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泮在鱼体和养殖水体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规律研究
1
作者 范学臻 仲建锋 +4 位作者 卢飞 高美静 卢莉娜 沈燕 张志勇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5年第1期53-59,103,共8页
为研究地西泮(Diazepam,DZP)在鲫鱼和鳊鱼及其养殖水体中的消解规律,将鲫鱼和鳊鱼暴露在含有100.0μg/L的DZP模拟养殖鱼塘中,并在4.5℃和15.7℃两种气温条件下,分别在暴露后2 h(0 d)及1、3、5、7、10、14、21、28、35、42 d采集其鱼头... 为研究地西泮(Diazepam,DZP)在鲫鱼和鳊鱼及其养殖水体中的消解规律,将鲫鱼和鳊鱼暴露在含有100.0μg/L的DZP模拟养殖鱼塘中,并在4.5℃和15.7℃两种气温条件下,分别在暴露后2 h(0 d)及1、3、5、7、10、14、21、28、35、42 d采集其鱼头、鱼肉、鱼内脏及水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各组织中DZP的残留,分析DZP在其各组织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并确定封塘时间。结果显示,在气温4.5℃和15.7℃时,DZP在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66和7.30 d。两种温度条件下DZP在鲫鱼中的初始残留量都比鳊鱼中低,且鱼头和鱼肉中DZP的残留量均在第1天达到最高,气温4.5℃时,鲫鱼鱼头和鱼肉中DZP分别为25.23和28.22μg/kg,鳊鱼中则分别为27.23和32.34μg/kg;气温15.7℃时,鲫鱼鱼头和鱼肉中DZP分别为28.71和37.74μg/kg,鳊鱼中则分别为40.23和46.35μg/kg,此后残留量均显示出不同速率的消解;鱼内脏中DZP则在第3天达到最高,气温4.5℃时,鲫鱼和鳊鱼内脏中DZP分别为22.75和34.84μg/kg,15.7℃时则分别为39.56和51.81μg/kg,之后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使用WT1.4软件拟合计算两种温度条件下鲫鱼和鳊鱼各组织中DZP含量降至检出限以下所需时间,确定气温4.5℃时封塘时间为107.45 d,15.7℃时封塘时间为80.85 d。本研究为水产养殖风险评估和监管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鲫鱼 鳊鱼 消解规律 封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化改型单链抗体的设计、表达及杀虫活性
2
作者 仲建锋 高美静 +1 位作者 卢莉娜 张志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9-1079,共11页
抗独特型抗体制备技术是开发新型抗虫蛋白资源的一项创新策略。为设计构造以基因工程抗体为基础的杀虫蛋白资源,制备了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具有杀虫活性的猪、牛源改型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 Fv)。通过N... 抗独特型抗体制备技术是开发新型抗虫蛋白资源的一项创新策略。为设计构造以基因工程抗体为基础的杀虫蛋白资源,制备了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具有杀虫活性的猪、牛源改型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 Fv)。通过NCBI数据库搜索猪、牛源抗体重、轻链可变区的8个骨架区,在其中植入人源抗独特型sc Fv 3E1的6个互补决定区,并进行人工合成及替换成噬菌体展示表达载体p IT2;利用间接竞争ELISA对动物源化改型sc Fv进行分型鉴定;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分析动物源化改型sc Fv与小菜蛾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的结合能力;采用浸叶法测定动物源化改型sc Fv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通过替换表达载体获得了猪源swine-3E1-p IT2质粒和牛源bovine-3E1-p IT2质粒,结果显示:swine-p IT2和bovine-p IT2表达上清液对Cry1B与其多克隆抗体(p Ab)结合的抑制率分别为44.3%和43.0%,模拟抗原Cry1B的某些结构功能,发现两者均属于β型抗独特型sc Fv。SPR分析发现,swine-p IT2、bovine-p IT2与小菜蛾BBMV的结合能力分别为209.48和195.31 RU。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改造后的swinep IT2和bovine-p IT2对小菜蛾幼虫均具有杀虫活性,LD_(50)值分别为5.90×10^(7)和6.22×10^(7)CFU/m L,均低于亲本3E1的6.86×10^(7)CFU/m L;并且改造后2种材料的毒力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1.50和1.48,均高于3E1(1.23)。综上,动物源化swine-p IT2和bovine-p IT2改型sc Fv属β型抗独特型sc Fv,能够与小菜蛾的BBMV结合,且具有杀虫活性,为新型生物农药蛋白资源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化 BT毒素 改型抗体 杀虫活性 表面等离子共振 小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杀虫抗体的对靶设计及验证
3
作者 谢雅晶 杨立应 +8 位作者 胡晓丹 徐重新 张霄 高美静 卢莉娜 仲建锋 朱庆 刘媛 刘贤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2-1219,共8页
本研究拟通过模拟Cry毒素创制新型杀虫蛋白质用于小菜蛾防治,主要利用三维结构模拟及分子对接技术,以前期获得的抗Cry1Ab抗体为模板设计2个基因工程抗体(GEAb)。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GEAb-GGCC与小菜蛾中肠刷状边缘膜囊泡(BBMV)具有较高... 本研究拟通过模拟Cry毒素创制新型杀虫蛋白质用于小菜蛾防治,主要利用三维结构模拟及分子对接技术,以前期获得的抗Cry1Ab抗体为模板设计2个基因工程抗体(GEAb)。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GEAb-GGCC与小菜蛾中肠刷状边缘膜囊泡(BBMV)具有较高结合活性,并与Cry1A和Cry1B具有重叠的BBMV结合位点。BBMV免疫沉淀分析鉴定结果显示,与GEAb-GGCC结合的中肠蛋白质包括氨肽酶N(APN)、V-ATP酶B亚基和polycalin。由于GEAb-GGCC缺乏Cry1A类蛋白质中负责成孔的α-螺旋结构,推测GEAb-GGCC或通过结合小菜蛾中肠受体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引起中肠损伤,导致虫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靶设计 杀虫基因工程抗体 分子对接 小菜蛾 Cry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
