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西文化互释中的郭沫若早期诗学 |
伍世昭
李江山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2
|
“时间性”的表达——评曾志平长篇小说《六如轩》 |
伍世昭
雪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3
|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中的形式批评 |
伍世昭
李江山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4
|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论 |
伍世昭
李江山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
|
|
5
|
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新说 |
伍世昭
|
《郭沫若学刊》
|
2001 |
5
|
|
6
|
论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 |
伍世昭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7
|
文学价值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 |
伍世昭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8
|
“主观精神”与“感性的活动”——论胡风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观表现价值趋赴 |
伍世昭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9
|
郭沫若早期诗学与西方文艺美学思潮(二题) |
伍世昭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0
|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论 |
伍世昭
陈爱华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1
|
新时期农村生活的抒情诗——评吴振尧长篇小说《人日》 |
伍世昭
徐威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3 |
0 |
|
12
|
人性的艺术传达——评申平动物小小说 |
伍世昭
邓春燕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2 |
0 |
|
13
|
中西文化互阐中的“无目的”论——郭沫若早期诗学话语简论 |
伍世昭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4
|
“诗人者,撄人心者也”——鲁迅早期文论心灵表现价值趋赴 |
伍世昭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5
|
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 |
伍世昭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6
|
“五四”新文学观念及其相互关系试析 |
伍世昭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17
|
文学担当与审美超越——评张道华长篇小说《走出废墟的姐妹》 |
伍世昭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2 |
0 |
|
18
|
心灵的回响 |
伍世昭
|
《理论与创作》
CSSCI
|
2011 |
0 |
|
19
|
90年代文化语境中的诗歌边缘化 |
伍世昭
|
《惠州学院学报》
|
1998 |
0 |
|
20
|
鲁迅研究的新开拓──评刘泰隆《历史的高峰》 |
伍世昭
|
《惠州学院学报》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