收入转移看,以终生收入为基础估计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收入再分配效应大于以年度收入为基础估计的当期再分配效应,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是否实行改革后的养老保险方案对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非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收入再分配 代际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性机理及其克服 被引量:2
5
作者 佐藤宏 赵钧铭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关于耐药性机理因已有多篇综述,故从略。现仅将本文中有关耐药性预防及克服节译如下。
关键词 抗药性 机理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包装技术的发展
6
作者 佐藤宏 章远荣 《国外包装技术》 1990年第5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药品 包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caping Low-Level Equilibrium of Urbanization——Institutional Promotion,Social Interaction and Labor Migration
7
作者 陈钊 蒋仕卿 +1 位作者 陆铭 佐藤宏 《China Economist》 2014年第1期68-85,共18页
The policies resulting in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have not only directly impeded the transfer of labor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but also trappe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a low-level equilibrium,as the negative... The policies resulting in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have not only directly impeded the transfer of labor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but also trappe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a low-level equilibrium,as the negative effects are amplified by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interpersonal decisions.This paper finds from the CHIPS2002 data that there is interdependence of rural residents' decision-making on labor migra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and the interdependence is strengthened by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rural residents.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s in this paper,China's rural-urban labor migration is indeed at a low-level equilibrium.To get rid of the low-level equilibrium,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among rural residents,it is more important to implement "big push " policies to eliminat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labor mobility and accelerate urbanization with the social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labor mobility social interaction peer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成份、家庭文化和教育 被引量:26
8
作者 佐藤宏 李实 《经济学(季刊)》 2008年第3期1105-1130,共26页
本文考察了中国农村地区家庭成份的划分对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的代际影响。考察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男性户主的受教育水平,我们发现它在毛泽东时代因成份歧视的影响出现了下降,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又有所反弹。我们也发现,年龄在16—18... 本文考察了中国农村地区家庭成份的划分对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的代际影响。考察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男性户主的受教育水平,我们发现它在毛泽东时代因成份歧视的影响出现了下降,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又有所反弹。我们也发现,年龄在16—18岁之间的孩子中,地主/富农和中农家庭的后代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我们的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作为一种文化制度,其延续性和坚固性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代际影响 家庭文化
原文传递
民族视角下社会资本对收入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9
作者 佐藤宏 成刚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9,共9页
本文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年经济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宁夏回族的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对收入的影响。在民族间相互往来程度较低的宁夏农村地区,以对社会网络的两种信任(不同民族信任和穆斯林信任)衡量的社会资本(民族社会资本... 本文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年经济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宁夏回族的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对收入的影响。在民族间相互往来程度较低的宁夏农村地区,以对社会网络的两种信任(不同民族信任和穆斯林信任)衡量的社会资本(民族社会资本和宗教社会资本)影响了回族家庭收入,但对宁夏城市的回族家庭收入却不产生作用。此外,这两种社会资本相结合会形成双重效应,对农村回族家庭收入起到积极的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家庭收入 个人收入 社会资本
原文传递
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 被引量:264
10
作者 陈钊 陆铭 佐藤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132,共12页
劳动力市场的进入障碍是造成行业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除了教育、工龄、年龄、性别这些可能表征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外,社会关系网络、父亲的教育和政治身份以及城镇户籍也是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因素。当将样本分为东部和内地,... 劳动力市场的进入障碍是造成行业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除了教育、工龄、年龄、性别这些可能表征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外,社会关系网络、父亲的教育和政治身份以及城镇户籍也是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因素。当将样本分为东部和内地,并用家庭祖辈的政治成份作为工具变量,处理了关系变量的内生性偏误之后,本文发现,关系以及本地户籍这些并不表征生产率的因素反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更有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如果要控制中国日益扩大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打破劳动力市场的行业进入障碍将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垄断 劳动力市场 收入差距 关系
原文传递
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被引量:396
11
作者 陆铭 高虹 佐藤宏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7-66,206,共20页
