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微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仲粒 李小芳 +4 位作者 刘罗娜 廖艳梅 唐海龙 谢龙 宋佳文 《中药与临床》 2019年第5期53-58,64,共7页
作为一种新型载药体系,自微乳给药系统可明显提高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进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为了解近年来自微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固化研究进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组成及优势、自微乳在难溶性中药... 作为一种新型载药体系,自微乳给药系统可明显提高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进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为了解近年来自微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固化研究进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组成及优势、自微乳在难溶性中药有效成分中的应用及自微乳的固化研究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发现,自微乳在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类、醌类、有机酸类及挥发油类等中药活性成分中均有应用,将自微乳固化之后,其兼具自微乳乳化性能好和固体制剂稳定性佳的优点,可为自微乳给药系统在中药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微乳给药系统 中药难溶性成分 应用 固化技术 固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固态发酵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严敏嘉 李小芳 +4 位作者 赵甜甜 仲粒 吴纯洁 何祖新 罗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3,共5页
研究红曲固态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多糖和总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其炮制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采用四川得恩德药业有限公司不同发酵天数红曲,利用酶解法水解淀粉,盐酸水解提取总糖,高温水提取还原糖和多糖。以无水葡萄... 研究红曲固态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多糖和总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其炮制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采用四川得恩德药业有限公司不同发酵天数红曲,利用酶解法水解淀粉,盐酸水解提取总糖,高温水提取还原糖和多糖。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同时折算淀粉含量;蒽酮-硫酸法检测多糖含量,同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红曲淀粉含量由初期60.78%下降至后期19.78%;红曲总糖含量由发酵初始的76.77%下降至45%;还原糖含量在发酵9 d以后趋于稳定为1.2%左右;多糖在30 d时达到最大值6.14%。随着发酵天数的变化,红曲中糖类物质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炮制机理及药效基础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红曲 总糖 还原糖 多糖 淀粉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总黄酮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表征及辅料对其粉体学性质和吸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甜甜 李小芳 +3 位作者 马祖兵 孙强 刘罗娜 仲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85-1490,共6页
目的制备黄芩总黄酮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后进行表征,并考察滑石粉、糊精、可溶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对其粉体学性质和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粉后,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 目的制备黄芩总黄酮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后进行表征,并考察滑石粉、糊精、可溶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对其粉体学性质和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粉后,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结构表征。然后,考察5种辅料对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堆密度、振实密度)、溶出度、湿度参数(吸湿加速度、平衡吸湿率)的影响。结果药物与载体之间无相互作用,并且前者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滑石粉和糊精增加了冻干粉流动性,阻湿效果良好。结论不同辅料对黄芩总黄酮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粉体学性质和吸湿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总黄酮 纳米混悬剂冻干粉 表征 冷冻干燥法 辅料 粉体学性质 吸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毒性中药特殊煎法的现代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罗娜 李小芳 +3 位作者 廖艳梅 仲粒 唐海龙 谢龙 《中药与临床》 2019年第5期65-69,共5页
毒性中药是中药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如何在减毒的同时保持药效是影响毒性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并归纳《伤寒杂病论》中毒性中药的特殊煎煮方法对药物化学成分。药效、毒性等方面的影响,尝试剖析毒性中药特殊煎... 毒性中药是中药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如何在减毒的同时保持药效是影响毒性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并归纳《伤寒杂病论》中毒性中药的特殊煎煮方法对药物化学成分。药效、毒性等方面的影响,尝试剖析毒性中药特殊煎煮的原因,从煎煮温度。时间探讨毒性中药特殊煎法的煎煮条件,为今后临床合理煎煮毒性中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中药 特殊煎煮 伤寒杂病论 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的净制与切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闫珍珲 李小芳 +4 位作者 宋佳文 谢龙 刘罗娜 廖艳梅 仲粒 《中药与临床》 2019年第2期51-54,共4页
