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制备SiO_2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丰云 林金辉 任科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1-666,共6页
SiO2气凝胶是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结、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空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固态材料。常压干燥制备气凝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常压制备SiO2气凝胶的原辅料及制备工艺的研究新进展。... SiO2气凝胶是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结、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空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固态材料。常压干燥制备气凝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常压制备SiO2气凝胶的原辅料及制备工艺的研究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硅源、酸碱催化剂种类及制备过程中水解时间、陈化、溶剂置换、表面改性、常压干燥等工艺的优化机理及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常压制备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龙泉山地区膨润土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陶专 任科法 +1 位作者 刘显凡 王登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5,共7页
通过对四川龙泉山地区主要膨润土矿床的膨润土进行物相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总结了该地区膨润土资源特征:膨润土矿床产出于中生代地层中,膨润土化学成分中Na2O含量较高,接近于钠基膨润土,但CaO含量偏高;经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 通过对四川龙泉山地区主要膨润土矿床的膨润土进行物相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总结了该地区膨润土资源特征:膨润土矿床产出于中生代地层中,膨润土化学成分中Na2O含量较高,接近于钠基膨润土,但CaO含量偏高;经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表明膨润土中的蒙脱石为钙蒙脱石;通过阳离子交换容量及可交换阳离子数目的测试,其主要可交换阳离子为Ca2+和Na+,再结合其具有相对较高的胶质价和较小的膨胀容、弱碱性等特征的综合判断,龙泉山地区膨润土属钙钠基膨润土,且其蒙脱石含量达70%以上,高于国内主要膨润土矿的蒙脱石平均含量,表明该区膨润土质量较好,但仍难以直接利用。然而,由于该区膨润土性质的特殊性和其工业类型的过渡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深加工而提高利用价值的条件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龙泉山 膨润土工业类型 物相特征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峨眉山玄武岩中超基性—基性岩包体的地幔流体微观踪迹及其熔离成矿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易立文 刘显凡 +7 位作者 邓江红 任科法 余少雄 赵甫峰 李春辉 黄玉蓬 董毅 邹金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1-432,共12页
通过对中甸峨眉山玄武岩中超基性—基性岩包体的岩相学、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发现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不透明的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表现为硅酸盐和尖晶石族氧化物为主的超显微隐晶—非晶质集合体。结合超微晶矿物晶体化学和... 通过对中甸峨眉山玄武岩中超基性—基性岩包体的岩相学、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发现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不透明的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表现为硅酸盐和尖晶石族氧化物为主的超显微隐晶—非晶质集合体。结合超微晶矿物晶体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物质是一种具熔浆和超临界性质及地幔流体属性的富铁(微晶)玻璃,是深部地质过程中,包含于幔源岩浆并与其同步运移但互不混熔的地幔流体作用遗留的微观踪迹物质。该地幔流体在伴随幔源岩浆的结晶成岩过程中,表现出由硅酸盐→尖晶石→磁铁矿→铬铁矿→钛铁矿的熔离作用,并相应触发主岩和包体岩石的交代蚀变和金属矿化,是推动和引发地壳中成岩成矿的重要动力源和物质源。由此进一步认识到,滇西地区上地幔发育峨眉地幔柱活动,为该区二叠纪之后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矿种的内生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深部地质背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超基性-基性岩包体 地幔流体微观踪迹 岩浆与流体熔离成矿 云南中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矿床金银矿物特征及赋存状态 被引量:2
4
作者 龚婷婷 肖渊甫 +5 位作者 任科法 李志军 杨玲 何佳乐 单阳威 何建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6,共8页
