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2/Q235B复合板不同作用面成形极限及界面损伤行为
1
作者 张志雄 张斯沫 +7 位作者 班晓磊 赵雪霞 任忠凯 韩建超 张长江 林鹏 王涛 王天翔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181-2191,共11页
采用Nakazima实验法对不同尺寸的退火态TA2/Q235B复合板样品进行胀形实验,研究不同作用面对TA2/Q235B复合板的成形极限和界面损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凹模与碳钢侧接触时,由于接触材料、界面变形协调能力和应变状态的不同,复合板的... 采用Nakazima实验法对不同尺寸的退火态TA2/Q235B复合板样品进行胀形实验,研究不同作用面对TA2/Q235B复合板的成形极限和界面损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凹模与碳钢侧接触时,由于接触材料、界面变形协调能力和应变状态的不同,复合板的胀形高度和成形极限增加,其中R140试样的极限拱高达到最大值(46.17 mm),R60和R180试样在3个方向上的厚度减薄量和界面裂纹更大。此外,由于硬度和拉应力不同,两组样品中所有的水平和斜向孔都向纯钛侧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Q235B复合板 胀形行为 成形极限 作用面 界面损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变幅应变疲劳本征损伤耗散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2
作者 李文奇 向忠 +2 位作者 李浩然 任忠凯 王嘉栋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在变幅低周疲劳载荷条件下,材料的疲劳损伤累积过程中呈现出了显著的载荷顺序效应.这种现象复杂化了变幅疲劳寿命的预测,因此,如何更精确地预测变幅低周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变幅低周疲劳载荷下损伤累积... 在变幅低周疲劳载荷条件下,材料的疲劳损伤累积过程中呈现出了显著的载荷顺序效应.这种现象复杂化了变幅疲劳寿命的预测,因此,如何更精确地预测变幅低周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变幅低周疲劳载荷下损伤累积表现的载荷顺序效应,考虑到本征损伤耗散与疲劳损伤构成一一映射,且刻画低周疲劳破坏的热力学本质,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及其不可逆热力学框架,推导本征损伤耗散功演化模型D型描述并以等同本征损伤耗散功作为损伤转换条件,建立了一种考虑载荷顺序效应的变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为了验证新模型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进行了P355NL1结构钢和Ti-6Al-4V钛合金在两级变幅载荷下的单轴低周疲劳实验验证,并与Manson模型、Kwofie模型和Peng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模型的预测效果都在1.5倍的误差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当吻合,且优于现有的预测模型.运用本征损伤耗散理论开展变幅疲劳寿命预测,为金属材料变幅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周疲劳 载荷顺序效应 损伤力学 本征损伤耗散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流对轧辊用AD180高碳半钢材料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3
作者 程前 赵永顺 +2 位作者 刘立鑫 边丽萍 任忠凯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84,共12页
为分析电流处理对轧辊材料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电流密度和处理时间来调整AD180高碳半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对电流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单轴拉伸实验,并对试样进行SEM断口截面分析和EBSD微观表征,研究其力学性能和微... 为分析电流处理对轧辊材料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电流密度和处理时间来调整AD180高碳半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对电流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单轴拉伸实验,并对试样进行SEM断口截面分析和EBSD微观表征,研究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拉伸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11.88 A·mm-2、通电5 min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好,屈服强度提高6.5%,抗拉强度提高12.1%,伸长率提高了25.4%。通过断口截面分析发现,拉伸试样均为脆性断裂,未通电试样存在大量孔洞缺陷,而合适的电流密度和通电时间可以促进试样内部孔洞缺陷的“愈合”,其中,电流密度为11.88 A·mm^(-2)、通电5 min时,试样断口上的缺陷最少。EBSD微观表征结果表明,脉冲电流使试样在较低温度下发生了再结晶,细化了晶粒。由此可见,脉冲电流可以改善试样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治愈微缺陷,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180高碳半钢 电流处理 力学性能 断口截面分析 微观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几何参数对波纹轧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任路泽 梁子睿 +2 位作者 卢传浩 任忠凯 曹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5-73,共9页
