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侵植物凤眼蓝繁育系统在中国境内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17
1
作者 任明迅 张全国 张大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3-760,共8页
对中国境内的凤眼蓝 (Eichhorniacrassipes)进行了大规模地理范围的调查 ,分析了 2 4个地点 4 0个种群的克隆繁殖与有性繁殖的相对水平、三型花柱的花型变化以及花部综合特征的变异。 4 0个种群都以克隆繁殖为主要更新方式。其中 36个... 对中国境内的凤眼蓝 (Eichhorniacrassipes)进行了大规模地理范围的调查 ,分析了 2 4个地点 4 0个种群的克隆繁殖与有性繁殖的相对水平、三型花柱的花型变化以及花部综合特征的变异。 4 0个种群都以克隆繁殖为主要更新方式。其中 36个种群只有三型花柱中的M花型 ;南宁、重庆的种群中出现了频率极低的L花型 ;南宁、重庆、福州和海口种群内 ,出现了具有促进花内自交潜能的半同长花柱花型 (柱头与花药相靠拢的M花型变异体或L花型变异体 )。与其它地方种群相比 ,西南和海南岛的种群表现出较多样化的繁育系统。M和L花型个体的结实个体率都约为 4 % ,没有显著差异 ,种子产量在两花型个体之间也没有差异。由于种群内花型的残缺 ,作为促进花型之间异交传粉适应机制的三型花柱繁育系统已经解体 ,部分种群中出现了可以促进花内自交的半同长花柱变异体。克隆繁殖是凤眼蓝适应入侵生境的一种形式 ,花内自交是凤眼蓝繁育系统在入侵过程中可能的进化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凤眼蓝 繁育系统 中国 地理变异 进化 雨久花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的冗余及其生态学意义 Ⅰ.大型水生植物生长冗余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任明迅 吴振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72-1078,共7页
通过水生群落中常见优势种凤眼莲 ( Eichhornia crassipes)根系的去除实验证明了生长冗余的存在 ,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型水生植物的竞争力、“浮游生物的悖论”及水生群落稳定性的产生与维持作了新的阐述。根系去除实验表明 :群体中凤眼莲... 通过水生群落中常见优势种凤眼莲 ( Eichhornia crassipes)根系的去除实验证明了生长冗余的存在 ,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型水生植物的竞争力、“浮游生物的悖论”及水生群落稳定性的产生与维持作了新的阐述。根系去除实验表明 :群体中凤眼莲植株的根系生长冗余较单株生长时为多 ;这些冗余根系的去除不会对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 ;群体中植株根系冗余能够加强植株的竞争能力。生长冗余以及建立在生长冗余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冗余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也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真正对象。据此提出了“进化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生长冗余 生物多样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传统技艺对当代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创新模式的启示
3
作者 巫惠玲 向文倩 +1 位作者 陈元君 任明迅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800-811,共12页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海南省的重点主导产业。结合海南省特色种质资源和传统农业文化,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特色高效农业创新模式对于发展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针对广泛分布在海南省的“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海南省的重点主导产业。结合海南省特色种质资源和传统农业文化,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特色高效农业创新模式对于发展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针对广泛分布在海南省的“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系统总结了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的传统农业文化与农耕技艺、种质资源、稻米与木棉产品品质与产量等,探讨了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利用、优质高产技术研发及其对发展当代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路径与模式,提出4个建议:(1)深入研究木棉农田生态系统资源循环过程与生态学基础;(2)充分利用传统稻种等不可替代的种质资源,打造“木棉稻米”等品牌;(3)挖掘和宣传传统农耕技艺及其科技原理,通过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途径提高稻米和木棉花等农产品的文化与经济附加值;(4)系统打造农业、文化、生态、旅游及自然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文化 传统农耕技艺 生态农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内雄蕊分化及其适应意义 被引量:21
4
作者 任明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36,共15页
