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Sn催化剂上CO催化氧化的研究
1
作者 张伟 高秀娟 +6 位作者 杨媛 曹国壮 王佳豪 宋法恩 伞晓广 韩怡卓 张清德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Sn物质的量比的Mo-Sn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不同Mo含量对CO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Mo1Sn20催化剂在300℃实现了CO完全转化,相比...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Sn物质的量比的Mo-Sn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不同Mo含量对CO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Mo1Sn20催化剂在300℃实现了CO完全转化,相比纯SnO_(2)催化剂的转化温度降低了50℃。采用XRD、Raman、XPS、H2-TPR及In situ 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钼物种价态、氧化还原性等进行了研究。相较于纯SnO_(2)催化剂,当引入较少含量的Mo物种后,Mo1Sn20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为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Mo-Sn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MoO3部分向MoOx转变,产生较多的Mo^(5+)物种,Mo^(5+)物种的存在促进了氧气的吸附活化以及氧原子的迁移,晶格氧与Mo^(5+)物种共同作用增强了CO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催化氧化 Mo-Sn催化剂 Mo5+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产出的专业课程动态评价模式探索研究
2
作者 毕颖 于三三 伞晓广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1期63-65,共3页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保障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需在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终结后才能进行。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开展评价改革,但存在定位、管理、认识和方法上的偏离...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保障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需在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终结后才能进行。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开展评价改革,但存在定位、管理、认识和方法上的偏离,没有形成评价的一致导向及其实践合力。文章通过分析现代专业课课堂的特点,明确专业课动态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形成性评价深入应用的突破口,构建面向产出专业课程的动态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产出 专业课程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镁粉为原料的高效载体催化剂 被引量:6
3
作者 伞晓广 李三喜 +2 位作者 魏桂君 刘福德 金成浩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9,23,共5页
制备了以球形镁粉为原料的新型乙烯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分析和表征了催化剂及预聚物的形态及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片状镁粉为原料相比,采用球形镁粉为原料制得的预聚物的形态有所改善,流动性由-1级提高到1级... 制备了以球形镁粉为原料的新型乙烯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分析和表征了催化剂及预聚物的形态及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片状镁粉为原料相比,采用球形镁粉为原料制得的预聚物的形态有所改善,流动性由-1级提高到1级。适于制备催化剂的球形镁粉粒径范围为30-70 μm,其活性可达313 mg/ (mol·h·Pa)。随着碘用量的减小,预聚物堆密度由0.28 g/cm3降至0.25 g/cm3,而预聚物的平均粒径由155.42μm提高到186.50 μm,细粉含量由27.1%降至14.8%。对预聚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引入SiO2后预聚物形态接近类球形,流动性可达2级(优秀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镁粉 催化剂 堆密度 颗粒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WO3纳米立方块的制备及在甲醛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伞晓广 +3 位作者 陆一鸣 乔桐桐 游宇 孟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3-1210,共8页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合成NiO-WO 3纳米立方块,以WO 3为主体,引入p型半导体NiO构建NiO-WO 3 p-n异质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相应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表明产物为单斜相WO 3,由尺寸大小均匀的纳米立方块组成...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合成NiO-WO 3纳米立方块,以WO 3为主体,引入p型半导体NiO构建NiO-WO 3 p-n异质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相应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表明产物为单斜相WO 3,由尺寸大小均匀的纳米立方块组成,平均粒径100 nm左右,引入NiO后WO 3纳米立方块的形貌基本保持不变。将NiO-WO 3纳米立方块制成气敏元件并测验了其对甲醛气体的敏感特性。气敏测试结果表明,构建NiO-WO 3异质结可显著地提高WO 3传感器对甲醛气体的敏感特性。特别是5%NiO-WO 3异质结纳米立方块结构传感器,其在200℃下对0.134 mg/L甲醛的灵敏度达到18.5,且具有快速响应-恢复特性、良好的稳定性及对甲醛的良好选择性。传感器性能提升的原因主是界面处p-n异质结的形成和NiO的高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WO 3 纳米立方块 甲醛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一化学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伞晓广 高恩军 +2 位作者 李雪 孟丹 王康军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2期93-94,共2页
