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硒的特性、毒性及在某些国家的现状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峰玲 郭雄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4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硒是动物和人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 ,并在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酶能保护细胞膜免受脂质过氧化物的损伤。研究表明 ,硒缺乏能引起人和动物的健康损害 ;硒的毒性也非常大 ,能引起人和动物中毒。硒主要来源于... 硒是动物和人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 ,并在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酶能保护细胞膜免受脂质过氧化物的损伤。研究表明 ,硒缺乏能引起人和动物的健康损害 ;硒的毒性也非常大 ,能引起人和动物中毒。硒主要来源于膳食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土壤中的硒水平通常反应了人群中的硒水平。食物中硒的活性和毒性取决于硒的化学结构 ,通常情况下 ,有机硒较无机硒 (硒酸盐、亚硒酸盐 )活性大而毒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硒缺乏 抗氧化物酶 脂质过氧化物 人群 膳食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动物 细胞膜 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汉族人群2号染色体8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峰玲 郭雄 +3 位作者 史晓薇 吕爱莉 王世捷 张银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分析陕西汉族人群中2号染色体上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基因座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对2号染色体上的D2S112、D2S162、D2S2330、D2S2216、D2S347、D2S259、D2S319和D2S16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 目的分析陕西汉族人群中2号染色体上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基因座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对2号染色体上的D2S112、D2S162、D2S2330、D2S2216、D2S347、D2S259、D2S319和D2S16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D2S112、D2S162、D2S2330、D2S2216、D2S347、D2S259、D2S319和D2S168基因座分别检出7、11、9、8、9、9、8和13个等位基因,15、33、23、18、13、12、25和33个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其杂合度分别为0.6985、0.8274、0.8042、0.6816、0.6541、0.5213、0.8432和0.8091;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911、0.8199、0.7891、0.6809、0.6388、0.5187、0.8372和0.8049。结论2号染色体上的这8个STR基因座在汉族人群中有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是理想的遗传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2号染色体 Hardy-Weinberg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汉族人群11号染色体10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峰玲 郭雄 +1 位作者 史晓薇 平智广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55-1458,共4页
为了分析陕西汉族人群中11号染色体上10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的多态性,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1号染色体上的D11S1760、D11S4102、D11S4116、D11S4207、D11S4162、D11S914、D11S4127、D11S917、D11S4... 为了分析陕西汉族人群中11号染色体上10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的多态性,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1号染色体上的D11S1760、D11S4102、D11S4116、D11S4207、D11S4162、D11S914、D11S4127、D11S917、D11S4146和D11S915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D11S1760、D11S4102、D11S4116、D11S4207、D11S4162、D11S914、D11S4127、D11S917、D11S4146和D11S915基因座分别检出17、11、15、11、4、6、7、12、11和13个等位基因,41、18、36、30、8、10、16、30、29和32个基因型,等位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其杂合度分别为86.72%、67.95%、83.90%、85.96%、58.18%、57.63%、72.60%、72.73%、77.87%和86.40%,表明11号染色体上的这10个STR基因座在汉族人群中有较好的多态性,是理想的遗传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11号染色体 Hardy-Weinberg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号染色体10个STR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大骨节病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峰玲 史晓薇 +1 位作者 平智广 郭雄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患者、病区健康人群(内对照)和非病区健康人群(外对照)11号染色体上10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多态性差异。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1号染色体上D11S1760、D11S4102、D11S4116、D11S4207、D11S4162、D11S914...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患者、病区健康人群(内对照)和非病区健康人群(外对照)11号染色体上10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多态性差异。