对花内雄蕊存在显著分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总结了花内雄蕊分化的各种主要形式及其繁殖适应意义。"花内雄蕊分化"是指花内雄蕊与雄蕊之间存在显著分化的现象,这一概念可以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和异型雄蕊等以往单独进行... 对花内雄蕊存在显著分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总结了花内雄蕊分化的各种主要形式及其繁殖适应意义。"花内雄蕊分化"是指花内雄蕊与雄蕊之间存在显著分化的现象,这一概念可以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和异型雄蕊等以往单独进行研究的相关性状结合起来,并明确区分了几种新的花内雄蕊分化形式,以期更准确全面地认识这些相关性状的适应意义与进化。该文将花内雄蕊分化区别为花丝的分化、花药的分化、雄蕊合生的分化、雄蕊运动的分化、退化雄蕊5大类。花丝的分化主要是花丝长度的分化,如四强雄蕊、二强雄蕊和单强雄蕊;花药分化主要指花药颜色、花药与花粉粒大小和花药开裂时间等的分化;雄蕊合生的分化主要体现为花内部分雄蕊合生而部分雄蕊离生;雄蕊运动的分化指的是花内雄蕊在运动时间或方式上存在差异,造成雄蕊处于不同的成熟阶段和位于不同的空间位置;退化雄蕊则是花内部分雄蕊失去了生产花粉的繁殖功能,通常也发生了花药形态上的巨大改变。异型雄蕊不仅存在花丝和花药的形态分化,还存在着明显的功能分化,是分化程度很高的一类特殊的花内雄蕊分化形式。一些特殊的繁育系统,如异长花柱和镜像花柱等在种内不同个体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花内雄蕊分化。花内雄蕊分化在花内造成了多个不同的花药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雌雄异位程度,对植物自交与异交水平、花内雌雄功能干扰等有着潜在作用;花内雄蕊分化形成的多个不同空间位置的雄蕊还增加了对多种访花者的吸引与适应潜力,有可能影响到访花者的类型与访花行为,得以适应多种传粉者。此外,花内雄蕊分化可将花粉逐渐分批次分发给访花者,提高花粉散布效率,可看成是"花粉呈现理论"所指的花粉装配与分发机制之一。现有的实验研究发现,花内雄蕊分化能够吸引传粉者、保护正常花药和花粉、促进花粉散发(降低花粉竞争)、实行延迟自交和降低花内雌雄功能干扰等。花内雄蕊分化还缺少系统研究,有些雄蕊分化形式如单强雄蕊和雄蕊运动的分化还没有针对性的实验揭示其适应意义,鸭跖草科和某些豆科植物的雄蕊三型分化等现象也缺少进化适应意义的研究。花内雄蕊分化对植物雌性和雄性适合度可能不同的影响、如何与访花者相互作用、如何与其它花部特征一起影响植物繁殖过程等,可能是这一领域值得今后优先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位 异型雄蕊 单强雄蕊 雄蕊运动 传粉 花粉呈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蕊合生植物半边莲的花部综合征与繁育系统 被引量:21
5
作者 任明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1-368,共8页
为了解花内雄蕊合生结构的繁殖适应意义,初步研究了雄蕊合生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的花部综合征、传粉特性和繁育系统。半边莲花大且鲜艳,花瓣中下部弯折并合生成背部有裂缝的不封闭的花冠筒。5雄蕊的花药紧密合生成花药筒,花... 为了解花内雄蕊合生结构的繁殖适应意义,初步研究了雄蕊合生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的花部综合征、传粉特性和繁育系统。半边莲花大且鲜艳,花瓣中下部弯折并合生成背部有裂缝的不封闭的花冠筒。5雄蕊的花药紧密合生成花药筒,花丝中上半部也合生在一起,只有花丝基部分离插生于花冠筒上。柱头被包裹在花药筒内。半边莲单花寿命可达5d左右。雄性先熟,柱头在伸出花药筒之后才具活性。花的主要访问者为蚂蚁、食蚜蝇和苍蝇类等小型昆虫。半边莲单花花粉数约为(5200±130)粒、胚珠数约为(55±6)颗,花粉胚珠比为94.54,应属于兼性自交繁育系统,但异交指数和其它特征都显示其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套袋和人工授粉实验发现,半边莲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与自发自交,但自交亲和性高。雄蕊合生(尤其是花药的合生)能把花药中的花粉聚拢在一起在传粉者的一次访问中就被同时带出,与同样具有较低花粉胚珠比的花粉聚联(Pollen aggregation)传粉过程近似。半边莲的雄蕊合生结构(花药合生成筒、花丝上部也合生)可能与一些特定的花部特征,如花被合生成未完全封闭的筒、雌雄异熟以及低花粉胚珠比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适应小型传粉者的"花部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药雄蕊 花粉聚联 传粉 花粉胚珠比 雌雄异熟 雌雄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雄蕊合生的多样性、适应意义及分类学意义初探 被引量:14
6
作者 任明迅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2-466,共15页
定义并总结了雄蕊合生现象,对雄蕊合生的类型、适应意义、进化及分类学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总结。本文定义'雄蕊合生'为,花内雄蕊与雄蕊之间部分或整体的结合生长,既包括愈合与黏合,也包括结合紧密的贴生和靠生。根据雄蕊合... 定义并总结了雄蕊合生现象,对雄蕊合生的类型、适应意义、进化及分类学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总结。本文定义'雄蕊合生'为,花内雄蕊与雄蕊之间部分或整体的结合生长,既包括愈合与黏合,也包括结合紧密的贴生和靠生。根据雄蕊合生部位的不同,将雄蕊合生分为'花丝合生'、'花药合生'和'花丝花药均合生'等三大类。每一类中还存在着合生程度不同的子类型。雄蕊合生的结构还可能进一步与柱头或花柱合生在一起,形成'合蕊柱'一类的复杂结构。雄蕊合生在裸子植物较进化的科如百岁兰科和买麻藤科中就出现了,在种子植物中集中分布在近50个科内,且从系统关系来看,雄蕊合生各个类型可能发生过多次进化上的反复。在被子植物中,花丝合生类型更多地与较早进化的类群联系在一起,且多出现在离瓣花中;花药合生及花丝花药均合生则较晚进化,多与有着明显花冠筒的合瓣花伴随出现。这暗示着,雄蕊的合生结构有可能与花部其他特征一起影响了植物的繁殖过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目前,还没有实验研究针对雄蕊合生各个类型开展实验以揭示其发育机制和适应意义。理论上,花丝合生能增强雄蕊的强度,有时候还形成了围绕子房与花柱的杯状、管状或环状结构,能对子房和花柱有着保护作用且承受传粉者在花内移动的压力;花丝合生还可将雄蕊固定在一个较为稳定的位置,使得花药接触传粉者身体的部位相对固定,减少了花粉浪费。花药合生能将花内花药都集中到同一个位置,花粉接触传粉者身体的同一部位,从而降低花粉损耗和提高异交授粉的准确性。花丝花药均合生可以同时具有以上两种合生方式的适应意义,而且还极大改变了雄蕊的结构与空间位置,改变了花药与柱头之间的空间位置(雌雄异位),对花内自交可能性和雌雄功能干扰有着潜在的影响。雄蕊合生各个类型的适应意义及其对访花者类型与行为和植物繁殖策略的影响,还需要开展实验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由于雄蕊形态与结构较为稳定,雄蕊合生的不同方式以及合生程度可以作为科与种的分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花部综合征 合蕊柱 单体雄蕊 传粉 繁殖生态学 聚药雄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花的雄蕊运动:多样性和适应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任明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7-875,共9页