目的为了探究波纹轧钛/钢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对比分析不同的波纹几何参数对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一级空气炮发射球形弹丸对波纹轧制钛/钢复合板进行弹道冲击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 目的为了探究波纹轧钛/钢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对比分析不同的波纹几何参数对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一级空气炮发射球形弹丸对波纹轧制钛/钢复合板进行弹道冲击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计算复合板的挠度,分析弹道冲击下钛/钢复合板的变形特征和损伤机理。使用LS-DYNA建立数值模型,在验证模型可行性的基础上,改变模型中的波纹几何参数,探究不同波幅和周期对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小能量冲击下,钛/钢复合板抗冲击机制主要是通过复合板的塑性变形来吸收能量,形成塑性开坑变形,且在层间结合处并未发生明显分层现象。结论工艺参数允许的情况下,增大波幅和减少周期均可提高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这是因为大波幅和小周期结构可以增加复合板异质材料的接触面积,提高层间结合力,从而提升复合板抗冲击变形和分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抗冲击性能 数值模型 波纹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包覆铁屑复合轧制有限元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6
5
作者 谢红飙 解芃芃 +2 位作者 肖宏 张少坤 任忠凯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采用粉末体结构模型描述铁屑轧制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利用体积可压缩有限元模型及MARC软件对不锈钢包覆铁屑复合坯轧制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并与铁屑采用致密体材料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铁屑采用粉末体结构模... 采用粉末体结构模型描述铁屑轧制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利用体积可压缩有限元模型及MARC软件对不锈钢包覆铁屑复合坯轧制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并与铁屑采用致密体材料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铁屑采用粉末体结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更接近,为不锈钢/铁屑复合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铁屑 粉末体 致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辊轧机轧制极薄带的板形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员征文 任忠凯 +1 位作者 肖宏 余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0-866,共7页
针对二十辊轧机辊间压扁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将轧辊视为有限长度的半无限体,基于边界积分方程法建立1个精确的辊间压扁模型;基于该辊间压扁模型、耦合轧辊弯曲模型,轧件塑性变形模型、建立更精确的二十辊轧机板形控制耦合模型。基于该... 针对二十辊轧机辊间压扁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将轧辊视为有限长度的半无限体,基于边界积分方程法建立1个精确的辊间压扁模型;基于该辊间压扁模型、耦合轧辊弯曲模型,轧件塑性变形模型、建立更精确的二十辊轧机板形控制耦合模型。基于该二十辊轧机板形控制耦合模型,针对极薄带轧制工况,分析二十辊轧机第一中间辊锥度、轴向移动、不同压下量等因素对带钢出口厚度、轧制力分布、辊间压力分布等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方法验证该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间辊的锥度和轴向移动对板形控制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且辊缝形状的微小改变会引起板形产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辊轧机 辊间压扁 有限长半无限体 边界积分方程 极薄带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辊轧机工作辊辊端压靠板形控制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任忠凯 员征文 +1 位作者 肖宏 刘晓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研究工作辊辊端接触对冷轧带钢板形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长半无限体压扁模型,耦合了轧辊挠屈变形模型与板带塑性变形模型,建立了更加精确的四辊轧机辊端压靠模型。对比了考虑压靠和未考虑压靠模型的计算结果,发现考虑压靠现象后,工... 为了研究工作辊辊端接触对冷轧带钢板形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长半无限体压扁模型,耦合了轧辊挠屈变形模型与板带塑性变形模型,建立了更加精确的四辊轧机辊端压靠模型。对比了考虑压靠和未考虑压靠模型的计算结果,发现考虑压靠现象后,工作辊辊端压靠力导致端部辊间压力增大,同时改善了带钢边部减薄现象。运用该压靠模型研究了不同板宽、弯辊力对轧制力、压靠力、辊间压力、张力及出口厚度分布的影响,从中发现带材宽度存在一个易发生压靠的宽度范围,以及正弯辊力有利于改善压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长半无限体 辊间压力 辊间压扁 辊端压靠 薄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线材三辊连续减定径机组力能及工艺参数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谢红飙 任忠凯 +3 位作者 许秀梅 王高飞 蔺亚静 王仕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6,61,共6页
以C++编程语言为开发平台,以圆钢棒材减定径轧制为基本实体模型,选择相应的变形抗力、宽展、轧制力、轧制力矩等计算模型编制工艺参数计算源程序。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Deform-3D对轧制过程进行模拟,修正了程序中的计算模型。重点分析了... 以C++编程语言为开发平台,以圆钢棒材减定径轧制为基本实体模型,选择相应的变形抗力、宽展、轧制力、轧制力矩等计算模型编制工艺参数计算源程序。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Deform-3D对轧制过程进行模拟,修正了程序中的计算模型。重点分析了伸长率对宽展的影响,修正了采利柯夫宽展等效计算模型。最终,以Ф16 mm圆钢为例,通过软件计算、有限元模拟以及现场数据,对比了宽展量、出口断面面积以及轧制力。结果表明软件分析结果与实测值、模拟值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软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线材 三辊减定径 力能及工艺参数 宽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不锈钢包覆铁屑轧制复合界面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宏 解芃芃 +2 位作者 谢红飙 张少坤 任忠凯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611-2613,共3页