碳一化学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化工类高校特色办学的定位点之一。构建新型碳一化学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碳一化学相关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理论教学枯燥、抽象、难理解等问题;校内校外双层次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容易得... 碳一化学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化工类高校特色办学的定位点之一。构建新型碳一化学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碳一化学相关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理论教学枯燥、抽象、难理解等问题;校内校外双层次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容易得到实践锻炼;素质拓展教育培养了学生全面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为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做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一化学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合成工艺过程虚拟仿真到碳一化学产品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构建
6
作者 伞晓广 高恩军 +2 位作者 李雪 孟丹 王康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2期155-156,共2页
碳一化学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化工类高校特色办学的定位点之一。建立完善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体系,课堂-仿真实践-工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让学生全方位掌握碳一化学... 碳一化学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化工类高校特色办学的定位点之一。建立完善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体系,课堂-仿真实践-工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让学生全方位掌握碳一化学相关知识和技术。该教学模式将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一化学 虚拟仿真 理论联系实践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伞晓广 李三喜 +1 位作者 孟丹 李旭日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以球形镁粉为原料制备高效载体催化剂,在该催化剂基础上分别引入蒙脱土、SiO2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乙烯聚合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催化剂及预聚物的形态、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镁粉粒径在30-70μm时,其活性... 以球形镁粉为原料制备高效载体催化剂,在该催化剂基础上分别引入蒙脱土、SiO2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乙烯聚合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催化剂及预聚物的形态、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镁粉粒径在30-70μm时,其活性可达3.13×10^5g/(mol·h·MPa),聚合平稳,细粉含量低.在催化刑制备过程中引入蒙脱土后,活性降低,细粉含量高达49.0%,流动性差;引入适量SiO2,后聚合物形态及粒度分布有所改善,细粉含量降至9%,流动性达2级;引入适量表面活性荆后流动性提高,粒度分布均匀,细粉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聚合 蒙脱土 SIO2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尔凡 孟丹 伞晓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23,共5页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粒子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高分子纳米粒子的研究概况、制备方法、研究方法及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辐射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分子自组装、模板聚合、分散聚合。高分子纳米粒子在功能电...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粒子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高分子纳米粒子的研究概况、制备方法、研究方法及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辐射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分子自组装、模板聚合、分散聚合。高分子纳米粒子在功能电路的设计、高档涂料、医用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如将高固含量纳米级胶乳应用于水性涂料,可得到较好的涂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纳米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化工专业育人体系改革与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雪 毕颖 +6 位作者 伞晓广 谢英鹏 贾松岩 孟丹 于三三 申延明 高恩军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163-163,165,共2页
通过将合作化育人、家庭化培养和个性化指导有机统一起来,构建以校企合作化育人为基础、以家庭单位为组织细胞、以导师为责任人的相互依托、相互关联、相互提升的综合性三化育人体系,满足了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 通过将合作化育人、家庭化培养和个性化指导有机统一起来,构建以校企合作化育人为基础、以家庭单位为组织细胞、以导师为责任人的相互依托、相互关联、相互提升的综合性三化育人体系,满足了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113培养体系 合作化育人 家庭化培养 个性化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_2/SnO_2复合微粒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路金林 方庆红 +1 位作者 伞晓广 李旭日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以有机、无机盐为原料,通过加入稳定剂、催化剂,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SnO2、TiO2/SnO2纳米微粒,采用XRD、SEM和XPS等技术对粒子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O2/SnO2粒子主要由锐钛矿型TiO2和金红石型SnO2组成,与纯TiO2、SnO2相比,Ti...  以有机、无机盐为原料,通过加入稳定剂、催化剂,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SnO2、TiO2/SnO2纳米微粒,采用XRD、SEM和XPS等技术对粒子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O2/SnO2粒子主要由锐钛矿型TiO2和金红石型SnO2组成,与纯TiO2、SnO2相比,TiO2/SnO2微粒的粒度小,分布均匀,不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微粒 TiO2/Sn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SnO_2粉体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路金林 方庆红 +1 位作者 伞晓广 李旭日 《有色矿冶》 2004年第2期37-38,42,共3页