4
作者 卢莉娜 沈燕 +4 位作者 高美静 仲建锋 卢飞 郑尊涛 张志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84-2189,共6页
为探明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在梨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情况,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分析法,在天津和安徽开展了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消解动态规律和残留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为1.36×10^(-... 为探明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在梨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情况,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分析法,在天津和安徽开展了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消解动态规律和残留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为1.36×10^(-12)g,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和0.004 mg·kg^(-1)。在天津和安徽,苦参碱在梨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89和3.94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77和5.27 d,其消解均符合消解动态方程。采用高低剂量分别施药3和4次,施药7~28 d后,梨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均低于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中的临时最大限量值(MRL)5 mg·kg^(-1)。因此,在规范施药条件下,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属于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在梨上施用膳食摄入风险低,施用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清洗方式对梨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5
作者 黄海韵 卢飞 +6 位作者 仲建锋 高美静 卢莉娜 沈燕 张召贤 张志勇 吴祥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06-712,共7页
为有效去除梨在食用过程中的农药残留,探究了不同清洗方式对梨中7种常用农药的去除效果,从而确定日常生活中有效去除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采用自来水和浓度为2%、5%和10%的食盐、食醋、小苏打溶液分别浸泡10min,然后使用流动清水反复... 为有效去除梨在食用过程中的农药残留,探究了不同清洗方式对梨中7种常用农药的去除效果,从而确定日常生活中有效去除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采用自来水和浓度为2%、5%和10%的食盐、食醋、小苏打溶液分别浸泡10min,然后使用流动清水反复搓洗30s后,测定不同清洗方式下梨中7种常用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以去除率作为衡量标准,清洗剂及其浓度对去除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5%食醋溶液去除农药残留效果最佳,对梨中的氟硅唑、腈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噻虫胺、吡虫啉及阿维菌素的去除率分别是40.20%、55.96%、18.70%、17.92%、55.88%、53.55%和67.96%。研究结果对去除梨中农药残留和降低膳食摄入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分析方法 清洗方式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虫脒在食用百合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及膳食风险评估
6
作者 卢莉娜 高美静 +5 位作者 仲建锋 卢飞 黄海韵 郑尊涛 沈燕 张志勇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5期73-77,共5页
为明确啶虫脒在食用百合上的残留和膳食风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江苏、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鲜百合和干百合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并对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江苏和湖南食用百合上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2 d和... 为明确啶虫脒在食用百合上的残留和膳食风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江苏、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鲜百合和干百合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并对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江苏和湖南食用百合上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2 d和5.5 d,其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最后1次药后7、10和14 d,啶虫脒在四地鲜百合和干百合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低于啶虫脒在我国鲜百合和干百合中最大残留限量(MRL)0.02和0.05 mg/kg。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显示,啶虫脒对膳食风险贡献小。因此,根据推荐方式规范施药,啶虫脒在食用百合上的残留符合国家农药残留相关标准,且残留量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百合 啶虫脒 农药残留 消解动态 膳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和高温对仓储绿豆象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3