通过金相观察和剪切实验,研究温度对不锈钢包覆铁屑轧制的复合界面间剪切强度、晶粒分布和轧后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两金属复合界面的间隙得到有效改善,试件宽展增加,不锈钢层厚度随之减小。在1 150℃轧制后,铁屑内部... 通过金相观察和剪切实验,研究温度对不锈钢包覆铁屑轧制的复合界面间剪切强度、晶粒分布和轧后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两金属复合界面的间隙得到有效改善,试件宽展增加,不锈钢层厚度随之减小。在1 150℃轧制后,铁屑内部晶粒分布较其他温度下轧制后更为细小、均匀,两金属间已出现扩散层,界面间的剪切强度达到303.3 MPa,已超过国家标准对不锈钢复合板剪切强度的规定。证明在1 150℃温度下轧制,更有利于不锈钢与铁屑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冶金 铁屑 轧制温度 复合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齿C型钢孔型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忠凯 谢红飙 +4 位作者 王松 余超 关庆宇 宋盈盈 刘德然 《现代冶金》 CAS 2014年第4期6-9,共4页
根据带齿C型钢的产品尺寸要求,按照复杂断面的孔型设计原则,并利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辅助设计了一套热轧带齿C型钢的孔型系统针对现场试轧过程中出现的耳子、腿部不平直等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试轧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孔型... 根据带齿C型钢的产品尺寸要求,按照复杂断面的孔型设计原则,并利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辅助设计了一套热轧带齿C型钢的孔型系统针对现场试轧过程中出现的耳子、腿部不平直等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试轧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孔型系统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齿C型钢 孔型设计 DEFORM-3D 试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铝复合板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韩建超 刘畅 +4 位作者 贾燚 任忠凯 王涛 郭继保 陈玉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0-1280,共11页
钛/铝复合板作为一种轻质高强、高耐磨、高耐蚀的优质材料,已经成为金属复合板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本文论述了钛/铝复合板的发展现状,简述了钛/铝复合板的传统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钛/铝复合板... 钛/铝复合板作为一种轻质高强、高耐磨、高耐蚀的优质材料,已经成为金属复合板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本文论述了钛/铝复合板的发展现状,简述了钛/铝复合板的传统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钛/铝复合板结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和形成机制,评述了钛/铝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展望了钛/铝复合板的绿色高效制备方法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复合板 制备方法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层合板轧制复合工艺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2
作者 王涛 齐艳阳 +3 位作者 刘江林 韩建超 任忠凯 黄庆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6,共15页
金属层合板发挥了组元材料各自的优势,实现了单一金属不能满足的综合性能,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和装备制造等领域.轧制法是金属层合板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具有稳定连续化... 金属层合板发挥了组元材料各自的优势,实现了单一金属不能满足的综合性能,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和装备制造等领域.轧制法是金属层合板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具有稳定连续化生产的优势.本文主要综述了金属层合板轧制复合工艺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简述了机械啮合理论、金属键理论等目前被学者认可的几种金属层合板轧制复合假说,分类总结了热轧、冷轧、异温轧制、累积叠轧、异步轧制等复合工艺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同时通过工程法、流函数法和上限法等理论解析,分析了金属层合板轧制复合工艺技术方面的特点.针对数值仿真中的待复合界面连接问题,归纳了粘合模型、共节点模型等界面处理模型及应力场、应变场、速度场等相关物理量定值或函数关系的复合判据.基于目前轧制复合工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研究团队国际首创的残余应力小、板形好且结合强度高的波纹轧制复合工艺,并对轧制复合工艺今后的研究重点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层合板 轧制 复合工艺 理论解析 数值仿真 波纹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形边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江林 齐艳阳 +3 位作者 王涛 王跃林 任忠凯 韩建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8-145,共8页
