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下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并发严重水中毒1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伍辉萍 邓硕曾 杨承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626-2626,共1页
患者,女,25岁,体重38kg,ASAⅠ级,因"痛经10余年,加重伴月经量增多半年"于2009年7月20日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b61g/L,B超示宫腔异常回声,其余检查无异常。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肌瘤 水中毒 电切术 并发 全麻 辅助检查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伍辉萍 杨承祥 +2 位作者 洪彬源 蔡日生 刘梅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584-2585,共2页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氯胺酮具有镇静及良好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小儿手术麻醉首选药.但术后不良反应多。本文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 鼓膜切开置管术 小儿手术 临床研究 氯胺酮 丙泊酚 麻醉 分泌性中耳炎 术后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TAK1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伍辉萍 杨承祥 +3 位作者 周俊 洪彬源 何万友 黄慧慧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736-2739,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8~12周龄昆明小鼠84只随机分为7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8~12周龄昆明小鼠84只随机分为7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处理组(IRP组)、缺血再灌注+脂肪乳剂组(IRF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TAK1过表达病毒组(IRPT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TAK1阴性病毒对照组(IRPTI组)。IR组夹闭小鼠双侧肾动脉30 min后重新恢复血供,C组不作任何处理,S组仅分离双侧肾动脉,IRP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丙泊酚处理,IRPT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丙泊酚及TAK1过表达慢病毒处理,IRF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脂肪乳剂处理,IRPTI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丙泊酚及TAK1阴性慢病毒处理,其余处理均同IR组。I/R后2 d,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半定量法统计肾小管病理改变评分,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TA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HE染色可观察到肾损害,小鼠肾功能BUN与Cr水平明显升高,TAK1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RP组HE染色肾损害程度减轻,小鼠肾功能BUN与Cr水平降低,TAK1表达下调(P<0.05);与IRP组比较,IRPT组HE染色肾损害程度增加,小鼠肾功能BUN与Cr水平增高,TAK1表达上调(P<0.05)。结论丙泊酚可减轻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AK1的活化从而达到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TA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和TAK1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伍辉萍 周俊 +4 位作者 欧伟明 刘梅芳 李云 梁幸甜 杨承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077-3081,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K-2细胞分为6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组(IRP组...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K-2细胞分为6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组(IRP组)、脂肪乳剂组(IRF组)、TAK1过表达组(IRPT组)、TAK1过表达阴性病毒对照组(IRPTI组)。采用抗霉素A耗竭HK-2细胞ATP后更换正常培养液恢复补充代谢底物的方法制备ATP耗竭再恢复损伤模型模拟体内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状态。C组正常培养,不作任何处理;IR组:正常培养的HK-2细胞更换为含10μmol/L抗霉素A及1μmol/L钙离子通道载体A23187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孵育1 h,PBS清洗之后再换成正常含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12、24、48 h;IRP组于ATP耗竭前1 h,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μmol/L)预孵育1 h;IRPT组于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μmol/L)及TAK1慢病毒(滴度为2×107TU/mL)预孵育1 h;IRF组正常培养基中加入10%脂肪乳剂预孵育1 h;IRPTI组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μmol/L)及TAK1阴性慢病毒预孵育1 h,其余处理均同IR组。于ATP再恢复12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于ATP再恢复12、24和48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AK1的表达水平,于ATP再恢复48 h时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粘连蛋白(FN)、胶原蛋白1(COL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力降低,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RP组细胞凋亡率减少,细胞活力增强,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下调(P<0.05);与IRP组比较,IRPT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力降低,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减轻ATP耗竭再恢复诱导的HK-2细胞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AK1表达,进而抑制了早期细胞凋亡,从而减轻了HK-2细胞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缺血再灌注损伤 TAK1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TAP阻滞、ESP阻滞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伍辉萍 欧伟明 +4 位作者 梁桦 周桥灵 廖美娟 徐枫 冯舒韵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比较术前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或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镇... 