本文通过查阅不同中药材净制与切制相关文献,分析了中药炮制过程净制与切制对于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影响,总结净制与切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部分建议,为提高中药饮片水平与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以期在注重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 本文通过查阅不同中药材净制与切制相关文献,分析了中药炮制过程净制与切制对于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影响,总结净制与切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部分建议,为提高中药饮片水平与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以期在注重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中药炮制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新规范。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制 切制 中药材 问题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乳液在中药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廖艳梅 李小芳 +1 位作者 刘罗娜 仲粒 《中药与临床》 2019年第3期50-56,共7页
纳米乳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增溶技术在中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通过对近年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依据文献及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工作,系统地对纳米乳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应用、不稳定机制及其改善策略的... 纳米乳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增溶技术在中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通过对近年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依据文献及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工作,系统地对纳米乳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应用、不稳定机制及其改善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详细列举了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实例,分析了纳米乳研究及扩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纳米乳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 中药制剂 增溶 乳化剂 不稳定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仲粒 李小芳 +3 位作者 廖艳梅 刘罗娜 龙家英 张琳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044-3051,共8页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油相与乳化剂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甘草黄酮自微乳的处方组成;以平均粒径、自乳化时间、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处方,并...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油相与乳化剂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甘草黄酮自微乳的处方组成;以平均粒径、自乳化时间、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处方,并对甘草黄酮自微乳的理化性质、体外溶出度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甘草黄酮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肉桂油(10%)、乳化剂为RH-40(55%)、助乳化剂为1,2-丙二醇(35%)。所得自微乳外观均一透明,自乳化后平均粒径(16.30±0.22)nm,多分散指数0.155±0.008,Zeta电位(-20.11±0.50)m V,载药量(86.03±0.37)mg/g。溶出度实验表明,甘草黄酮30min累积溶出率达90.65%。稳定性实验表明,高温与光照影响甘草黄酮自微乳的稳定性,应低温避光保存。结论甘草黄酮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能显著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甘草黄酮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该有效部位相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自微乳 单纯形网格法 体外溶出度 稳定性
原文传递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仲粒 李小芳 +3 位作者 廖艳梅 刘罗娜 谢龙 唐海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7-882,共6页
Pickering乳液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固体颗粒作为稳定剂制备而成的一种新型乳液,相比于传统乳液而言,该乳液具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刺激性小,对环境无污染等多种优点。因此,Pickering乳液已成为化妆品、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中的研究... Pickering乳液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固体颗粒作为稳定剂制备而成的一种新型乳液,相比于传统乳液而言,该乳液具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刺激性小,对环境无污染等多种优点。因此,Pickering乳液已成为化妆品、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中的研究新热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在分析Pickering乳液稳定机制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近年来Pickering乳液在药学中的应用及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根据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Pickering乳液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Pickering乳液在药学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固体颗粒 稳定机制 稳定性 药学应用
原文传递
橙皮苷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廖艳梅 李小芳 +5 位作者 刘罗娜 仲粒 谢龙 唐海龙 宋佳文 张琳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12-2318,共7页