镁合金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其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等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减震降噪和抗冲击等性能,被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深入开展镁合金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对解决当前能源结构、... 镁合金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其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等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减震降噪和抗冲击等性能,被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深入开展镁合金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对解决当前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轧制是生产镁合金板材的常用方法之一,该生产工艺可以细化镁合金板材的组织,提高其力学性能,且具有连续化批量生产的优势。然而,镁合金板材在轧制过程中极易出现边裂,由此产生的大量切边废料严重影响了镁合金板材的成材率和材料利用率,限制了该材料的进一步发展。针对镁合金板材轧制过程中出现的边裂问题,近几年学者们采用在线加热、包覆轧制、衬板轧制、异步轧制、预制凸度、模型预测等方法对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为制备无边裂或少边裂的镁合金板材提供了可能,且其工业化生产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归纳了国内外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形边裂的研究进展,简述了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形易产生边裂的宏微观原因,分类总结了轧制温度、压下制度、轧制速度和应力状态等宏观因素对边裂产生的机理及影响规律,并从晶体的结构、织构、组织均匀性、孪晶和脆性相等微观角度分析了镁合金板材边裂的机制。基于镁合金板材轧制边裂的宏微观机制及影响规律,总结了减轻边裂的方法,即通过改变轧制方式、转换轧制路径、改进成分设计等手段减少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形边裂的产生,同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板材 轧制 边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14
作者 王涛 刘元铭 +1 位作者 韩建超 任忠凯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3期75-77,共3页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资源有限,教师规模也不可能无限扩大,但是社会上却有着许多的资源。校企合作多渠道集聚优质创新实践资源,既可以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视角,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培养...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资源有限,教师规模也不可能无限扩大,但是社会上却有着许多的资源。校企合作多渠道集聚优质创新实践资源,既可以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视角,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以山西省先进金属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为例,结合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现状,深度探寻如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以需求为牵引,打通基础研究到工程实践的通道,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探寻更具普适意义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产教融合 需求牵引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复合极薄带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超 刘晓 +2 位作者 任忠凯 王涛 王天翔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7-202,共6页
随着电子工业、微型机器人等相关产业向智能化、微型化发展,工业产品对金属复合材料厚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研发性能优良的金属复合极薄带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极薄带轧制过程受到最小可轧厚度的限制,这增加了异种金属复合极薄带的制备难度... 随着电子工业、微型机器人等相关产业向智能化、微型化发展,工业产品对金属复合材料厚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研发性能优良的金属复合极薄带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极薄带轧制过程受到最小可轧厚度的限制,这增加了异种金属复合极薄带的制备难度。目前,制备金属复合极薄带的主要方法有喷射沉积法、磁控溅射法、扩散焊接法和轧制复合法。喷射沉积法和磁控溅射法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通过扩散焊接法得到的金属复合极薄带结合强度较低,难以大规模生产。轧制复合法可分为“先复合后减薄”和“先减薄后复合”组合工艺。“先复合后减薄”组合工艺在较为成熟的异种金属中厚板轧制复合技术基础上进行后续减薄过程,但此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先减薄后复合”组合工艺直接采用极薄带材作为原料,复合工艺较简单,但对设备要求较高。本文归纳了金属复合极薄带的制备方法,重点评析了轧制复合组合工艺在金属复合极薄带材制备的应用,综述了金属复合极薄带材制备过程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预测了金属复合极薄带材制备工艺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极薄带 轧制复合法 先复合后减薄 先减薄后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流对T2纯铜/304不锈钢复合薄带变形性能与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浩然 丁青山 +2 位作者 刘晓 任忠凯 王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4-206,共13页
为了研究脉冲电流大小和频率与T2纯铜/304不锈钢复合薄带的强度和延展性等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冷轧结合450和970℃两种温度的退火工艺制备了软硬两种状态的复合薄带,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脉冲电流辅助单向拉伸试验。通过微观组织与断口... 为了研究脉冲电流大小和频率与T2纯铜/304不锈钢复合薄带的强度和延展性等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冷轧结合450和970℃两种温度的退火工艺制备了软硬两种状态的复合薄带,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脉冲电流辅助单向拉伸试验。通过微观组织与断口形貌观察分析了复合薄带变形机制与脉冲电流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脉冲电流会引起复合薄带的软化,同时导致伸长率降低。当频率不变时,随着电流的增大,纯铜/不锈钢复合薄带的软化与伸长率降低的现象愈加显著;但电流一定时,改变频率对软化效果影响并不明显。脉冲电流对复合薄带性能的影响源于其对钢侧变形协调机制的调控,通过抑制奥氏体的孪生与相变过程降低了复合薄带整体变形抗力。拥有奥氏体再结晶组织的软态复合薄带表现出的软化现象比拥有轧制变形组织的硬态复合薄带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薄带 脉冲电流 拉伸性能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处理对AISI 631不锈钢薄带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欣宇 边丽萍 +4 位作者 梁义维 王涛 熊晓燕 任忠凯 张志雄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49-152,共4页