目的 比较术前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或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5例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年龄为18~64岁,体重身高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24 kg/m^(2),ASA分级为Ⅲ~Ⅴ级,分为3组(n=15):术前TAPB组、术前ESPB组和常规PCIA镇痛组(C组)。TAPB组在全麻诱导后经B超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入路两点腹横肌平面阻滞,每点注入混合药液(0.33%罗哌卡因30 ml+地塞米松5 mg)15 ml。ESPB组在全麻诱导后经B超引导下行双侧T7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入混合药液(0.33%罗哌卡因30 ml+地塞米松5 mg)30 ml。C组为常规PCIA镇痛组,术前不行神经阻滞。三组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2μg/kg PCIA镇痛泵,若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VAS≤3分,予静脉单次追加舒芬太尼5μg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用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APB组和ESPB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补救镇痛舒芬太尼用量均减少,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 <0.05)。ESPB组和TAPB组比较,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用量减少(P <0.05),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TAPB或ESPB联合PCIA静脉镇痛对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与TAPB相比,ESPB静脉镇痛药物的用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肝移植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复合尼卡地平用于耳科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及其应激反应
6
作者 伍辉萍 杨承祥 +1 位作者 洪彬源 蔡日生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复合尼卡地平(Nic)用于耳科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其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尼卡地平组(N组),Dex+Nic组(DN组)。DN组麻醉诱导前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复合尼卡地平(Nic)用于耳科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其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尼卡地平组(N组),Dex+Nic组(DN组)。DN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内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1μg/kg,继之以0.5μg/(kg·h)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术中维持Bl S值40~49。N组手术开始时以2~3μg/(kg·min)的速率输注Nic,使MAP降至并维持在60~65 mm Hg,缝合伤口时停药。记录术中药物用量、出血量、输液量及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检测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手术1 h(T2),术毕(T3)血浆皮质醇(Cor)及IL-6浓度。结果与N组比较,DN组术中麻醉药和Nic用量降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缩短(P〈0.05),与T0时比较,N组T2、T3时血浆Cor、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T2、T3时DN组血浆Cor、血清IL-6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尼卡地平用于耳科手术患者,不仅能优化控制性降压的效果,而且能有效的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尼卡地平 控制性降压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麻醉药物合用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洪彬源 陈桂纯 +5 位作者 王云花 戴鹏 伍辉萍 蔡日生 刘洪珍 杨承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080-3083,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麻醉药物合用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择期结肠癌根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全凭静脉麻醉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镇静、镇痛;静吸复合全麻组血... 目的 探讨多模式麻醉药物合用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择期结肠癌根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全凭静脉麻醉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镇静、镇痛;静吸复合全麻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七氟醚吸入维持镇静、镇痛;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维持镇静、镇痛。分别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毕1 h(T3)、24 h(T4)、120 h(T5)抽取外周静脉血测量各组患者的T细胞(CD3+、CD4+、CD8+)、IL-2、TNF-α和CRP的含量并作统计学差异比较。