目的制备以甘草酸作为乳化剂的橙皮苷纳米乳液(HDN-NE),以期开发橙皮苷的新型绿色纳米制剂。方法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技术制备HDN-NE,以粒径、PDI、外观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处方工艺,对以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HDN-NE的理化性质和相关稳... 目的制备以甘草酸作为乳化剂的橙皮苷纳米乳液(HDN-NE),以期开发橙皮苷的新型绿色纳米制剂。方法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技术制备HDN-NE,以粒径、PDI、外观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处方工艺,对以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HDN-NE的理化性质和相关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HDN-NE的最佳制备处方为橙皮苷用量0.1%、甘草酸用量0.3%、油相用量5%,最佳工艺参数为剪切速率13000r/min、剪切时间2min、均质压力100MPa、均质次数6次;制得纳米乳平均粒径为(262.7±3.1)nm、PDI为0.234±0.009、Zeta电位为(-35.42±0.72)m V、溶解度(460.3±2.1)μg/m L、电导率(116.4±1.7)μs/cm、pH值为6.820±0.008、浊度为451 cm-1(n=3);经染色法鉴别为O/W乳液,透射电镜观察乳滴呈圆球状,大小均一;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HDN-NE稳定性良好。结论以甘草酸作为乳化剂的HDN-NE可显著提高橙皮苷的溶解度及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安全性高的新型纳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液 橙皮苷 甘草酸 制备工艺 稳定性 新型绿色纳米制剂 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技术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基于甘草酸的葛根素纳米乳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琳琳 李小芳 +3 位作者 谢龙 宋佳文 廖艳梅 仲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80-3186,共7页
目的以甘草酸为天然稳定剂制备葛根素纳米乳(Pue-NE),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Pue-NE,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自变量,运用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 目的以甘草酸为天然稳定剂制备葛根素纳米乳(Pue-NE),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Pue-NE,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自变量,运用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Pue-NE进行理化性质和释放特性考察。结果Pue-NE的最佳处方为葛根素质量浓度5.0 mg/mL,甘草酸质量浓度1.75 mg/mL,辛癸酸甘油酯用量3.5 mL。Pue-NE平均粒径为(184.5±0.8)nm、PDI为0.088±0.002、Zeta电位为(10.56±0.35)mV、电导率为(98.3±0.4)μs/cm、pH为6.750±0.005、溶解度为(4.970±0.008)mg/mL、载药量为(99.4±0.2)%,浊度为(24.3±1.0)cm−1(n=3)。经染色法鉴别为O/W型乳液,透射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液滴呈大小均匀的圆球形。稳定性结果表明,Pue-NE在25℃条件下,储存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24 h内Pue-NE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度最大。结论以甘草酸为天然稳定剂制备Pue-NE不仅制备方法简便,还可有效替代传统化学合成稳定剂的使用,改善葛根素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 葛根素 甘草酸 天然稳定剂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总评归一法 体外释放 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 浊度 溶解度 O/W型乳液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以甘草酸为稳定剂制备黄芩苷固体纳米晶体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罗娜 李小芳 +3 位作者 仲粒 廖艳梅 赵甜甜 马祖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57-2064,共8页
目的制备以甘草酸为稳定剂的黄芩苷固体纳米晶体(baicalin solid nanocrystal,BCN-SN),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冷冻干燥得BCN-SN,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采用单因... 目的制备以甘草酸为稳定剂的黄芩苷固体纳米晶体(baicalin solid nanocrystal,BCN-SN),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冷冻干燥得BCN-SN,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及工艺参数,对所得BCN-SN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测定其体外溶出度。结果以甘草酸为稳定剂,甘露醇-甘草酸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的BCN-SN平均粒径为(478.0±6.5)nm,PDI为0.230±0.015。扫描电镜显示BCN-SN呈不规则球形,大小较均匀;差式扫描量热法表明黄芩苷制备成固体纳米晶体后,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CN-SN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显著高于物理混合物。结论以甘草酸作为天然稳定剂的固体纳米晶体制备方法简便,能显著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甘草酸 天然稳定剂 固体纳米晶体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甘草酸为稳定剂的葛根素纳米乳冻干粉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琳琳 李小芳 +3 位作者 宋佳文 谢龙 廖艳梅 仲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29-2936,共8页
目的以天然表面活性剂甘草酸为稳定剂制备葛根素纳米乳冻干粉(puerarinnanoemulsionlyophilizedpowder,Pue-NE-LP),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葛根素纳米乳(Pue-NE),进一步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Pue-NE-LP。... 目的以天然表面活性剂甘草酸为稳定剂制备葛根素纳米乳冻干粉(puerarinnanoemulsionlyophilizedpowder,Pue-NE-LP),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葛根素纳米乳(Pue-NE),进一步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Pue-NE-LP。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优处方及工艺参数。并对制备的Pue-NE-LP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和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以5%辛癸酸甘油酯为油相,2.0 mg/mL甘草酸为稳定剂,7%葡萄糖为冻干保护剂制得的Pue-NE-LP平均粒径为(215.1±0.7)nm,PDI为0.133±0.024。扫描电镜显示Pue-NE-LP呈不规则的小片状,大小较均匀;X射线衍射显示Pue-NE-LP呈无定型状态存在。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ue-NE-LP的溶出度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结论以天然表面活性剂甘草酸为稳定剂制备的Pue-NE-LP,不仅制备方法简单,而且能显著改善Pue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为Pue-NE制剂的多元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甘草酸 天然表面活性剂 稳定剂 纳米乳 冻干粉 体外溶出 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 冷冻干燥法 冻干保护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