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1号染色体上D11S1760、D11S4102、D11S4116、D11S4207、D11S4162、D11S914、D11S4127、D11S917、D11S4146和D11S915位点在陕西榆林、永寿等大骨节病病区患者和病区内对照及咸阳地区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各组人群中10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对各组间基因频率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D11S1760、D11S4102、D11S4116、D11S4207、D11S4162、D11S914、D11S4127、D11S917、D11S4146和D11S915位点在大骨节病患者分别检出15、11、13、10、3、10、8、8、9和10个等位基因,34、17、23、22、6、14、19、17、20和20个基因型;在内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16、11、13、11、4、5、7、10、8和12个等位基因,27、16、25、25、8、8、13、17、16和26个基因型;在外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12、8、13、10、3、5、6、11、11和9个等位基因,24、10、24、21、6、8、13、20、22和21个基因型;各组间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结果显示:在D11S917位点,大骨节病患者、内对照与外对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9;P=0.014)。结论大骨节病患者及内对照人群11号染色体D11S917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显著不同于非病区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短串联重复序列 11号染色体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硒与人类健康 被引量:6
5
作者 任峰玲 郭雄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4年第2期66-68,共3页
硒元素对动物、微生物及其它一些真核生物来说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尽管还未证实硒是维管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但一些植物能够蓄积硒并将其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这对人类营养和健康以及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蓄积硒作用的... 硒元素对动物、微生物及其它一些真核生物来说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尽管还未证实硒是维管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但一些植物能够蓄积硒并将其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这对人类营养和健康以及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蓄积硒作用的植物不但为研究硒代谢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材料 ,而且也提供了一个研究如何改变植物的硒代谢、植物对硒的耐受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改变 耐受性 抗癌 营养素 健康 蓄积 维管植物 真核生物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11
6
作者 任峰玲 李宇飞 +3 位作者 霍东红 张振军 于燕 闫剑群 《西北医学教育》 2002年第1期36-36,63,共2页
为评价<卫生学>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采用问卷方式对临床医学等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与<卫生学>教... 为评价<卫生学>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采用问卷方式对临床医学等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与<卫生学>教材内容与临床脱节密切相关.表明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亟需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学 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遗传易感性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任峰玲 郭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Ⅱ型胶原 诱导性关节炎 遗传易感性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石棉厂职工癌症死亡回顾性调查
8
作者 任峰玲 许长安 +1 位作者 李宇飞 郭乃谦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995年第4期260-262,共3页
西安市石棉厂职工13a间癌症死亡状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职工中肺癌为第1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123.18/10万,死亡构成比为29.17%;女性职工中,第1位死亡原因为生殖系统肿瘤,死亡率为70.47/10万,... 西安市石棉厂职工13a间癌症死亡状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职工中肺癌为第1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123.18/10万,死亡构成比为29.17%;女性职工中,第1位死亡原因为生殖系统肿瘤,死亡率为70.47/10万,构成比为30%。对肺癌的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职工肺癌的相对危险度(RR)为2.71,归因危险度(AR)为78,标化死亡比(SMR)为11.67(P<0.01),说明肺癌的死亡与石棉作业有联系,死亡率显著高于一般大城市居民水平;女性职工则无此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作业 恶性肿瘤 肺癌 死亡率 死亡构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患者血清NO、NOS、sFas/APO-1检测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宝弟 郭雄 +5 位作者 白广禄 平智广 左弘 任峰玲 徐刚要 耿冬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可溶性Fas(sFas)诱导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与特点,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陕西省永寿县、榆林市榆阳区大骨节病区与咸阳市渭城区非大骨节病区...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可溶性Fas(sFas)诱导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与特点,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陕西省永寿县、榆林市榆阳区大骨节病区与咸阳市渭城区非大骨节病区120例调查对象,分为成人、儿童大骨节病组;成人、儿童病区对照组;成人、儿童非病区对照组,每组20例,平均年龄、性别无差别。用酶还原法检测了血清NO,化学比色法检测了血清NOS、iNOS,ELISA法检测了血清sFas水平。结果①大骨节病成人组血清NO、iNOS显著高于病区和非病区成人对照组(P< 0.05);血清NOS、sFas/APO鄄1水平高于非病区成人对照组(P< 0.005)。②大骨节病儿童组血清NO高于非病区儿童对照组(P< 0.05);血清NOS、iNOS均高于病区和非病区儿童对照组(P< 0.005)。结论儿童大骨节病发生发展中NO诱导途径起一定的作用,而Fas途径作用不明显。当疾病发展到成人大骨节病时,二者均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血清 NOS SFAS APO-1 一氧化氮合成酶 KBD 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家庭聚集性和同胞对遗传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晓薇 郭雄 +2 位作者 任峰玲 吕爱莉 张永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87-118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KBD)家族聚集性,了解遗传因素在大骨节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麟游县14个自然村进行KBD的诊断和家系的调查,分析家庭聚集性;225例KBD先证者为按照抽样比为1/2的系统抽样法获得,对304例同胞用Li-Mantel-G...