结果 与T1相比,3组T2~T4的CD3+、CD4+和IL-2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TNF-α和CRP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全凭静脉麻醉组相比,静吸复合全麻和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T2~T4的CD3+、CD4+和IL-2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和CR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静吸复合全麻组相比,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T2和T3的CD3+、CD4+和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和CR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最小,最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七氟醚 罗哌卡因 结肠癌根治术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的镇痛方法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洪彬源 刘洪珍 +7 位作者 潘晓梅 蔡日生 黄星球 赖晓红 周桥灵 李云 伍辉萍 杨承祥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镇痛方法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结肠癌根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Ⅰ组:空白组,不做任何术后镇痛;Ⅱ组:PCIA;Ⅲ组:PCEA;Ⅳ组:术毕切口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PC...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镇痛方法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结肠癌根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Ⅰ组:空白组,不做任何术后镇痛;Ⅱ组:PCIA;Ⅲ组:PCEA;Ⅳ组:术毕切口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PCIA;Ⅴ组:术毕切口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PCEA。分别在麻醉前(T1)、术后1 h(T2)、24 h(T3)、48 h(T4)、72 h(T5)、120 h(T6)、168 h(T7)抽取外周静脉血测量各组患者的T细胞(CD3+、CD4+、CD8+)、NK、IL-2、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并作统计学差异比较和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与Ⅰ组相比,Ⅱ、Ⅲ、Ⅳ和Ⅴ组T2~T5疼痛明显减轻(P〈0.05),其中Ⅴ组的镇痛效果最佳;Ⅱ、Ⅲ、Ⅳ和Ⅴ组在T2~T5的CD3+、CD4+、NK和IL-2含量均明显升高,CD8+、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Ⅴ组的免疫参数在各时点更接近T1水平。结论术毕切口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PCEA方案是结肠癌根治术后最佳镇痛方法,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方法 结肠癌根治术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洪彬源 伍辉萍 +2 位作者 刘洪珍 杨承祥 李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Ⅱ组为实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 目的:探讨研究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Ⅱ组为实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60、90、120min和术毕的鼻咽温度。麻醉前,术毕24、48、72、120、168h取外周静脉血测量两组老年患者的IL-2、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结果:Ⅰ组麻醉后30、60、90、120min及术毕时体温明显低于麻醉前和Ⅱ组体温(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24、48、72h时IL-2含量较麻醉前均下降(P<0.05或P<0.01),但Ⅱ组的IL-2水平明显高于Ⅰ组的(P<0.05)。两组的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Ⅱ组的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明显低于Ⅰ组水平(P<0.01),在术后120h时,Ⅰ组的CRP的含量明显高于Ⅱ组和麻醉前水平(P<0.01)。结论:围术期综合性保温能够部分减轻老年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程度,使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保温 老年患者 体液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桥灵 刘洪珍 +6 位作者 赖晓红 廖美娟 梁桦 欧伟明 伍辉萍 陈焕伟 邓斐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15-231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肝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ANH+ERAS组(AE组)和对照组(C组)。均全麻下手术,C组常规输液;AE组行ANH,并应用ERAS。记录术中输液量、...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肝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ANH+ERAS组(AE组)和对照组(C组)。均全麻下手术,C组常规输液;AE组行ANH,并应用ERAS。记录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及术后临床指标:排气及排便时间、进食全流质及住院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_1)、术毕即刻(T_2)、术后1(T_3)、3(T_4)、7 d(T_5)抽血检测:CD4^+,CD8^+,CD4^+/CD8^+,NK cell水平。结果与T0比较,E组T_(2-3)时点CD3^+、CD4^+及NK细胞指标下降,CD8上升。与E组比较,AE组无输异体血病例;术后临床指标时间均缩短;T_(2-3)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升高,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复合ERAS可减少肝叶切除术患者输注异体血,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快速康复外科 肝叶切除术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日生 周俊 +2 位作者 伍辉萍 黄腾 徐枫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803-1805,1809,共4页
目的探讨在无痛胃镜检查下,将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应用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根据筛选标准选择进行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患者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讨在无痛胃镜检查下,将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应用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根据筛选标准选择进行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患者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0例。以丙泊酚为镇痛麻醉剂进行静脉注射麻醉的作为对照组,以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酸作为镇痛麻醉剂进行静脉注射麻醉的作为观察组。