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膈肌超声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甘雨晨 但伶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309-322,共14页
膈肌作为呼吸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负责吸气的主要肌肉。膈肌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估,例如胸部X线、CT,膈肌肌电图,跨膈压等。近年来,膈肌超声以其直观、无创、便携、实时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膈肌超声主要... 膈肌作为呼吸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负责吸气的主要肌肉。膈肌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估,例如胸部X线、CT,膈肌肌电图,跨膈压等。近年来,膈肌超声以其直观、无创、便携、实时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膈肌超声主要应用于预测膈肌功能障碍、预防膈肌萎缩、预测机械通气时机及结局、评估患者吸气努力、促进患者预后康复,以及在COPD及ALS患者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膈肌功能的评估方法及近年来膈肌超声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piratory pump, the diaphragm is the main muscle responsible for inhalation. Diaphragm function can be assessed in a variety of ways, such as chest X-ray, CT, diaphragm electromyography, transdiaphragmatic pressure, etc. In recent years, diaphragm ultrasound has gradual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because of its intuitive, non-invasive, portable and real-time advantages. At present, diaphragmatic ultrasound is mainly used in predicting 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 preventing diaphragmatic atrophy, predicting the timing and outco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valuating patients’ inspiratory efforts, promoting patients’ pro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and in patients with COPD and ALS. Based on this, the assessment methods of diaphragm function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aphragm ultrasound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 超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贾贵鎣 黄燕 +2 位作者 黄河 段光友 但伶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转化治疗是目前将不可切除晚期肝癌降期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可为患者提供肝移植的机会。然而,疼痛为肝癌TACE和HAIC治疗的主要并发症,TACE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转化治疗是目前将不可切除晚期肝癌降期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可为患者提供肝移植的机会。然而,疼痛为肝癌TACE和HAIC治疗的主要并发症,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率为19.3%~71.2%,HAIC治疗过程中近64.6%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目前,TACE和HAIC引起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栓塞剂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后局部肝组织肿胀、肝组织被膜压力增高或肿块包膜被牵拉、栓塞剂与抗肿瘤药物对肝动脉的化学刺激、邻近正常脏器的误栓及肠管缺血所致的内脏痛觉敏化有关。疼痛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多卡因、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干预措施;另一种是腕踝针、中药汤剂等其他干预措施,但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本文就肝癌TACE及HAIC治疗所致疼痛情况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 疼痛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物对组织细胞线粒体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谭旭鑫 刘瑞雪 +2 位作者 但伶 黄河 段晨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5-1109,共5页
近年来,临床常用麻醉药物通过影响线粒体质量进而影响整体生理状态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常用麻醉药物可以通过改变线粒体的形态与动力、功能与代谢以及线粒体蛋白表达等多种方式影响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围术期患者的... 近年来,临床常用麻醉药物通过影响线粒体质量进而影响整体生理状态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常用麻醉药物可以通过改变线粒体的形态与动力、功能与代谢以及线粒体蛋白表达等多种方式影响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围术期患者的临床结局。这种影响既有可能带来保护作用,也可能造成损伤,取决于药物种类、剂量、应用时间以及患者的状态等多种因素。本综述系统回顾了静脉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物、镇痛药物、局部麻醉药物等不同类型麻醉药物对组织细胞线粒体质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为选择更安全的麻醉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优化术后恢复、制定新的治疗策略和优化围术期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物 线粒体质量 器官功能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但伶 季道如 +1 位作者 黄燕 陈玉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58-759,764,共3页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5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不同时间点红细胞流变学特征以及术前和手术结束时红细胞压积和钾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实验组洗涤前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5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不同时间点红细胞流变学特征以及术前和手术结束时红细胞压积和钾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实验组洗涤前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变形性下降,经过洗涤处理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洗涤前相比,实验组洗涤后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钾离子浓度明显降低。结论:骨科手术中,输入洗涤后的自体血液对机体整体血液流变学特性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 红细胞流变性 骨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高15°倾斜位吸氧去氮对肥胖患者耐受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但伶 赵云 +3 位作者 李炜 季道如 陈玉培 李小霞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头高15°倾斜位与平卧位吸氧去氮两种给氧方式对肥胖患者耐受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1-63岁,BMI〉28 kg/m2,ASAI-II级择期手术的全麻插管病人62例。将其随机分为平卧位(30例)和头高15...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头高15°倾斜位与平卧位吸氧去氮两种给氧方式对肥胖患者耐受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1-63岁,BMI〉28 kg/m2,ASAI-II级择期手术的全麻插管病人62例。将其随机分为平卧位(30例)和头高15°倾斜位(32例)两组,常规静脉麻醉诱导,诱导期以10L/min的氧流量充分吸氧去氮4min,诱导结束行气管插管,插管完毕后继续脱氧观察,待脉搏氧饱和度(SpO2)降至90%时,接入麻醉机呼吸回路行控制呼吸。记录麻醉诱导末至SpO2下降到90%时刻的呼吸暂停时限,采集入室初、吸氧去氮后和SpO2降至90%时3个时间点的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肥胖患者头高15°倾斜位与平卧位吸氧去氮耐受呼吸暂停安全时限比较,头高15°倾斜位可明显延长患者耐受时限约70秒,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肥胖患者头高15°倾斜位吸氧去氮较平卧位能明显延长呼吸暂停安全时限,降低麻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高15°倾斜位:平卧位 肥胖患者 呼吸暂停安全时限 吸氧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观测 被引量:7