西藏尕尔穷铜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侧,是成矿带中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由于对矿石的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限制了矿床进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利用显微镜鉴定、... 西藏尕尔穷铜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侧,是成矿带中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由于对矿石的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限制了矿床进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利用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能谱仪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测试、矿物晶体化学式计算等手段和方法,对矿石成分、金银的赋存状态及主要载金矿物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矿过程经历了岩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风化期,岩浆热液期是金的主要成矿期。金银主要以互化物的形式产出,以粒间金、包体金为主,裂隙金和薄膜金其次。载金矿物主要为铁氧化物、铁铜硫化物及石英等脉石矿物。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矿物 赋存状态 铜矿床 尕尔穷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白云母与工业氧化铝煅烧合成莫来石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丰云 林金辉 任科法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6-688,704,共4页
针对国内外制备莫来石的研究现状,以川西地区微晶白云母和工业氧化铝为原料,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开展莫来石的制备研究。利用XRD、SEM等对制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将微晶白云母直接至于高温炉中煅烧至1500℃,保温3h,可生成莫来石,... 针对国内外制备莫来石的研究现状,以川西地区微晶白云母和工业氧化铝为原料,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开展莫来石的制备研究。利用XRD、SEM等对制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将微晶白云母直接至于高温炉中煅烧至1500℃,保温3h,可生成莫来石,但玻璃相较多,主要原因为微晶白云母中氧化铝含量太低。将微晶白云母与工业氧化铝在球磨机中混合、研磨,在高温炉中煅烧至1450℃,保温3h,可得到结晶度较好的莫来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白云母 工业氧化铝 莫来石 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制备SiO_2气凝胶的温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丰云 林金辉 +1 位作者 任科法 邓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4-98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先驱体,乙醇(EtOH)为溶剂,盐酸和氨水为酸碱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醇凝胶,经异丙醇(IPA)/正己烷(Hexane)溶剂置换,三甲基氯硅烷(TMCS)/正己烷表面改性等工艺...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先驱体,乙醇(EtOH)为溶剂,盐酸和氨水为酸碱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醇凝胶,经异丙醇(IPA)/正己烷(Hexane)溶剂置换,三甲基氯硅烷(TMCS)/正己烷表面改性等工艺,最后经常压干燥制备完整,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超疏水的SiO_2气凝胶块体。研究了各工艺阶段温度变化对气凝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水解温度为35℃,凝胶温度为室温,老化温度为50℃,分步溶剂置换中前4步为50℃,第5步为35℃,改性温度为35℃,清洗温度为50℃,制备的SiO_2气凝胶块体,比表面积高达892.33 m^2/g,密度0.142 g/cm^3,疏水角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常压干燥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九龙区橄榄辉石岩块中单斜辉石环带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邹金汐 刘显凡 +5 位作者 邓江红 任科法 李春辉 黄玉蓬 董毅 易立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云南香格里拉县九龙一带出露的橄榄辉石岩侵位于峨眉山玄武岩,或呈断块夹持于构造破碎带中。岩相学研究发现,单斜辉石环带结构发育,主要为韵律环带和正环带两种,但吉丁和海西失吉地样品的环带规律性不明显。环带微区的探针成分分析及对... 云南香格里拉县九龙一带出露的橄榄辉石岩侵位于峨眉山玄武岩,或呈断块夹持于构造破碎带中。岩相学研究发现,单斜辉石环带结构发育,主要为韵律环带和正环带两种,但吉丁和海西失吉地样品的环带规律性不明显。环带微区的探针成分分析及对比研究表明,安南样品的环带为同一碱性-过碱性系列岩浆多次脉冲补给的产物,其高碱度表现为更高的钙含量、更不饱和的硅和更明显的成分环带,离子的类质同象替代方式、Al-Ti含量的指向性以及温压计算结果反映其形成于温度压力较高的环境;吉丁和海西失吉地样品为富碱的拉斑玄武系列经不明显的分异,形成于活动陆缘低温低压的环境,可能为甘孜—理塘结合带的残余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辉石 环带结构 基性超基性岩 云南香格里拉
原文传递
稻壳为硅源常压制备块状SiO_2气凝胶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丰云 任科法 孙付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145-148,共4页
以稻壳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常压干燥工艺制备了块状Si O_2气凝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p H值、无水乙醇置换次数及表面改性次数对Si O_2气凝胶成块性、密度、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 H值为5.5,乙醇溶剂... 以稻壳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常压干燥工艺制备了块状Si O_2气凝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p H值、无水乙醇置换次数及表面改性次数对Si O_2气凝胶成块性、密度、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 H值为5.5,乙醇溶剂置换次数为4次,改性次数为3次可以制备性能良好的Si O_2气凝胶块体,完整性好,收缩小,密度低至0.078 9 g/cm^3,比表面积高达902.56 m^2/g,平均孔径39.18 nm,疏水角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正交实验 块状SiO_2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香格里拉阿热岩体岩相学与矿物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毅 刘显凡 +3 位作者 邓江红 任科法 李春辉 赵甫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8-514,共17页