7
作者 仲建锋 万正煌 +2 位作者 李莉 陈宏伟 伍广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确定绿豆象最耐受低温或高温的发育阶段,得到不同温度下完全防控该虫所需时间,为防治仓储绿豆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5和40℃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处理,确定最耐受低温或者高温的虫态。在此基础上,对低温... 【目的】确定绿豆象最耐受低温或高温的发育阶段,得到不同温度下完全防控该虫所需时间,为防治仓储绿豆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5和40℃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处理,确定最耐受低温或者高温的虫态。在此基础上,对低温(-5、-10、-20℃)以及高温(40、45、50℃)下最耐受虫态做进一步的生物测定,从而得到完全防控绿豆象的时间。【结果】绿豆象幼虫和蛹耐寒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5℃的LT50分别是12.57、24.93、30.54和15.76 h。绿豆象蛹耐热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40℃时的LT50分别是4.29、17.76、22.33和14.50 h。绿豆象的蛹在低温-5、-10和-20℃下的LT50分别是30.54、6.50和0.96 h,LT99分别是189.70、33.81和2.90 h。在高温40、45和50℃下的LT50分别是22.33、3.64和0.85 h,LT99分别是169.43、17.77和3.71 h。【结论】绿豆象各虫态耐低温和耐高温的能力均为蛹较强,据此得到处于不同温度下完全控制绿豆象危害所需时间。因此,利用低温或高温防控仓储绿豆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藏 绿豆象 虫害防治 虫态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储粮害虫熏蒸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仲建锋 鲁玉杰 +1 位作者 李兴奎 邓隆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利用大蒜素对3种储粮害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的不同虫态进行了熏蒸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蒜素对储粮害虫有明显的熏蒸作用.室内熏蒸3d大蒜素对米象、玉... 利用大蒜素对3种储粮害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的不同虫态进行了熏蒸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蒜素对储粮害虫有明显的熏蒸作用.室内熏蒸3d大蒜素对米象、玉米象和谷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6.38,3.02,0.88μL.L-1.室内模拟药效熏蒸3 d,对米象、玉米象和谷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45.77,13.36,11.37μL.L-1.在对3种成虫进行模拟药效熏蒸时,小麦对大蒜素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大蒜素浓度为40μL.L-1时,对米象、玉米象和谷蠹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00%,93.33%,99.33%;对蛹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00%,86.00%,92.91%,说明幼虫比蛹对大蒜素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米象 玉米象谷蠹 熏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温度对绿豆象及绿豆种子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仲建锋 万正煌 +2 位作者 李莉 陈宏伟 伍广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19-2722,2727,共5页
对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储藏期间害虫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各虫态对极限温度的耐受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蛹和幼虫耐极限高、低温的能力均大于成虫和卵;蛹是绿豆象最耐低温的虫态,-5℃时完全杀灭蛹需要256 h... 对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储藏期间害虫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各虫态对极限温度的耐受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蛹和幼虫耐极限高、低温的能力均大于成虫和卵;蛹是绿豆象最耐低温的虫态,-5℃时完全杀灭蛹需要256 h,-10℃时完全杀灭卵、幼虫、蛹均需32 h,而杀灭成虫仅需8 h,-20℃防治所需时间较短,4 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蛹也是绿豆象最耐高温的虫态;45℃处理下完全杀灭需要32 h,而50℃防治见效较快,4 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极限高温处理对绿豆种子生命力和萌发率均无显著影响。利用极限温度可有效防治绿豆象且对绿豆种子无影响,在保证食品安全、促进绿色储粮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温度 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 种子生命力 种子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1B抗独特型单链抗体的定点突变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仲建锋 李兴奎 +2 位作者 徐重新 张霄 刘贤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6-195,共10页