6
作者 但伶 黄燕 季道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19-421,共3页
目的:观测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7例患者(年龄均为70岁以上)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科手术;麻醉药物为0.5%布比卡因7.5mg ̄10mg(0.75%布比卡因1 ̄1.4ml加脑脊液0.5 ̄1ml稀释,比重为1.010)。记... 目的:观测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7例患者(年龄均为70岁以上)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科手术;麻醉药物为0.5%布比卡因7.5mg ̄10mg(0.75%布比卡因1 ̄1.4ml加脑脊液0.5 ̄1ml稀释,比重为1.010)。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平面、镇痛和肌松效果;监测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注药完毕即出现足部发热、下肢麻木40例,7例注药后3min开始足部发热;最高麻醉平面(T6)3例,T10 ̄1240例,T7 ̄94例;术中镇痛及肌松满意度为100%;麻醉后血压和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髋部骨科手术具有用药少、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对循环系统干扰较小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髋部骨科手术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能量代谢在心脏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谭旭鑫 但伶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908-1914,共7页
心脏衰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挑战,与心脏的能量代谢过程紧密相关。在这一过程中,线粒体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是心脏能量供应的主力军,还在维持心脏细胞的生存与功能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细致探讨了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基础知识... 心脏衰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挑战,与心脏的能量代谢过程紧密相关。在这一过程中,线粒体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是心脏能量供应的主力军,还在维持心脏细胞的生存与功能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细致探讨了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基础知识,涉及线粒体的结构特征、功能重要性以及其在心脏能量供应链中的角色。进一步,我们深入分析了心脏衰竭状态下线粒体能量代谢失调的分子机理,这包括氧化应激引起的线粒体损伤、线粒体动态性的变化,以及线粒体自噬对心脏衰竭的影响。此外,本综述还着重讨论了心脏衰竭治疗中的线粒体靶向策略,包括保护线粒体的方法、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以及新兴治疗手段和临床实验的进展。最终,文章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强调进一步探究线粒体动态与心脏衰竭之间的联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及发展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总的来说,本综述文章为理解心脏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指明了未来治疗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衰竭 线粒体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麻醉下施行电子胃镜检查136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但伶 陈玉陪 +3 位作者 季道如 龚文婷 黄燕 徐昆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53-854,共2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下施行电子胃镜检查的可行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5年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13 650例,对其麻醉状况、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异丙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下... 目的探讨异丙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下施行电子胃镜检查的可行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5年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13 650例,对其麻醉状况、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异丙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具有充分镇静、快速入睡、检查后苏醒迅速、患者离院时完全清醒的优点。结论几乎无麻醉药残余作用和后遗症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电子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高15°倾斜位与平卧位吸氧去氮耐缺氧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但伶 朱贤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2-1233,共2页
关键词 吸氧去氮 平卧位 倾斜位 头高 耐缺氧 择期手术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 安全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但伶 李炜 《医学教育探索》 2008年第8期858-859,共2页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显现的一些弊端必须予以重视。文章对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使用多媒体软件及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例按压试验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11
作者 但伶 季道如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28-229,共2页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膜外导管是否进入硬膜外腔。本文在液面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按压试验来观察硬膜外导管内液体的动态变化,从而判断导管在硬膜外腔置放情况,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按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时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12
作者 但伶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34-235,共2页