阿热岩体呈NNE方向展布于义敦岛弧带中甸弧南端,与相邻格咱断裂方向一致。岩体主要发育有角闪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含辉石角闪闪长玢岩及石英闪长玢岩。本文根据岩体内斑晶分布特征,选择角闪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及含辉石角闪闪... 阿热岩体呈NNE方向展布于义敦岛弧带中甸弧南端,与相邻格咱断裂方向一致。岩体主要发育有角闪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含辉石角闪闪长玢岩及石英闪长玢岩。本文根据岩体内斑晶分布特征,选择角闪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及含辉石角闪闪长玢岩及其析离体中的角闪石和单斜辉石进行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研究。其结果显示岩体中角闪石及单斜辉石均分为高Mg#及低Mg#两类,角闪石及辉石均发育与岩浆混合作用相关的不平衡结构,存在同源异相岩浆混合作用,分异结晶作用不明显;成岩岩浆与三叠纪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板片有关,俯冲过程中板片脱水形成的流体及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与地幔楔交代是其岩浆形成的重要机制,其岩浆过程主要受构造应力控制,由不富水或局部富水岩浆向富水岩浆演化,具高MgO及SiO2/Al2O3向低MgO及SiO2/Al2O3演化的特点;角闪石温度压力估算结果显示先形成的低Mg#角闪石结晶压力远大于高Mg#角闪石。根据岩浆侵位的构造、压力环境及其动力学背景,我们认为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过程中由于中咱地块西侧的羌塘地块于中三叠时期(~230Ma)开始向东挤压碰撞,在此过程中洋壳板片可能发生断离,导致该区背景构造挤压应力在228~219Ma期间先增大后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阿热岩体 岩相学 矿物化学 地质温压计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稻壳常压制备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的结构及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丰云 林金辉 +1 位作者 任科法 邓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0-874,共5页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硅酸钠溶液,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硅酸溶液,将纳米TiO_2与硅酸溶液混合,并以稀氨水调节其pH值,经过老化,溶剂置换,改性等工艺,最终经常压干燥制得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研究了TiO_2掺杂量对复合气凝胶的性能影响。...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硅酸钠溶液,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硅酸溶液,将纳米TiO_2与硅酸溶液混合,并以稀氨水调节其pH值,经过老化,溶剂置换,改性等工艺,最终经常压干燥制得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研究了TiO_2掺杂量对复合气凝胶的性能影响。结果显示,当TiO_2掺杂量为7wt%,pH值为5.5时,得到气凝胶块体,比表面积高达734.82 m2/g,密度为0.1394 g/cm^3,在波长2~8 um范围内,红外透过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掺杂 TiO2/SiO2复合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龙泉山地区膨润土改性研究
11
作者 陶专 任科法 王登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1-475,共5页
对四川龙泉山地区膨润土经过提纯、钠化处理,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进行了有机化改性试验研究。对改性土的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TG-DTA分析证明改性成功。得出有机化膨润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钠化膨润土矿浆的质量... 对四川龙泉山地区膨润土经过提纯、钠化处理,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进行了有机化改性试验研究。对改性土的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TG-DTA分析证明改性成功。得出有机化膨润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钠化膨润土矿浆的质量浓度为129.6g/L时,CTMAB加入量为钠化膨润土质量的45%,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改性 最佳工艺条件 四川龙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六合正长斑岩和花岗岩包体中锆石U-Pb年代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文晶 赵甫峰 +4 位作者 任科法 刘显凡 邓江红 杨蜜蜜 楚亚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六合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以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岩石包体而闻名,其中包括了同期的花岗岩包体;主岩和包体所蕴含的深部地质过程对于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约束作用。本文以六合正长斑岩和其中花岗岩包体的锆... 六合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以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岩石包体而闻名,其中包括了同期的花岗岩包体;主岩和包体所蕴含的深部地质过程对于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约束作用。