Bt毒素的长期应用使其在害虫抗药性等方面存在生态风险,这一现状促使高特异活性和新功能Bt抗虫资源的积极开发。前期研究发现抗独特型单链抗体制备技术是开发新型杀虫蛋白的一个新途径。然而获得的Bt Cry1B抗独特型单链抗体C7与昆虫BBM... Bt毒素的长期应用使其在害虫抗药性等方面存在生态风险,这一现状促使高特异活性和新功能Bt抗虫资源的积极开发。前期研究发现抗独特型单链抗体制备技术是开发新型杀虫蛋白的一个新途径。然而获得的Bt Cry1B抗独特型单链抗体C7与昆虫BBMV结合能力不高,需进一步改造提高。通过分子模拟技术对C7与稻纵卷叶螟BBMV上的受体氨肽酶N进行同源建模、分子对接,并预测C7与氨肽酶N结合区域的热点残基。利用C7的热点残基构建饱和突变抗体库,并采用固相筛选方法,得到突变体Y124G。BIAcore分析表明Y124G与BBMV的结合能力增加,生物测定发现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活性提高。这为抗体分子改造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新型生物农药创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B 分子改造 定点突变 杀虫活性 表面等离子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多路高速串并转换器设计 被引量:11
11
作者 仲建锋 胡庆生 孙远 《电子器件》 CAS 2008年第2期657-660,共4页
高速串并转换器的设计是FPGA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设计方法由于采用FPGA的内部逻辑资源来实现,从而限制了串并转换的速度。该研究以网络交换调度系统的FGPA验证平台中多路高速串并转换器的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1:8DDR模式下高速串并... 高速串并转换器的设计是FPGA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设计方法由于采用FPGA的内部逻辑资源来实现,从而限制了串并转换的速度。该研究以网络交换调度系统的FGPA验证平台中多路高速串并转换器的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1:8DDR模式下高速串并转换器的设计方法和16路1:8串并转换器的实现。结果表明,采用Xilinx Virtex-4的ISERDES设计的多路串并转换器可以实现800Mbit/s输入信号的串并转换,并且减少了设计复杂度,缩短了开发周期,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转换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XILINX ISER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硫化氢合成相关基因在不同虫态的转录水平 被引量:3
12
作者 仲建锋 师晓琴 李国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00,共6页
构建了23个物种的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胱硫醚β合成酶和胱硫醚γ裂解酶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进化分析表明这4类蛋白均具有基本一致的系统进化关系,并且均被归为昆虫和哺乳动物两大类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构建了23个物种的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胱硫醚β合成酶和胱硫醚γ裂解酶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进化分析表明这4类蛋白均具有基本一致的系统进化关系,并且均被归为昆虫和哺乳动物两大类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黑腹果蝇不同发育阶段编码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胱硫醚β合成酶和胱硫醚γ裂解酶的M(2)21AB、CG6188、CG1753和Eip55E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M(2)21AB基因mRNA水平在各发育阶段间无显著差异;CG6188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卵期较低,到了幼虫期显著升高,尤其在2龄幼虫期达到最高,而在蛹期和成虫期明显下降;CG1753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幼虫期明显上升,至蛹期达到最高水平,而在成虫期又显著降低;Eip55E基因mRNA水平在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均比卵期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内源性H2S在黑腹果蝇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 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 胱硫醚Β合成酶 胱硫醚γ裂解酶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杀虫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仲建锋 鲁玉杰 +2 位作者 刘凤杰 李兴奎 郭云峰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3期32-34,共3页