全程对患者的血气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监测及记录,分别记录食管静脉套扎术前、食管静脉套扎术中及术后的HR、SBP、DBP、SpO2;比照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其他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比单独用丙泊酚麻醉,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能更好地发挥镇痛麻醉的效果(P<0.05),麻醉效果为优占比高达95.71%;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与术后苏醒时间(P<0.05)。血气指标分析结果亦显示,对比手术前,对照组的HR、SBP、DBP、SpO2指标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术中的HR、SBP、DBP下降不明显(P>0.05),SpO2出现显著下降(P<0.05)。呼吸抑制、呕吐与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安全可靠,患者在手术中的顺应性较高,且由于麻醉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便于食管静脉套扎术的高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布托诺啡 食管静脉曲张 无痛胃镜 食管静脉套扎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30
12
作者 周桥灵 刘洪珍 +5 位作者 赖晓红 贺俭 伍辉萍 赵伟成 王汉兵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5~77岁,BMI 20~24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联合静脉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5~77岁,BMI 20~24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联合静脉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C组),每组40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0.33%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mg混合液30ml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C组不予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患者术后1、6、12、24和48h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和舒适度(BCS)评分。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和曲马多给药次数,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记录皮肤瘙痒、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情况和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ES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BCS评分明显升高(P<0.05),追加曲马多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皮肤瘙痒、头晕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见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ESP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安全有效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老年患者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桥灵 刘洪珍 +5 位作者 伍辉萍 廖美娟 赖晓红 贺俭 欧伟明 王汉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5-639,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90例,男63例,女27例,年龄30~65岁,BMI 20~29 kg/m2, 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单次ESPB联合静...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90例,男63例,女27例,年龄30~65岁,BMI 20~29 kg/m2, 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单次ESPB联合静脉镇痛组(EP组)、硬膜外镇痛组(EA组)、单纯自控静脉镇痛组(IA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EP组于麻醉诱导前行0.33%罗哌卡因30 ml+地塞米松5 mg单次ESPB。EA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行T10~11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术毕硬膜外镇痛。EP组和IA组术毕使用静脉镇痛泵。记录ESPB的阻滞平面和术后2、6、12、24和48 h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追加曲马多例数;记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ESPB相关并发症;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EP组痛觉阻滞范围,T5—T12脊神经支配区域16例,T4—T11脊神经支配区域11例,T6—L1脊神经支配区域3例。术后2、6、12、24和48 h EP组和EA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IA组(P<0.05)。EP组和EA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追加曲马多例数明显少于IA组(P<0.05)。三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不良反应。EP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IA组(P<0.05),EA组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IA组(P<0.05)。EP组和EA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I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技术用于肝叶切除术后镇痛能够获得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肝叶切除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体液容量治疗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彬源 刘洪珍 +6 位作者 李云 杨承祥 张文璇 赖晓红 罗昌辉 伍辉萍 蔡日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43-75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晶体液容量治疗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80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氯化钠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乳酸钠林格组)和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目的研究不同晶体液容量治疗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80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氯化钠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乳酸钠林格组)和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组(复方电解质组),每组20只。