针对0.8 mm厚冷轧AISI 631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薄带采用原有热处理工艺硬度不足问题,在原有调整冷处理、时效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考察了先期固溶处理(1050℃×(1~7 min))对薄带最终热处理后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0.8 mm厚冷轧AISI 631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薄带采用原有热处理工艺硬度不足问题,在原有调整冷处理、时效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考察了先期固溶处理(1050℃×(1~7 min))对薄带最终热处理后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原料因成分不均有大量残余奥氏体γ和铁素体相,经原有调整、时效处理无法将奥氏体完全转变为马氏体,因而硬度较低。而先经1050℃×(1~2) min固溶热处理后,碳化物及其它合金元素充分固溶,形成成分均匀的奥氏体,再经调整、时效处理使奥氏体几乎完全转变为细小的马氏体组织,并析出高密度细小的Ni Al强化相,使631不锈钢硬度和强度综合性能升高。而继续增加固溶时间,则马氏体形核率降低,631不锈钢的硬度、拉伸性能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1不锈钢 固溶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辊缝偏载对镁合金板材边裂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艳阳 刘江林 +3 位作者 王涛 任忠凯 韩建超 毕朝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2,共6页
针对实际轧制过程中辊缝存在的偏载现象,设计实验研究了辊缝偏载对镁合金板材边裂的影响。在轧制温度为400℃、轧制速度为480 mm·s-1的工艺条件下,对规格为100 mm×60 mm×3 mm的AZ31B镁合金板材先后进行了第1道次压下率为... 针对实际轧制过程中辊缝存在的偏载现象,设计实验研究了辊缝偏载对镁合金板材边裂的影响。在轧制温度为400℃、轧制速度为480 mm·s-1的工艺条件下,对规格为100 mm×60 mm×3 mm的AZ31B镁合金板材先后进行了第1道次压下率为33%和第2道次压下率为50%的辊缝偏载轧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两道次轧制后,AZ31B镁合金板材左侧每100 mm的边裂数目、边裂平均深度和边裂最大深度均大于右侧。使用DEFORM-3D对辊缝偏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综合分析得出,镁合金板材左侧的压下率较大,受到的拉应力及应力集中程度较大,应变速率较快,温度较低,导致镁合金板材在轧制过程中左侧的边裂程度较右侧严重;当临界损伤值取0.45时,边裂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板材轧制 辊缝偏载 边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氢-铁产业链发展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英杰 易群 +6 位作者 王涛 韩建超 崔阳 刘倩 任忠凯 刘元铭 黄庆学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15,共13页
煤炭、焦化、钢铁等能源资源消耗型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伴生高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构建绿色低碳且安全高效的煤炭、焦化、氢能、钢铁产业新体... 煤炭、焦化、钢铁等能源资源消耗型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伴生高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构建绿色低碳且安全高效的煤炭、焦化、氢能、钢铁产业新体系,是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梳理煤基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焦化、钢铁、氢能产业现实要素基础,提出煤–焦–氢–铁(气基直接还原铁)产业链发展的新思路。从经济性、能耗水平、碳排放等方面着手,对煤–焦–氢–铁产业链中的5种技术路径进行对比与评价,进而分析研判制氢技术耦合直接还原铁路径的发展潜力与战略选择;以山西省作为案例,具体阐述了煤–焦–氢–铁产业链技术的发展目标与产业布局。研究建议,树立清洁低碳发展理念,依托煤–焦–氢–铁产业链推进能源转型发展,制定煤–焦–氢–铁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规划,协同推进相关产业链的政策、科技、人才、市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还原铁 产业链 能源转型 焦化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辊轧机辊系垂直非线性参激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和东平 王涛 +2 位作者 解加全 任忠凯 刘元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64-171,共8页
考虑了波纹辊轧机波纹界面间的非线性阻尼和非线性刚度,建立了波纹辊轧机两自由度垂直非线性参激振动模型。利用奇异值理论讨论了波纹辊轧机辊系自治下的稳定性,运用多尺度法求解了波纹辊轧机辊系在波纹界面激励下的主共振和次共振的解... 考虑了波纹辊轧机波纹界面间的非线性阻尼和非线性刚度,建立了波纹辊轧机两自由度垂直非线性参激振动模型。利用奇异值理论讨论了波纹辊轧机辊系自治下的稳定性,运用多尺度法求解了波纹辊轧机辊系在波纹界面激励下的主共振和次共振的解析近似解和幅频特性方程。分析了非线性刚度系数、非线性阻尼系数、系统阻尼系数、轧制力的幅值等参数对振动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为抑制波纹辊轧机的辊系振动和升级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辊轧机 参激振动 非线性 主共振 次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