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KBD)家族聚集性,了解遗传因素在大骨节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麟游县14个自然村进行KBD的诊断和家系的调查,分析家庭聚集性;225例KBD先证者为按照抽样比为1/2的系统抽样法获得,对304例同胞用Li-Mantel-Grart法计算大骨节病分离比,用Falconer回归法估算不同年龄段同胞对遗传度和加权平均遗传度。结果大骨节病家族中实发病数超过了二项分布的理论概率范围(P<0.001),即大骨节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组同胞对患病率为19.41%(59/304),与病区的10.90%(1180/1082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62,P<0.0001);大骨节病分离比为0.061,同胞对的遗传度为28.61%。结论:大骨节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符合环境-基因交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大骨节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遗传易感性因素约占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同胞对 遗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儿童及成人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世捷 郭雄 +5 位作者 张增铁 国荣 陈静宏 任峰玲 王立新 陈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大骨节病(KDB)儿童和成人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分布的异同。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2例大骨节病成人,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免...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大骨节病(KDB)儿童和成人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分布的异同。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2例大骨节病成人,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比较正常儿童和成人与大骨节病儿童和成人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KDB儿童关节软骨中层凋亡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关节软骨显著增多(P<0.01);成人KDB关节软骨凋亡阳性细胞分布以表、中层显著(P<0.05)。②KDB儿童关节软骨表、中层Bcl-2、Bax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P<0.01),其中表层最高。③KDB成人关节软骨各层Bcl-2、Bax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P<0.05),其中表层最高。④KBD成人关节软骨各层凋亡细胞、Bcl-2、Bax阳性表达率均较KBD儿童显著增高,且Bax的表达较Bcl-2表达增多。结论KBD成人关节软骨凋亡细胞、Bcl-2、Bax阳性表达率均较KBD儿童显著增高,且Bax的表达较Bcl-2表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细胞凋亡Bcl-2 BAX 关节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晏海 任峰玲 +1 位作者 闫小君 苏成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利用竞争PCR法建立分级测定HBVDNA含量的定量方法.方法设立3个标准竞争模板(102cop,104cop,106cop),分别和恒量的待测模板混合,分别进行40,30,20次循环的PCR扩增,最后凝胶电泳分离... 目的利用竞争PCR法建立分级测定HBVDNA含量的定量方法.方法设立3个标准竞争模板(102cop,104cop,106cop),分别和恒量的待测模板混合,分别进行40,30,20次循环的PCR扩增,最后凝胶电泳分离待测模板和竞争模板的PCR产物,测定两者的荧光强度的比值,计算待测模板的初始量.结果对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定量表明,12份HBeAg阳性血清,HBVDNA的血清浓度在6×107~1×1011cop/L,而12份HBeAb阳性血清只有7份可检出HBVDNA,它们的血清浓度均在3×108cop/L以下,其余5份用该PCR方法,检测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内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银刚 郭雄 +4 位作者 李天清 王世捷 李曙明 许鹏 任峰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研究髓核内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L5-6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Ⅰ、细胞移植组Ⅱ(BMP2转基因组)。髓核内注射后1、3、6月时间点,用Ⅰ、Ⅱ型胶... 目的研究髓核内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L5-6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Ⅰ、细胞移植组Ⅱ(BMP2转基因组)。髓核内注射后1、3、6月时间点,用Ⅰ、Ⅱ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胶原表型的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Ⅰ、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3、6月时间点,细胞移植组髓核有较多的细胞,蛋白多糖染色显示细胞移植组髓核兰染增加,免疫组化显示Ⅰ型胶原实验各组未见明显差异,Ⅱ型胶原细胞移植组有较强的红染颗粒沉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在细胞移植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增加,而Ⅰ型胶原mRNA则无改变。与细胞移植组Ⅰ比较,细胞移植组Ⅱ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mRNA增加。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髓核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复合BMP2转基因有"分子增强效应",提示基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策略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潜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椎间盘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腰合剂抗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老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银刚 乔全根 +3 位作者 王世捷 任峰玲 王民 贾光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2-604,624,共4页