氯化钠组、乳酸钠林格组和复方电解质组大鼠制备25%~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进行容量治疗,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在每小时和每个烫伤面积百分比下,先以0.33mL/kg静脉注射液体4h,随后以0.13mL/kg静脉注射液体44h。容量治疗24h时,4组各取10只大鼠,制备离体心脏模型,分别于左心房灌注压为7.5、10.0、12.5、15.0、17.5、20.0cmH20(1cmH2O=0.098kPa)时记录心排血量(CO)、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左心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心肌每搏功和主动脉峰值收缩压。于容量治疗1、4、8、12、24、48h时测定并记录各组另外10只大鼠的乳酸离子浓度,容量治疗4、8、12、24、48h时记录大鼠的收缩压(SB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和尿量,测定ATP和磷酸肌酸(CP)含量,记录其容量治疗48h内的生存情况。结果氯化钠组左心房各灌注压的CO、+dp/dr、-dp/dt、心肌每搏功和主动脉峰值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灌注压时(P值分别〈0.01、0.05)。乳酸钠林格组左心房各灌注压的c0,灌注压为15.0、17.5、20.0cmH2O时的+dp/dt和20.0cmH2O时的-dp/d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灌注压时(P值均〈0.05),左心房各灌注压的心肌每搏功和主动脉峰值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氯化钠组同灌注压时(P值分别〈0.05、0.01)。复方电解质组左心房各灌注压的+dp/dt、-dp/d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灌注压时(P值分别〈0.05、0.01),CO、4-dp/dt、-dp/dt、心肌每搏功和主动脉峰值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氯化钠组同灌注压时(P值分别〈0.01、0.05)。氯化钠组容量治疗1、4、8、12h和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1、4、8、12、24、48h时的乳酸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1、4、8、12、24、48h时的乳酸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氯化钠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复方电解质组容量治疗1、4、8、12、48h时的乳酸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氯化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容量治疗1、4、8、12、24h时的乳酸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乳酸钠林格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氯化钠组、乳酸钠林格组的ATP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乳酸钠林格组的ATP含量显著低于氯化钠组(P〈0.05),复方电解质组的ATP含量显著高于氯化钠组(P〈0.05)。各组间心肌CP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氯化钠组容量治疗24、48h时和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48h时的大鼠生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24h时和复方电解质组治疗24、48h时的大鼠生存率均显著高于氯化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复方电解质组容量治疗48h时的大鼠生存率显著高于乳酸钠林格组同时间点(P〈0.05)。氯化钠组容量治疗4、8、12、24、48h时和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12、24、48h时的SBP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氯化钠组治疗4、8h时的心率均显著快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氯化钠组容量治疗12、24、48h时和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48h时的心率均显著慢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氯化钠组容量治疗12、24、48h时和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24、48h时的CVP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氯化钠组容量治疗12、24、48h时和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48h时的尿量均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12、24、48h时和复方电解质组容量治疗4、8、12、24、48h时的SBP均显著高于氯化钠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24、48h时和复方电解质组容量治疗12、24、48h时的心率均显著快于氯化钠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复方电解质组容量治疗8h的心率显著慢于氯化钠组同时间点(P〈0.05);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48h时和复方电解质组容量治疗12、24、48h时的CVP显著高于氯化钠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乳酸钠林格组容量治疗后24、48h时和复方电解质组容量治疗12、24、48h时的尿量均显著多于氯化钠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结论与0.9%氯化钠溶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比较,复方电解质溶液容量治疗可减轻烫伤大鼠早期的心肌损伤,降低机体早期乳酸水平,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提高心肌顺应性,提高大鼠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心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麻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伍辉萍 欧伟明 +3 位作者 刘梅芳 周桥灵 廖美娟 杨承祥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64-146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全麻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8~24kg/m^2,年龄18~64岁,ASA分级Ⅲ-Ⅴ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TAPB联合...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全麻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8~24kg/m^2,年龄18~64岁,ASA分级Ⅲ-Ⅴ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TAPB联合全麻组(TAPB-GA组)和全麻组(GA组)。