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启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7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aO_2、PaCO_2、ABE),生命体...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aO_2、PaCO_2、ABE),生命体征(pH、RR、HR、BP)变化情况。结果治愈出院46例,治愈率为76.7%。通气治疗2 h后,患者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需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为患者原发病治疗及急救提供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疾病 并发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者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评价
2
作者 任启万 李潺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2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的不同。方法:随机选取重庆渝北人民医院2011年03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75例,2011年03月-2012年12月115例分为对照组,2013年01月到2014年0...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的不同。方法:随机选取重庆渝北人民医院2011年03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75例,2011年03月-2012年12月115例分为对照组,2013年01月到2014年09月260例分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比较实施两组患者的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例数和转运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到达现场时间、明确急救诊断、急救存活率,以及转运存活率、急诊抢救存活率与住院后2 h内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来说,实施"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无缝连接体系 效果评价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心病的临床急救方案研究
3
作者 任启万 龚唯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肺心病临床急救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心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急救治疗中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预后情况,制定科学的急救方案。结果对78例患者经急救处理后的治疗... 目的研究老年肺心病临床急救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心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急救治疗中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预后情况,制定科学的急救方案。结果对78例患者经急救处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78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7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对78例患者对临床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78例患者中71例患者比较满意,满意率为91.1%。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通过科学的急救方案,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控制患者病情,避免死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肺心病 临床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评分在急诊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罗平平 龚唯 +1 位作者 李潺 任启万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简单临床评分和快速急诊内科评分在急诊临床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500例急诊患者进行简单临床评分(SCS)评分、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评分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对3种评分标准下预... 目的探究简单临床评分和快速急诊内科评分在急诊临床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500例急诊患者进行简单临床评分(SCS)评分、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评分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对3种评分标准下预后预测效果进行评价。患者在进入急诊科进行救治起开始进行生命体征基础数据的收集,生命体征基础数据包括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同时根据患者入院后实验室辅助检查化验结果,参照SCS评分标准、REMS评分标准以及APACHE Ⅱ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在3种评分标准下患者死亡率均随着评分分数的升高而升高,每种评分分数与死亡率间具有统计学意义。SCS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比较,APACHE Ⅱ评分较SCS评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REMS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比较,APACHE Ⅱ评分较REMS评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SCS评分、REMS评分以及APACHE 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71、0.857,3种评分标准在临床中均具有一定意义的诊断价值,3种评分标准的准确性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APACHE Ⅱ评分、SCS评分以及REMS评分。结论 SCS评分、REMS评分以及APACHE Ⅱ评分均在一定程度下可以有效地评价急诊科危重患者治疗预后情况,但考虑急诊科患者的特点,SCS评分以及REMS评分因其操作简便、数据获得方便快捷而优于APACHE Ⅱ评分。因此,SCS评分以及REMS评分在临床急诊科危重患者预后预测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另外,SCS评分较REMS评分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以及更高的准确度,较APACHE Ⅱ评分具有更加方便快捷以及更快速的数据收集获取,在临床中可以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预后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临床评分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急诊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在急诊病人留院观察时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平平 龚唯 +1 位作者 李潺 任启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研究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WIC)评分系统在急诊病人留院观察时间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 353例急诊留院观察病人的相关资料。按照留院观察时间对3 353例病人(不包括死亡病人)... 目的:研究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WIC)评分系统在急诊病人留院观察时间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 353例急诊留院观察病人的相关资料。按照留院观察时间对3 353例病人(不包括死亡病人)进行分组,留院观察时间≥72 h为A组(2 239例),留院观察时间<72 h为B组(1 114例)。对影响病人留院观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居住条件(是否居住养老院)、留院观察疾病诊断,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留院观察的WIC评分。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定WIC评分在病人留院观察时间中的预测作用。结果:3 353例急诊留院观察病人中,因泌尿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留院病人299例(8.9%),消化系统疾病522例(15.6%),循环和神经系统疾病838例(25.0%),呼吸系统疾病1 356例(40.4%),其他原因疾病338例(10.1%)。A组急诊病人的APACHEⅡ评分和WIC评分均高于B组(P<0.01)。年龄、居住养老院、WIC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可影响病人留院观察时间(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养老院、APACHEⅡ评分、WIC评分无共线性关系,均为影响病人留院观察时间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WIC评分的为0.691,两者结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结论:基于基础疾病评价的WIC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急诊病人留院观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医院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 LOGISTIC回归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