目的评估舒腰合剂抗老龄雌性大鼠椎体终板老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雌性22月龄老年大鼠50只,随机分为舒腰合剂大、中、小剂量组、雌激素组及老年对照组,另6月龄大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连续给药45 d。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测量椎体软骨终板... 目的评估舒腰合剂抗老龄雌性大鼠椎体终板老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雌性22月龄老年大鼠50只,随机分为舒腰合剂大、中、小剂量组、雌激素组及老年对照组,另6月龄大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连续给药45 d。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测量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及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测量显示,与老年对照组(24.07±8.80)相比,舒腰合剂大剂量组增加约54%,青年对照组增加约74%,而中、小剂量组、雌激素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终板非钙化层/钙化层厚度比值测量显示,与老年对照组(0.82±0.23)相比,舒腰合剂大剂量组增加约37%,青年对照组增加约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腰合剂中、小剂量组、雌激素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舒腰合剂可延缓增龄过程中椎间盘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的减少及软骨终板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的降低,提示可作为早期椎间盘退变的预防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终板 退变 舒腰合剂 椎间盘软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与大骨节病传递不平衡分析及与低硒暴露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晓薇 吕爱莉 +3 位作者 任峰玲 李文荣 康龙丽 郭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目的寻找大骨节病(KBD)的易感基因,探讨低硒暴露与KBD易感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在陕西省麟游县KBD病区收集23个KBD核心家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GeneScan Analysis 3.7和Genotyper3.7软件进行基因分析。对核心家系进行单体型相对风... 目的寻找大骨节病(KBD)的易感基因,探讨低硒暴露与KBD易感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在陕西省麟游县KBD病区收集23个KBD核心家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GeneScan Analysis 3.7和Genotyper3.7软件进行基因分析。对核心家系进行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血清硒水平,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硒暴露与KBD可疑易感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 23个核心家系的HRR和TDT分析发现3个等位基因(位点D2S151的等位基因248 bp、位点D2S305的等位基因320 bp和位点D11S4094的等位基因194 bp)与KBD关联(P<0.05)。被研究人群的平均血硒浓度为0.037μg/ml,未发现低硒暴露与多态性STR位点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 D2S151、D2S305和D11S4094位点或其附近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KBD发病有关,可疑易感基因和低硒暴露在研究人群中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低硒 短串联重复序列 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 传递不平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区与农村学龄儿童发铅含量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宇飞 任峰玲 霍东红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区与农村儿童发铅水平。方法于2001年4-6月在西安市区及农村各选择1所小学,共调查203名7~13岁儿童,采集发样,使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铅含量。结果西安市区和农村儿童发铅含量几何均数分别为4.69、1.67μg/g,差异... 目的了解西安市区与农村儿童发铅水平。方法于2001年4-6月在西安市区及农村各选择1所小学,共调查203名7~13岁儿童,采集发样,使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铅含量。结果西安市区和农村儿童发铅含量几何均数分别为4.69、1.67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P<0.01);西安市区和农村儿童发铅存在年龄间差异,低年龄组发铅含量较高,随年龄增加,发铅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儿童在9~10岁后又略有增高;西安市区男女儿童发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农村男童发铅含量(中位数2.92μg/g)高于女童(中位数1.52μg/g),Z=-2.30,P<0.05;市区儿童高发铅(≥10.0μg/g)检出率(13.2%)明显高于农村儿童(1.2%),χ2=9.18,P<0.01。结论西安市区儿童发铅高于农村儿童,市区儿童高发铅检出率亦高于农村;西安市区和农村7~13岁儿童发铅含量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但农村儿童在9~10岁后又略有增高;西安市区男女儿童发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农村儿童发铅含量男童高于女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环境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烯酸内酯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世捷 郭雄 +5 位作者 张银刚 任峰玲 彭双清 曹峻岭 师钟丽 张增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丁烯酸内酯(BUT)致培养软骨细胞的凋亡损伤,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补硒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单层及立体培养胎儿的软骨细胞。BUT毒素浓度分为0.1、1.0和5.0μg/ml。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 目的研究丁烯酸内酯(BUT)致培养软骨细胞的凋亡损伤,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补硒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单层及立体培养胎儿的软骨细胞。BUT毒素浓度分为0.1、1.0和5.0μg/ml。