TAPB-GA组在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入路两点TAPB,每点注入混合药:0.33%罗哌卡因15ml+0.5%地塞米松0.5ml。GA组每点注入生理盐水15.5ml。2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2μg/kgPCIA,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行补救镇痛,维持术后48h内VAS评分≤3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术后48h内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用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A组比较,TAPB-GA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h内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用量减少,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TAPB用于全麻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时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腹肌 肝移植 疼痛 手术后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ATP耗竭再恢复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影响:TAK1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伍辉萍 杨承祥 +3 位作者 周俊 洪彬源 何万友 熊清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ATP耗竭再恢复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纤维化的影响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HK-2细胞接种于9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ATP耗竭再恢复组(D...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ATP耗竭再恢复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纤维化的影响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HK-2细胞接种于9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ATP耗竭再恢复组(D/R组)、异丙酚(P组)和TAKI过表达组(T组)。采用抗霉素A耗竭HK-2细胞ATP后更换正常培养液恢复补充代尉底物的方法制备ATP耗竭再恢复损伤模型。于ATP耗竭前1h,P组用含异丙酚终浓度为20μmol/L的DMEM培养基孵育1h,T组用含异丙酚终浓度为20μmol/L、滴度为2×10^7TU/ml的TAK1慢病毒的DMEM培养基孵育1h,其余处理同D/R组。于ATP再恢复12h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凋亡评分;于ATP再恢复12、24和48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AK1的表达水平,于ATP再恢复48h时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粘连蛋白(FN)、胶原蛋白1(COL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R组、P组和T组细胞活力降低,凋亡评分升高,ATP再恢复后TAKI、COL1、αSMA和FN表达上调(P〈0.05);与D/R组比较,P组和T组细胞活力增强,凋亡评分降低,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下调(P〈0.05);与P组比较,T组细胞活力降低,凋亡评分升高,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上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减轻ATP耗竭再恢复诱导的HK-2细胞纤维化,机制可能与下调TAK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再灌注损伤 纤维化 MAP激酶激酶激酶类
原文传递
二次肝移植术中大出血救治成功1例
17
作者 伍辉萍 欧伟明 +3 位作者 张创强 冯舒韵 廖美娟 徐枫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1-762,共2页
患者,男性,年龄30岁,身高160 cm,体质量55 kg,因"身目黄染3个月,加重伴右上腹疼痛3 d"入院。患者8年前因"肝豆状核变性"于外院行肝移植术,术后因腹腔出血,行腹腔探查术+止血术。4年前因"尿黄、身目黄染"... 患者,男性,年龄30岁,身高160 cm,体质量55 kg,因"身目黄染3个月,加重伴右上腹疼痛3 d"入院。患者8年前因"肝豆状核变性"于外院行肝移植术,术后因腹腔出血,行腹腔探查术+止血术。4年前因"尿黄、身目黄染"于外院就诊,诊断为缺血性胆管炎,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囊扩张术,2个月后行引流管更换术,术后恢复可。3个月前因"身目黄染,双下肢水肿",于我院行引流管更换术。3 d前因"黄疸加重伴右上腹疼痛,持续性胀痛"入院。术前检查:血常规:Hb浓度71 g/L,PLT计数38×10^(9)/L。凝血功能:PT 20.6 s,APTT 50.5 s,Fib浓度1.34 g/L,INR 1.84。肝功能:AST活性72 IU/L,ALB浓度33.4 g/L,TBIL浓度304.0 mol/L,DBIL浓度233.4 mol/L,IBIL浓度70.6 mol/L。心脏B超:左房增大;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上腹部CTA+CTV:1.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实质密度稍减低,移植肝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或闭塞;门静脉系统、肝静脉、下腔静脉未见明显血栓;肝内胆管稍扩张,肝门部胆管内见引流管留置;胆囊缺如。2.腹膜、系膜多发渗出,腹腔少量积液。3.脾大,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4.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1.慢性肝功能衰竭,MELD评分30分;2.肝移植术后;3.梗阻性黄疸;4.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脾功能亢进。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同种异体经典原位肝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三尖瓣关闭不全 肠系膜上动脉 胃底静脉曲张 脾功能亢进 胆囊扩张 下腔静脉 脾大
原文传递