雄蕊运动指雄蕊在自身能量支持下发生的主动运动,不包括雄蕊在访花者触碰下造成的被动位移。该文总结了雄蕊的应激运动、快速猛烈弹射、缓慢运动以及级联运动等4种主要类型,分析了这些运动类型的系统分布及繁殖适应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 雄蕊运动指雄蕊在自身能量支持下发生的主动运动,不包括雄蕊在访花者触碰下造成的被动位移。该文总结了雄蕊的应激运动、快速猛烈弹射、缓慢运动以及级联运动等4种主要类型,分析了这些运动类型的系统分布及繁殖适应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雄蕊的应激运动由访花者或其他外力诱发,可能起到促进散粉和实现繁殖保障的作用;雄蕊快速猛烈的弹射运动可将花粉猛然撒向空中或访花者身上,促进了花粉的风媒或虫媒散布;缓慢运动的雄蕊可能通过在不同花期改变雄蕊的空间位置和雌雄异位程度来调节繁殖策略,或主动将雄蕊花药移至特定部位(如柱头表面)实现自交;雄蕊逐一、依次发生的级联运动较为复杂,主要分布在刺莲花科、梅花草科、旱金莲科和芸香科中,目前还缺乏实验研究;但根据"花粉呈现理论"以及其他类型的雄蕊运动研究结果,雄蕊的级联运动可以将花粉分批呈现给不同的传粉者,通过不同传粉者的分别传粉来提高花粉的输出;而且可避免已散粉雄蕊对即将散粉雄蕊的干扰,同时可能也降低了雌雄功能干扰和(或)花内自交。在芸香(Ruta graveolens)中,级联运动之后的雄蕊还会在花末期再同时向花中央运动;这种多向、多次运动方式是目前发现的最复杂的雄蕊运动类型。雄蕊运动领域值得今后开展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向主要有:1)雄蕊运动尤其是级联运动对雌雄功能干扰(性别间干扰)、雄蕊与雄蕊的"性别内干扰"等植物繁殖格局的影响;2)雄蕊运动与雌雄异熟、雌雄异位等花部特征的相互作用;3)雄蕊运动复杂类型的生理与发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熟 雌雄异位 花粉呈现理论 传粉 繁殖策略 雄蕊级联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交通可达性
8
作者 张哲 李亦祺 +1 位作者 李匡宇 任明迅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7期447-455,共9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是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的有力保障。以海口和三亚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乡镇或区域的公路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 10.8对其公路交通...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是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的有力保障。以海口和三亚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乡镇或区域的公路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 10.8对其公路交通可达性进行量化。主要结果如下:三亚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主要乡镇及各区域的公路交通平均旅行时间均显著低于海口;国家公园内公路交通可达性系数较高的乡镇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两侧,交通平均旅游时间及可达性系数较低,交通便利性较好;国家公园内不同区域公路交通可达性系数上,鹦哥岭区域、五指山区域、毛瑞区域、黎母山区域可达性系数小于1,表明这些区域较尖峰岭区域、吊罗山区域和霸王岭区域具有更好的交通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道路规划提供参考和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交通可达性 交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高校如何建设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以海南大学为例
9
作者 任明迅 王健 宋希强 《科教文汇》 2016年第29期6-9,共4页
国际化课程是课程理念、授课内容与方式实现国际化与前沿化的课程,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与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科研与教学基础较弱、资金有限的中西部高校,如何开设国际化课程并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提升影响力和实现"一流学科&... 国际化课程是课程理念、授课内容与方式实现国际化与前沿化的课程,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与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科研与教学基础较弱、资金有限的中西部高校,如何开设国际化课程并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提升影响力和实现"一流学科",是一个现实难题。本文根据海南大学"热带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化课程连续三年的建设经验,建议首先通过邀请符合条件的不同地区外籍专家实现主讲教师、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等的国际化,然后通过"立足特色、寻找知音、错位发展、与时俱进"等实现授课内容与方式上的国际化与前沿化。这一成功经验为中西部高校开设国际化课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物科学 农学 研究生 学科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湿地反应动力学及水流流态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付贵萍 吴振斌 +4 位作者 任明迅 贺锋 成水平 Alex Pressl Reinhard Perfler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39,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运用串联反应器模型和离散流模型两种非理想流态模型,模拟IVCW的实际水流流态,经过比较发现离散流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湿地 反应动力学 停留时间分布 RTD 串联反应器模型 离散流模型 水流流态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