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个人的就业概率,而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外来移民会挤占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使用工具变量,对个人层面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城市规模每扩大1%,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039—0.041... 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个人的就业概率,而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外来移民会挤占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使用工具变量,对个人层面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城市规模每扩大1%,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039—0.041个百分点。此外,城市规模扩大的就业增加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并不相同。总的来说,较高技能和较低技能组别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好处,其中较低技能组别劳动力的受益程度最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影响中等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采取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措施,并且特别针对低技能劳动力进行限制,将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的局面,不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人力资本 包容性就业
原文传递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93
12
作者 何立新 封进 佐藤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7-130,共14页
本文利用1995年和199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S)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庭储蓄率上升的原因。1995—1997年间中国对城镇企业职工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企业职工... 本文利用1995年和199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S)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庭储蓄率上升的原因。1995—1997年间中国对城镇企业职工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企业职工养老金财富发生变化,这种养老金财富的变化具有外生性,因而这项改革可以作为一项政策实验用来识别养老金财富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储蓄行为可以由生命周期模型解释;养老金财富对于家庭储蓄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这一效应平均为-0.4—-0.3左右;但不同家庭这种替代效应有明显差异,户主年龄在35—49岁的家庭,储蓄率会显著受到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其他家庭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金财富 家庭储蓄 生命周期假说
原文传递
摆脱城市化的低水平均衡——制度推动、社会互动与劳动力流动 被引量:43
13
作者 陆铭 蒋仕卿 +1 位作者 陈钊 佐藤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64,166-167,共17页
城乡分割政策不仅直接阻碍了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且其负面效应还通过人际之间决策的相互依赖性而放大,使城市化进程陷于低水平均衡。本文利用CHIPS2002数据发现,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决策中存在着相互依赖,并且这种相互依赖... 城乡分割政策不仅直接阻碍了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且其负面效应还通过人际之间决策的相互依赖性而放大,使城市化进程陷于低水平均衡。本文利用CHIPS2002数据发现,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决策中存在着相互依赖,并且这种相互依赖的效应还被村民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所加强。根据本文的模型进行的模拟结果,中国的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的确处于低水平均衡。为了摆脱城市化的低水平均衡,除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增进村民的信息交流等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方面实施"大推动"政策,并借助社会互动加速城市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劳动力流动 社会互动 同群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最新变化 被引量:49
14
作者 李实 岳希明 +1 位作者 史泰丽 佐藤宏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9-31,共23页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以2007-2008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收入差距处于上升阶段,而在此之后收入差距基本稳定,也许有所下降。在这两个时期,导致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背后既...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以2007-2008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收入差距处于上升阶段,而在此之后收入差距基本稳定,也许有所下降。在这两个时期,导致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背后既有扩大收入差距的因素,也有缩小收入差距的因素。而且在两个不同时期,推动因素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种推动因素在两个时期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13年数据,分析中国收入分配的最新状况,同时利用几轮调查数据分析了较长时期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趋势。本文首先介绍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变化的几个重要特征,以及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民生政策的基本走向;然后对有关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加以评论;最后简要概述本课题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城乡差距 再分配
原文传递
公平与幸福 被引量:66
15
作者 陆铭 蒋仕卿 佐藤宏 《劳动经济研究》 2014年第1期26-48,共23页
在城市"新二元结构"下,户籍身份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从而影响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外来移民和城市居民均对与户籍身份有关的收入差距不满,相比之下,外来移民的幸福感更大程度地受到与户籍身份有关的收入差距的... 在城市"新二元结构"下,户籍身份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从而影响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外来移民和城市居民均对与户籍身份有关的收入差距不满,相比之下,外来移民的幸福感更大程度地受到与户籍身份有关的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身份收入差距下降1(相当于这一变量均值的一半)所带来的快乐提升,相当于家庭人均收入提高53.2%和人均住房面积增加29.9平方米。我们还发现,在拥有城市户籍的人当中,主要是出生在农村的"新城市人"对身份收入差距表示不满。本文的含义是,与身份有关的不平等具有不公平的性质,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收入差距 户籍 城市发展
原文传递
西部民族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城乡贫困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赛 佐藤宏 别雍·古斯塔夫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4-162,共9页
民族地区是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自2013年以来全国已完成8900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精准扶贫在各地广泛实施。文章采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家庭调查数据(2011年),对新疆、内蒙、宁夏、青海... 民族地区是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自2013年以来全国已完成8900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精准扶贫在各地广泛实施。文章采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家庭调查数据(2011年),对新疆、内蒙、宁夏、青海、广西、贵州和湖南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城乡贫困分布状况和贫困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的贫困发生率高于汉族,但城市表现出汉族贫困发生率和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各有高低的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中,民族地区农村16~60岁劳动人口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儿童贫困发生率和老年贫困发生率因不同地区和民族表现出了差异性。城市汉族和少数民族均是老年贫困发生率最低,城市劳动人口贫困发生率居中,城市儿童贫困发生率相对最高。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高以及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城市就业都会减少城乡贫困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 贫困比较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贫困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