脂联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智慧 伍辉萍 +5 位作者 林森 黄振兴 黄腾 仲吉英 杨承祥 周俊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 脂联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48只,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脂联素组(AP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脂联素组(I/R+APN组).采... 目的 脂联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48只,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脂联素组(AP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脂联素组(I/R+APN组).采用阻断左侧肾蒂30 min再灌注法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APN组于缺血前15 min和再灌注每24 h腹腔注射APN蛋白球状片段5 μg/g,连续2周;C组分离左侧肾脏,但不夹闭肾蒂,C组和I/R组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PN组分离左侧肾脏,但不夹闭肾蒂,给药方法同I/R+APN组.于再灌注后48 h时,取左侧肾组织,行肾小管损伤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I).再灌注2周时取肾组织,分别行天狼星红饱和苦味酸(Sirus red)染色和蛋白定量,计算肾间质胶原沉积面积占视野内肾小管间质总面积的百分比(Sirus red面积百分比),评估左侧肾脏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法测定Ⅰ型胶原(COL-Ⅰ)、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和APN+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AI和Sirus red面积百分比升高,肾组织COL-Ⅰ、α-SMA和FN表达上调(P<0.05),APN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APN+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AI和Sirus red面积百分比降低,肾组织COL-Ⅰ、α-SMA和FN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脂联素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肾脏 再灌注损伤 纤维化
原文传递
脂联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文静 伍辉萍 +5 位作者 黄振兴 仲吉英 郑雪琴 林森 杨承祥 周俊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74-1276,共3页
目的 评价脂联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2只,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脂联素+肾脏缺血再灌注组(A+I/R组).采用... 目的 评价脂联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2只,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脂联素+肾脏缺血再灌注组(A+I/R组).采用阻断双侧肾蒂30 min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I/R组在缺血前15 min、再灌注24 h时分别腹腔注射重组小鼠脂联素球状结构域5 μg/g.于再灌注48 h时摘除眼球,取血样,检测血清BUN和Cr的浓度,随后取双侧肾脏,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行肾小管损伤评分,并采用RT-PCR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A+I/R组血清BUN和Cr的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肾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A+I/R组血清BUN和Cr的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肾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下调(P<0.05).A+I/R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轻于I/R组.结论 脂联素可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止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彬源 刘洪珍 +4 位作者 杨承祥 黄腾 伍辉萍 蔡日生 杨子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86-391,共6页
目的探讨研究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的止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Ⅱ组为试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研究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的止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Ⅱ组为试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60、90、120min和术毕的鼻咽温度。麻醉前,术中30、60、90、120min和术毕,术后24、48、72、120h取外周静脉血测量两组老年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lTr)、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F)、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willebrandfactor,vWF)的含量。结果I组麻醉后30、60、90、120min及术毕时体温(℃)[分别为(36.52±0.08)、(36.22±0.07)、(35.83±0.07)、(35.68±0.06)和(35.65±0.06)]较麻醉前(36.86±0.08)和Ⅱ组同时间体温(℃)[分别为(36.83±0.12)、(36.80±0.10)、(36.78±0.11)、(36.76±0.10)和(36.80±0.11)]明显降低(P〈0.05)。Ⅰ组在术中30、60、90、120min和术毕时的PT(s)[分别为(16.12±0.31)、(16.32±0.51)、(16.21±0.33)、(16.32±0.42)和(16.32±0.32)]、APTT(s)[(39.3±3.3)、(39.2±3.2)、(42.2±3.1)、(43.4±3.2)和(44.4±3.3)]、TT(s)[(16.2±1.0)、(16.3±1.1)、(17.1±1.4)、(17.3±1.4)和(18.3±1.4)]较麻醉前的胛(14.12±0.21)s、APTT(34.3±1.5)S和TT(14.1±0.5)s以及Ⅱ组同时间的PT(s)[分别为(13.32±0.23)、(13.42±0.21)、(13.32±0.22)、(13.42±0.31)、(14.21±0.12)]、APTT(s)[分别为(35.3±1.4)、(35.2±1.3)、(34.2±1.4)、(34.2±1.4)、(34.1±1.3)]和TT(s)[分别为(14.0±0.4)、(14.4±0.3)、(14.2±0.4)、(14.2±0.5)、(14.0±0.4)]明显延长(P〈0.05);Ⅰ组在术中120min,术毕和术后24、48、72h时的PIX含量(×10^9/L)[分别为(178±13)、(121±15)、(131±34)、(123±35)、(166±14)]较麻醉前(213±12)×10^9/L和Ⅱ组同时间的PLT含量(×109/L)[分别为(209±14)、(192±13)、(198±17)、(203±18)、(216±15)]明显降低(P〈0.05);Ⅰ组在术后24、48、72h的DD含量(mg/L)[分别为(1.01±0.11)、(0.82±0.13)、(0.71±0.12)]和vWF的含量(%)[分别为(220±23)、(183±20)、(126±18)]较麻醉前DD含量(0.41±0.12)mg/L和vWF含量(92±12)%以及Ⅱ组同时间DD含量(ms/L)[分别为(0.44±0.12)、(0.45±0.22)、(0.45±0.21)]和vWF含量(%)[分别为(94±12)、(96±13)、(95±11)]明显升高(P〈0.01),同时间Ⅰ组FBG的含量(%)[分别为(1.5±0.3)、(1.6±0.3)、(2.1±0.3)]也较麻醉前(2.5±0.3)%和Ⅱ组(%)[分别为(2.5±0.4)、(2.5±0.4)、(2.5±0.5)]明显降低(P〈0.05)。结论 围术期综合性保温能够部分减轻老年患者术后止血功能抑制程度,使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保温 老年患者 止血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