11
作者 任明迅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3期288-288,共1页
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描绘了新蓝图和宏伟目标。这一框架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 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描绘了新蓝图和宏伟目标。这一框架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明确了要积极推动各缔约方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和所有行业主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加强传统生物多样性知识与农业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和信息分享,确保土著居民和地方社区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此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利用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普及和自然教育也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科研与社会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农业文化遗产 缔约方 《生物多样性公约》 广泛参与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信息分享 主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
12
作者 任明迅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78-178,共1页
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描绘了新蓝图和宏伟目标。这一框架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 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描绘了新蓝图和宏伟目标。这一框架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明确了要积极推动各缔约方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和所有行业主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加强传统生物多样性知识与农业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和信息分享,确保土著居民和地方社区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缔约方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保护 广泛参与 信息分享 主持人 传统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点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4
13
作者 吴振斌 任明迅 +2 位作者 付贵萍 贺锋 Alex Pressl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49,共5页
通过在污水中加入示踪剂 ,研究了人工湿地的水力学特点及其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影响水力学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湿地植物根系所造成的物理学和生物学上的效应 .水力学各特点与污水净化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出水快、... 通过在污水中加入示踪剂 ,研究了人工湿地的水力学特点及其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影响水力学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湿地植物根系所造成的物理学和生物学上的效应 .水力学各特点与污水净化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出水快、出水量大的系统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除无植物系统外 ,停留时间较长的系统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容水体积大的系统净化效果也较好 ;水力负荷则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各水力学特点而影响净化效果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示踪剂 水力学特点 污水净化效果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水流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付贵萍 吴振斌 +3 位作者 任明迅 贺锋 Alex Pressl Reinhard Perfler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0-725,共6页