本文以六合正长斑岩和其中花岗岩包体的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研究重点,结合主岩主量元素、锆石U-Pb年龄、Ti温度、锆石氧逸度的对比研究,分析和探讨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锆石U-Pb年龄所限定的六合富碱岩浆活动时限为(37.89±0.96)^(35.87±0.58) Ma;而花岗岩包体代表的同期富硅酸性岩浆活动时限为(38.21±0.44)^(36.21±0.36) Ma;两者几乎同步活动。锆石微量元素成因判别图显示主岩锆石主要位于钾镁煌斑岩范围,暗示富碱岩浆源区具地幔属性;花岗岩包体锆石大多位于花岗岩范围,两者在花岗岩范围有部分重叠,证实了主岩锆石和花岗岩包体锆石结晶时存在共同的生长环境。Ce^(Ⅳ)/Ce^((Ⅲ))比值估算和Ti温度计算显示,在36.42~36.41Ma范围内富碱岩浆氧逸度和锆石结晶温度发生突变,指示在该时限内富碱岩浆及所裹挟的花岗质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氧逸度的振荡降低反映了后期幔源岩浆的补充。综合研究认为,六合地区来自富集地幔的喜山期富碱岩浆底侵熔化上覆深部地壳长英质岩石形成花岗质岩浆,随即以富碱岩浆为主与少量花岗质岩浆不均一混合并同步结晶成岩形成含有花岗岩包体的正长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正长斑岩 锆石U-Pb年代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壳慢岩浆混合 深部地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甭哥碱性杂岩体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玉蓬 邹金汐 +4 位作者 刘清强 吴春章 刘显凡 邓江红 任科法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103,共15页
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主要由正长岩、正长斑岩、煌斑岩以及角闪岩、闪长岩、煌斑岩等包体岩石组成,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流体作用过程。其寄主岩及包体岩相学和矿物学分析表明,杂岩体存在岩浆混合、混染及交代作用特征。岩体不同岩石类型... 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主要由正长岩、正长斑岩、煌斑岩以及角闪岩、闪长岩、煌斑岩等包体岩石组成,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流体作用过程。其寄主岩及包体岩相学和矿物学分析表明,杂岩体存在岩浆混合、混染及交代作用特征。岩体不同岩石类型中浅色矿物基本为正长石,个别代表混合及交代作用残留的样品存在斜长石。暗色矿物均显示出富Si、Mg,贫Al及碱质的特征,不同岩石类型的岩浆来源也不同,其中正长岩类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片俯冲作用有关,为壳幔混合来源,而煌斑岩则是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的幔源钾质—超钾质岩浆作用产物。两种不同性质的岩浆处于一个封闭体系,并伴随运移和成岩过程发生相应的岩浆混合、混染及交代作用。因此,甭哥碱性杂岩体的成岩作用受制于晚三叠世到新生代以洋壳俯冲为主的岩浆—流体—构造作用的多期叠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及矿物学特征 岩浆混合 钾质-超钾质 交代作用 多期叠加 中甸甭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职务科技成果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丰云 肖华玮 +1 位作者 任科法 孙付春 《中国科技信息》 2022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为了解我国职务科技成果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文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北大核心及CSSCI为数据来源,选取1996-2020年间495篇文献样本,利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索职务科技成果的研究现状、热点和研究前沿。研究发现,职务... 为了解我国职务科技成果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文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北大核心及CSSCI为数据来源,选取1996-2020年间495篇文献样本,利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索职务科技成果的研究现状、热点和研究前沿。研究发现,职务科技成果的研究经历了蓬勃发展、短暂停滞、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核心期刊群;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界定与内涵阐释、政策和制度的解读与探索、理论实践的评价等3个方面;科技成果转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等是我国职务科技成果研究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职务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 CNKI数据库 可视化软件 知识图谱分析 核心期刊 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学情分析研究——以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丰云 任科法 +1 位作者 孙付春 张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1-203,263,共4页
"卓越计划"实施已有6年之久,学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以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以学生参与理论和I-E-O理论为支撑,设计学情分析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学生学习信念、学校适应、学习收获、教学软件、校园硬件等5... "卓越计划"实施已有6年之久,学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以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以学生参与理论和I-E-O理论为支撑,设计学情分析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学生学习信念、学校适应、学习收获、教学软件、校园硬件等5大方面,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情分析的视角分析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了研究对象学习收获的最终影响因素,找出了"卓越计划"中影响培养质量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提供决策咨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培养质量 学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台地西南部奥陶系宝塔组底部含鲕绿泥石灰岩成因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思 曾敏 +3 位作者 田景春 任科法 靳晓雨 李晨伟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07-3122,共16页