以有机、无机盐为原料,通过加入稳定剂、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SnO_2和TiO_2/SnO_2纳米微粒,采用XRD、SEM和XPS等技术对粒子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O_2/SnO_2粒子主要由锐钛矿TiOO_2和金红石型SnO_2组成,与... 以有机、无机盐为原料,通过加入稳定剂、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SnO_2和TiO_2/SnO_2纳米微粒,采用XRD、SEM和XPS等技术对粒子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O_2/SnO_2粒子主要由锐钛矿TiOO_2和金红石型SnO_2组成,与纯TiO_2、SnO_2相比,TiO_2/SnO_2微粒的粒度小、分布均匀、不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微粒 TiO2/Sn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C3N4多孔结构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明 伞晓广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6期1103-1106,共4页
采用静置沉淀结晶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多孔海绵状Cu-Zn-C3N4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并通过改变尿素的比例进行催化剂性能的对比。实验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同时通过XRD、SEM、FI-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采用静置沉淀结晶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多孔海绵状Cu-Zn-C3N4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并通过改变尿素的比例进行催化剂性能的对比。实验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同时通过XRD、SEM、FI-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讨催化剂的结构组成与催化剂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静置沉淀结晶法且尿素过量制备的Cu-Zn-C3N4催化剂呈现出海绵状多孔结构,提高了反应介质的传质传热效率。同时,嵌入在催化剂内部的C3N4能够活化二氧化碳,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N4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合成 Cu-Zn-C3N4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微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丹 陈尔凡 +1 位作者 伞晓广 李爽然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96-199,共4页
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KPS),制备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纳米粒子.讨论乳化剂用量及复合乳化剂配比,KPS的用量及反应温度等... 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KPS),制备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纳米粒子.讨论乳化剂用量及复合乳化剂配比,KPS的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乳液透射电镜、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粒径多在10~89 nm之间;增加乳化剂用量,共聚物的粒径减小;提高St/BA中St的用量,共聚物的粒径增大,乳液成膜性不好;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但温度太高有凝聚物出现.因此,St/BA为5/5~4/6,SDS/OP-10为1/1~3/2,反应温度65~80 ℃,引发剂用量0.4 %(占单体总量),丙烯酸用量3 %(占单体总量),所得共聚物的粒径在纳米范围内,乳液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 微乳液 纳米粒子 丙烯酸(酯)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Cu/SiO2催化剂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一鸣 王明 伞晓广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6期1139-1141,共3页
采用蒸氨法、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的Cu催化剂,通过XRD、SEM、BET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球形催化剂材料的成型机理,探讨催化剂的组成结构与催化剂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更加均匀稳定,比表面积更大。... 采用蒸氨法、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的Cu催化剂,通过XRD、SEM、BET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球形催化剂材料的成型机理,探讨催化剂的组成结构与催化剂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更加均匀稳定,比表面积更大。片层状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反应介质之间的传质传热效应,加强中间产物乙二醇进一步加氢,从而提高乙醇的选择性。在300℃和2MPa的相对温和条件下,Cu/SiO2催化剂具有高活性,乙醇选择性高达80.33%,DMO转化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加氢催化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改性铜硅催化剂对顺酐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刘天意 黄卫国 +1 位作者 邢闯 伞晓广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6,共9页
采用蒸氨法将不同分子筛掺杂在CuSi催化剂中,考察了ZSM-5,MOR,4A,5A分子筛对Cu基催化剂顺酐(MA)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相比于未经分子筛掺杂的CuSi催化剂,分子筛掺杂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CuSi-4A催化剂中Cu粒子的分散较差,导致... 采用蒸氨法将不同分子筛掺杂在CuSi催化剂中,考察了ZSM-5,MOR,4A,5A分子筛对Cu基催化剂顺酐(MA)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相比于未经分子筛掺杂的CuSi催化剂,分子筛掺杂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CuSi-4A催化剂中Cu粒子的分散较差,导致其比表面积小,H 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能力最弱,CuSi-4A活性明显低于CuSi-MOR,CuSi-ZSM-5,CuSi-5A催化剂。而CuSi-MOR催化剂有丰富的Cu+,Cu粒子更小,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80℃、氢酐摩尔比为79、质量空速为0.12 h-1的反应条件下,MA转化率高达99.6%,γ-丁内酯选择性为47.9%。在蒸氨法制备CuSi催化剂过程中掺杂分子筛,可提高金属分散度,为催化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酐 CuSi催化剂 选择性加氢 分子筛 丁二酸酐 γ -丁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的新型催化剂研究
16
作者 初彦兴 王明 伞晓广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20-21,共2页