本组14例产后出血,均为剖宫产时取出胎儿即发生的宫缩乏力性出血,出血量500~5000ml。其中21~30岁2例,30岁以上12例。14例中,产科合并症7例(妊高症4例、前置胎盘2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1例),内科合并症2例(乙肝1例、脂肪肝1例),9例有子... 本组14例产后出血,均为剖宫产时取出胎儿即发生的宫缩乏力性出血,出血量500~5000ml。其中21~30岁2例,30岁以上12例。14例中,产科合并症7例(妊高症4例、前置胎盘2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1例),内科合并症2例(乙肝1例、脂肪肝1例),9例有子宫手术史(前次剖宫产、刮宫产、肌瘤摘除等)。对产后出血的治疗包括快速补液输血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内填塞纱条、缝扎宫内动脉或髂内动脉,有3例行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2例急剧出血迅速发生DIC抢救无效死亡。10例输血300~4200ml。 麻醉均为持续硬膜外阻滞。穿刺点:T_(12)—L_1或L_1~2,头向置管3~4cm,平卧后注入试验剂量5ml,5~15min后根据情况追加5~9ml。麻醉药:1.5%利多卡因(内含肾上脉素为1:20~60万)。麻醉效果满意,14例中麻醉平面高于T_8者1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腹产 手术后 出血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预干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陈玉培 牟崇明 +3 位作者 季道如 但伶 龚文婷 马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0-223,288,共5页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心肌的保护效应与HSP70 的关系。方法:采用整体缺血再灌注(I/R)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I/R组2组、SF组2组,心肌缺血4 0min再灌注30min或12 0min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MDA含量、SOD活性、H...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心肌的保护效应与HSP70 的关系。方法:采用整体缺血再灌注(I/R)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I/R组2组、SF组2组,心肌缺血4 0min再灌注30min或12 0min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MDA含量、SOD活性、HSP70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结果:与I/R组比较:SF组的LVSP、±dp/d/max均升高而LVEDP降纸(P<0 .0 5 ) ;I/R12 0min后SF组SOD活性增加、MDA含量减少(P <0 .0 5 )、HSP70 的表达增强(P <0 .0 5 ) ;电镜显示SF组的心肌损伤程度均轻于I/R组。结论:参附对I/R心肌的保护效应与其抗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作用和促进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肌再灌注损伤 血流动力学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Bax与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玉培 牟崇明 +3 位作者 季道如 但伶 龚文婷 王莉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39-1941,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c-fos和Bax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参附注射液(SF)的影响。方法采用整体缺血再灌注(ischem ia-reperfusion,IR)模型,3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30 m in对照组(IR 30)、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c-fos和Bax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参附注射液(SF)的影响。方法采用整体缺血再灌注(ischem ia-reperfusion,IR)模型,3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30 m in对照组(IR 30)、生理盐水120 m in对照组(IR 120)、SF 30 m in组(SF 30)和SF 120 m in组(SF 120),心肌缺血40 m in再灌注30 m in或120 m in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和c-fos在心肌中的表达量。结果与C组比较,IR组心肌Bcl-2、Bax和c-fo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Bax比值显著下降(P<0.01);与IR组比较,SF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和c-f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SF对IR心肌保护效应可能与其促进Bcl-2蛋白高表达、抑制Bax与c-fos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 Bcl-2 BAX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肺损伤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伟忠 但伶 +2 位作者 田泽丹 张殷 黄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8-492,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丙泊酚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在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6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n=6)、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 目的:通过研究丙泊酚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在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6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n=6)、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丙泊酚预处理组(P组,n=24)和丙泊酚预处理+PI3K阻断剂wortmannin组(P+W组,n=12),IR组和P组按再灌注1 h、3 h、6 h和12 h分为4个亚组,P+W组按再灌注3 h和6 h分为2个亚组。S组仅解剖肝门,不结扎;IR组采用结扎肝蒂全肝缺血30 min、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缺血前10 min经尾静脉缓慢注射负荷剂量的丙泊酚20 mg·kg-1,再以20 mg·kg-1·h-1的速度尾静脉持续泵注直至处死,余同IR组;P+W组缺血前经尾静脉注射PI3K阻断剂wortmannin 15μg·kg-1,余同P组。各组于再灌注1 h、3 h、6 h和12 h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肺组织中总Akt(t-Akt)、磷酸化Akt(p-Akt)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用Annexin V-FITC/PI法检测肺细胞凋亡率。结果:与S组比较,IR组、P组和P+W组肺组织中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肺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组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肺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W组上述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P+W组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肺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各组中t-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减轻肺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PI3K/AKT信号通路 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燕 刘祺 +3 位作者 李世琪 但伶 田泽丹 罗真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EGDT组)和EVLW联合P(cv-a)CO2目标导向组(EP组)。EGDT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复苏,EP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下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复苏6 h达标率、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乳酸清除率、P(cv-a)CO2、EVLW及28 d病死率。结果:EP组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6 h液体量、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cv-a)CO2、EVLW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间复苏6 h达标率、MAP、Scv 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E联合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患者耐受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贤林 但伶 +3 位作者 李炜 季道如 陈玉陪 李小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体重指数对患者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1~63岁,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80例。