植物源农药因其杀虫谱广、取材广泛、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方式和影响昆虫不同代谢活动中一些关键的代谢酶等方面阐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杀虫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和合成新的生物农... 植物源农药因其杀虫谱广、取材广泛、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方式和影响昆虫不同代谢活动中一些关键的代谢酶等方面阐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杀虫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和合成新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杀虫机理 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危害风险及其防控用抗菌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重新 张存政 +3 位作者 刘媛 张霄 仲建锋 刘贤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2-212,共11页
食源致病微生物是污染食品、食用农产品的主要生物危害物,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健康;同时也给食品、食用农产品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制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危害因素。传统依赖抗生素对致病微生物的防控效果显著,但由于抗生素长... 食源致病微生物是污染食品、食用农产品的主要生物危害物,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健康;同时也给食品、食用农产品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制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危害因素。传统依赖抗生素对致病微生物的防控效果显著,但由于抗生素长期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是滥用所诱发产生的致病微生物耐药性,以及对人类和动物体内脏器、肠道组织、神经和代谢系统正常功能构成的潜在危害性等问题也同样突出。抗菌生物活性肽作为具有抗菌功能的生物多肽类蛋白质,被认为是对人类、动物以及生态环境友好的抗菌物质,有望替代抗生素用于致病微生物的防控,现已成为探索新型安全抗菌类药物研发的热点。全面梳理了食源致病微生物种类、污染特点及其主要危害风险;系统概述了抗菌生物活性肽主要类型、来源及其创制技术;着重介绍了当前抗菌生物活性肽在食源致病微生物防控上的研究状况,并深入探讨了其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及拟解决对策,旨在为食品、食用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筛查以及靶向防控技术提供最新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安全 食源致病微生物 抗菌生物活性肽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引蚕豆种质资源鉴定与形态多样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莉 万正煌 +2 位作者 陈宏伟 仲建锋 伍广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700-5704,共5页
研究了10份外引蚕豆(Vicia faba L.)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子粒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等.结果表明,埃塞俄比亚蚕豆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为8.01%~55.80%,其中种皮光滑度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达55%以上,变异系数较小的是主... 研究了10份外引蚕豆(Vicia faba L.)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子粒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等.结果表明,埃塞俄比亚蚕豆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为8.01%~55.80%,其中种皮光滑度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达55%以上,变异系数较小的是主茎节数(8.01%)和株高(8.99%).4个质量性状中种皮光滑度的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而15个数量性状中每果节荚数的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L ) 种质资源 鉴定 形态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提取物对锯谷盗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吕建华 鲁玉杰 +2 位作者 谭永斌 刘俊杰 仲建锋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0,共4页
研究了辣椒、柑桔皮、臭椿皮乙醚提取物在一定浓度(以丙酮为溶剂,1∶15配制成溶液,V/V)下对锯谷盗的驱避、触杀、熏蒸、种群抑制等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物提取物对锯谷盗成虫均具有较强的驱避效果、一定的触杀作用和很好的熏蒸作用,但对... 研究了辣椒、柑桔皮、臭椿皮乙醚提取物在一定浓度(以丙酮为溶剂,1∶15配制成溶液,V/V)下对锯谷盗的驱避、触杀、熏蒸、种群抑制等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物提取物对锯谷盗成虫均具有较强的驱避效果、一定的触杀作用和很好的熏蒸作用,但对锯谷盗幼虫的驱避作用较弱.三者之间的熏蒸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臭椿皮提取物>辣椒提取物>柑桔皮提取物;对锯谷盗当代成虫和子代幼虫的种群抑制率达到了100%,均具有较强的杀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锯谷盗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蔬菜农药的登记、残留现状及安全使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曹爱兵 姚瑶 +4 位作者 陈长军 高美静 卢莉娜 仲建锋 于红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14,共7页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重要农产品,因其丰富的食用价值而深受群众青睐,市场需求巨大。