对一种新型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水流特性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系统的运行状况及介质中滞留区的分布范围 ,并且运用化学工程中反应器理论 ,采用示踪剂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与污水的实际停留时间 .根据水流... 对一种新型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水流特性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系统的运行状况及介质中滞留区的分布范围 ,并且运用化学工程中反应器理论 ,采用示踪剂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与污水的实际停留时间 .根据水流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对系统实际液流流态进行了数学模拟 ,提出二级串联的理想完全混合反应器 (CS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水流分布 示踪剂 完全混合反应器 CSTR 水流规律 废水处理 污水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器理论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水流流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付贵萍 吴振斌 +3 位作者 任明迅 贺锋 Alex Pressl Reinhard Perfler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80,共5页
运用反应器理论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 (IVCW )的水流流态 ,由示踪剂试验得到水流停留时间分布 (RTD) ,从而确定了IVCW在水力负荷为 2 0 0~ 80 0mm/d时 ,停留时间为 1 9~ 3 5h ,并由RTD曲线的特征值确定IVCW的水流... 运用反应器理论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 (IVCW )的水流流态 ,由示踪剂试验得到水流停留时间分布 (RTD) ,从而确定了IVCW在水力负荷为 2 0 0~ 80 0mm/d时 ,停留时间为 1 9~ 3 5h ,并由RTD曲线的特征值确定IVCW的水流流态介于理想推流与完全混合流之间 ,同时应用离散流模型 ,不仅较好地模拟了IVCW的实际水流流态 ,还得到了水流的Peclect准数在 1 1~ 1 9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理论 水流流态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停留时间分布 离散流模型 理想推流 人工湿地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光合指标与克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晓方 任明迅 +5 位作者 王钢 檀根甲 何家庆 黄训端 平江 葛结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0-626,共7页
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作用特性和克隆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光强的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 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作用特性和克隆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光强的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下降,但Pn、Pmax和LSP在高光照(lx:50 000)和中光照(lx:30 000)下差异不显著;(2)虽然生长在低、弱光照条件下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克隆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克隆分株数(<2)、根茎数(<4)、分枝强度(<6)、根茎平均长度(<17 cm)、根茎直径(<0.33 cm)均显著降低,但克隆生长主要指标[克隆分株数(>15)、根茎数(>7)、分枝强度(>30)、根茎平均长度(>64 cm)、根茎直径(>0.59 cm)]在高、中光照条件下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证明,高光照生境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最为有利,虽然在弱光下光合和克隆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但能通过较强的可塑性适应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这可能是其广泛成功入侵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光强 光合特性 克隆生长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林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晓辉 任明迅 +1 位作者 丁建清 郑景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研究了受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的半自然林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以期揭示该入侵植物对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林地的入侵造成了植物多样性的下降,入侵区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小于对照区... 研究了受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的半自然林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以期揭示该入侵植物对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林地的入侵造成了植物多样性的下降,入侵区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小于对照区和只有少量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蔓延区,而对照区和蔓延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季节间存在较大变化:多样性指数从4月到11月呈现下降趋势,而从1月份开始多样性指数开始升高。