根据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Ⅰ组(正常体重组)20例、Ⅱ组(超重组)20例、Ⅲ组(1°肥胖组...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体重指数对患者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1~63岁,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80例。根据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Ⅰ组(正常体重组)20例、Ⅱ组(超重组)20例、Ⅲ组(1°肥胖组)20例和Ⅳ组(2°肥胖组)20例。常规静脉麻醉诱导,诱导期间以10L/min的氧流量充分吸氧去氮4min,诱导结束行气管插管,插管完毕后继续脱氧观察,待脉搏氧饱和度(SpO2)降至90%时,接入麻醉机呼吸回路行控制呼吸。记录麻醉诱导末到SpO2下降至90%时的呼吸暂停时限,采集入室初、吸氧去氮后和SpO2降至90%时3个时间点的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呼吸暂停安全时限明显不同,其时限分别为(542.47±48.24)s(Ⅰ组)、(465.77±32.20)s(Ⅱ组)、(355.13±44.36)s(Ⅲ组)、(227.53±34.23)s(Ⅳ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重指数不同,患者耐受呼吸暂停时限明显不同,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患者耐受呼吸暂停的时限逐渐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呼吸暂停安全时限 吸氧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时Nrf2和H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殷 高伟忠 但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126-3128,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时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重220~250 g,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丙泊酚组(P组)。SH组暴...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时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重220~250 g,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丙泊酚组(P组)。SH组暴露肝门,但不阻断;IR组用无创血管夹阻断肝门30 min,开放再灌注180 min,制备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P组于阻断肝门前经尾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20 mg.kg-1.h-1静脉维持至大鼠死亡,余同IR组。各组于再灌注180 min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称重后计算肺湿干重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测定Nrf2和HO-1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果。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和P组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及肺湿干重比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组Nrf2、HO-1表达水平升高(P<0.05),肺湿干重比降低(P<0.05)。P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丙泊酚预先给药可通过上调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肝缺血再灌注 急性肺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致急性肺损伤肺组织CD40和CD40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棣馨 但伶 谢先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致急性肺损伤肺组织CD40和CD40L表达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的肺保护作用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S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A组),P1组、P2组、P3组分别于...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致急性肺损伤肺组织CD40和CD40L表达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的肺保护作用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S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A组),P1组、P2组、P3组分别于放血前即刻、放血完成后即刻、再灌注前即刻给予盐酸戊乙奎醚2mg/kg。除S组外其他组动物制作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急性肺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CD40、CD40L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10含量,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A组肺组织明显增大,肺叶表面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点,切面可见粉红色液体渗出,镜下见肺泡壁增厚,肺间质水肿,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渗出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病理形态证实急性肺损伤模型建立成功。P1组、P2组和P3组肺组织的炎症病理改变较A组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S组肺组织形态正常。A组、P1组、P2组和P3组W/D明显大于、CD40和CD40L表达明显高于S组(P<0.05)。而P1组、P2组和P3组W/D明显小于、CD40和CD40L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5)。P1组、P2组W/D明显小于、CD40和CD40L表达明显低于P3组(P<0.05),P1组、P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1组、P2组和P3组TNF-α、IL-10含量明显高于S组(P<0.05),P1组、P2组和P3组TNF-α、IL-10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P1和P2组TNF-α、IL-10含量明显低于P3组(P<0.05),P1组和P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抑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肺组织CD40、CD40L的表达,进一步降低TNF-α、IL-10的合成和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并且,早期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预后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失血性休克 急性肺损伤 CD40 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季道如 但伶 +2 位作者 黄燕 陈玉培 梅浙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03-904,共2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方法:选60例要求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瑞芬太尼组)30例,B组(芬太尼组)30例,两组静注异丙酚1.5-2.0mg/kg后A组静注瑞芬太尼 0.5μg/kg,B组静注...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方法:选60例要求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瑞芬太尼组)30例,B组(芬太尼组)30例,两组静注异丙酚1.5-2.0mg/kg后A组静注瑞芬太尼 0.5μg/kg,B组静注芬太尼0.05mg,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追加异丙酚,观察SpO2、HR、SBP的变化,病人的异丙酚用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可行走时间。结果:苏醒时间和可行走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异丙酚的用量B组稍高于 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具有苏醒快,可行走时间短,镇痛效果满意等优点,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