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蔬菜需求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蔬菜病虫害发生重、用药频繁,加之多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禁限用农药检出和常...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重要农产品,因其丰富的食用价值而深受群众青睐,市场需求巨大。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蔬菜需求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蔬菜病虫害发生重、用药频繁,加之多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禁限用农药检出和常规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严重制约其绿色生产。为促进对蔬菜农药登记现状的了解,探索农药安全使用方法,梳理我国蔬菜上登记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线虫剂和杀螨剂种类及其使用情况,解析蔬菜农药残留种类、季节性差异和残留规律,并分析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江苏省蔬菜生产现状,对蔬菜农药管理与安全使用提出开发新型高效友好农药、加强农药系统管理、建立农药推荐使用清单以及指导菜农合理规范用药等建议,以期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绿色优质蔬菜基地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农药登记 农药残留 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类中药材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沈燕 仲建锋 +5 位作者 黄亚威 郑尊涛 卢莉娜 高美静 卢飞 张志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8-277,共10页
中药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功能,中药材作为中药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质量安全备受关注。影响中药材质量安全的因素根据其源头不同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真菌毒素残留等。本文综述了这3种影响中药材质量安全因素及其限... 中药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功能,中药材作为中药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质量安全备受关注。影响中药材质量安全的因素根据其源头不同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真菌毒素残留等。本文综述了这3种影响中药材质量安全因素及其限量标准与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新近研究进展,全面分析了这3种质量安全因子国内外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的差异,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提升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风险提供指导,为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农药登记 农药残留 重金属污染 真菌毒素 限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独特型抗体在食用农产品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重新 张霄 +8 位作者 刘媛 胡晓丹 朱庆 仲建锋 卢丽娜 林曼曼 高美静 谢雅晶 刘贤金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0,共8页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来源广、种类多,从产地环境到农业投入品再到收储运环节,生物、化学污染物危害风险几乎伴随整个产供链。对危害物的高效监测,以及探索更为安全的危害物(特别是高毒投入品)替代功能效应物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来源广、种类多,从产地环境到农业投入品再到收储运环节,生物、化学污染物危害风险几乎伴随整个产供链。对危害物的高效监测,以及探索更为安全的危害物(特别是高毒投入品)替代功能效应物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免疫网络学说”的抗独特型抗体,因具有模拟抗原表位构象乃至生物活性的特性,已被证实可以用于免疫原功能效应物创制,这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检测或功能替代材料研发提供了新思路。系统梳理了食用农产品产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危害物及其安全风险;全面整理并介绍了抗独特型抗体技术及其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状况;结合作者及所在团队近年科研成果,探讨了抗独特型抗体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以及拟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独特型抗体 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 免疫分析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豆虫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昌燕 焦春海 +1 位作者 仲建锋 万正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5908-5912,共5页
总结了中国食用豆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针对为害食用豆较重的豆蚜、豇豆荚螟、绿豆象和四纹豆象等害虫,论述了其研究概况,并对食用豆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食用豆虫害 种类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