制备了Cu/SiO2催化剂并采用化学还原法得到含助剂B的Cu/SiO2催化剂应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备乙二醇(EG)的反应中。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时不同催化剂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的影响。蒸氨法制备的催化剂EG选择性,DMO的转化率可达92.6%... 制备了Cu/SiO2催化剂并采用化学还原法得到含助剂B的Cu/SiO2催化剂应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备乙二醇(EG)的反应中。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时不同催化剂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的影响。蒸氨法制备的催化剂EG选择性,DMO的转化率可达92.6%、EG收率为84.77%。Cu-B/SiO2催化剂DMO的转化率为100%、EG的收率为88.05%。经硼氢化钾(KBH4)处理后的Cu-B/SiO2催化剂性能显著提高,DMO的转换率高达9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乙二醇 CU/SIO2催化剂 硼氢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MoO_(3)/TiO_(2)催化滤袋的制备及中试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玉婷 皇甫林 +5 位作者 李长明 王月 高士秋 伞晓广 韩振南 余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598-5606,共9页
为解决现有Mn基催化滤袋SO_(2)中毒的问题,制备了基于V_(2)O_(5)-MoO_(3)/TiO_(2)的催化滤袋,用于在180~260℃范围内同时去除NOx和粉尘。实验结果表明,双层滤袋在气体过滤面速度为0.2 m/min时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和抗硫抗水性能。在纯氧... 为解决现有Mn基催化滤袋SO_(2)中毒的问题,制备了基于V_(2)O_(5)-MoO_(3)/TiO_(2)的催化滤袋,用于在180~260℃范围内同时去除NOx和粉尘。实验结果表明,双层滤袋在气体过滤面速度为0.2 m/min时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和抗硫抗水性能。在纯氧玻璃窑炉中试中采用制备的双层催化滤袋进行了试验,烟气量为2000~3000 m^(3)/h、SO_(2)浓度在20~30 mg/m^(3)范围内、水蒸气含量10%(体积分数)、NOx浓度为400~550 mg/m^(3),在170~210℃范围内NOx转化率可达到88.14%~95.06%,验证了催化滤袋的脱硝性能;连续运行1500 h后,活性出现5%左右的微弱衰减;在高硫烟气条件下(300~500 mg/m^(3))连续运行100 h发现催化滤袋失活,SEM-EDS和XPS表征证明催化剂失活是由于硫铵类物质在滤袋纤维表面沉积,部分活性位点被覆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_(2)O_(5)-MoO_(3)/TiO_(2) 催化滤袋 选择性催化还原 抗硫抗水 中试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13”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培养方案探索
18
作者 伞晓广 李雪 +2 位作者 孟丹 贾松岩 谢英鹏 《山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8期138-139,141,共3页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型人才,而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11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沈阳化工大学基于"面向地方,服务辽宁,面向行...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型人才,而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11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沈阳化工大学基于"面向地方,服务辽宁,面向行业,服务全国"的发展战略所提出的顶层设计规划。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融入"113"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力求让学生成为既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又懂得能源化工特点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3”应用型人才培养 OBE CDIO 能源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家庭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碳一化工相关教育教学研究
19
作者 伞晓广 李雪 +1 位作者 孟丹 高恩军 《山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9期122-123,125,共3页
碳一化工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化工类高校特色办学的定位点之一。构建"本-硕-师"三位一体家庭化培养模式应用于碳一化工相关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缓解教师教学及科研压力,营造了本科生、研究生、指导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碳一化工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化工类高校特色办学的定位点之一。构建"本-硕-师"三位一体家庭化培养模式应用于碳一化工相关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缓解教师教学及科研压力,营造了本科生、研究生、指导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氛围。该教学模式将推进家庭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工 家庭化 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负载策略构建Au-BiOBr-TiO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快速高效降解黄药 被引量:1
20
作者 戚耀中 沈岩柏 +6 位作者 赵思凯 蒋潇宇 高淑玲 韩聪 刘文宝 伞晓广 孟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289-3302,共14页
浮选废水中残留的黄药会严重影响矿区周围生态环境。为了实现对黄药的高效降解,通过水热法、水浴沉淀法和光沉积法制备的Au-BiOBr-TiO_(2)(AuBT)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对废水进行处理是一种有效手段。在模拟降解矿物浮选废水实验中,AuBT表现... 浮选废水中残留的黄药会严重影响矿区周围生态环境。为了实现对黄药的高效降解,通过水热法、水浴沉淀法和光沉积法制备的Au-BiOBr-TiO_(2)(AuBT)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对废水进行处理是一种有效手段。在模拟降解矿物浮选废水实验中,AuBT表现出卓越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0.2 g/L的AUBT光催化剂在20 min可见光照射下对初始浓度为20 mg/L黄药的光催化去除率可达到95.20%。机理检测表明,AuBT有效降低了带隙并扩大光响应范围,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DFT计算表明部分电子向乙基黄药(SEX)分子转移,而这有助于激发光催化过程。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是光生空穴(h^(+)),其次是超氧自由基(·O_(2)^(-))。作为高效的光催化剂,AuBT在可见光下可降解各种类型的黄药,在浮选废水处理环节体现了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BiOBr-TiO2 三元复合材料 光催化 可见光 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