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6月到10月份最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这段时间该入侵植物通过旺盛的克隆生长侵占了大部分生境排挤了土著植物。可见,虽然在林下的生长受抑,加拿大一枝黄花仍可能通过克隆繁殖占据生境,造成林地植物多样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生物入侵 林地 植物多样性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生活习性及其传粉系统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哲 任明迅 +1 位作者 向文倩 宋希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83-1698,I0001-I0005,共21页
兰科(Orchidaceae)植物广布于除两极和极端沙漠地区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包括5个亚科800多属28000多种。东南亚地区兰科植物种数约占世界的1/3,是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通过查阅文献及书籍等资料,该文系统整理了东南亚兰科... 兰科(Orchidaceae)植物广布于除两极和极端沙漠地区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包括5个亚科800多属28000多种。东南亚地区兰科植物种数约占世界的1/3,是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通过查阅文献及书籍等资料,该文系统整理了东南亚兰科植物物种种类及其扩散演化历史,并对其生活习性和传粉系统进行了归类。结果表明:(1)东南亚兰科植物8855种,分属5亚科17族26亚族240属;(2)主要生活型为附生的有127属6000种以上,地生97属2000种以上,腐生13属约100种,藤本4属40余种;(3)根据整理出的东南亚79个属的兰科植物传粉系统发现,有44个属含有自动自交的物种,具报酬物的传粉系统有花粉(仅见于拟兰亚科)、芳香类物质(仅见于香荚兰亚科)和花蜜(5个亚科均有)等报酬物类型。欺骗性传粉系统广泛存在于各个亚科,包括食源性欺骗、性拟态、繁殖地拟态和信息素拟态等类型。东南亚兰科植物在物种、生活习性及传粉系统都展现出极高的多样性,对这些生物学特点的总结将为兰科植物的保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兰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传粉生物学 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山湿地景观植物群落与景观应用模式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申益春 任明迅 +3 位作者 黎伟 雷金睿 王銮凤 梁惠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2-97,共6页
近自然植物设计是近自然园林的核心,被称之为我国热带地区天然“湿地博物馆”的羊山湿地,蕴含着不少景观与生态效果俱佳的自然植物配置模式,能为近自然植物设计提供优秀蓝本。通过对羊山湿地植物景观样方调查,共记录到193种植物,其中86... 近自然植物设计是近自然园林的核心,被称之为我国热带地区天然“湿地博物馆”的羊山湿地,蕴含着不少景观与生态效果俱佳的自然植物配置模式,能为近自然植物设计提供优秀蓝本。通过对羊山湿地植物景观样方调查,共记录到193种植物,其中86种可列为景观植物,占调研植物的44.6%,景观植物资源丰富。用群落多样性指数(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群落优势种、景观结构等来描述景观植物群落特征,以景观群落为配置蓝本,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植物的景观观赏性、生态适应性、可推广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优化提炼出5种景观植物配置的应用模式,以期对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对近自然园林设计及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园林 湿地景观植物 群落 景观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磷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88
20
作者 WU Zhen-bin CHEN Hui-rong +13 位作者 HE Feng CHENG Shui-ping FU Gui-ping JIN Jian-ming QIU Dong-ru REN Ming-xun 任明迅 金建明 贺锋 陈辉蓉 付贵萍 吴振斌 邱东茹 成水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5,共8页
建立以亚热带湿生、水生植物为主的十二套下行流—上行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对策。以其中四套研究其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及气候条件下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系统随处理运行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 ,对污水中的总磷、... 建立以亚热带湿生、水生植物为主的十二套下行流—上行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对策。以其中四套研究其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及气候条件下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系统随处理运行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 ,对污水中的总磷、无机磷显示较好的净化效率 ,平均去除率在冬季达到 40 %以上 ,夏季达到 60 %以上 ,出水达到国家地面水Ⅲ级标准。水生植物在系统中起到明显作用 ,有植物系统的除磷效率及稳定性均高于无植物对照 ,其中 2号茭白—石菖蒲系统的效果最好 ,总磷平均去除率为 65%。 4号草—苔草系统在高水力负荷下的净化效果优于 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总磷 无机磷 去除率 污水磷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