对四川省兴文县上奥陶统宝塔组底部含鲕绿泥石灰岩开展成因研究,有助于了解扬子台地西南部同时期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通过沉积学分析,并辅助以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矿物学研究方法,发现富鲕绿泥石鲕粒及球粒为同生期沉积物,共生的生物... 对四川省兴文县上奥陶统宝塔组底部含鲕绿泥石灰岩开展成因研究,有助于了解扬子台地西南部同时期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通过沉积学分析,并辅助以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矿物学研究方法,发现富鲕绿泥石鲕粒及球粒为同生期沉积物,共生的生物碎屑组合指示海水为氧化性水体.丰富的微生物相关组构表明同期微生物席发育,且其代谢活动可致使水岩界面附近形成还原性水体,这是同生鲕绿泥石形成的必要条件,鲕绿泥石形成所需的Fe、Al元素来自早期风化壳在海侵阶段的大规模输入.宝塔组底部富鲕绿泥石灰岩是同期全球海平面演化在扬子台地的具体表现,佐证了早桑比期的海平面下降,是晚桑比期扬子台地快速海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台地 宝塔组 鲕绿泥石 微生物 海平面升降 沉积学
原文传递
证据权法成矿预测模型结合分形模型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冰 阳正熙 +2 位作者 周莉 任科法 曾令刚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3,122,共6页
成矿活动是多方面地质要素的耦合产物,而矿床(或地质体)具有明显的群聚性分布特征,准确确定矿床分布与相关地质体空间关系成为研究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的重要环节。证据权法成矿预测模型通过引入成矿有利度(C),对这种空间关系进行了量化... 成矿活动是多方面地质要素的耦合产物,而矿床(或地质体)具有明显的群聚性分布特征,准确确定矿床分布与相关地质体空间关系成为研究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的重要环节。证据权法成矿预测模型通过引入成矿有利度(C),对这种空间关系进行了量化描述,并以单元格成矿概率值为基础进行区域成矿预测。在分形模型中,则采用分维数对矿床的分布群聚性进行了数值化定义。通过结合证据权法成矿预测模型与分形模型,一种新的确定成矿概率临界值的方法被提出并应用在宁南地区铅锌成矿预测中。通过对证据权法模型中成矿概率值进行分形分析,目标区单元格分维数值D=0.0010、0.0033,表现出目标区域成矿条件具有强烈群聚性分布特征;确定的成矿概率临界值(r=0.1184、0.0073)满足D.E.Boleneus等所提出的临界值确定原则;经与专家经验模式所确定的成矿概率临界值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拟合的临界值结果在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的同时,具备更高的预测精度,在成矿预测中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权法 分形模型 成矿概率 多项式拟合
原文传递
滇西剑川正长斑岩的岩浆作用过程——来自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露 龙小虎 +5 位作者 赵甫峰 杨蜜蜜 任科法 楚亚婷 曹可 张凡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41,共14页
剑川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岩石中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包体,暗示正长斑岩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复杂的壳幔混合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剑川正长斑岩的锆石地球化学方法确定锆石相对氧逸度和Ti温度,结合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 剑川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岩石中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包体,暗示正长斑岩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复杂的壳幔混合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剑川正长斑岩的锆石地球化学方法确定锆石相对氧逸度和Ti温度,结合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探讨滇西剑川新生代富碱岩浆演化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研究表明:正长斑岩w(SiO_(2))为61.65%~63.03%,全碱质量分数为9.52%~10.38%,K_(2)O/Na2O比值介于1.62~1.68。纱帽山岩体(J1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35.15±0.52 Ma,锆石Ti温度相对均一,为745~822℃;Ce^(4+)/Ce^(3+)比值为23~329(均值119),指示相对较低的氧逸度,并对应相对较高的εHf(t)值(-0.4~+1.5)。金华山岩体(J2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35.90±0.20 Ma,锆石Ti温度更宽泛,为683~917℃;Ce^(4+)/Ce^(3+)比值为36~380(均值170),指示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同时对应相对较低的εHf(t)值(-3.7~+0.7)。随着岩浆的演化,J1和J2岩体都具备从高氧逸度向低氧逸度演化的趋势。综合认为:剑川地区经历了幔源岩浆脉动式上涌与底侵作用导致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相对高氧逸度的岩浆,随着低氧逸度幔源岩浆上升通量增大,壳源物质混染比例相对降低,岩浆氧逸度呈现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斑岩 锆石地球化学 岩浆演化 壳幔混合 滇西剑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