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技术和AnnexinV染色定性和定量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培养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BUT毒素可引起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在0~1.0mg/ml之间时,BUT毒素浓度越大,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毒素组培养软骨细胞Bcl-2、Bax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BUT毒素加硒组软骨细胞凋亡较毒素组明显减少(P<0.05),而且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表达阳性率较毒素组降低(P<0.05)。结论BUT毒素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各毒素组Bcl-2、Bax蛋白表达增多。补硒对BUT毒素所致软骨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T毒素 细胞凋亡 相关调控因子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汉族人群2号和11号染色体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晓薇 任峰玲 +1 位作者 耿东 郭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7-591,共5页
目的:分析陕西汉族人群2号和11号染色体上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 repeat,STR)住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技术对15个STR基因座在175例无血缘关系的陕西汉族人中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D2S335,D2S396... 目的:分析陕西汉族人群2号和11号染色体上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 repeat,STR)住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技术对15个STR基因座在175例无血缘关系的陕西汉族人中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D2S335,D2S396,D2S338,D2S2382.D2S305.D25151,D2S2368,D2S391,D115912,D11S4090,D11S4147,D1154190,D11S4149.D11S4126.D11S4094分别检出11,11,11,10,8,8,9,12,7,11,8,10,5,5,6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杂和度(heterozygosity,H)为0.4216~0.8517,个体识别力(power of discrimination,DP)为0.6568~0.9598,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4078~0.8366,非父排除率(probability of paternity exclusion,EPP)为0.3135~0,8537。结论:15个STR基因座在陕西汉族人群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表明了陕西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结构特征,为人类学、法医学研究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基因扫描 Hardy—Weinberg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硒和/或低碘对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19
作者 王世捷 郭雄 +4 位作者 刘进军 任峰玲 张银刚 张增铁 林元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4-588,I0001,I0002,共7页
目的研究低硒和/或低碘对子三代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断乳SD大鼠随机分为低硒组、低碘组、低硒低碘组和对照组4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 目的研究低硒和/或低碘对子三代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断乳SD大鼠随机分为低硒组、低碘组、低硒低碘组和对照组4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率、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其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低碘组及低硒低碘组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软骨细胞凋亡增多,尤以中层增多更显著(P<0.05),低硒组、低碘组及低硒低碘组间细胞凋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硒组、低碘组及低硒低碘组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Bcl-2和Bax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低硒组、低碘组及低硒低碘组间Bcl-2和Bax表达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硒和/或低碘可能诱导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异常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硒 低碘 关节软骨细胞 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PCR产物检测的液相杂交法的优化
20
作者 郭晏海 任峰玲 +1 位作者 崔大祥 闫小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2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为了使液相交在检测更加灵敏、特异、快速。方法 通过改进杂交液的成分 ,选择最佳的探针浓度 ,使 5’端标记生物素的PCR扩增产物与 5’端标记地高辛的探针在PCR反应管中进行液相杂交 ,杂交条件为 :94℃ 10s冷却到 37℃ 10s即完... 目的 为了使液相交在检测更加灵敏、特异、快速。方法 通过改进杂交液的成分 ,选择最佳的探针浓度 ,使 5’端标记生物素的PCR扩增产物与 5’端标记地高辛的探针在PCR反应管中进行液相杂交 ,杂交条件为 :94℃ 10s冷却到 37℃ 10s即完成杂交。杂交后产物通过链霉素亲和素被固定在微孔表面 ,同时在含高浓度DMSO的杂交液中将非特异结合的探针解离 ,然后对被固定的特异杂交产物进行ELISA检测。结果 液相杂交的条件优化 :杂交液中DMSO浓度为 30 0ml/L ,探针浓度为 0 5 μmol/L ,杂交温度为 37℃。对 6 0bp~ 6 0 0bp的PCR产物的杂交特异性无明显差异 ,可以检测到 1× 10 4copy的PCR产物 ,对 10 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 ,HBsAg(+)、HBeAg(+)、抗HBc(+)的血清检出HBVDNA阳性为 10 0 % (30 / 30 ) ;HBsAg(+)、抗HBe(+)、抗HBc(+)的血清检出HBVDNA阳性为 10 0 % (30 /30 ) ;HBsAg(+)、抗HBe(+)、抗HBc(+)的血清检出HBVDNA阳性为 78 6 % (2 2 / 2 8) ;HBsAg(+)、抗HBc(+)的血清检出HBVDNA阳性为 6 6 7% (16 / 2 4 ) ,其余为阴性。结论 该液相杂交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特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液相杂交 优化 乙型肝炎 血清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